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宜川县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宜川县人口构成

2012-11-26 21:26:33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据民国三十三年(1944)统计资料分析,宜川县人口年令构成接近成年型,男女性比例严重失调。人口素质很差。建国后,宜川县人口年龄构成经历了曲折变化,八十年代,向成年型过渡,性比例基本平衡,人口素质逐年提高。近几年来,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部分农民转事工业、运输业、商业、服务性行业。
第一节 自然构成
 一、年龄
民国时期,宜川县人口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民国三十三年(1944)全县0~14岁少年儿童人数12502人,少年系数为34.1%,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1235人,老年系数3.36%老少比(65岁以上人口/0~14岁人口)是9.86%,年龄中位数为25岁。按国际通用标准,把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分为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宜川县人口年龄构成是接近成年型。
建国后,人口年龄构成发生了变化。在五十、六十年代,少年儿童系数一直偏高并逐年上升,老年人口系数下降,老少化及年龄中位数不断下降,人口年龄构成类型逐渐向年轻型过渡。七十年代,人口年龄构成类型接近年轻型。由于控制人口增长,1982年的调查情况表明:少年儿童系数下降为35.56%,老年人口系数上升为4.48%。老少比为12.5%,年龄中位数为20岁。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过渡。
 二、性别
据旧志载:宜川居民受封建伦理道德传统思想影响较深,重男轻女,时有发生弃、溺女婴的现象,人为造成女性死亡高于男性,致使民国时期及其以前,人口性比例严重失调。宜川解放以后,男女平等,特别是妇女走出了家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弃溺女婴的现象不再发生,性比例失调现象基本改变。1982年全县总人口为93860人,其中男性48374人,所占比重为51.5%,女性为45486人,占48.5%,性比例为106.3。人口性比例基本平衡。1984年男性比重为51.99%,女性比重为48.01%,性比例为108.3。人口性比例开始出现失调。1989年男性比重52.25%,女性比重为47.75%,性比例为109.41。
人口性比例随年龄组也有所不同。1982年0~4岁性比例为108.7,性比例基本平衡。5~39岁为101.1,性比例平衡,40~89岁为121.7,性比例失调,90~92岁为100,性比例平衡。
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资料,各乡镇人口性别构成情况是:城关镇人口性比例为113.9。性比例偏高主要原因是城镇人口包括县级各单位其男性占了绝大部分,如城镇集体户男性比重为77.3%,性比例为339.7。鹿川、寿峰、英旺、集义人口性比例分别为114、113、109.8、109.3。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差,人口性比例不平衡。新市河、阁楼、交里、秋林、高柏、牛家佃、云岩、党湾、壶口人口性比例分别为107.8、106.5、106.9、105.5、104.5、101、103.3、97.7、102.1,人口性比例保持平衡。
第二节 社会构成
 一、民族
宜川属汉族聚居区,汉族占绝大多数,《薛续志》中有回民义军入境情况:清同治六年(1867)三月,甘肃马化龙所属回民始入宜川,月余西去。十月有回众十八大营由临镇川西川两路入宜川境,年终西归。同治七年(1868)二月二十八日,有回民二百余名攻破宜川县城,随后出城。自后,回民经常出入宜川县境,有无定居者,无资料可查。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有汉族71476人,占全县总人口99.9%,回民72人,仅占0.1%,没有其它民族。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汉族93788人,回族71人,满族1人。少数民族大都分布在县城区,如1982年城关镇有回族61人,占全县少数民族总数的84.7%。
二、文化
文化构成情况,民国前无记载,民国三十三年(1944),全县有大学及专科程度7人,高中5人,初中60人,师范及单师9人,小学毕业者未统计。初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总人口的0.22%
建国后,政府重视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视基础教育,有组织地展开扫盲工作,文盲人口的比重逐年下降,学校教育的发展,接受中高等教育的人数日益增多。据1982年人口普查,具有小学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54794人,占6岁以上应识字人口的65.3%,占总人口的58.37%。其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159人,占应识字人口的0.18%,占总人口的0.17%;具有高中文化程度6181人,占应识字人口的7.4%,占总人口的6.6%;具有初中文化程度16815人,占应识字人口的20%,占总人口的17.9%;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31639人占应识字人口的37.7%,占总人口的33.71%。文盲或半文盲人口25685人,占应识字人口的30.6%,占总人口的27.4%。
文化构成分布的特点是:青壮年的文化程度高于老年,1982年10~49岁共60471人,其中:大学文化程度140人,占0.23%,占全县大学程度的88.05%。高中文化程度6069人,占10.04%,占全县高中文化程度的98.51%。初中文化程度6216人,占26.82%,占全县初中文化程度的96.44%。小学文化程度29906人,占49.48%,占全县小学文化程度的94.52%。文盲或半文盲14876人,占24.6%,占全县文盲或半文盲总数的51.11%。50岁及其以上共13740人,其中大学文化程度19人,占0.14%,占全县大学文化程度的11.95%。高中文化程度112人,占0.815%,占全县高中文化程度的1.81%。初中文化程度599人,占4.36%,占全县初中文化程度的3.56%。小学文化程度1733人,占12.61%,占全县小学文化程度的5.48%。文盲或半文盲11277人,占82.07%,占全县文盲或半文盲总数的38.75%。
文化程度男性高于女性。1982年统计数字表明,全县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54794人,其中男32676人,占59.63%,女22118人,占40.37%,具有大学文化程度159人,其中男137人,占86.16%,女22人,占13.84%。具有高中文化程度6181人,男性3889人,占62.92%,女2292人,占37.08%。具有初中文化程度16815人,男10799人,占64.22%,女6016人,占35.78%。具有小学文化程度31639人,其中男17851人,占56.42%,女13788人,占43.58%,全县文盲或半文盲有25741人,其中男8957人,占34.896,女16784人,占65.2%。
文化程度城镇高于农村。1982年统计数字: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城镇103人,占城镇人口的0.95%,占全县大学程度的64.78%。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城镇1170人,占城镇人口的10.75%,占全县高中文化程度的18.93%,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城镇2552人,占城镇人口的23.46%,占全县初中文化程度的15.18%。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城镇计3463人,占城镇人口的31.83%,占全县小学文化程度的10.95%。文盲或半文盲城镇2629人,占城镇六岁及其以上人口的26.51%,占全县文盲或半文盲的9.03%。
三、职业
宜川人口向来以农业人口为主,其它职业所占比重很小。以民国三十三年(1944)为例,全县有职业者22965人,其中从事农业的17721人,占77.2%,工业949人,占4.1%,商业3080人占13.4%,其它职业者1215人,占5.29%;无业者13699人,占37.36%。
 建国后,仍以农业劳动人口为主,人口的职业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五十年代,农业劳动人口比重不断减少,1950年占98%,1959年下降为94.9%,工矿和建筑业、服务性行业人口比重有所增加。六十年代初,因自然灾害,农业劳动人口比重一度增加。1960年占98.3%,1969年降为87.1%。七十年代,因受“文革”的影响,人口的职业结构呈现出波浪式变化。1979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搞活”政策的实行,部分农业劳动人口转向从事其它职业的劳动。据1984年统计,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263个,从业人员1365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者达600余人。1989年农业劳动人口比重下降为83.8,工矿和建筑业占3%,特别是商业和服务性行业所占比重增长幅度较大,占13.2%。
 四、劳动力与非劳动力
据民国三十三年(1944)六月调查资料,全县有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23047人,占总人口的62.6%。14岁以下人口为12502人,占总人口的34%。65岁以上人口为1235人,占总人口的3.4%。社会总负担系数(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重)为0.59,即每一百个劳动人口负担59人。少年负担系数为0.54,老年负担系数为0.05。劳动人口的文化构成很低。
建国后,劳动力人口与非劳动力人口的比重发生了变化,引起了社会负担系数的变化,劳动力结构状况也发生了显著变化。1982年统计,15~64岁人口数为56278人,占总人口的59.96%,0~14岁人口为33381人,占总人口的35.56%,少年负担系数为0.59。65岁以上人口为4201人,占总人口的4.48%,老年负担系数为0.075,社会总负担系数为0.665。
1983年,全县共有农业劳动力25450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8.9%,其中青壮年占86.1%。这些劳动力中有种植、养殖能手642人,能工巧匠507人,各种机械手和驾驶员237人,从事建筑业、建材业175人,修理业、编织业等共1957人,占农业劳动力的7.7%。劳动力的文化构成是:高中占9.53%,中专占0.92%,初中占27.25%,小学占27.36%,初识字者占4.61%,文盲占30.32%。
据农户调查,1983年除去病弱劳动力,实际具有劳动能力的是24393人,其中用于种植业和林业的劳动力19197人,用于牧业劳动力2500人,工商业的劳动力1293人,共计22990人。全县剩余劳动力1403人,再加上冬季四个月基本无活可干,可折合全年性的剩余劳动力6783人。这些常年剩余劳动力和季节性剩余劳动力,逐步从单一的种植业中分离出来,从事林、牧、副、渔业和商业服务业、运输业或从事开发性的生产经营活动。

 

 


编辑:秦人
宜川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宜川壶口瀑布 宜川蟒头山
宜川县瀑布 宜川县十里龙槽 宜川县黄河奇景
宜川县革命战场——围城打援的宜 宜川县圪背岭彭德怀总司令指挥所 宜川县八路军办事处
宜川县太原明代砖照壁 宜川县西庄石照壁 宜川县国民党山西省政府旧址
宜川县如坪堡遗址 宜川县平陆堡遗址 宜川县中山堡遗址
宜川古城 咸宁县古城 宜川县汾川古城
宜川县美食 更多
宜川县美食:宜川掐 宜川县美食:宜川烧
宜川县美食:宜川汩 宜川县美食:宜川饸
宜川稠酒 宜川面食刀削面
宜川县特产 更多
宜川县地方特产:宜川苹果
宜川县地方特产:宜川花椒
宜川县地方特产:宜 宜川县地方特产:宜
宜川县地方特产:宜 宜川县地方特产:宜
宜川县地方特产:宜 宜川县特产文化:名
推荐信息  
·商洛市行政区划介绍
·商洛市革命老区介绍
·商洛市历史文化介绍
·商洛市交通通讯介绍
·商洛市概况介绍
·华夏精神故乡—西安概况
·西安四区一港两基地
·西安市交通介绍
·西安市著名人物介绍
·西安市的地域文化
·西安市旅游景点资源简介
·西安市的民间艺术
·西安民俗——关中十大怪
·西安市的历史轨迹
最新更新  
·宜川县概况:寿峰乡简介
·宜川县概况:壶口乡简介
·宜川县概况:高柏乡简介
·宜川县概况:新市河乡简介
·宜川县概况:牛家细乡简介
·宜川县概况:交里乡简介
·宜川县概况:宜川县基本概况
·宜川县概况:宜川县历史沿革
·宜川县概况:宜川县自然特征
·宜川县概况:宜川县水土资源
·宜川县概况:宜川县矿产资源
·宜川县概况:宜川县国民经济
·宜川县概况:宜川县农村经济
·宜川县概况:宜川县公路交通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