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艺术首页 | 西安艺术 | 宝鸡艺术 | 咸阳艺术 | 铜川艺术 | 渭南艺术 | 延安艺术 | 榆林艺术 | 汉中艺术 | 安康艺术 | 商洛艺术 | 杨凌艺术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汉滨区民间艺术大全 > 正文
民间文艺——安康道情
  2014-4-11 1:23:42   来源:三秦游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安康道情的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汉滨区古称金州,建国后设置为安康县,1988年撤县设市,2000年改市为区,隶属省辖安康市。
    汉滨区地处东径108°38′—109°23′,北纬32°22′—33° 17′之间,于安康市中部,跨汉江两岸。东与旬阳县交界;南与平利、岚皋两县接壤;西与紫阳、汉阴交界;北与宁陕、镇安毗邻,全区总面积3648平方公里,辖46个乡(镇、办事处)、847个行政村、 3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拥有94万人口,是安康市委、市政府、安康军分区驻地,也是安康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信息中心。
    汉滨区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史称“巴蜀之锁钥,秦楚之关键”。地势北仰南俯,南北高、中间低,呈“三山夹两川”的地貌特征。月河—汉江以北为秦岭山区,山势陡峻;中部是汉江及其支流形成的冲击盆地,一般宽约10公里,海拔为250—600米之间,这一盆地与恒河、付家河、岚河、吉河、黄洋河沿岸的宽谷,为该区重要农耕区,南部为大巴山区。
    汉滨区是素负盛名的陕南东部重镇,是连接西南、西北和华中地区的纽带,处于承东启西的重要位置,海拔为210米至2141米之间。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7条,长江一级支流——汉江过境110.2公里。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光照适中,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汉滨区集南北之风光,汇秦楚之文化,境内有香溪洞和瀛湖两大省级风景名胜,有自然、人文景观40多处、文化遗址17处。传统文化呈多元化格局。
     安康道情主要分布在汉滨区恒口、五里、大同、瀛湖、张滩、建民、关庙、花园、河西、吉河、二里、石梯、富强等乡(镇),辐射周边地域。鼎盛时有30多个皮影班社,目前,常年活动的皮影班社有3个。
    安康道情的历史渊源
    安康道情在清·嘉庆年间形成于安康市汉滨区。《中国戏曲志·陕西卷》(1983年由《中国戏曲志·陕西卷》编辑委员会编撰)在大事年表中记述(1810年清嘉庆15年)安康道情,我区皮影艺人李久祥驰名陕南。后有李荣福(人称“赛久祥”)家收藏有嘉庆年间手抄道情剧本《望夫山》、《赵王村》、《战漳河》等90多本(折)(《陕西日报》1956年12月8日)。我区戏曲发掘组调查资料表明安康道情在清·咸丰、光绪年间兴盛一时,方圆百里之内就有30多个班社。
    据安康道情(皮影戏)传承人徐远钊、杨升、杨天长、潘祥舜等老艺人说:在清乾隆时,安康汉滨区恒口镇有一名叫赖世魁的商人,常出关中担脚卖货且爱好戏曲,还在西安碗碗腔皮影戏班子学习拉皮弦、敲渔鼓、耍皮影。回安康后,组织班社,结合安康风土民情和当地音乐,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特种乐器伴奏、演唱方法、板式结构、旋律走向等有别于秦腔的独特的艺术——安康道情,并在汉滨区民间进行表演,后逐渐辐射周边地域。
   在和秦腔音乐的比较中,安康道情音乐里,溶解了许多秦腔味,例如:唱腔的“代板”、“尖板”、“滚白”等似秦腔;板式名称如“安板”、“二流”等和秦腔叫法相似;武场面使用乐器如:“暴鼓(板鼓)”、“堂鼓”、“道锣”、“铙钹”、“小锣”、“梆子”与秦腔如出一辙。秦腔的脚本词格韵辙适用于安康道情,确切的说安康道情音乐里包含了秦腔味。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安康移民甚广,移民和当地群众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的语言、文化、经济、风俗、习惯等,互相借鉴和渗透,逐渐演变成一种新的风格。安康道情里吸收了许多南腔北调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戏中喜庆场面插入一段“花鼓调”,使用一段“八岔调”曲牌,借用姊妹艺术如汉调二簧曲牌“大开门”、“小开门”等,不过在风格上、韵味上它们和安康道情音乐溶为一体了。
    安康道情的基本内容
    安康道情艺术是指用牛皮刻制成影子进行表演,其特点是人员精,分工明,场地小,简便易行。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班社一般由六人组成,四人也可演出。所谓“五紧、六慢、七消停”说明参加演出人数具有灵活性,六至七人为最佳。在演出场地上,大小没有多少讲究,约十多平方米即可。
安康道情唱腔属于板腔变化体,硬腔类有11个板式,软腔类有12个板式,丝弦曲牌48首,唢呐曲牌17首,打击乐中动作锣鼓点26个,起板锣鼓点4个,还有叫板锣鼓。其它如:打擂、比武锣鼓点11个;语言以安康城区方言为基础,按其不同行当加以人物化、戏曲化的夸张。道白有韵白、散白。文武场面的打击乐器有10种。
    在演出形式上为便于相互照应,一专多能,在座位排列上如图示:
    安康道情的基本特征 
    1、安康道情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民间演此戏,多见以牛皮灯影为道具演出(俗称牛皮灯影戏)。牛皮灯影是把牛皮经过消制处理,刻制成生、旦、净、末、丑等各种人物及山、石、殿、帐、花、草、器物、道具等,再着以各种颜色,它是融雕刻、绘画、透视、艺术为一体的民间戏剧,且人物身体各部分是可活动的,演出时逼真生动。
    2、安康道情据传有一千二百多个本(折),其本头戏多,尤多连台本戏,历史戏、神话戏占绝大多数,也有不少富有生活气息的民间故事戏。剧目有文戏、武戏之分,文戏重唱工,词藻华丽,辙韵严格;武戏重表演(拦门技巧),唱词格式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主,也有五字、十字以上的,每句按自然语言习惯划分为二个或三个音节,七字句上句是四、三,下句是一句唱完,十字句上句是三、三、四,下句是六、四。唱词内容(道白)通俗易懂。其内容丰富,题材涉猎广泛,说古论今无所不有,能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中受到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教育。
    3、道情演出简便易行,不论是民俗节日、婚、丧、嫁、娶,还是庙会等多种场合皆宜,均被人们认同的一种娱乐方式,能最大限度适应城乡环境的变化。演出时只需约10平方米空地,支上亮子,一盏四捻油灯,五、六个人就可唱戏几天几夜。
         安康道情的相关器具及制品
    安康道情乐器有:
    1、皮弦;2、曲笛;3、板胡;4、渔鼓筒;5、非子:6、梆子;7、大锣;8、堂鼓;9、铙钹;10、小钗;11、板鼓(鼓板);12、唢呐; 13、牙子板等。
    建国初期新排的剧目有《白毛女》、《穷人恨》、《血泪仇》、《北京四十天》、《糖衣炮弹》等。1960年安康汉剧团加工排演了道情“木匠迎亲”首次搬上舞台,赴西安参加“陕西省小剧种搬上舞台会演”,获整理、改编一等奖及音乐奖。另外,安康秦剧团还移植了道情古典戏《紫金簪》。1976年演出了《一棵苗》、《红嫂》等现代剧。还有传统戏《林冲夜奔》在演出中还增加了灯光布景,实行男、女分唱等。
    安康道情的主要价值
    1、具有安康鲜明特色的艺术形式
安康道情产生于清?嘉庆年间,先人们在学习借鉴了关中秦腔艺术的基础上,融入安康本土文化后而形成这一独特艺术。安康道情在唱腔上既高亢激越,又细腻委婉,在乐器的使用上,道情使用了皮弦和渔鼓筒等乐器,使道情音乐别具一格,独领风骚,形成了安康道情这一独特戏曲艺术。
    2、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安康是一个山区,在物质和文化生活上相对单调贫乏,安康道情在数百年来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在有婚、丧、喜、庆等重大事情时,总是要请皮影班社演出。另外,在繁荣本地区精神文化、开发文化旅游等方面也是有一定价值的。
    安康道情的濒危状况 
    1、道情艺术是一个需较长时间才能学习和掌握的民间艺术,其艺术的承传大多按血统关系承传。如健在的拦门艺人杨森连(现年78岁)、刻制皮影艺人唐章根(现年64岁)都在九、十岁进入班社随父学艺。
2、由于时光的流逝,老艺人已相继谢世,目前我区境内常年活动的皮影班社仅有3个。且年轻人基本上不愿学习这种近乎原始的民间艺术,导致后继乏人,濒临消亡。
安康道情的保护计划
    目前已投入资金情况:
    上世纪七十年代,地方政府投入资金2万元,组织干部、专家深入农村将流传民间的唱词、唱腔、剧目等整理成书,并请专人刻制皮影20箱分发给当时活跃于汉滨区(原为安康市)民间的皮影班社5个,扶持皮影艺术的发展。
    八十年代,政府再次投入资金,对安康道情的流传、渊源形成及主要艺人等进行了全面收集、整理。
2004年起政府财政每年预算拨款3万元用于普查、宣传、保护安康道情,2005年,区委、区政府决定由组织单位贷款60万元,建设以“安康道情”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活动场地800平方米,从而解决活动阵地问题,拯救、扶持、保护道情的力度逐年加大。
    一、主要保护内容 
    安康道情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它蕴含着我区劳动人民特有的艺术价值和思维方式,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民族的瑰宝。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区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安康道情这一民间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因此我们特制定了十年保护计划,对其进行抢救、传承。此计划由区文广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负责管理,由汉滨区文化馆负责组织实施,保护计划要点如下:
    (一)保护方针: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正确处理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促进抢救保护,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确保安康道情获得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
   (二)实施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注重实效。坚持依法保护与政策保障相结合,财政投入与民间(社会)资金相结合,政府保护开发与民间保护开发相结合。
    (三)保护方式:1、在巩固原有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全面、深入、系统的开展普查工作,确认安康道情的区域分布情况以及民间自
    乐班社的组成和生存现状;2、规划建设汉滨区道情展览馆(厅)等基础保护设施,对道情的相关实物和资料妥善收藏、保存及展示;3、建立专人管理的道情资源库和资料档案室,成立专家组成的道情研究中心,深入细致的整理、研究其剧目、唱词、板式、乐队以及演出所产生的社会价值等全部状况,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对研究成果结集出版;4、建立安康道情生态保护区,成立道情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覆盖全区的道情活动网;5、成立汉滨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全方位团结全区的民间艺人,把生活困难的民间艺人纳入“低保”范围,对年龄在75岁以上的民间老艺人办理发放“寿星证”,使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享受各项福利待遇和优惠政策;6、在职中、艺校开展民间艺术普及教学,挖掘、培养本土人才,培育新一代道情艺术传承人,并建立地方与民间文化传承机制,对传承人进行资助扶持和鼓励;7、以区文化馆为基地,以道情为主要内容,每年定期邀请民间老艺人、艺术院校的专家进行座谈、授课、培训,从各方面提高新一代传承人的艺术水平;8、让这些非物质文化和广大群众零距离接触。结合城乡区域群众的红白喜事,配合农村的节令广泛开展演出活动;同时,每年不定期的送道情进社区、进厂矿、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广大农村院落进行表演,以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9、将道情纳入区委、区政府每年举行的民间艺术节进行展演、评奖。并结合“中国安康汉水龙舟文化节”、“黄洋河之春”、“汉江之夏”、“香溪洞之秋”、以及恒口“桃花节”、“油菜花节”等一系列大小地方民俗旅游节日,给安康道情进行系列专场展演的机会和空间,一是检阅促进其传承发展的情况,二是让其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10、组织班(社、团、队)到相邻的省市做专题推介演出,大范围的对其进行宣传,提高我区安康道情的知名度。
    二、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借《安康民间艺术十大集成》搜集的机会对安康道情进行了重点搜集。对著名艺人及唱腔、音乐、表演剧目等进行了全面采录、整理。尤其是收集多名老艺人的看家绝活,为安康的道情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形成了《艺人简介名录》。
    2、2001年成立“安康市友谊皮影剧团”,2002年,由市戏剧家协会批准,成立了以弘扬皮影艺术的民间艺术团——“梨园道情皮影剧团”,组织不定期演出,促进新老艺人进行艺术交流,提高技艺,不但普及了皮影艺术,提升了皮影艺术的知名度,文化部门也搜集了一批宝贵的资料。
    3、2004年3月,区政府确定将每年的“黄洋河之春”、“汉江之夏”、“香溪洞之秋”、“元宵灯节”等四项大的群众文化活动,确定为民间艺术的展示推介活动,同时在各大旅游推介活动及重大节庆中,都组织皮影戏专场,把这一民间艺术做为活动的重要艺术品牌来打造,并把刻制的皮影做成了旅游纪念品。
4、2006年成立汉滨区民间艺术家协会,将散落于民间的班社登记造册,进行规范管理,并对现有的艺人授予不同层次的艺术家称号。关心老艺人的生活,结合实际,把生活困难的老艺人纳入社会低保,对已享受低保待遇的逐年提高其低保标准。
    5、由文化部门牵头,组织班社进社区、广场,对这一民间艺术进行普及、宣传、推广。
    6、近年来,为了不断弘扬、发展这一濒危的地方民间艺术,我区老一辈艺术家、老艺人不断发掘本土人才,采用不同方式,对现有人员进行技艺传授并在保持原有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对这一老艺术深化、创新,在道具、唱腔上不断改进、完善,大大提高了皮影表演的观赏性。
    同时,进一步明确今后保护目标 : 
    围绕建设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的奋斗目标,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使安康道情这一民间文化艺术得到有效保护,使其具备市场条件可以进行适度开发或产业化发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民间文化保护开发制度和保护开发体系,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基本实现民间文化保护开发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法制化,全面促进我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编辑:秦人
汉滨区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汉滨瀛湖旅游风景区 汉滨香溪洞风景区 汉滨天柱山 汉滨车厢峡
安康奠安塔 安康双龙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 安康双龙溶洞景区
汉滨区流水青天墓 汉滨区流水将军坟 汉滨区流水仙姑庙
汉滨区娘娘庙 汉滨区泰山庙 汉滨区城隍庙
汉滨区魁星楼 汉滨区文昌宫 汉滨区双溪寺
汉滨区天圣寺 汉滨区万春寺 汉滨区星罗寺
汉滨区美食 更多
汉滨区酸辣肚片
汉滨区蒸面
汉滨区腌菜肘子 汉滨区酸辣肚片
汉滨区到堂点心 汉滨区生煸鳝鱼
汉滨区香菇丸子 汉滨区酸辣肚片
汉滨区蒸面
汉滨区特产 更多
汉滨区地方特产:羊 肉 泡
汉滨区地方特产:蒸 面
汉滨区地方特产:魔 汉滨区地方特产:浆
汉滨区地方特产:干 汉滨区地方特产:菜
汉滨区地方特产:血 汉滨区地方特产:香
汉滨区地方特产:腊 汉滨区地方特产:炕
汉滨区地方特产:蒸 汉滨区地方特产:羊
推荐信息  
·镇安花鼓
·陕西民间美术的地域特色
·陕西民间舞蹈名称及其流传地区
·陕西艺术作品目录
·华阴西王“华山红社火”血故事[图]
·陕北安塞腰鼓
·安塞剪纸
·洛川毛麻绣
·洛川剪纸
·洛川文狮子(图)
·洛川蹩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城走(竹)马戏
·阎良核雕技艺
·华阴老腔——传唱千年的原生态艺术
最新更新  
·安康民间舞蹈:小场子
·民间文艺—安康八岔戏
·汉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戏曲大筒子戏
·汉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板凳龙
·汉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民间器乐
·汉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风俗小调
·汉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锣鼓草
·汉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打夯号子
·安康汉剧(二簧、土二簧)
·安康宗教音乐
·安康风俗歌
·安康歌舞曲:花鼓子
·安康小调
·安康山歌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间艺术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yish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