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蒲城县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蒲城县自然灾异(1)

2012-8-12 23:42:12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第一节 气候性灾害
    干旱 蒲城县处于关中东部少雨地带,雨雪稀少,分布不均,降水变率大,常常发生干旱。所以旱灾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据气象资料分析,全县大旱灾七年一遇,中旱灾五年二遇,小旱灾每年都有。
    有关历史资料记载的蒲城旱灾如下:
    唐天宝十三年(754),大饥荒。
    贞元元年(785),大旱,大饥。河水枯竭,井中无水。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大饥荒,人相食。
    万历十五年(1587),秋禾受旱无收。次年春,小麦一斗值铜钱一千文,乡民饿死大半,县城四门和四乡皆挖大坑掩埋死尸,埋满复挖。
    万历四十五年(1617),旱灾,歉收。
    崇祯七年(1634),天旱,大饥荒,人相食。据三合乡《修义龙村堡碑记》载:北至延安,南至都省,四野寡炊,民掘白石者遍山,食木皮者遍野,桑榆皆枯,饿殍载道,填转沟涂者,已无其数。
    崇祯十四年(1641),大饥荒,一斗小米售银二两五钱,饿死者十分之六七,四乡、四门掘坑埋尸。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连续三年荒旱,米价每斗银七钱,民食草根树皮,逃荒流离,妻子儿女莫保。
    乾隆二年(1737),秋田歉收。
    乾隆十三年(1740),天旱,夏秋两季均成灾。
    乾隆三十六年(1771),天旱岁饥。
    乾隆五十七年(1792),旱灾,发放赈银四万五千两。
    道光二十六年(1846),秋冬干旱无雨,粮价昂贵,饿死人甚多。
    光绪三年(1877),大饥荒,人相食,饿死者三分之二。
    光绪十二年(1886),夏旱。
    光绪十八年(1892),连续两年天旱歉收。
    光绪二十六年(1900),天旱,大饥荒,民食野菜树皮。连续两年,死人无数。
    民国3年(1914),大旱,夏田歉收。
    民国17年(1928),大旱,夏秋均无收成。
    民国18年(1929),大旱,赤地百里,饿死21000余人。西门外“万人坑”尸满,复掘数次。
    民国31年(1942),夏旱,夏秋两料歉收。连续两年。
    民国34年(1945),春多风,夏大旱,豆类、大麦全无收成。
    民国36年(1947),夏季大旱,夏田歉收,秋田无收成。
    1957年9月1日至10月21日,持续干旱50多天,降水量仅有5毫米。秋作物减产40~50%,小麦难以播种。国家发放救灾款207万元,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困难。
    1959年8至9月,孙镇、党睦一带大旱,受灾秋田17万亩,国家拨款2万元救灾。
    1961年夏,全县大旱,夏粮减产。国家向农村供应返销粮798万公斤,发放救济款15万元。
    1966年6月,持续高温,最高气温达41.8℃,造成早秋作物死苗,晚秋作物播种困难,全年粮食减产严重。国家发放救灾款6.89万元。
    1967年10月2日至1968年4月8日,189天降水66.5毫米,比多年同期减少38.5%,严重影响小麦生长。接着,5月10日至8月23日,又是百日大旱,106天降水量仅90.7毫米,比多年同期减少65%,造成小麦减产17.3%,棉花减产32.3%,油菜减产24.1%。
    1971年7月11日至10月18日,百日降水仅117.4毫米,比多年同期减少60%,严重影响小麦播种,造成次年小麦减产12%。
    1972年12月至翌年4月,连续干旱130天,造成小麦严重减产。
    1973年春,百日大旱,小麦减产。国家发放救济款12.5万元,返销粮487万公斤。
    1976年9月7日至1977年4月21日,共227天,仅降水52.2毫米,比多年同期减少72.5%,使全县小麦减产42%,油菜减产58%。国家发放救灾款16.85万元,返销粮265万公斤。
    1977年春,百日大旱,致使42万亩小麦死苗严重,其中7万亩绝收。
    1979年9月至1980年4月底,有22次降雨,但总降水量仅32.7毫米,均为无效降雨。全县91.8万亩小麦受灾面积达68万亩,其中减产3~5成的20万亩,减产5~8成的25万亩,减产8成以上以至绝收的23万亩。15.5万亩复杂粮有12.5万亩基本无收。7.7万亩油菜有5.7万亩绝产。全县有1455个受灾生产队、34.8万人,口粮接不到秋收。国家拨发救灾款117万元,返销粮1119.5万公斤。
    1980年4月,大旱。自上年10月以来仅降水48毫米,地下水位下降,旱地1米深无湿土。
    水涝 蒲城县历史资料对水灾的记载断续不全。解放后,据多年统计,全县连阴雨年平均为2.3次,其中10天以上的连阴雨年平均0.44次。连阴雨最多出现在9月份,其次是7月和10月份。暴雨和大暴雨年平均出现0.59次,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
    有关历史资料记载的蒲城水灾如下:
    唐大(太)和二年(828),蒲城大雨造成涝灾。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十一月,洛水暴涨,河岸崩塌,阻流三日。十二月,洛岸和顺崖崩塌,压死崖洞中70余人。
    清顺治七年(1650)秋,霪雨三个月,县城墙崩塌。
    乾隆二十一年(1756),洛河两岸滩地被洪水淹没,秋禾损伤成灾。
    道光元年(1821)六月,洛水大涨,民房、田禾被淹甚多。道光十九年(1839)五月、七月洛河涨水,石羊渡崖崩,压死船工七人。
    咸丰元年(1851),洛水涨四丈余,沿岸树木尽被冲走。
    光绪二十四年(1898)秋,大水,城垣、房屋倾塌无数。
    民国6年(1917)8月,霪雨成灾,冲毁漫泉河桥,水淹南滩。
    民国7年(1918)8月13日晨,大雨。兴市镇北部发洪水,淹郭齐、南阜等村,死人很多,住下地窑的樊有田一家五口被淹死四口。漫泉河洪水高二丈余,冲毁河岸店房,水淹内府滩,月余南北道路不通。洛河水暴涨,河岸田禾尽淹没。
    民国18年(1929)9月,县北部山洪爆发,冲毁部分农田、村舍。
    民国22年(1933)8月,大暴雨,洛河水大涨,淹地1.42万亩,毁民房580间。蔡邓南店村一农户铁轮大车在路上被洪水冲走。
    民国24年(1935)9月,水灾,淹秋禾1400亩,塌房40间,塌伤24人。
    民国25年(1936)8月,县南大水,淹秋禾2700亩。
    1949年9月至10月中旬,连阴雨成灾。其中9月2日至14日,连续降水300多毫米。棉花霉烂甚多。秋粮减产20%,荞麦、绿豆为最严重。大水峪山洪倾泻,淹没苏坊、荆姚等地农田及卤泊滩。全县共淹没农田10500亩,倒墙56150堵,塌房20290间,塌窑646孔,1600户、6400人无家可归,死14人,伤23人,死牲畜7头,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带领干部亲临灾区,检查危房,组织搬迁,动员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1956年6月,阴雨连绵,仅5日无雨,月降水量193.8毫米,收场小麦无法碾打,出芽、霉烂甚多,损失严重。9月3日,省民政厅拨来救灾款1.2万元。
    1963年9月,连阴雨成灾,使糜谷、豆类、棉花大部损失在地。
    1964年5月中、下旬,连续两次短期连阴雨,夹有大雨,全县大部分小麦倒伏减产,棉花死苗50~80%。同年秋霖,棉花霉烂受损,冬小麦迟播半月之久。
    1965年7月15日至21日,连阴雨,总量167毫米,并夹有大暴雨,形成较大洪涝灾害。其中7月20日下午7时至21日上午8时45分,特大暴雨,总量达157.9毫米,降水量最大的孙镇达202.1毫米。受灾严重的有22个公社、80个大队、130个生产队,水淹了450户人家。全县塌房2237间,塌窑397孔,死48人,伤34人,死大家畜35头,死猪、羊101头;淹没庄稼9.3万亩,损失粮食87.4万公斤;冲走洛岸木船3只,冲垮漫泉河等处大桥3座。翔村公社草地大队的谿头沟生产队,被洪水冲毁保管室房屋7间,冲走粮食3.5万公斤,塌窑10孔,死亡5人;保南公社山前洼大队第五生产队的饲养室(窑)被洪水淹没,淹死1人和牲畜22头;孙镇公社龙泉大队社员王金水一家9口被淹死8口;孙镇公社潘庄大队昌平生产队共140户社员,受淹137户,村里房墙几乎全部倒塌。经各级党政干部紧急动员群众,及时抢救,减少了灾害损失。政府向重灾户发放饲料3750公斤,预付生猪收购款1万元,救济布证5000尺,还有部分医药和生产、生活用品。
    1966年7月至8月,连降暴雨,洛河上涨,冲毁农田10248亩。
    1975年秋,阴雨连绵,9月1日至10月2日,降水217毫米,造成全县塌房5543间,塌窑1265孔,倒墙21300堵,死15人,伤48人,死畜26头。国家发放救灾款10万元,木材500立方米。
    1976年8月19日至31日,连阴雨,总降水量达280.3毫米,造成房屋倒塌,晚秋作物减产。国家发放救灾款27万元,向重灾户救济棉被450床,棉衣500套。
    1978年7月10日,高阳公社特大暴雨,在92分钟内降水142毫米,引起山洪暴发,冲毁部分农田。
    1981年秋,大雨连绵,造成严重灾害。党睦、孝通等渠灌区灾情最为严重,因排碱渠没有修好,地下水位急剧上升,以致遍地积水,窑窖均陷,墙倒房塌。全县倒房25500间,塌窑3100孔,倒墙24.8万堵。损失较重的有38500户、144700人,其中有2817户、14100人房屋全塌,有17个生产队721户、3618人因底水泛滥,造成地基下陷需搬迁。有12所中学和300多所小学被迫停课。死16人,伤67人。死役畜21头、猪296头、羊283只。损失粮食11.8万公斤,并使秋粮减产2150万公斤,棉花减产167万公斤。全县财政收入减少92万元。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一手抓抗灾,一手抓自救,管好晚秋、棉花,种好小麦、油菜,积极开展秋冬工、副业生产,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国家拨发救灾款44万元,木材800立方米,绒衣2000套,返销粮302万公斤。
    大风 据气象资料分析,全县8级大风年均7.1天,风向一般偏北,春季最多,夏季次之。春季大风常常带来霜冻、寒潮,夏季大风多伴随暴雨、冰雹,共同形成灾害。每年5月下旬容易发生干热风灾害,造成小麦减产。
    有关历史资料记载的蒲城风灾如下: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六月,暴风。
    崇祯十五年(1642)十月一日,大风吹倒县城徐氏门首石牌坊上层。
    清顺治六年(1649)三月十七日,大旋风吹折城隍庙前旗杆。
    清光绪十七年(1891)五月初十日,西南乡甜水井有风自西北来,黑暗障日,经处破屋拔树,不可胜计。
    民国25年(1936)5月,风灾,损失小麦10万石、大麦3000石。
    民国27年(1938)4月,县北乡风灾,小麦收成减半。
    1965年7月7日傍晚至夜间,大风8~9级,瞬间达10级,且夹有暴雨、冰雹,吹倒房屋164间。
    1970年6月20日,大风,15时至16时风力达9级,瞬间10级,陈庄、龙阳、龙池、党睦、钤铒、平路庙、椿林、保南、贾曲、东杨等公社受灾严重,死亡2人,重伤71人,轻伤150人,死牲畜1头,倒塌房屋130间,吹断电杆158根,损失小麦150万公斤。
    1981年5月1日至2日,连刮大风,瞬时风速达8级,接着又出现多日干热风,使小麦枯萎减产。其中水地小麦减产3成以下的有17.2万亩,减产3~5成的8.3万亩;半水半旱小麦减产3成以下的有14.5万亩,减产3~5成的有20.5万亩。国家返销粮302万公斤。
    冰雹 蒲城县是冰雹多发区。据气象资料分析,全县年平均降雹1.6次,其中较严重的雹灾年均0.41次。70年代曾是蒲城雹灾高峰期,总次数达22次,其中重雹灾6次。冰雹移动路线有三条,一条从铜川市和白水县交界处入境,一条从富平县东北部入境,一条由澄城县入境。活动期多在6、7、8三个月,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或成熟季节,常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甚至绝收。1975年,县政府成立防雹指挥部(站),配有“三七”高炮、土炮、土火箭等,根据多年冰雹来路,在高阳、坡头、上王等地设炮点40多处。
    有关历史资料记载的蒲城冰雹灾害如下: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六月某日,降雹。冰雹有如斗大的,数日不消,人畜树木大伤。
    万历十八年(1590)六月,降雹大如鸡蛋,城北大如瓯,近山大如斗,禾稼树木半伤,房舍倾倒,人畜死亡无数。
    万历三十九年(1611)六月某日,降雹。雹大如鸡蛋,城北近山区雹大如斗,房舍倾倒,人畜死亡无数。
    天启二年(1622)六月二十七日,降雹。雹大如拳,树木枝叶零落。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六月十六日,午后,丰山云起,雹分三路;东自尧山至苇村,中自丰山下安王村经白家渠至晋城,西自铜斗山西南至高村,雹大有如升者,打伤人畜树木。
    乾隆四年(1739),西乡有三十二村十九顷三十亩九分田地遭受雹灾。免地丁银三百九十一两八钱九分七厘。
    咸丰七年(1857)四月二十八日,西南乡遭受雹灾。横五十里,纵一百里,雹厚数寸,大者如卵,二麦俱伤。
    民国5年(1916),南乡降雹。
    民国16年(1927)4月,降雹,小麦损伤甚重。
    民国23年(1934)5月,北乡、县城及南乡降雹数寸,夏田歉收。
    民国33年(1944)5月15日,降雹。
    1950年5月中旬,高阳等地降雹,打毁小麦5573亩,倒房22919间,伤28人,死畜14头。国家发放救济粮7.9万公斤,募捐救灾粮2万公斤。解决生产工具548件。
    1960年7月14日,降雹,持续40分钟,早秋、棉花受损。
    1961年5月19日,西头、马湖一带降雹,大如卫生球,棉花、小麦部分遭受损失。
    1965年5月1日,全县降雹。
    1965年7月8日,全县降雹,一般如玉米粒大,县城西部雹大如核桃,县东、中、西部一带秋庄稼遭受严重损失。
    1965年8月4日下午4时,马湖、陈庄、东杨、贾曲等公社降雹10至20分钟,冰粒一般如黄豆大,棉桃被打烂、打掉,玉米被打倒。秋田受灾面积共计1200亩,棉花1500亩。贾曲公社灾情最重,贾曲、南贾曲、西贾曲、前宜安、怀德、三里等16个大队,受灾严重的棉花有410亩,玉米有65亩,减产均在50%。国家返销粮140万公斤。
    1970年6月20日,降雹持续20分钟。保南、孙镇、椿林3个公社的8个大队、39个生产队,小麦9900亩、红苕6400亩、棉花4600亩被打伤,减产70~80%。
    1974年7月3日,下午降雹,历时1小时30分钟,早秋、棉花受损。
    1974年7月30日15时30分到17时,冰雹自高阳公社东风大队入境,自西北至东南,经10个公社、69个大队、395个生产队,雹粒一般如鸡蛋大,伴有大风和暴雨。秋田受灾68618亩,棉花全部毁灭,打伤297人,打死31头,伤17头,倒塌房屋726间,塌窑19孔,损失粮食900多万公斤。国家返销粮585万公斤,发放救济款25万元。
    1976年6月5日与6日,降雹。5日15时左右,6日15时40分到16时,北部、西北部降雹。雹大如鸡蛋,小如卫生球,全县15个公社的81个大队、417个生产队受灾,夏田24万亩,早秋田11万亩,损失粮食942万公斤。国家返销粮8万公斤,发放救济款28万元。
    1980年4月20日,冰雹伴随大雨,从14时3分至18时16分,历时4小时13分,小麦遭到损失。
    1984年5月29日,午后特大雹灾,有的雹块直径7.5厘米。涉及20个乡(镇),163个村,1002个组。最严重的是三合、兴镇、贾曲、甜水井、大孔、城关等地,毁坏小麦12万亩,损失夏粮1500万公斤。国家发放救济款41000元。
    1989年5月18日、23日,县西北部、西部先后两次遭到冰雹袭击,高阳、大孔、东党、坡头、兴镇、甜水井、贾曲等乡(镇),75.5万亩小麦和19.5万亩经济作物严重受损。国家发放救灾粮150万公斤,救济款28.6万元,救济被褥320床,衣服520套。
    霜冻 据气象资料分析,蒲城县初霜冻多年平均日期为10月28日,最早10月9日出现,最晚11月15日出现,平均4月8日结束,最早3月22日结束,最晚4月24日结束。霜灾以晚霜冻(即春霜冻)为主,受害作物主要是小麦、棉花。霜灾平均2.25年出现一次,其中重霜灾9年出现一次。
    有关历史资料记载的蒲城霜冻如下: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四月,降霜,麦、豆俱伤,下湿地麦穗冻坏尤甚。
    同治十二年(1873)十一月初九日,骤寒,大雪,树木多被冻死。
    民国30年(1941),春,降黑霜,小麦歉收。
    民国31年(1942),春,降黑霜,夏田歉收。
    民国32年(1943),清明节,降雪,油菜、小麦受灾严重,收成大减。
    1953年,立夏后下了黑霜,刚出土的棉苗被冻死。
    1962年4月3日至4日,重霜冻,小麦死苗一般达30~50%。严重的死苗达80%,最轻的死苗也达10%,以罕井、保南、陈庄等地受害最重。
    1968年4月下旬,重霜冻一次,造成棉花死苗30%以上。
    1976年4月下旬,重霜灾一次,造成棉花严重死苗。
    1981年10月9日,初霜灾害。秋作物成熟受影响而减产,使小麦冬前分蘖受一定影响。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蒲城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唐玄宗泰陵 蒲城博物馆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地下渠遗址— 蒲城老子牛仙洞(老子牛仙洞原生 蒲城南寺塔
蒲城北寺塔 蒲城县人宗庙 蒲城县两县庙(两贤庙)
蒲城县魏晋公庙 蒲城县白马庙 蒲城县平路庙
蒲城县九天圣母庙 蒲城县尧山灵应夫人祠(尧山庙) 蒲城县丰神庙
蒲城县观音堂 蒲城县东岳庙 蒲城县五岳庙
蒲城县美食 更多
蒲城县美食:泡泡油糕
蒲城县美食:羊肉泡馍
蒲城县美食:泡泡油 蒲城县美食:羊肉泡
蒲城椽头蒸馍 蒲城县美食:面辣子
蒲城美食八宝辣子 蒲城甜饭[图]
蒲城高力肉[图] 蒲城县美食:蒲城包
蒲城县美食:荞面饸 蒲城水盆羊肉
蒲城县特产 更多
蒲城名优特产——吊瓶西瓜[图]
蒲城土布
蒲城名优特产——吊 蒲城县美食:永信酱
蒲城土布 蒲城酥梨
蒲城棒棒馍 蒲城椽头蒸馍
蒲城宫廷花炮 蒲城金丝蜜枣
推荐信息  
·商洛市行政区划介绍
·商洛市革命老区介绍
·商洛市历史文化介绍
·商洛市交通通讯介绍
·商洛市概况介绍
·华夏精神故乡—西安概况
·西安四区一港两基地
·西安市交通介绍
·西安市著名人物介绍
·西安市的地域文化
·西安市旅游景点资源简介
·西安市的民间艺术
·西安民俗——关中十大怪
·西安市的历史轨迹
最新更新  
·蒲城县概况:蒲城县地理概况
·蒲城县概况:蒲城县行政区划
·蒲城县特异现象
·蒲城县植物资源概况
·蒲城县动物资源概况
·蒲城县人口构成
·蒲城县传统工具
·蒲城县森林资源概况
·蒲城县集市贸易
·蒲城县城郭变迁
·蒲城县街巷分布
·蒲城县文化与商业建筑
·蒲城县集镇建设
·蒲城县农村建设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