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作品首页 | 西安作品 | 宝鸡作品 | 咸阳作品 | 铜川作品 | 渭南作品 | 延安作品 | 榆林作品 | 汉中作品 | 安康作品 | 商洛作品 | 杨凌作品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榆林市艺术作品大全 > 正文

一生心血言论报国 魂兮归来长眠故里

 2014-11-14 1:05:11   来源:榆林日报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一生心血言论报国 魂兮归来长眠故里

——“报界宗师”张季鸾墓回迁纪实

  54年非凡人生、34载报人生涯,张季鸾的不朽功绩与高风亮节,早已载入了中国杰出知识分子心忧天下、救国图强的壮阔史诗!载入了中华民族寻求解放、走向复兴的光辉史册!人们敬仰他,就是在敬仰一种精神;人们怀念他,就是在怀念一种境界。

  ——题记

  2014年8月13日。

  榆林人民永远的骄傲——张季鸾。

  在逝世70多年后,终于“回家”了。

  至此,亲人无憾,乡人无憾,报人无憾,先生亦无憾!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的起草者,蜚声海内外的文坛巨擘报界宗师,生前情系家国故土,身后理应落叶归根。

  榆林近代以来仁人志士中,海内外最具影响力者,首推一代报宗张季鸾。张季鸾字炽章,祖籍陕西榆林榆阳,1888年3月生于山东邹平,一生秉持民族大义、追求自由精神、恪守报人品格,声播两岸三地,备受全球华人敬重,同于右任、李仪祉并称为“陕西三杰”。

  张季鸾早年远赴东瀛,博学新知,1911年初,学成归国,追随革命,担任孙中山秘书,参与起草《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一举成名,并发出了中国报纸的第一封新闻专电,向全国刊发临时政府成立及孙中山就职情况。

  辛亥革命之后,张季鸾主笔《大公报》15年,提出“四不”办报方针,秉持言论报国,先后撰写社评文章3000余篇,秉笔直书痛斥袁世凯、段祺瑞,曾两度身陷囹圄,特别是一骂吴佩孚、二骂汪精卫、三骂蒋介石的“三骂”社评轰动全国,为时人后世所称道。《大公报》在当时被称为“舆论重镇”,1941年5月荣获国际新闻界享有盛誉的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奖。

  土地革命时期,面对国民党的高压政策,张季鸾始终坚持对时局进行公正、客观的报道和评论。《大公报》的子报《国闻周报》曾连载“赤区土地问题”专栏,肯定苏区社会制度。1935年11月起,《大公报》连载《中国的西北角》,首次向全国公开报道红军长征事迹。

  “九一八事变”后,张季鸾坚持抗战立场,痛斥卖国贼和投降派,积极主张联合抗战。“西安事变”后,他先后撰发《西安事变之善后》《再论西安事变》《给西安军界的公开信》,极力主张和平解决,文章被翻印40万份,在西安上空空投散发,对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1941年9月,张季鸾病逝于重庆。1942年9月,张季鸾灵柩公葬于西安市长安竹园村,举行了十余万人参加的盛大公祭仪式。毛泽东称其“团结抗日、功在国家”,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唁电盛赞“季鸾先生,文坛巨擘,报界宗师。谋国之忠,立言之达,尤为士林所矜式”。

  张季鸾一生心系故土,赤子情深,先后四次回到故乡榆阳。1901年父亲去世后,他随母扶柩返榆,后师从名儒田善堂。1904年母亲病逝后,他回榆奔丧。1908年,张季鸾在日本留学期间短暂回国并第三次回榆,其间应邀在榆林中学讲学。1934年9月,张季鸾携家眷专程回榆祭奠父母、谒墓立碑,碑文由国学大师章太炎撰文并篆额,书法大师于右任挥毫,苏州集宝斋石刻坊著名工匠精刻而成,碑石运回榆林,轰动一时,被誉为“三绝碑”(现馆藏于榆阳区文管所)。这次故乡之行,张季鸾写下了著名的《归乡记》,希望家乡“办工业、兴畜牧、兴农业”、“培育人才、开放开发”,游子对故土的深情在文中殷殷可见。

  随着时光流转,张季鸾陵园曾几遭破坏。“大跃进”时期,周围群众砍伐陵园树木用于土法炼钢;“文革”时期,陵园中的砖石设施被砸碎,成为当地村民盖房用的边角料;“破四旧”时,墓包被推去一大半,墓地被人挖开,整个陵园变为庄稼地;再后来,墓园被砖厂和猪场包围,仅余一亩见方的土坡。1994年,有报人前往墓地凭吊,发出了“一代报人张季鸾墓,早已沦为荒郊野冢,无任何标识,人迹罕见。一抔残土,面对着暮春寂寞的阳光,不堪凭吊”的感叹。

  2010年清明节,省内外百余位报界同仁拜祭张季鸾墓,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解决墓园环境恶化问题,引起了榆林市、榆阳区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纷纷建言将张季鸾墓迁回榆林,让先生落叶归根、安眠故里。

  以对历史负责、对先生负责、对家属负责的态度,不负省市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期望,榆阳区主动担当回迁张季鸾墓的重任。

  1991年,张季鸾逝世50周年,榆阳区召开“张季鸾学术思想研讨会”,两岸三地学者、张季鸾家属亲友和榆林各界人士600多人参加纪念活动,首次提出可以考虑将张季鸾墓迁回榆阳,张季鸾之子张士基也表露了同样的想法。

  之后20年间,榆林方面有关人士奔走协调,主动对接张季鸾家属,积极协商将墓园回迁故土。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通过多种渠道呼吁争取,张季鸾墓回迁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

  2011年7月,张季鸾嫡孙张哲明、嫡孙女张哲子、外甥女李赋英来榆参加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暨张季鸾逝世70周年座谈会。会后,张哲明一行参观了吕二师巷张季鸾故居,考察感受了榆林榆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巨大成就,激发了血脉中深藏的那一份对家乡的眷恋,更加坚定了让张季鸾墓回乡的信念,并随即察看了榆林城周边适合迁墓的走马梁、七里沙、大墩梁等地。同年8月,一封由张季鸾家属联名的《关于张季鸾陵园迁建榆林的请求》呈送到陕西省委、省政府,在信中他们表示:“张季鸾陵园迁回故土榆林是一个对各方面都比较理想、有利的选择,也是我们家人共同的心愿。”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此十分重视,时任省委书记赵乐际在申请报告上批示“请统战部研究提出意见”,时任省长赵正永批示“请省委统战部研究并与西安市将墓园情况报一材料”。2012年3月24日,省委批准同意将张季鸾陵园由西安迁回榆林。

  2012年5月,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就张季鸾墓回迁榆林批示“请汉利同志牵头协调,积极推进,力求办成”,市长陆治原亲自过问,市政协主席刘汉利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宁召集有关方面多次协调。榆阳区主动承担墓园回迁工作,时任区委书记王成继、区长苗丰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同年11月,张季鸾陵园迁建方案得到榆林市委、市政府的批准。

  2013年,张季鸾墓园迁建的踏勘选址、考察设计、对接协调等筹备工作有序推进。10月31日,时任区长苗丰会同市政协秘书长张万英、市政协原副秘书长惠世新、区政协主席纪生荣以及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踏勘张季鸾墓回迁选址,立即召开区长办公会议,正式确定了迁墓工作的一系列重大事项:墓址确定在榆林东沙生态公园内,按照庄重肃穆、典雅简洁的原则进行设计,同步开展张季鸾纪念展室文物史料征集整理工作,确保2014年顺利迁墓回榆。此后,榆阳区先后派员赴西安革命公园、习仲勋陵园、竹园村张季鸾陵墓、杨虎城纪念馆、李仪祉纪念馆等地拜谒考察,优化迁墓方案。

  2013年11月13日,苗丰再次主持召开区长办公会议,决定聘请陕西省政府参事、纪录片《报界宗师张季鸾》总制片高扬指导张季鸾墓迁建工作,邀请原陕西省雕塑院院长、著名雕塑家王天任教授进行墓园策划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迁墓工作的关键时间节点,落实了由区政协主席纪生荣牵头,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寇福英,区委常委、副区长雷亚雄,区人大副主任段云飞,区政协副主席高继祥、张崇厚等区级领导参与,林业、民政等有关部门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这次会议标志着张季鸾墓回迁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2014年1月,参加完省人代会后,苗丰专程拜谒长安区竹园村张季鸾墓,更加坚定了墓园回迁榆阳的决心。他回忆说:“肃立先生墓前,内心无法平静。先生一生坚持真理、深明大义、淡泊名利、爱国爱乡,是榆阳人民永远的骄傲,让先生安眠故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先生的精神传承弘扬好,更是我们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4月2日,严格按照只迁墓不建陵、一切从俭原则完成的张季鸾墓规划设计方案,顺利通过评审。这个方案,凝聚了省市各级的关心支持,凝聚了榆阳全区上下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共识,也凝聚了所有参与迁墓工作人士的心血汗水。

  稳妥有序的回迁,庄重朴素的安葬,久未归乡的榆林骄子终于安息故土家园,驼城之巅的苍松翠柏更显先生精神万古长青。

  2014年6月,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张季鸾墓回迁工作进入倒计时。按既定日程,6月25日依陕北风俗墓葬放线,6月28日动工建葬,8月11日—12日赴长安搬迁灵骨回榆,8月13日举行安葬仪式。

  坐落于榆林东沙生态公园的张季鸾新墓冢,仅用40多天便圆满建成。墓冢基座高0.96米,直径9.6米,土冢高2米,用清涧青石砌护;墓室宽3.2米,长5.8米,高3.14米,用榆林大青砖砌成。负责墓葬修建的榆阳区城郊林场场长白孝生说:“墓葬修建工作时间虽短,但绝对是高标准、高质量进行的。”

  著名雕塑家王天任精心打造张季鸾墓碑,然而未及完成夙愿便抱憾病逝,其子王展继承父愿,尽心竭力,按期完成了凝聚两代人心血的墓碑。

  7月30日,区委常委会听取了榆阳区政协关于张季鸾墓搬迁及回榆安葬工作的汇报,确定了搬迁安葬及在原墓址树立纪念碑等具体事宜。会后,榆阳区主要领导带领有关负责人第四次亲临墓园现场进行督导落实。

  8月12日早7时,纪生荣带领区林业局局长朱喜堂、区民政局局长郭锦飞等一行20人,抵达长安区竹园村张季鸾墓地,在社会各界人士和新闻媒体的共同见证下,顺利完成了起棺仪式;在长安区干部群众真切的送行中,张季鸾灵骨踏上了归乡之程。

  8月13日上午8时,榆阳区举行张季鸾墓回迁安葬仪式。榆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宁,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高岖,省政府参事、纪录片《报界宗师张季鸾》总制片高扬,市政协秘书长张万英,市政协原副秘书长惠世新,市文广局局长刘仲平,榆阳区委书记苗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常思义,区长贺利贵,区政协主席纪生荣等区级领导,张哲明、李赋英等6名张季鸾亲属,香港《大公报》副总编钟蕴晴,纪录片《报界宗师张季鸾》》艺术总监张璟艺术总监张璟,,以及数十家新闻媒体代表、、市区两级干部群众代表参加了安葬仪式。

  相比于半个多世纪前那场规模盛大的公祭典礼,此次迁葬仪式简洁朴素,但却意义重大。至此,经过不懈努力,一代报宗张季鸾终于魂归故里,墓园掩映在驼峰之巅的苍松翠柏之中,更彰显了先生的高贵品格。

  张哲明说:“爷爷生前深深爱恋着故乡,此次灵骨回迁榆林,愿爷爷在故乡得以安息。爷爷从事新闻工作30年,以新闻之笔行正义之剑,希望爷爷的精神在故乡榆林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激励榆林的文化人再造文化精品。”

  《大公报》副总编钟蕴晴女士说:“张季鸾先生灵骨回迁祖籍榆林,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这是中国新闻界的一件善事。”

  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榆林市作协主席龙云说:“张季鸾先生是从榆林走出去的文化名人,是榆林市的一张文化名片。把先生之墓迎归故里,是对其本人的尊重,更是对文人阶层的尊重。”

  挖掘和发扬张季鸾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开辟一块承载榆林文化底蕴与报人思想精神的人文圣地,搭建一方促进两岸三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广阔平台。

  张季鸾墓回迁榆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和肯定,海内外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和转载。

  2014年8月15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景俊海作出重要批示:“希望榆林把‘报界宗师’的精神挖掘好、发扬好。”榆林市、榆阳区根据批示精神,将此项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落实。

  张季鸾坚持真理、深明大义、淡泊名利、爱国爱乡的高贵品格,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节。

  张季鸾坚持追求真理,体现在其新闻思想中所倡导的客观公正立场,就是“要保持研究批评的精神,对于一切人、一切事,都应当以独立的立场,做公平的判断”。他深明大义的品格,体现在一生坚持“言论报国”,特别是主笔《大公报》期间,以民族大义为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挽大厦之将倾、救民众于水火的情怀和担当,诚如当年《大公报》挽联“千载事功,曰诚曰敬;一生心血,为国为民”。他淡泊名利的风骨,体现在作为职业报人甘当“恬淡文人、穷光记者”的气节,堪称新闻界人士之楷模。他爱国爱乡的情怀,诚如《归乡记》中所言:“我的人生观,很迂浅的。就是报亲恩,报国恩,报一切恩!从报答亲恩,扩大为报答共同的民族祖先之恩”,始终将个人情感与民族命运、事业兴衰与国家荣辱融为一体,表现了爱国知识分子的博大胸襟。

  当前,榆阳区正在积极筹备成立“张季鸾精神研究会”,搜集整理出版《张季鸾文集》和《张季鸾纪念文集》,谋划建设张季鸾纪念馆,适时召开张季鸾学术研讨会,进一步研究、挖掘、丰富张季鸾精神内涵,开辟一块承载榆林文化底蕴与报人思想精神的人文圣地,搭建一方促进两岸三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广阔平台,教育公众铭记历史、饮水思源,启迪新一代继承传统、奋发成才。苗丰说:“张季鸾先生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节,值得我们尊崇、敬仰和怀念。在新的历史时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和包容的文化心态,挖掘、弘扬这种坚持真理、深明大义、淡泊名利、爱国爱乡的人文精神,构建好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家园,凝聚起全社会的精神文化力量。”


编辑:秦人
榆林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榆林白云山道观主要建筑 榆林市旅游景点:榆林明长城 榆林市旅游景点:高家堡古城
榆林市旅游景点:西津寺 榆林市旅游景点:麟州城--杨家 榆林市旅游景点:凯歌楼
榆林市旅游景点:秀芳图书楼 榆林市旅游景点:横山接引寺 榆林市旅游景点:古长城遗址
榆林市旅游景点:巴图湾生态旅游 榆林市旅游景点:青阳岔毛泽东旧 榆林市旅游景点:马莲滩森林公园
榆林市旅游景点:绥德汉画像石展 榆林市旅游景点:绥德千狮桥 榆林市旅游景点:米脂婆姨革命史
榆林市美食 更多
百变“鸡蛋饼”[图]
陕北黄酒[图]
百变“鸡蛋饼”[图 陕北黄酒[图]
洋芋丸子[图] 陕北年馍馍[图]
绥德黄国胜老汉的黄 榆林米酒[图]
榆林香哪 榆林传统十二件菜
榆林美食:拼三鲜 榆林美食:羊杂碎
榆林市特产 更多
榆林市地方特产:榆林炸豆奶
榆林市地方特产:塞上香哪
陕北老人头像 榆林特产拧条
榆林地毯、毛毯 榆林豆腐
府谷特产 榆林特产
榆林特产:米脂小米 榆林特产:洋芋产业
榆林特产:子洲特产 榆林特产:佳县油枣
推荐信息  
·遭遇假货
·卜算子 瞻谒太史公
·陋室铭
·局长升“渠长”
·景谷艺术[图]
·为南宫山景点介绍献一点文字
·南四府街的童趣旧闻
·下雨天穿“泥屐子”去上学
·过去北广济街有一家“宏蚨银号”
·我家住在钟楼边
·春风又绿洽川水
·潼关记忆
·门神
·狄寨塬上的娃娃哨
最新更新  
·忧时谋国承宗师深情 弘扬真善做合格报人
·张季鸾报界宗师高山景行
·《大漠红柳》台前幕后的故事
·在天台山(外二首)
·卿云烂兮
·回忆我与张贤亮交往的八年
·读木心《从前慢》有感
·再忆路遥
·画家榆林采风作品选登
·作品就是作家的名和命
·平顺读山
·《心花路放》的喜剧性
·行走心灵的风景
·赞榆林河滨公园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艺术作品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zuopi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