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
建国初,街道卫生工作由公安派出所管理。1951年,三、六区分别成立“卫生委员会”,1952年又相继改为“爱国卫生委员会”,由区长任主任委员,在区卫生所设专职干部管理此项工作。
1955年,莲湖区政府成立,组成由区长任主任委员的“莲湖区爱国卫生委员会”,具体工作由第七科(1956年改称卫生科)管理。1955年7月~1957年6月域内先后成立了10个街道办事处。此后,街道卫生由各街道办事处负责。1958年,各街道办事处成立了爱国卫生委员会,由主要领导人任主任委员。各管段干部督促检查各驻地单位的卫生保洁工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卫生工作与市容整顿相结合,故各街道办事处还相继成立了市容管理办公室(或称市容管理指挥部),成立保洁队,执法队,分片负责,包干管理。
主要活动
莲湖区人民有悠久的爱清洁、讲卫生、除害灭病的良好习惯。每天黎明即起,打扫卫生。特别是每年除夕前,家家户户,翻箱倒柜,打扫房屋,拆被洗衣,自发例行大扫除。1952年,为粉碎美帝国主义细菌战,城乡掀起大搞环境卫生,清除垃圾,改造水井、厕所、污水渗井,挖蛆灭蛹、灭鼠等活动,并定期检查评比,据三区统计:1952年堵塞鼠洞9000多个,捕鼠8284只,消灭苍蝇、蛆、蛹约1400公斤,新修厕所587个,新打水井126眼、加井盖1950个,铲除杂草230亩,给36000多人注射了防疫针。爱国卫生运动家喻户晓,形成制度。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行之有效的卫生制度遭到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爱国卫生运动与市容整顿相结合,与商业、服务业优质服务相结合,与创建文明单位相结合,进一步受到重视。全区各驻地单位都有一名领导人分管卫生工作,各街道办事处都建起人数不等的保洁专业队伍。保洁队按四净(路净、垃圾净、果皮纸屑净、下水道口净)、四无(无垃圾、无死角、无漏扫、无痰迹)要求,对主、次干道和街巷街坊道路分别实行一日三扫,一日两扫,一日一扫制度,办事处与驻地各单位签订“四自一包”、“两禁止”责任书(自搞门前卫生,自护门前设施,自育门前花木、自管门前秩序。实行责任承包。禁止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
灭鼠、灭蚊蝇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内容。建国前和建国初期,由于居住和卫生条件差,鼠害严重,蚊蝇密度大,经过50年代大力开展除四害、讲卫生的爱国卫生运动,环境、居住卫生大大改善。1970年,莲湖区发现首例流行性出血热,后逐年有所上升,据1980~1985年统计,每年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均在百例以上,引起市、区领导人高度重视。1987年,区政府专门成立灭鼠领导小组,各街道办事处和农副业局也成立相应灭鼠机构,先后派出17人参加市灭鼠技术培训班,回来后用滚雪球方式,培养扩大投药员队伍7600余人。同年5月,全区统一行动,采用各种方法消灭鼠害。1988年1 1月,经市爱卫会抽查,确认莲湖区达到无鼠害区标准。据1987~1989年连续三年测检,全区鼠害密度已经控制在全国爱卫会规定指标(粉迹法0.19%;液夹法捕鼠率0.29%;鼠迹法阳性房间率0.83%)以内。西安飞机场、西安火车西站成为无鼠害机场和无鼠害车站。全区自1987年起,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显著下降,是年发病26例,死亡2人,占7.69%。1990年,莲湖区被评为市“无鼠害区”、“灭鼠先进单位”。至1993年,年出血热发病均未超过45例。在1993年44例中,仅死亡1人,死亡率为2.27%。
为消灭蚊蝇孳生场所,五六十年代,卫生运动就很重视填平污水沟,改造厕所,挖蛆灭蝇,清运垃圾,降低蚊蝇密度。“文化大革命”中,此项工作有所放松。1978年后,爱国卫生运动恢复经常,年年常抓不懈。同时有计划地改旱厕所为水厕,1982年改建水厕40余个,之后年年都新建一批水厕。1990年4月9日世界卫生日,全区1063个单位,7.2万名干部、职工、学生、群众,出动汽车636辆,清扫了1210个卫生死角,清运垃圾7074吨。90年代,结合城市低洼地区改造和房屋开发,旱厕数量大减,至1993年,全区有公厕116个,其中水厕100个,旱厕16个,水厕占公厕总数的86%。各街道办事处普遍建有灭蚊、蝇、鼠类专业队伍,综合治理蚊蝇孳生场所,管理公私厕所,定期喷洒药物。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