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游记首页 | 西安游记 | 宝鸡游记 | 咸阳游记 | 铜川游记 | 渭南游记 | 延安游记 | 榆林游记 | 汉中游记 | 安康游记 | 商洛游记 | 杨凌游记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榆林市旅游游记大全 > 正文

佳县木头峪 今日打造旅游文化名村

 2014-11-29 15:15:30   来源:榆林日报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佳县木头峪

昔日辉煌陕晋黄河沿岸 今日打造旅游文化名村

黄河古渡木头峪。

明柱抱厦,恢弘大气。

起脊大门,砖木精雕。

高墙大院里恬静的生活。

四合院落南北对称。

鳞次栉比的院落。

  佳县木头峪村,沉睡了半个世纪。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呼唤呐喊下,渐渐苏醒了。不少文化人全力挖掘整理,使这个古村落拂去了尘封的面纱,破土而出,大放光彩。许多专家给木头峪很高评价,说它是陕晋峡谷第一村,黄河文化和黄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民居建筑的经典,是卓有成就的“秀才村”,名副其实的“演员村”,一顶顶桂冠充满光环,彰显出无限的魅力。

  那么木头峪究竟有哪些魅力呢?让我们走进这个黄河古道上的古村落,感受它带给我们的神奇和魅力。

  ●独特的民居大院

  走进木头峪村,穿行在九曲回肠的巷道里,目睹着一座座高墙豪门古韵十足的民居大院,仿佛走进了黄河文化的民居博物院。20多岁的大学生李韶然一脸微笑,标准的普通话,带着我们讲述木头峪的故事。木头峪村古名浮图峪,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峡谷西岸、在黄河冲积而形成的滩地上。全村有人口近千人,以张、苗、曹三姓为主。木头峪村背依大山,唇吞黄河;历史悠久,文明远古,数百亩枣林环绕其间。自然风光秀丽,村庄布局呈“井”字形,两条村街南北分布,东西皆有小巷和拱门洞相连(10个门洞,16条巷子),前后左右排列整齐,错落有致;起脊大门,砖木精雕;四合院落,方正对称;明柱抱厦,恢弘大气。无论结构、材料、空间、格调都别具特色。它既不同于城市里的民居,也别于黄土高原的一般窑洞民居,木头峪建筑体现了先辈独特的构思和精湛的建筑技巧。明清至民国年间,木头峪村繁荣鼎盛,随着水运的式微,木头峪村最终衰落,但至今仍保存明清古民居27院;古献殿、文昌阁和观音庙各1座;各类门匾和其它牌匾50余幅,依然能使人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2005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建筑艺术论坛会上,木头峪荣获“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古村落与传统民居保护”奖。

  ●艰辛的创业故事

  木头峪为秦晋贸易往来的水旱码头,素有“好渡口”之称。它是包头到山西碛口的中转站,明清时期这里曾四季船筏不断,昼夜驼铃声声。便利的交通使这里商贸兴旺,商号、商店、旅店颇多,最大的商号有“聚丰厚”、“春和荣”等,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日进斗金。

  然而,他们的创业都是十分艰辛的,“聚丰厚”创业人张宗聚,13岁时背井离乡,行走西口,几乎九死一生,经过几十天走到内蒙古陕坝,他已经骨瘦如柴了。一家好心人收留了他,张宗聚拼命地干活回报主人的救命之恩。三年过后,主人给了他一袋粮食作为工钱,张宗聚拖着粮食步行几十天,第一次获得的劳动报酬驮回老家,母亲喜出望外,看着这金灿灿的粟米,舍不得吃,将多半的粮食换成银子,张宗聚淘到了人生以来的第一桶金。从此,他年年将作为工钱的粮食驮回老家,换成银子补贴家用。多少年过去了,身强力壮的张宗聚有了本钱,开始从内蒙古往陕西贩运粮食,生意越做越大,后来就有了自己的驮队,又有了自己的船帮,再后来就有了自己的“聚丰厚”。

  木头峪人张宗聚、苗晋文和苗相霖就是走西口的佼佼者。他们艰苦创业,荣归故里,修造房舍,置办田地,把小买卖做成大生意之后,据1947年土改统计,该村有钱大户人家60余户,豪门大户苗兰田年收租子1740石,放债上万元;其次是张春光、苗念祖等,年收租子都在七八百石左右。

  ●辉煌的教育成果

  木头峪村是一块神奇的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尊师重教,尚德崇文,先后涌现出许多政界、学界、商界和文艺界的精英。清代,木头峪村出了4进士、2举人、1拔贡、6知县、9训导(相当于教育局局长)和53贡生及秀才;建国后,木头峪村出了省军级干部4人,地师级干部9人,大学教授8人。这样的教育成果在榆林也是罕见的。

  相传在清朝某年,偌大的榆林才考中32名秀才,木头峪村竟占了24名。其中,赶考的队伍里有一个12岁的小男孩,所有的人都以为是某考生带的儿子。当喊到木头峪人张世贤的名字时,小男孩跑了出来,考官们都笑了。看着穿扫地蓝袍的小男孩,主考官不以为然地信口出一上联:“小学生蓝袍扫地”。小男孩“噔”一声双膝下脆,脱口对出:“老大人鸿福齐天”。主考官拍案叫绝,当场宣布:“小子,第一名归你了!”

  木头峪之所以有这样好的成绩,得益于多少代以来重视教育,代代都有优秀的教师。张学昌,清道光14年(1834年)甲午科文举人,曾任白河县训导。清光绪11年(1875年),告老还乡的张学昌,身着布衣,张学昌一家出了两代举人,在当地被传为佳话,也为激励木头峪人“学而优则仕”起到了重要作用。

  苗滋荣,字培之,民国年间木头峪村有名的私塾老师,号称“秀才模子”。言下之意,他如同模子,只要他教的学生,没有考不上秀才的。

  因为苗老夫子带出的学生,小到秀才,大到进士,遍布各地,故木头峪被誉为“文化村”。木头峪的教育成就,与一代代优秀的老师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演员的摇篮宝地

  自民国到现在的近一个世纪里,一个木头峪村产生的戏剧演员多达400余名。木头峪文化村的文化故事,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木头峪村的村民历来酷爱艺术,出了许多戏曲爱好者。早在民国初年,木头峪的曹家猷就领着由各村组建起来的戏班走南闯北,声誉鹊起。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曹家猷及村里的有识之士曹家乐、张振声、张民良等人,合伙创办了“木头峪俱乐部”,后改为“木头峪群众剧团”,聘请山西老教练胡得盛、张本科、雷师、高宝成等戏剧界名流前来木头峪传道授艺,木头峪的年轻人一呼百应,纷纷前来学艺。1943年,木头峪群众剧团到县城演出后,受到普遍赞扬,改为“佳县文艺工作团”。1947年,毛主席转战陕北来到佳县,恰逢白云山九月九传统庙会,主席一行在真武祖师正殿的戏楼上观看了该团表演的晋剧《反徐州》,并赠予该团“与时并进”的锦旗。从此,木头峪剧团名扬大西北。1953年,佳县人民政府将木头峪业余剧团改为“佳县晋剧团”。该团还为米脂、绥德、延安等地的戏剧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木头峪剧团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文艺界的精英。木头峪在演艺界的人才也是一拨一拨、势不可挡如潮水般一浪高过一浪。近一个世纪里,从木头峪村走出的演员多达400余人,其中名扬陕北的就有:苗林林(原陕西省歌舞团团长)、苗公俭(著名导演,先后担任绥德剧团团长、陕西省戏曲院党委书记)、张明良(著名导演,原延安歌舞团团长)。他们演出了现代剧《夫妻逃难》《刘二起家》《兄妹开荒》《二流子转变》《十二把镰刀》和大型歌舞剧《王仁厚》。成为那个年代的经典剧作。

  ●打造旅游文化名村

  木头峪村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古色古香的民居大院、罕见的教育成果,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一批批画家来了,他们静静坐在黄土山上,描摹着奔腾不息的黄河,感受晋陕峡谷的美丽风光;一批摄影家来了,他们端着“长枪大炮”,翻山越岭,寻找优美的景色,凝聚壮丽的画面,一张张靓丽的风光照片,展示着黄土文化壮丽河山。一些文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也走进木头峪,他们仿佛在寻觅并叩问黄河,为什么这个古村落出了那么多表演艺术家、那么多的秀才文化人、那么多的官员,试图刨根问底解开木头峪的辉煌之谜。

  今天,沿黄公路顺利开通,木头峪交通更为方便,为这里的旅游文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木头峪村已经建起了独具古民居特色的农家乐,让自驾游的朋友,让远方来的朋友们,在这里吃农家饭、睡农家炕;漂黄河、游枣乡、听小戏,体验民俗文化村。木头峪村已经成为领略黄河风情和研究民俗文化的理想场所,休闲度假的乐园。

  在谈到今后的旅游发展时,木头峪乡党委书记高光生满怀信心地说,为了加快木头峪旅游文化村的建设和发展,乡政府成立传统村落保护办,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负责相关工作。还请陕西省旅游设计院为木头峪编制了旅游策划,使木头峪旅游开发有规划可依,在保护中开发,2014年木头峪村被纳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目前,木头峪村申报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结果将于近期出炉,木头峪志在必得。为了挖掘整理历史故事,乡上邀请有关文化专家常年驻扎木头峪,通过走访、翻阅家谱、查看县志等整理挖掘更多的历史传奇和故事,由我县女作家刘亚莲著作的木头峪村文化纪实作品《古渡》一书,初稿已完成,元旦即将出版发行,将全面展示木头峪半个世纪以来的辉煌故事,明年还要进行改造修缮古民居、修整古村老街等建设工作。

  我们期盼着木头峪,成为黄河古道新的旅游文化名村,让更多的游客饱览壮美的黄河风光,观赏绮丽的民居大院,了解厚重独特的木头峪文化,再现新的辉煌。

  短评

古村落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

  著名的古村落保护专家冯骥才说,传统村落是中国最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产物。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文明载体,不能消亡。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中华文化传承中紧迫而重大的时代性的任务。佳县木头峪村是晋陕峡谷中著名的古村落,深厚的文化底蕴、古色古香的民居大院,幽雅环境和山水相映的壮观景色,在我国村落文化中屈指可数。

  然而,木头峪村现存的民居大院,由于多数长期无人居住,年久失修,一部分出现了坍塌,需要维修抢救。如果我们现在不加以保护,一座座古院或许坍塌而成为废墟,如果古院落和古村落渐渐消失,也许很多人没有感觉出丢了什么,但是,历史遗产少了一座古老的古村落,就少了些历史文化痕迹,就少了对历史文化的触摸感,也就很容易遗忘历史,遗忘了历史,很难谈文化延承,同时失去的还有附加在古村落上的文化魂灵。古村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是民族的“根性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在村落里,如果村落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随之消失。

  在木头峪50多座民居大院中,有27座可以恢复修缮,呈现昔日的辉煌景观,木头峪旅游开发应借鉴山西碛口古镇的成功经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科学规划、有效保护、严格管理,在保持木头峪传统风貌与特色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和黄土文化,留住从前,留住根本。


编辑:秦人
榆林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榆林白云山道观主要建筑 榆林市旅游景点:榆林明长城 榆林市旅游景点:高家堡古城
榆林市旅游景点:西津寺 榆林市旅游景点:麟州城--杨家 榆林市旅游景点:凯歌楼
榆林市旅游景点:秀芳图书楼 榆林市旅游景点:横山接引寺 榆林市旅游景点:古长城遗址
榆林市旅游景点:巴图湾生态旅游 榆林市旅游景点:青阳岔毛泽东旧 榆林市旅游景点:马莲滩森林公园
榆林市旅游景点:绥德汉画像石展 榆林市旅游景点:绥德千狮桥 榆林市旅游景点:米脂婆姨革命史
榆林市美食 更多
百变“鸡蛋饼”[图]
陕北黄酒[图]
百变“鸡蛋饼”[图 陕北黄酒[图]
洋芋丸子[图] 陕北年馍馍[图]
绥德黄国胜老汉的黄 榆林米酒[图]
榆林香哪 榆林传统十二件菜
榆林美食:炸豆奶 榆林美食:拼三鲜
榆林市特产 更多
榆林市地方特产:红枣-吴堡
榆林市地方特产:油糕
陕北老人头像 榆林特产拧条
榆林地毯、毛毯 榆林豆腐
府谷特产 榆林特产
榆林特产:米脂小米 榆林特产:洋芋产业
榆林特产:子洲特产 榆林特产:佳县油枣
推荐信息  
·梁山抒怀
·陕西旅游游记目录
·带上味蕾穿越西安 吃货必读攻略[图]
最新更新  
·府谷墙头印象:疑是梦里江南行
·东方红故里 红色游“升温”
·白云山成佳县旅游产业重要支撑
·吴堡两日游
·榆阳镇石峁梁老爷庙会
·榆阳区文物保护单位:灵云山道观
·碛口游记
·我们的榆林我们的家园
·魅力“枣都”的旅游蓝图
·白云乡
·黄河听涛说风情
·榆林市榆阳区小壕兔乡万寿地玉皇庙大圣庙
·漠上风光景旖旎
·靖边五台森林公园: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旅游游记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youj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