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教寺与玄奘塔位于长安县杜曲镇东的少陵原畔。唐代名僧玄奘圆寂后,原葬泸河东岸的白鹿原,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迁此,并修寺造塔纪念。肃宗李亨题塔额“兴教”,寺称“大唐护国兴教寺”,并于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由安国寺僧人义林重修。唐以后屡遭兵火,屡有重修。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寺内殿舍再遭兵火,惟玄奘与其弟子窥基、圆测墓塔幸存。民国19年到23年(1930~1934年)朱子桥等人募资修补三塔并将三人塑像分别置放于三座塔龛内。民国28年(1939年)程潜等募修正殿及藏经楼。新中国成立后亦屡有修葺。 兴教寺现由中、东、西三院组成。中院建筑分三进,呈中轴对称。自南而北进入三拱洞楼阁式山门,有夹道相对四角攒尖顶的钟楼、鼓楼。往北为四周有围廊、悬山顶的大雄宝殿五间,殿后有东、西僧房各五间。其正北高台上为硬山顶法堂五间,堂后有东、西斋堂各三间,正北靠崖高台上新建卧佛殿七间。大雄宝殿门额中悬赵朴初书“大雄宝殿”,东悬康有为书“兴教寺”,西悬张继书“慈恩塔院”。大殿内供奉元铸千佛绕昆卢铜佛像及缅甸赠送的白玉弥勒佛像各一尊。东跨院有两层歇山顶藏经楼五楹,收藏有明清刻印的梵笑本佛经及近代影印藏经数千册和巴利文贝叶佛经等。西跨院即三座墓塔所在的慈恩塔院,塔北的三间刹殿门额悬赵朴初书“大遍觉堂”,堂内陈列玄奘师徒三人的线刻像碑,其中玄奘像是按宋无名氏所绘玄奘负笈图刻制,原本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三塔作“品”字形排列。正中最高的为玄奘基塔。此塔平面呈方形,塔身五层,砖砌楼阁式,二层以上塔心实砌,宝瓶葫芦顶,底边长5.2米、通高23米。塔每层以砖隐砌出倚柱、斗拱,二层以上壁面隐砌立柱及栏额等;每层叠涩出檐,檐下均饰两层菱角牙子。塔底层北边镶有唐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刘轲撰文的《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横长方形石碑,南壁有砖砌拱门,门内方室供奉玄奘像。玄奘塔西为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所建窥基(尉迟敬德之侄)塔,东为宋政和五年(1115年)所建圆测(新罗王之孙)塔。两塔均为方形三层砖塔,宝瓶形塔刹,底边长2米、高7米,每层叠涩出檐;底层南壁龛内均有泥塑像,北壁均镶有塔铭;二层南面分别镶“基师塔”和“测师塔”砖刻匾额。 兴教寺1957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塔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