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作品首页 | 西安作品 | 宝鸡作品 | 咸阳作品 | 铜川作品 | 渭南作品 | 延安作品 | 榆林作品 | 汉中作品 | 安康作品 | 商洛作品 | 杨凌作品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榆林市艺术作品大全 > 正文

走进瓦窑堡

 2014-9-10 11:51:02   来源:榆林日报网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变,

快马加鞭掀巨澜。

日月异,

子长展风范。

     这是我最近重游子长后填的一首《十六字令 ·变》。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地处陕北崇山峻岭之间的陕西省延安市瓦窑堡,亦名安定县,即今延安市子长县,近些年来变化是如此之大。

     说起瓦窑堡,据《子长县志》记载,这里曾经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神话传说。相传远古时期,瓦窑堡是一个偏僻荒凉,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连狼虫虎豹都极少见到,甚至天上飞鸟都很难瞧见。

     一天,天宫七仙女中的六姐因为触犯了天规,被凶狠恶毒的王母娘娘罚到了人间。不料,六姐却十分喜欢这个地方,天天自由自在地耕织,过着人间幸福美满的生活。从此以后,这里的人便逐渐地多了起来,她也和大家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造福这里的人们。

     天长日久,六姐非常想念她在天宫瑶池的姐妹们,于是对大家说:“咱们不妨用石头和泥土垒起一个城堡。我登上城堡便可以看到仙境,看到瑶池,看到我的姐妹们。还可以飞到天上去,偷摘蟠桃,分给大家,长生不老。”大家一听高兴极了,人们不分白天黑夜,开石的开石,挖土的挖土。不久,一个高三丈,宽八尺的城堡便建好了。人们把这个城堡就叫“望瑶堡”。至今,子长县城西门的破壁上仍然留有“望瑶堡”三个砖刻字样。后来,六姐从“望瑶堡”登上瑶池,把其余姐妹都请下凡来。一见人间山清水秀,自由自在,大家谁也不想再返天宫。谁知这件事叫王母娘娘发现了,一天派了天兵天将,把她们统统捉拿上天。临别时,六姐痛苦地对大家说:“你们别伤心,将来把我埋在地下,以后总会用上的。垒望瑶堡的事,千万不能停啊!”

     不久,石头挖完了,望瑶堡连住天了,不但见不到六姐的影子,却挖出了一块块黑色的石头来。人们强忍悲伤,挖开了六姐的坟墓,全是黑色的石头。这其实就是现在的煤。不知道谁又发现黑石头能够烧火,人们把泥土做成砖瓦坯,放在窑里烧,便成了盖房用的砖和瓦,年代久了,“望瑶堡”慢慢地叫成“瓦窑堡”了。

     其实,瓦窑堡真正出了名的,是因为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从此,瓦窑堡的名字,如插上了翅膀,一下子名扬天下了。

     子长县原名安定县。1942年5月1日经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安定县更名为子长县。原来,安定县出了个谢子长,百姓叫他“谢青天”。据邹家华题《将军纪念园》记载,谢子长(1897—1935年),安定县枣树坪人,是陕甘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第27军主要创史人之一。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县民团团总、西北工农革命军副总指挥、中共陕北行动委员会军事指挥部总指挥、西北抗日反帝国盟军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和陕北游击队总指挥兼26军42师政委、中共驻西北局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西北军事委员会主席。1934年8月26日,在攻打清涧河口战斗中负伤,次年2月21日,因伤势恶化逝世,时年38岁。为纪念他的不朽功勋,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修建子长烈士纪念园。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撰写了碑文。同时《将军纪念园》还塑立着阎红彦、吴习智、李赤照、陈克功、贺毅、贺吉祥、高维嵩、贺晋年等将军雕像。

     在长期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子长县人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据《子长县志》记载,已被认定的烈士达1149名。他们的名字,将永载史册,与天地共存,和日月同辉。

     大约是十多年前的1995年,我曾两次来过这里,那时,我到子长是干什么来的,似乎已经记不清楚了。但留在我记忆里最深的,大概就是高高耸立在秀延河北岸,日夜冒着浓浓黑烟的那两个烟筒。据说是子长县发电厂的所在地。至今回想起来,心里总不是个滋味,民间流传的“进了子长县,天上下黑面。地上一层灰,衬衣天天换。”昔日令人神往的秀延河,也成了名符其实的黑水河。

     但近些年来,我几乎年年都来子长县。子长县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我这远道关中的朋友,的确触动很大。我不由惊叹:啊! 天变了,地变了,人也变了。用“天翻地覆”这个成语来形容,我看一点儿也不过份。我不由得见景生情,即兴填了一首词《念奴娇·赴子长》。

 延水北上,

 二百里,

 直指安定城下。

 藏龙卧虎环山抱,

 一派壮景如画。

 主席旧居,

 子长陵园,

 知否谁献花?

 后人络绎,

 竟自四海天涯。

屈指数秋逝去,

旧貌新颜,

碧水秀延,

绿树红楼映青天。

历史文化长廊,

巍巍文昌塔,

恩泽在人间。

为官一方,

人生焉留遗憾?!

     我这次是2011年3月28日晚抵达子长的。一下四路口车站,到处灯火辉煌,一个大型广场映入眼帘。广场坐北朝南,舞台坐东向西,且设计装有钢管固定框架,显然是常年随时备用的。广场北面东西设有一块巨型标语牌:举县一致,争创国家文明县城和卫生县城。绿底红字,格外醒目。落款是:中共子长县委、子长县人民政府。下方是“红都瓦窑堡,魅力子长县。”十个庄重肃穆的黑体大字,让人一看便知道进了当年的革命老区。

     沿广场和子长县政府之间大道向南眺望,漫山遍野,点点亮光,与天上星星交相辉映,亮光闪闪的,似眼睛、似明珠、似神灯,仿佛一个神话般的世界。河东(南河东)峁上,一座巍然屹立的即将拆除脚手架的古塔,据说名叫文昌塔,亦称子长县胡瑗纪念馆。文昌塔雄伟、大气,地下一层,地上九层,共十层,高58.8米。望着高高耸立的文昌塔,我忽然想起了关中流传的一句谚语:“西安有个钟鼓楼,半截还在天外头”。我透过夜色,仔细遥望文昌塔,暗暗吃惊这块绝佳的风水宝地,不由得对子长县人民这种崇尚文化、固守和发扬传统文明的精神肃然起敬。

     第二天清晨,我又径直来到了广场,金色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金色撒满了子长县大街小巷,也布满了这个市民自由娱乐晨练的地方。广场里整齐有序地安装了很多网球架,到处都是聚精会神打网球的市民。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个个认真发球,接球的样子,似乎让人感觉真的走进了网球赛场一般。人们迎着春天的朝霞,沐浴着温馨的春风,紧张而熟练的动作,伴随着一阵又一阵的激情而欢乐的嬉笑声,奏响了一曲曲子长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赞歌。我不由得感叹:这不正是几十年前《东方红》歌曲诞生之地吗?也许这就是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先生《桃花源记》中人们渴望的世外桃园吧!

     离开这个欢笑之声涌动的广场,我依依不舍地沿着一条大街向南走去,不觉已经过了秀延河。一座古香古色的六角两层的古建筑挡住了我的视线。望着这座五颜六色,似乎刚刚修缮一新的桥头古亭,我顿感一种无限的遐想。古亭中间,庄严地立着一块三米多高,宽约一米左右“重修瓦窑堡大桥”的青石石碑,碑的正面赫然刻着艾丕善先生题写的“瓦窑堡大桥”几个手书大字。从碑石背面的碑记,和我刚在桥北头看到的警示录:据瓦窑堡城历次大洪灾志铭,《前事不忘,警钟长鸣》。汉建始三年(公元前30年)秋,陕北雨40余日,房屋遭毁,灾民流离;崇祯17年(1644年)六月,大水漂民屋;清顺治四年(1653年)六月,雷雨暴至,水高数丈,漂没民居;嘉庆五年(1800)七月初,十日大水,先为河水涨发,迅雷数声,水高数丈,漂没民居;宣统元年(1907),暴雨成灾,洪峰流量4550立米/秒;1944年夏、秋两季水灾,沿河两岸民房漂没;1956年7月中旬,暴雨冰雹交加,洪水位高达6米;1969年8月6日至10日,连降大雨,洪峰流量3150立米/秒,洪水涌进县城深达3米;1977年7月5日,降雨量165.7毫米,洪峰流量1480立米/秒,漫过桥一米多,民房进水;1989年7月16日,降雨量约为94毫米,山洪暴发,良田被淹,交通受阻;1994年8月31日,暴雨、洪峰流量1920立米/秒,洪水没过桥梁;2002年7月4日至5日,连降暴雨,降雨量高达290.3毫米,洪峰流量达4670立米/秒,越过桥高2.6米,县河大桥冲垮,不少民房被淹。

     我忽然明白了子长县人民当年为什么要在这里修建这座大桥,及这座大桥建成后给子长人民子孙万代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福祉!

     沿古亭北侧,秀延河岸向东望去,是一条长而井然有序的历史文化长廊工程,如一排训练有素的哨兵,忠实地守卫在秀延河畔,守望着这座古老而新生的瓦窑堡古城。我默默地自西向东仔细数了一下,这一幅幅雕刻精美的画面,一共449块,每块长约3.5米,全长1500多米。显然,这是子长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文化长廊自西向东,依次雕刻着两面红旗,上面写着中共中央红军长征落脚地;抗日宣言诞生地;中央红军东征出发地。天下名堡,革命红都。中央红军到瓦窑堡。毛泽东《长征》。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沁园春·雪》。瓦窑堡会议。瓦窑堡会议旧居。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军政大学旧址。红军大学校歌歌词。中央红军东征,西征路线图。红军转战陕北路线图。1947年3月洋马河战役。毛泽东为谢子长题:民族英雄,虽死犹生。以及历史历代名人荟萃和著名诗人诗词、字、画,子长县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的风土民情诗词、字画作品等。特别是那些历朝历代为子长县人民做出重大贡献,功不可没的历史人物。如:秦代名将蒙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北宋著名将领李显忠。明万历38年(1610年)进士,政多宜民,一芥不收。被明神宗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薛文周… …

     我沿着秀延河河岸,仔细观赏和品尝着那一块块石刻,一幅幅画面,一篇篇文字,边走边看,边看边想,且不时拿起照相机“喀嚓”留影。那些设计新颖、雕刻精湛的画卷,以及画卷里的人物,事件和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仿佛走进了中国历史博物馆,步入了中国现代文学院,来到了巴黎油画院,更像是身临其境湖南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令我神往,让我陶醉,叫我不由得倍感做一个子长人的骄傲和自豪!

     在六角古亭的两边,仅隔一条马路,放着一块数十吨重巨大的醒目的山石,人们称做卧虎石。迎面刻着王巨才先生题写的“景贤仰德”四个朱红色的大字。仅仅四个字,既不是鲜花,也不是美女,却吸引了不少外地游人驻足观看浮想联翩。这本来是一块极普通的山石,在人们的心目中,的确是熟视无睹的。但它却放在了这个特殊的地方,且上面刻上了那几个特殊的文字,怎能不叫人驻足观看,深思熟虑呢?这分明是在向人们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美德,彰显子长人民追求德才兼备人文精神的强烈渴望和决心。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今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之中,更突现了这种追求和渴望的伟大和珍贵。我不由自主地久久凝望着这四个大字,对子长县20多万人民刮目相看。 

     子长县地处陕西北部居中,北依横山山脉南麓,南临永坪川,居延安北部清涧河上游。美丽的秀延河,是子长县人民的母亲河。她横穿子长县县城,由西向东,经冯家屯、杨家园子、史家畔、马家砭,东至苗家沟注入清涧县境。

     近些年来,我几乎年年都到过子长县,亲眼目睹了子长县一年一个样的巨大变化。若用“日新月异”这个成语来比喻,我看是恰如其分的。关中民间有一句谚语:“姑娘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不容置疑,子长县昔日那令人不堪回首的旧貌,早已如历史一页揭过去了。人们可以自豪地说:“一去不复返了!”

     去年夏天我曾经来过子长县,那时秀延河大规模的、全面的整治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紧张繁忙的施工场面,如《三国演义》里的“夜战马超”,昼夜不停。当时,看到那种热火朝天的紧张景象,我心里就想:子长县的决策者这种豪迈治理秀延河的精神和决心,特别是那“众志营造人文环境,同心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的确是一个战略家的大手笔。这无疑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愚公移山》,决心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蒋家王朝那样,一定要把秀延河治理好。一个令子长县人民引以为荣的名符其实的“秀”延河,不久将会展现在人们面前。果然没出所料,子长县人民不负众望,一个美丽,动人的秀延河,如清晨磅礴而出的太阳,令人欣慰的已经出现在子长县地平线之上了。看到这一宏大的战略工程和民心工程的即将竣工,怎能不叫人由衷的欢呼和高兴呢?

     站在碧水荡漾的秀延河边,望着那垂柳倒影的一幅幅胜景,我不禁想起了毛主席1934年夏写的那首词《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如此令人舒心、温馨,欢心的人居环境,恰似身临其境般来到了西子湖畔。我忽然联想起当年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唱红祖国大江南北的一首著名的歌《南泥湾》。这不正是子长县委、县政府公开承诺的“举县一致,万众一心,争创国家文明县城和卫生县城”的丰硕成果吗?是的,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正是一个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实事求是”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和光大。作为一个民主党派民盟盟员,我不难透视出一个伟大民族的自信、决心和希望!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子长县的大街小巷如此光鲜、明亮、干净、卫生。即就是人们吹毛求疵,也找不到一点儿纸屑和垃圾,甚至一个乱扔的烟头。我几乎带着放大镜,也找不到公共设施,如路灯、栏杆、或者桥上不锈钢护栏,街道放的垃圾箱等,没有一点儿人为破坏的痕迹。即就是那地处秀延小学对面的、长达三华里的历史文化长廊工程,学生、市民、游客每天都要穿梭似的来来往往,也找不到一处乱写、乱画、乱涂的地方。这自然折射出了子长县人民良好的文化教育和高尚的人文素质。我心悦诚服地伸出了大拇指:“子长人民---好样的!”

     看过《子长县志》的人都知道,北宋年间,子长县曾出过一个著名的大人物,他的名字叫胡瑷。胡瑷有一句著名的话:“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用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这也许是这位曾经在历史上为子长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经济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留给子长县后辈子孙最大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前几天,我有幸参观了子长县“秀延小学”以及了解了和秀延小学一墙之隔且连成一片的秀延中学和秀延幼儿园,不管是从规模,还是硬件建设和软件设施,都不难看出,子长县的决策者们是多么的高瞻远瞩,多么的卓识远见! 也不难想象,一千多年前的胡瑗具有多么伟大的预见和洞察力 !  难怪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子长县人民,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秀延河南东边的河东峁上,建了一座子长县历史性和标志性的建筑,即即将落成的子长胡瑗纪念馆,也就是人们说的文昌塔。

     文昌塔的落成,无疑是子长县人民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子长县城的人文品位,更是成了子长人民一个永垂不朽的历史记忆。从此,子长县的名字,胡瑗的名字,以及子长县决策者的名字将永远留在20多万子长人民心中。

     在秀延小学对面,仅与秀延河一水之隔的秀延河北岸,有一座高十层的大型建筑,其主体工程业已完成。据说,那是子长县一座最大的医院,即子长县人民医院。看样子,这个工程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即将竣工。这家医院的建成,将是子长县医疗改革,恢复医院公益性质的标志,也是子长县人民政府一个极为重要的民心工程,深得子长人民的欢迎和拥护。这家医院的建成,必将彻底结束子长人民看病难和缺医少药的历史,拉开了子长人民医疗改革史上美好的序幕,揭开了医疗改革光辉灿烂的一页 !

     人常说:“妇女能顶半片天。”我在子长县四路口什字看到的一幕,令我不禁心悦诚服地相信了。一天早晨,我来到了子长县繁华的四路口什字,一位年轻的女交警正在马路中间的工作岗位上,动作熟练地指挥着南来北往的车辆和行人。加上四处红绿灯指示,车辆行人忙而不乱,交通秩序有条不紊,行人车辆各行其道。自然形成了子长大街上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不正是子长妇女追求彻底翻身解放、男女平等的真实写照吗?

     一天,我无意间来到了齐家湾村。其实,这是一个标准的城中村,齐家湾村很富裕,一排排林立的高楼大厦,叫人怎么也不相信这里还是个村子。宾馆、饭店、服务设施和城市居民没有什么两样,从一个个村民的人居条件、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几乎完全融入这个经济发达的县城之中,村民们早都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小康日子。这所有的一切,大概都在我的意料之中,唯独那几幢破旧不堪,甚至很不起眼的窑洞,却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有一家的门眉上赫然用青砖刻着:“民国十二年仲夏立,‘树德务滋’。落款是四知居士书。字都用的繁体,且工工整整。另一家的门眉上题:“民国十年仲秋:‘善有余庆’”。落款是杨如震书。亦是出手不凡。还有一家的门眉上刻着:“永建乃家”。但却既无上款,也无下款。从这些窑洞青一色的古砖建筑,不难判断,至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我十分仔细地看了又看,用手摸了又摸,且不时地拿起照相机,拍了十几张这即将逝去的老照片。我忽然悟出了中华民族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守望及顽强的抗争精神,更看见了如此经济繁荣的山区小县城,它的主宰者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是这样的敬畏和尊重! 我更为齐家湾村民这种勇于保护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积极传承和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 和全国暴光的一个接一个的暴力拆迁、逼死人命的违法事件相比,即就是明天合法拆迁了,我也深感这里的人民仍然处在幸运之中。我可以负责地说:这里的政府的确是一个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政府。

     自古道:天道酬勤。这是一条自然和谐的真理。几千年来,大自然虽然赋予了西安、咸阳十三朝京畿之地的美誉,这仅仅都是精神的财富,但却没有留下一点儿物质财富。而留给人们的只有元朝大诗人张养浩先生一首千古流唱的诗篇《山坡羊·潼关怀古》,其中两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千百年来,如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悲歌,永远留在人们记忆之中。与此截然不同的是,在这穷山僻壤的陕北子长县,大自然却偏偏给这里的老百姓赋予了巨大的恩赐,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煤和石油。这是一笔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谁能不服天,或者说大自然博大的胸怀和公正无私的判决呢?昔日民间流传的“米脂的姑娘、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碳”。米脂的姑娘和绥德的汉,这大概和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有关吧。据说,貂婵生在米脂,吕布长在绥德。清涧的石板和瓦窑堡的碳,却是实实在在的。子长县的煤享誉九州,名扬天下。据《子长县志》记载,境内初步探明煤储量为28.94亿吨。子长县的煤质量好是“钟在庙内,声在庙外”的,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特低灰;二特低硫;三、高挥发;四、高热量;五、高熔点;六、高油率等。堪称国内稀有的特优质煤,亦是子长人民怀里的金蛋蛋,幸福生活的摇钱树。

     子长县有如此得天独厚的天然自然资源,我为老天公道无私而高兴,也为子长人民的幸运和福气而自豪。更为子长的决策者们能够不失时机的,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认真开采,大力发展经济,迅速崛起和腾飞而骄傲。子长人民的努力,果真感动了天地,亦应了古人“天道酬勤”这一条真理。2008年和2009年,子长县连续两年在延安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名列县区第一,并于2009年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成为陕北高原一颗耀眼的明珠。这不能不是20多万子长人民牢记毛主席当年给陕北人民的复电,艰苦奋斗的结果;不能不说这是子长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等四大班子协调统一、团结一致的丰硕成果!

     老陕人爱吃面,这是出了名的,记得解放初有一个快板:开的是店,卖的是面,一个人半斤,三个人斤半。四川人爱吃大米,陕西人爱吃粘面… …

     我是关中人,爱吃面,是我一生的生活习惯。而子长县的名特小吃莜粉面、煎饼、凉粉正合我的口味。用咱老陕人的话说:“嫽扎咧!”一天上午,我到一家普通饭馆吃饭,按照家乡的习惯,先交钱后吃饭。不用说,我先把钱交了。吃罢饭,我照着当地人的习惯又要付钱,不料,饭馆的主人和周围的顾客,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你把钱已经给过了 !”我开始一怔,但仔细一想,就是给过了。

     这本来是人们生活中常常发生的一件小事,但却反映了子长县人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高尚品德。我暗暗敬佩,这里的老百姓竟是如此的纯朴和厚道,难怪当年这里成了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宣传的诞生地和中央红军东征的出发地了。难怪毛泽东为谢子长题写了“民族英雄,虽死犹生”;难怪子长县修了座规模巨大的“子长烈士陵园”;难怪瓦窑堡改名“子长”县了 !

     繁华充足的市场供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家庭日用品,如洗衣机、电冰箱、微波炉、服装品、化妆品一应俱全,生活用品琳琅满目,几乎是全国各地的产品应有尽有。竟然与关中的大、中城市没有什么两样,就连内蒙、太原、西安、宁夏的商品,这里照样能够买到,甚至其它地方没有的,这里都有。农贸市场更是令人目不睱接,西红柿、黄瓜、白菜、萝卜、大葱、韭菜、芹菜、菠菜、辣椒、豆角、大蒜……柑子、荔枝、苹果、香梨,甚至海南岛的西瓜,几乎要啥有啥。丰富多样的农副产品,极大地满足了子长人民的物质生活的需求。我不由得为子长人民能够过上这天堂般的好日子倍加羡慕。我顿时悟出了当年陕北人民为什么要踊跃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跟着毛主席、跟着共产党,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道理,不正是为了翻身得解放,走社会主义道路,过上如今的好日子吗?我无意凑到一位满头白发、蹬着一辆三轮车卖菠菜的老者跟前。我问:“你在这里摆摊,收费吗?”老者说:“不收。”脸上还带着笑容,我又问:“你知道书记和县长的名字吗?”老者不假思索地答:“知道、知道。薛海涛、兰孟偃么!谁不知道!”


编辑:秦人
榆林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榆林白云山道观主要建筑 榆林市旅游景点:榆林明长城 榆林市旅游景点:高家堡古城
榆林市旅游景点:西津寺 榆林市旅游景点:麟州城--杨家 榆林市旅游景点:凯歌楼
榆林市旅游景点:秀芳图书楼 榆林市旅游景点:横山接引寺 榆林市旅游景点:古长城遗址
榆林市旅游景点:巴图湾生态旅游 榆林市旅游景点:青阳岔毛泽东旧 榆林市旅游景点:马莲滩森林公园
榆林市旅游景点:绥德汉画像石展 榆林市旅游景点:绥德千狮桥 榆林市旅游景点:米脂婆姨革命史
榆林市美食 更多
百变“鸡蛋饼”[图]
陕北黄酒[图]
百变“鸡蛋饼”[图 陕北黄酒[图]
洋芋丸子[图] 陕北年馍馍[图]
绥德黄国胜老汉的黄 榆林米酒[图]
榆林香哪 榆林传统十二件菜
榆林美食:拼三鲜 榆林美食:羊杂碎
榆林市特产 更多
榆林市地方特产:红枣-吴堡
榆林市地方特产:油糕
陕北老人头像 榆林特产拧条
榆林地毯、毛毯 榆林豆腐
榆林特产:洋芋产业 榆林特产:子洲特产
府谷特产:海红子 府谷特产
榆林特产 榆林特产:佳县油枣
推荐信息  
·卜算子 瞻谒太史公
·陋室铭
·局长升“渠长”
·景谷艺术[图]
·为南宫山景点介绍献一点文字
·南四府街的童趣旧闻
·下雨天穿“泥屐子”去上学
·过去北广济街有一家“宏蚨银号”
·我家住在钟楼边
·春风又绿洽川水
·潼关记忆
·门神
·狄寨塬上的娃娃哨
·送你一个长安
最新更新  
·春暖花开(组诗)
·不再回忆
·回首,说再见
·煎饼大嫂
·四十如秋
·陕北的风
·生命之重
·纯洁爱情
·《开启健康之门的金钥匙》读后感
·寇家塬记
·“串书名”的意趣
·乡间饭场
·抢注了貂蝉 抢不走历史
·貂蝉洞中寻貂蝉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艺术作品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zuopi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