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民俗首页 | 西安民俗 | 宝鸡民俗 | 咸阳民俗 | 铜川民俗 | 渭南民俗 | 延安民俗 | 榆林民俗 | 汉中民俗 | 安康民俗 | 商洛民俗 | 杨凌民俗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榆林市民俗风情大全 > 正文

母亲的手工布鞋

2014-6-18 14:25:41   来源:榆林日报-都市生活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越来越觉得,没有啥鞋能比得过母亲做的布鞋。穿着母亲的布鞋,我走过了十年寒窗苦读,与同学们疯跑野奔,跟着父亲砍柴割草,从来没有担心过脱帮、断底,更不知世界上还有补鞋这个行当。

    不记得哪一年夏天,我哭着要母亲买凉鞋,情急之下的母亲灵感迸发,将方口布鞋大胆“改革”,鞋帮的脚尖剜去一块,脚跟也剜去一块,花迪卡布粘帮面,白的确良布沿边,仅一天时间一双美观、穿着舒适的布凉鞋就做成了。

铰鞋样

抿袼褙

  铰鞋样

  鞋样是一双鞋做出来是否美观的关键。母亲做鞋,鞋样都是自己铰。脚放在一张报纸上,沿脚边用土圪垯作笔划个脚底轮廓,同样将一张报纸放在脚梁面上,也划个大体轮廓,接下来慢慢细铰。

  男人的脚肥厚,脚面高挺,所以鞋底应圆硕肥大,鞋帮宽深,这样的鞋不仅穿着舒服而且显出男人的大气与沉稳。女人的鞋样瘦长,有月牙般的雅美,小巧玲珑的精致。

  铰好一个鞋样,母亲就备几份,夹在旧书页,以备下次做鞋用。即便现在,母亲的红色梳头盒也珍存着肥瘦不同、大小不一的鞋样。

  抿袼褙是一项细工活。母亲把一些已经不能穿的衣服或者旧床单、旧被罩、白面袋子拆散,把线头摘干净,洗得干干净净。上世纪90年代,白面袋子都是白洋布,是做鞋的最好胚料。而我们家那时吃白面不宽裕,因此面袋不多。母亲就托人在城里的饭馆里买面袋,一个面袋三角钱,每年买二三十个。

  选个天气晴朗的日子,熬一盆白面糨糊(最好放适量羊油,糨糊起酥,抿的袼褙容易穿针),把洗好的旧布放在跟前。一张袼褙一般抿3层布。母亲先把一块洗净的面袋布抹上糨糊放在锅台上,然后把拆洗的碎块布经过细心拼凑作为中间层,均匀抹上糨糊,块布之间的缝隙都要彻底抹透,上面一层又是面袋布,新旧结合,天衣无缝,糊在院内的门扇上、磨盖石上、石床上,晒干后剥下来,又贴一张。一天下来袼褙堆起一摞,之后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

  缭鞋底

  袼褙抿好了,该缭鞋底了。缭鞋底关键要有一把锋利剪子。每次缭鞋底之前,母亲都要吩咐父亲把剪子磨得锋利。然后选个晴朗的日子,母亲打开天窗,让阳光照进来,袼褙、剪子、针钱笸箩也都放在炕上,安安稳稳坐上炕头。

  动剪之前,把鞋样放在袼褙上左右盘量,绞尽脑汁尽用其材,不能浪费。哪怕剪下的小块袼褙也得小心保存,以便拼凑着给孩子做小鞋。盘量好之后,把鞋样用大针线缝在袼褙上,照其剪下来,这样的鞋底剪好三层或四层后,用面糊粘在一起,或用针线缝在一起。接下来粘底衬,底衬布一般是质地柔软的棉布,粘上三四层,剪一块新白洋布粘在上面,放在阳光下风干后,剪除多余的布,一只鞋底就缭好了。

  纳鞋底

  纳鞋底之前首先要搓麻绳,陕北方言叫作“搓绳绳儿”。母亲从集市买回细麻,先整成一小股一小股,粗细如灯捻,所以方言叫作“整麻捻儿”。先把两小股麻捻并在一块放在腿上搓,搓的时候手心不时沾点唾沫,身子时而前倾,时而挺直,手心紧贴腿脊梁骨用力搓,使两小股细麻捻紧紧拧在一起,搓一会儿,捡一股麻捻儿并进去继续搓,两股麻捻在不断添加中拧成一根长细绳,约摸快接近一米的时候就不再添加麻捻了,搓完剩下的麻捻,守尾时打个结,一根纳鞋底绳绳就搓好了。

  纳鞋底是一门硬功夫,手上要有力,更要稳、准、快。先沿边纳一圈,叫“走边”,中间用“破股”的花样遍纳(第二行在第一行的针脚空档处下针),针脚间隔均匀,用力得当。至今我都清楚记得,母亲用针尖在头发间轻轻一划后,就转移在鞋底上,右手中指的顶针用力顶一下针关,针尖就穿到鞋底的另一面。细麻绳穿过鞋底“噌、噌”的声音,一如指弹琴弦,穿越时光,永远鲜活在我的记忆中。鞋底纳好后,喷少量水用锤平整一下,成鞋后穿着随脚、舒适。

  做鞋帮

  鞋底做好,做鞋帮,需要五道工序。第一,把鞋帮样粗略地缝在袼褙上,照帮样剪下来。第二,粘帮衬。帮衬布可以是白洋布,也可以是花布,旧衣服拆洗的布也可以,颜色不拘一格,但要质地厚一些。粘好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剪除多余的帮衬布。第三,纳鞋帮。我小时候,农村的缝纫机不多,多用绦纶线手工遍纳,针脚要碎,间隔要匀称,不能用力太大,因为鞋帮只有一层袼褙,用力过大鞋帮会缩小揉皱。第四,粘帮面。帮面面料一般是母亲在集市上新买的灯芯绒(也叫条绒)、涤卡布,粘的时候不能粘偏,涤卡布顺布纹,灯芯绒要顺条纹,如果粘偏了成鞋后就走形了。粘好放在向阳的地方晒干后,剪除多余的帮面。第五,用黑色或白色沿边布打斜沿鞋口,也称“沿海口”。沿鞋口最关键要把沿边布按紧,不能起褶皱,针脚要匀称、细碎,最好用倒钩针缝制,这样有利于鞋口收拢与松紧。

  绱鞋

  绱鞋是成鞋至关重要的一步。鞋帮与鞋底对齐,鞋尖与鞋跟应先固定在一条水平线。鞋帮与鞋底并在一块太厚针无法穿过,就先用针锥钻孔,之后针穿孔而过。所以绱鞋最繁琐也最吃力,要手上有劲,但又不能使蛮劲。针脚大小要适宜,大了容易脱帮,碎了容易挤,针脚间隔应均匀,鞋帮边沿与鞋底边沿要对齐。每绱几针注意察看鞋帮是否绱偏。鞋绱好用沙石磨鞋棱。用沙石磨过的鞋棱浑然一体,看不出袼褙层痕迹。

  楦鞋

  最后一步撑鞋,也叫楦鞋。我们家大大小小的鞋楦有好几个,至今当宝贝一样珍藏在家里的旧门箱。母亲口含一口水,把鞋帮四周均匀地喷湿来软化鞋帮,然后塞上鞋楦,再把楔子楔进去,放在通风处晾干,拿出木楦,一双俊美的布鞋摆在眼前了。


编辑:秦人
榆林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榆林旅游景点:神木二郎山 榆林旅游景点:红石峡 榆林旅游景点:白云山
榆林旅游景点:统万城遗址 榆林旅游景点:北台南塔,六楼骑 榆林旅游景点:米脂杨家沟革命纪
榆林旅游景点:米脂姜氏庄园 榆林旅游景点:神湖【神木红碱淖 榆林旅游景点:香炉寺
榆林旅游景点:高家堡古城 榆林旅游景点:扶苏和蒙恬的墓陵 榆林旅游景点:韩世忠故里—蕲王
榆林旅游景点:明长城 榆林旅游景点:戴兴寺 榆林市景区(景点)名录
榆林市美食 更多
百变“鸡蛋饼”[图]
陕北黄酒[图]
百变“鸡蛋饼”[图 陕北黄酒[图]
洋芋丸子[图] 陕北年馍馍[图]
绥德黄国胜老汉的黄 榆林米酒[图]
榆林香哪 榆林传统十二件菜
榆林美食:炸豆奶 榆林美食:拼三鲜
榆林市特产 更多
榆林市地方特产:红枣-吴堡
榆林市地方特产:油糕
陕北老人头像 榆林特产拧条
榆林地毯、毛毯 榆林豆腐
榆林特产:洋芋产业 榆林特产:子洲特产
府谷特产:海红子 府谷特产
榆林特产 榆林特产:佳县油枣
推荐信息  
·合阳农村见闻:龙口夺食[图]
·非遗奇葩 流传千年的风俗——药王山“二月
·香山佛教文化旅游节[图]
·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
·陕南民俗:“杀年猪”与吃“泡汤”习俗
·2013版陕西省庙会地点、名称、会期选集
·儿时的记忆——老式爆米花机[图]
·西安亲戚之间的称谓习俗
·西安社会交际时的称谓
·西安民间称谓习俗
·西安家庭习俗
·西安家族习俗
·西安民间日常饮食习俗
·2012版陕西省庙会地点、名称、会期选集
最新更新  
·陕北民俗文化琐议
·一棵古柏和一段传说
·居家插花形式
·用巧手刻咱陕北石狮活历史
·府谷面人人:面如海红朵朵开
·六月十三黑龙潭赶庙会
·又是一年粽香时
·粽子里的思念
·那包在粽子里的亲情
·芬芳端午节
·粽香上的流年
·端午的记忆
·情系大漠
·拍剪影照片要点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俗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mins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