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蒲城县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蒲城县植物资源概况(1)

2012-8-12 23:39:34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蒲城常见植物约300余种,其中人工栽培(含引用)利用的约160种。野生植物除少数无用外,绝大多数可作药材、牧草、绿肥等等开发利用。
第一节 草本
    一年生
    谷(Setaria italica) 通称“粟”。古称“嘉谷”。原为蒲城主要秋粮作物之一,虽耐旱,但产量低,且拔地,80年代后种植量渐有减少。有老谷、小黄谷、青谷、红梗谷等。碾取仁叫“小米”,含淀粉、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食则养人,亦可防病。谚云:“过了九月九,大夫高搁手,黄菜嚼米饭,病从何处有?”
    糜(Panicum miliaceum) 通称“黍”。古代用以供祭礼。《书经·君陈》云:“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因此也叫“穄”(音祭)。生芽,可以熬饴糖,酿酒做醋。种类有软、硬、白、黄、黑、麻等。软糜和大枣可做粽糕。梗和脱粒的穗可绑笤帚。原为蒲城主要秋粮作物之一,因产量低,今不多种。
    高粱(Sorghum vulgare) 也叫“蜀黍”,蒲城人称“稻秫”。县南滩有种植。可做牲口饲料,是酿酒的上等原料。脱了粒的梗穗可以绑笤帚。近年来,引进甜高粱,其杆似蔗,个别农户种植,市场有售。
    玉米(Zea mays) 也叫“玉蜀黍”、“苞谷”。果实俗称“苞谷桄”,将成熟时可煮食。有白、紫、红、黄数种。子粒除供食用外,工业上用途极广,可制淀粉、酒精、塑料等。原种植量少,60年代后上升为全县主要秋粮作物之一。
    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是秋粮之上品。种子可磨面或制淀粉,食用、医用价值很高。据《农政全书》和《本草纲目》记载,荞麦有降气宽肠、帮助消化的功用,能治痢疾、咳嗽、喘息、水肿,外用治肿毒及烧伤、烫伤。临床用还可治高血压、控制糖尿病、预防微血管脆弱等。荞面饸饹、荞粉(凉粉)为蒲城名小吃。荞麦皮可装枕头。荞花盛开时蜜蜂喜采,是较好蜜源之一。荞麦生长期短,茎紫、花香、好看,群众歌谣:“头戴珍珠花,身穿紫罗纱,出门两三月,霜打就回家。”
    大豆(Glycine max) 春种夏收。有白、黄、黑等,营养价值很高。白豆和黄豆是做豆腐的主要原料,渣可喂猪。黑豆是牲畜的主要饲料。
    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春种夏收,或夏种秋收。有摘绿豆和笨绿豆之分。摘绿豆随熟即摘,否则荚裂粒迸;笨绿豆可等全熟后再收。绿豆除熬粥外,是制作粉条的上好原料,还可生豆芽菜,做绿豆糕。种子和种皮并可入药,绿豆汤清热解毒。
    小豆(Phaseolus angularis) 春种秋收。有赤色(红小豆)和绿色等种。可作牲畜饲料。近年来,仅北乡有少量种植。
    豇豆(Vigna sinensis) 春种秋收,种子紫色,可熬粥和制豆沙。
    芝麻(Sesamum indicum) 有“不分枝”、“少分枝”、“多分枝”三种,各地均有种植。种子有白、黄、褐、黑等色,榨油名曰“香油”;还可制酱,叫“芝麻酱”。黑色种子叫“巨胜子”,可入药。
    蓖麻(Ricinus communis) 多在埝边、地埂种植。种子含油达70%。油可供工业和药用。叶可饲蓖麻蚕。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喜温植物,抗寒、抗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很强,故群众多在田边、路旁、河岸、屋旁、盐碱滩地种植。有黑、白、灰多种。种子可榨油和炒食。
    花生(Arachis hypogaea) 蒲城人也叫“落花参”。解放前洛河沿岸一些村庄有零星种植。解放后,有了较大发展。种子可炒食。花生油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油,也是很好的食用油。油饼是很好的饲料、肥料。
    棉花(Gossypium spp.) 解放前即有种植。解放后引进“岱字16号”、“新岱”等优良品种,面积、产量均有较大提高。纤维可纺纱或做棉絮。棉子可榨油。棉子绒是制造火药和塑料的重要原料。棉秆皮可织麻袋。
    烟草(Nicotiana spp.) 蒲城原产旱烟,一般为农民自己吸用。70年代后引进烤烟良种,逐步发展成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大麻(Cannabis Sativa) 俗名“火麻”。茎皮富纤维,可制绳。种子可榨油,入药叫“火麻仁”。60年代水地有种植,多为自产自用。
    苎麻(Boehmeria spp.) 有少量种植。茎皮纤维丰富,是纺织、造纸、人造棉和代麻用品的原料。
    辣椒(Capsicum annuum) 亦名“番椒”,俗称“辣子”。陕西人喜食,故又叫“秦椒”。优良品种有“矮树早”、耀县“线辣子”、“羊角椒”、“同丰37”甜椒、“同丰16”甜椒等。孙镇地区大量种植线辣子,晒干打包,外贸出口。辣椒叶亦可食用,药用有杀虫、解毒等功能。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古名“落苏”,果实叫“茄子”,有紫、白两种。品种有“紫圆茄”、“罐茄”等。原产新罗国(朝鲜古国名)。可鲜炒食,也可晒干储藏。是主要蔬菜之一。
    刀豆(Canavalia gladiata) 俗名“大刀豆”。一般在院落或菜地边捎带种植。嫩果荚多做菜食。成熟的种子和壳入药。
    豆角(Vigna sinensis 1.) 系豇豆变种,结细长而柔的角果,可做菜食。
    菜豆(Phasenlus vulgaris) 荚果肉质多,可做菜食。品种很多。
    番茄(Lycopersicum esculentum) 原产南美洲秘鲁。浆果,色红,形似柿子,也叫“西红柿”。含维生素较多。可生吃、熟食。解放前已引入县境,但种植很少。近年来,引进“早粉2号”、“6613”、意大利”18号”等优良品种,产量高。是主要蔬菜之一。
    莴苣(Lactuca sativa) 又名“莴笋”。原产地中海沿岸。取茎剥皮后,生熟都可吃。腌成酱笋,味道更美。品种有圆叶、尖叶。
    黄瓜(Cucumis sativus) 也叫“胡瓜”、“王瓜”。原产印度。有地黄瓜、架黄瓜之分,70年代后一般种植架黄瓜。喜温湿,不耐干旱。细长有刺的最好,嫩食甜脆。是主要蔬菜之一。
    南瓜(Cucnrbita moschata) 茎蔓生,有粗毛。果实形状多样,熟食,味甘而美。多种在屋前地畔。种子入药,也可炒食。
    丝瓜(Luffa cylindrica) 多在门外种植,嫩果实可烹调,味美。熟果内丝瓜络,可用洗涤餐具,俗名“抹布瓜”。叶、藤、瓜络、种子入药。
    甜瓜(Cucumis melo) 又名“香瓜”、“梨瓜”、“脆瓜”。东乡尧堡和白家原所产最好。瓜蒂叫“苦丁香”,种子叫“甜瓜子”,均入药。
    西瓜(Citrullus lanatus) 瓤有红、黄、白多种,可消暑解渴除病,俗称“天然白虎汤”。过去以南乡白卤滩所产最好。80年代以来,引进“海南岛”等地新品种。种植较多。
    西葫芦(Cucurbita pepo) 茎、叶很象南瓜。可炒菜食用。种植广泛。
    冬瓜(Benincasa hispida) 瓠果肥厚个大,大的重达20公斤左右。削皮去瓤,以熬肉食。种子入药。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 别名“草红花”。解放前已有。今坡头、贾曲、保南等地有种植。花入药。
    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花色状如鸡冠,有红、黄、白、橙或双色等。栽培庭院内,供观赏。花入药。
    牵牛子(Pharbitis hispida choisy) 夏开喇叭形花,有紫、蓝、白、红等色,可观赏。种子三棱形,分黑白两种,故又名“黑白丑”、“二丑”,均入药。高阳、罕井、城关等地住宅旁栽种。
    蜡菊(Helichrysum bracteatum) 原产澳大利亚,故俗称“洋菊花”,又叫“麦秆菊”。茎直立。叶互生,披针形。夏秋连续开花,头状花序,外有鳞片状包片,花有红、白、黄等色。民国时期引进,庭院栽培观赏。种子繁殖。
    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种子(菟丝子)入药。产于九龙原者最佳。鲜藤丝揉搓治热痱子,故俗名“热痱子草”。别名“无根草”、“无娘藤”、“金黄丝”。
    葶苈子(Roripa montana) 幼时有辛辣味,俗称“辣辣菜”。种子(葶苈子)、叶入药。多生于田野和路旁。
    地肤子(Kochia scoparia) 嫩叶枝可食用,叫“扫帚菜”。以果实(地肤子)及全草入药。菜园均可种植。
    青葙子(Celosia argentea) 种子叫“青葙子”,入药。城关、高阳镇的坡地、路边、较干燥向阳处有生长。
    凤仙花(Impatiens balsmina) 花大腋生,单生或数朵集成总状花序,有红、紫、白等色,花瓣五,二对合生或重瓣。用叶、花和白矾捣烂,可染红指甲,故名“指甲花”。白花者全草药用,叫“透骨草”。
    紫茉莉(Wirabilis jalapa) 夏、秋开紫红、粉红、黄色、白色等花,清晨或傍晚开放,有芳香。俗称“烧汤花”、“烟酒花”、“胭脂花”、“状元红”、“草茉莉”等。多在庭院种植。根可入药。
    半支莲(Portulaca grandiflora) 叶圆,花单瓣或重瓣,簇生于茎的顶端,有红、粉红、黄、白、玫瑰等色。日出开放,过午萎闭。俗称“太阳花”或“洋马齿苋”。多用于栽植花坛或盆栽观赏。全草可入药。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var crispa) 茎四棱形,叶对生,宽卵形,种子黑色,生长于县南陈庄、原任的土地。有“红苏”、“鸡苏”两种。枝名“苏梗”,叶名“苏叶”,种子名“黑苏子”,均入药。
    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有强烈香味。全草和花果穗均可入药。县南各地均产。
    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又名“疯茄子”、“醉仙桃”。花、叶和种子入药。多生于村旁、路边草丛中。
    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也叫“破故纸”。通体被白色毛及黑棕色腺点。茎直立,枝坚硬。种子粒扁圆形,粘贴着果皮,有香气,入药。城关、平路庙一带栽种。
    王不留行(Vaccaria segetalis) 多生于麦田中,故又叫“麦兰子”。种子入药。
    马齿苋(Portuiaca oleracea) 叶片先端圆,稍凹,基部宽楔形,状似马齿,蒲城人叫“马齿菜”,也叫“玛珠菜”。多在菜园野生。茎、叶可作蔬菜或家畜饲料。全草入药。
    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瘦果卵形,三棱,暗褐色。常生村边、路旁或河滩草地。全草入药。
    苍耳(Kanthium sibiricum) 果实(带总苞)药用叫“苍耳子”,全草亦入药。卤泊滩一带野生较多。
    沙苑子(Astragalus complanatus) 也叫“扁茎黄芪”、“沙苑蒺藜”。种子(沙苑子)入药。甜水井、荆姚等乡(镇)一带黄土地产。
    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果实入药。各地都有。
    二年生
    小麦(Triticum SPP.) 古名“来”。为蒲城县主产粮食作物。秋种、冬长、春荣、夏熟。种类甚多:抢场麦、早熟,亦名“三月黄”;红麦,成熟也较早;白麦,粒大而肥,产量高;兰麦,为近代改良之新品种;又有“7号”、“四强”等。1952年,“泾惠30号”、“碧蚂1号”等优良品种相继引进。自1965年起,“老条子”、“兰麦”、“碧蚂1号”陆续淘汰,又引进了“复壮30号”、“陕农9号”、“陕长12号”、“丰产3号”和“郑州24号”等良种。1982年后,普遍种植“丰3—189”、“秦川矮”、“小偃5号”、“渭麦6号”等十多个优良品种,产量高,抗灾能力强。如“秦川矮”,个低口紧、抗风,群众称之为“千斤不倒”。
    大麦(Hordeum spp.) 古时叫“麰”。《诗经·周颂·思文》里有“贻我来麰”。比小麦芒长。无芒的俗叫“露仁大麦”。收获期比小麦早,一般作饲料用。1985年从西北农业大学引进日本大麦”西引2号”,个低、杆壮,适应性、抗逆性强,产量高。1986年还引进了啤酒大麦,有少量种植。
    豌豆(Pisum sativum) 根下有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含氮物质,供植株需要。系倒茬肥田作物。秋种夏收,是牲畜的主要饲料。豌豆开花时忌西南风。
    扁豆(Dolichos lablab L.) 秋种夏收,种子小,形状扁圆,可制上等淀粉、粉条。扁豆粥为群众喜爱饭食。但因产量低,近年来很少种植。
    甘薯(Ipomoea batatas) 块根俗称“红苕”,亦称“地瓜”。含淀粉量大,营养丰富。能作淀粉、粉条、粉丝、粉皮等,渣作饲料。主要分布在尧山以南、紫荆原以北的中部地区。是高产、稳产作物之一。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俗称“洋芋”。有紫芋、白芋之分。县内无大面积种植,一般在玉米和其他作物行间套种。多作蔬菜用。
    油菜(Brassica campes tris L.) 根俗称“蔓菁”,过去冬季人多挖采,和小米煮饭,味道特好。叶和嫩茎可作蔬菜,分别叫“蔓菁菜”、“苔子菜”。油菜子为蒲城主要榨油原料。1955年从四川引进“胜利油菜”良种,植株高大,茎杆坚硬,分枝多,产量高。
    甜菜(Beta vulgaris) 蒲城人叫“糖萝卜”。块根可制砂糖,叶可作蔬菜。1958年引进种植,土法煮糖,手摇分蜜。1970年建立糖厂,大量种植。但因气候、土壤等条件不适,甜菜含糖量低,糖厂亏损,1983年后停产、停种。
    水飞蓟(Sitybum marianum L.) 别名“乳蓟”。全株有刺。其种子所含水飞蓟素入药;含油约20%,可供食用。1976年引进,在贾曲、荆姚一带种植。
    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 冬春主要蔬菜之一。解放前蒲城种植较少,自1956年以来,引进优良品种“石特1号”、“杂种4号”等,面积大幅度增加。白卤村、小寨一带所产,个大,心实。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var capitata) 俗称“莲花白”。春种秋冬收获。为主要蔬菜之一。
    莱菔(Raphanus sativus) 俗称“萝卜”。有冬食和夏食两种。冬萝卜为主要蔬菜之一。近年来,引进西农萝卜“冒头青”、“狗头罐”等优良品种,产量高,耐贮藏。种子“莱菔子”,老根叫“地骷髅”,均入药。
    胡萝卜(Daucus carota var.sativa) 也叫“红萝卜”,含胡萝卜素多,营养丰富。果实可驱蛔虫。
    菠菜(Spinacia oleracea) 《本草纲目》名“波斯草”。有尖叶和圆叶之分。营养丰富。菠菜始名“菠”,唐刘禹锡的《嘉话录》云:“菠,种出自西国”。《唐会要》载:太宗时,尼波罗国遣使献菠菜。品种今有“法国菠菜”、“春不老”等。
    花椰菜(Brassica oierace var botrytis) 花结成块状,也叫“菜花”,一般炒肉吃。80年代以来,蒲城始有种植。
    球茎甘蓝(Brassica cauforapa) 俗称“苤蓝”。茎膨大呈圆球形。削皮生调、熟炒均可食。酱腌苤蓝,脆香可口。
    芹菜(Apium graveolens) 菜园多种植。分“实杆绿芹”、“实杆白芹”。茎杆和叶生熟可食,营养丰富。
    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有强烈香气,故又称“香菜”。多在菜园种植。茎叶可食。全身与成熟的果实入药。
    芥菜(Brassica juncea) 叶杆带有辛辣味,可做菜食。种子称“芥子”,入药,也可研制芥末作香辛调料。
    大头菜(Brassica juncea var megarrhiza) 有肉质块根,俗称“芥疙瘩”。常作酱腌或酱渍菜,县内有少量种植。
    大葱(Allium fistulosum) 气味辛辣,有大葱、小葱之分。大葱主要吃茎,小葱主要吃叶。葱白可作药用。过去以桑渠川所产最好。今不断引进优良品种“谷葱”、“梧桐葱”等,产量、质量有了提高。
    洋葱(Allium cepa) 鳞茎,头大,又称“葱头”。原产西南亚。民国时蒲城有少量种植,解放后种植渐多。有红皮、黄皮两种。生调、炒食皆宜。
    蒜(Allium sativum L.) 全身含强烈臭辣味。幼苗叫“蒜苗”,花期抽苔叫“蒜苔”,均可做蔬菜。蒜头(鳞茎头)杀菌驱虫,作烹调香辛料。
    牛蒡子(Arctium lappa) 果实(牛蒡子)和根入药。多生于沟边阴湿肥活土地上。
    益母(Leonurus artemisia 〔L.heterophyllus〕) 全名“益母草”及果实“茺蔚子”入药。多产于贾曲、永丰、平路庙河滩草丛及溪边湿润处。
    菘蓝(Lsatis tinctoria L.) 主根深长,外皮灰黄色。产于龙池乡等滩地。角果长圆形,扁平,下垂。其根称“板蓝根”,叶叫“大青叶”,均入药。
    青蒿(Artemisia apiacea) 全草入药,各地都产。
    瓦松(Orostachys fimbriatus) 又名“风塔垃”。叶线状披针形,初生时密集于短茎,呈莲座状。秋抽出塔形花穗,花白色,微红。生于屋顶瓦缝或岩石中。全草入药。
    多年生
    金针(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 花芽可做蔬菜,干制品称“黄花菜”或“金针菜”,是蔬菜的珍品。多在渠边地畔种植。
    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俗名“洋姜”。地上部叶、茎、花象向日葵,但比向日葵小,地下部生块茎可食,生炒或酱腌,均好吃。
    韭菜(Allium tuberosum) 多年生宿根。叶含纤维多,味辛辣,一年可连割几遍。抽苔叫“韭苔”。叶、苔、花均可食用。子供药用。
    马蔺草(Iris ensata 〔lris lactea Var.Chiensis;I.pallasii Var.Chinensis〕) 只有菜园有少量种植,俗名“马莲”。叶富韧性,用以缚物,亦可作造纸原料。种子及根入药。
    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多在贾曲、洛河沿岸一带沼泽地、溪涧等地栽植。俗称“苇子”。可编织席、囤。还有一种叫“铁杆苇子”,茎中空小,质厚坚硬,可织盖房用的箔子。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品种很多,多为重瓣,花有白色、粉红色,与牡丹并称,供观赏。根药用,叫“白芍”。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观赏菊花有白、黄、红、绿、紫等及复色。有大轮、中轮、小轮。瓣有阔瓣、中瓣、狭瓣、管瓣、匙瓣等,变化很大,品种极多。近年来,爱菊、务菊的人愈来愈多,一些名贵品种已在不少地方栽培。药用菊花植株矮小,有黄菊和白菊,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近年引进白色“杭菊”,在保南、陈庄、贾曲、原任、甜水井、孝通、党睦等地种植。晒干的白菊花为县药枕厂生产药枕的主用药料之一。
    玉簪(Hosta plantaginea) 夏秋开花。总状花序,白色,有芳香。花瓣基部连合成筒,上部则成喇叭状,有单瓣及重瓣品种。花洁如玉,含蕾状如簪头。根、叶、花均可入药。花可提炼香精。
    大理花(Oahlia pinnata) 学名“大丽菊”。地下有块根,故俗称“红苕花”。头状花序,色彩与形状变化较多,花色有红、紫、蓝、黄、白及复色。品种极多,庭院常有栽培。
    透骨草(Phryma leptostachya var.asiatica) 全草药用。也叫“地构叶”、“珍珠透骨草”。到处都有,高阳、坡头的山坡最多。
    茵陈(Artemisia capillaris) 系“白蒿”之嫩芽,长大即不能入药。多生于平川、路旁、沟坡或草地。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蒲城人叫“英格”、“真果”。各地均有。全草入药。
    艾(Artemisla Vulgaris Varindica Maxim) 野生。专门种植的叫“家艾”(Artemisiaargyi)。艾叶药用。每年端阳节,群众多以艾枝插门口以祛邪防病。
    翻白草(Potentilla chinensis) 小叶,背面密被白色绵毛,故叫“翻白草”。全草及根入药。生于山坡草丛中。
    泽泻(Alisma orientale 〔A.plantago-aquatica var.arientale〕) 生于浅沼泽地。块茎入药。
    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tis) 生于路旁及草地。全草入药。
    大蓟(Cirsium japonicum) 俗名“马刺蓟”,全草及根药用。
    小蓟(Cephalanoplos segetum 〔Cirsium segetum〕) 俗称“绵刺蓟”。幼芽叫“刺角”,可擦绿面条吃。全身药用。多生田间或路旁、山坡。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也名“山茶根”。产于高阳、大孔山区。根入药,也可制染料。
    甘遂(Euphorbia kansui) 块根和全草药用。因花与猫眼睛相似,故全草又叫“猫儿眼”。各地均产。
    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var.major) 多生于山坡草地。根入药。
    茜草(Rubia cordifolia) 古时,染红色用。《本草纲目》称:“其根赤色,可以染绛”。茎四棱,有倒刺,故称“锯锯草”或“拉拉藤”。根入药。尧山以南各地所产者最佳。
    车前草(Plantago asiatica) 种子细小,卵形,黑色,名“车前子”。多生河滩、渠岸、路旁。全草和种子入药。
    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根入药。多在高阳、平路庙等地沟岸、草坡中生长。
    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根茎粗大,有许多须根,有香气。根状茎入药。多生高阳、坡头的山坡地带。
    香附(Cyperus rotundus) 根状茎细长匍匐,其末端具纺锤形,灰黑色,有香气,即“香附”。瘦果三棱形,叫“香附子”或“莎草子”。均入药。党睦、龙池等河滩地最多。
    夏枯草(Prunella 〔Brunella〕 Vulgaris) 全草入药。多生于高阳、大孔等地山坡草丛中。
    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根入药。俗称“马蒿”。多生于高阳、大孔的山坡草丛中。
    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根部入药,分鲜地黄、干地黄(生地)、熟地黄(熟地)三种。卤泊滩东北部低湿处所产最佳。解放后,从河南省引进“怀庆地黄”栽种,根茎肥大。多在龙阳、龙池的沙土、黄土地栽培。
    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 regel) 花序入药。多生于高阳、坡头的山坡或路边。
    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块根入药。茎藤叫“夜交藤”,亦入药。生于高阳、坡头的山沟土坎上。
    鹅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 全草入药。产于高阳一带的田埂、路旁阴湿处。
    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根入药。70年代引进,在高阳、平路庙等地种植。
    山药(Dioscorea opposita〔D.batatos〕) 又名“薯蓣”。块茎入药。70年代引进,在永丰、龙阳的沙土、黄土地种植。也可作菜。
    穿山龙(Dioscorea nipponlca Makino) 根茎入药。在大孔、高阳的砾石、山坡里生长,又叫“野山药”或“火藤根”。
    甜叶菊(Stevia redaudiaia) 主茎分株性强,叶对生,味极甜,是良好的天然甜味剂,可用于食品工业或供糖尿病患者食用。原产南美,近年引进种植。
    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根长,圆柱形,供药用。尧山南北的坡头、高阳、大孔、西头、马湖等地生产。
    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叶互生,线形,又称“细叶远志”,别名“小草”。根入药。根皮称“远志筒”。多生于山坡、沟岸。
    刘寄奴(Artemisia anomala) 也叫“阴行草”,全草入药。种子有皱纹。生于高阳、坡头的山坡草丛中。
    沙参(Adenophora axilliflora) 又名“山沙参”。根粗大,入药。多生于山坡。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根肥大,肉质。外皮黄褐色,入药。东陈庄、平路庙、三合的黄土平原地栽种。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有野生和栽培两种。根药用。高阳、平路庙有栽培。有误认圆叶锦葵(俗名“磨盘盘草”)为野黄芪者,应区别。
    薄荷(Mentha haplocalyx〔M·arvensis〕) 多生于水边沟边、河岸及山野湿地。家种的叫“家薄荷”,各地都有。全草入药。
    小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具有强烈香气。也称“香丝菜”,供食用。双悬果,长圆形,供调料和药用。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块根粗长柱状,肥厚,外皮灰黄色,药用叫“天花粉”。瓠果椭圆形,橙黄色,药用叫“栝楼”。种子多数瓜子状,棕色,药用叫“栝楼子”。城关、平路庙栽培较多。
    瞿麦(Dianthus superbus) 生于高阳、坡头的山坡地。全草入药。
    石竹(Dianthus chinensis) 花大,单生,有粉红、枣红、白色等,单瓣或重瓣。全株供药用。
    三色堇(Viola tricolor Var·hortensis) 花有黄、白、蓝色,似蝴蝶形,故又叫“蝴蝶花”。育苗移栽。因花色鲜艳,花期长久,植株矮小、整齐,为早春花坛主要花卉。茎、叶入药。
    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 花有蓝、白、红、紫各色,似金鱼,故叫“金鱼草”或“龙头花”。花期长,色彩丰丽,多在花坛边缘种植。
    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花萼和花冠唇形,均为深红色,供观赏。开白花的叫“一串白”。
    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 节片扁平,椭圆形,有刺。花黄色或白色。果实肉质,紫色。同属中类似植物很多,如仙球、仙拳、仙山等等。原产南美和我国西南部,以后引进栽植于花园或庭院,供观赏。亦作药用,外用止血。
    美人蕉(Canna generalis Bailey) 叶大,绿色或红褐色。总状花序自茎顶抽出,有红、黄等色。蒴果。多用块茎分割繁殖,盆栽或地栽供观赏。
    龙舌兰(Agave americana L.) 原产热带美洲,近年引进盆栽观赏。叶肥厚,匙状披针形,灰绿色,有白粉,先端具硬刺尖,缘具钩刺。花序圆锥形,花黄绿色。一般10年后始花,花后死去。叶泡水味苦,可作催吐剂。
    瓜叶菊(Senecio cruentus) 原产大西洋加那利群岛。叶大,似黄瓜叶,头状花序,多数簇生,冬末、初春开白、红、紫、蓝等各色花,可盆栽观赏。温室越冬。
    蜀葵(Althaea rosea) 花大无梗,单瓣或重瓣,有紫、粉红、黄、白等色。品种极多。俗称“碨碨花”。多栽种庭院中。除供观赏外,花瓣中的色素易溶于酒精或热水中,可作饮料的着色剂。茎皮可做良好纤维原料。花、根药用。
    草霉(Fragaria) 匍枝、复叶。初夏开白色或粉色花,花托增大变为肉质,瘦果集生花托上,合成心脏形或圆形浆果体。成熟的果体色红,味酸甜,可生吃或制果酱、果酒。
    苜蓿(Medicago sativa) 即紫苜蓿。根系强大。茎直立或匍匐,多分枝。复叶,小叶倒卵状。叶腋生总状花序,花紫色。荚果螺旋形,种子肾形。原栽培甚广,为重要牧草和绿肥兼作作物。嫩芽及花可食。根入药。今种植很少。
    令箭荷花(Nopal xochia ackermannii kmuth) 原产墨西哥。茎扁平,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花鲜艳,较大,有红、白、紫、黄等色,可观赏。温室越冬。
    蟹爪仙人掌(Zygocactus truncatus Schum) 原产南美。茎与枝扁平,肉质。枝倒卵形或长圆形,先端截形,两缘有锯齿。花桃红色,漏斗形,可观赏。温室越冬。
    景天(Sedum spectabile boreau) 全株淡绿色。块茎肥厚。叶3片轮生向外扩展,倒卵形,肉质,扁平全缘。伞房花序密集如头状,粉红色。可盆栽观赏。叶汁可消蝎子螫毒,故又叫“蝎子草”。
    吊兰(Chlorophytum capense kuntz) 根多而肥厚。叶根生狭长。花茎较长,匍匐状,顶端有成束的叶片并生根,落地后自成一幼小植株。花小,白色,为总状花序。可盆栽,在室内、外悬吊供观赏。全草入药,治肺热咳嗽、咽喉炎,外治跌打肿痛。温室越冬。
    君子兰(Clivia miniata rogel) 原产南非。根部发达,肉质较粗。叶由两侧交替迭生,宽带状,革质有光泽。花茎扁平直立,伞形花序,花一般为桔红色。同属还有垂笑君子兰、细叶君子兰等。盆栽观赏。温室越冬。
    朱顶红(Amaryllis Vietata Ait) 原产南美。鳞茎较大,包有外皮。叶两侧对生,狭长而扁平。花茎自鳞茎抽出,顶端着生一伞形花序,花喇叭形,有红色、红色带白条纹等。可观赏。
    文竹(Asparagus plumosus Baker) 原产南非。根白色肉质。茎细弱绿色,簇生。叶状枝纤细,水平开展如羽毛状。花白色。盆栽观赏。根入药,治感冒高烧、风湿,外治跌打骨折。温室越冬。
    天门冬(Asparagus Sprengeri Regel) 原产南非。地上茎丛生,柔软下垂,多分枝。叶退化成细小鳞片或刺状。四季常绿。花小、白色。果实圆形,成熟后为鲜红色。可盆栽观赏。根入药。
    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 原产墨西哥。茎叶光滑。茎匍匐,其节处触地可生根发芽。花蓝色。盆栽以观叶为主,宜放窗台、廊架。温室越冬。
    韭叶莲(Zepnyranthes grandiflora Linal) 原产墨西哥、古巴。形似韭菜。花单生于花茎上,粉红色。盆栽观赏。鳞茎入药,外治疮疥、跌打肿痛。
    马蹄莲(Zantadeschia aethiopica Spreng) 原产南非。肉质褐色根茎。叶基生,长柄,叶片箭形或戟形,光滑。花茎基生,顶端生一肉穗花序,外有漏斗状的佛焰苞,白色或乳白色,形似花冠,可观赏。块茎入药。可预防破伤风和外治烫火伤。盆栽温室越冬。
    贯众(cyrtomium fortunei) 产于县北阴湿山沟。根状茎入药。
    木贼(Epuisctum hiemale) 产于洛河岸沟坡湿地。全草入药。
    问荆(Epuisctum arvense) 产于沟渠或潮湿草地,又名“茸茸草”。全草入药。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蒲城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唐玄宗泰陵 蒲城博物馆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地下渠遗址— 蒲城老子牛仙洞(老子牛仙洞原生 蒲城南寺塔
蒲城北寺塔 蒲城县人宗庙 蒲城县两县庙(两贤庙)
蒲城县魏晋公庙 蒲城县白马庙 蒲城县平路庙
蒲城县九天圣母庙 蒲城县尧山灵应夫人祠(尧山庙) 蒲城县丰神庙
蒲城县观音堂 蒲城县东岳庙 蒲城县五岳庙
蒲城县美食 更多
蒲城县美食:泡泡油糕
蒲城县美食:羊肉泡馍
蒲城县美食:泡泡油 蒲城县美食:羊肉泡
蒲城椽头蒸馍 蒲城县美食:面辣子
蒲城美食八宝辣子 蒲城甜饭[图]
蒲城高力肉[图] 蒲城县美食:蒲城包
蒲城县美食:荞面饸 蒲城水盆羊肉
蒲城县特产 更多
蒲城名优特产——吊瓶西瓜[图]
蒲城土布
蒲城名优特产——吊 蒲城县美食:永信酱
蒲城土布 蒲城酥梨
蒲城棒棒馍 蒲城椽头蒸馍
蒲城宫廷花炮 蒲城金丝蜜枣
推荐信息  
·商洛市行政区划介绍
·商洛市革命老区介绍
·商洛市历史文化介绍
·商洛市交通通讯介绍
·商洛市概况介绍
·华夏精神故乡—西安概况
·西安四区一港两基地
·西安市交通介绍
·西安市著名人物介绍
·西安市的地域文化
·西安市旅游景点资源简介
·西安市的民间艺术
·西安民俗——关中十大怪
·西安市的历史轨迹
最新更新  
·蒲城县概况:蒲城县地理概况
·蒲城县概况:蒲城县行政区划
·蒲城县动物资源概况
·蒲城县人口构成
·蒲城县传统工具
·蒲城县森林资源概况
·蒲城县集市贸易
·蒲城县城郭变迁
·蒲城县街巷分布
·蒲城县文化与商业建筑
·蒲城县集镇建设
·蒲城县农村建设
·蒲城县教育概况
·蒲城县群众体育概况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