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西乡县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西乡县大事记(截止1990年)(1)

2012-10-21 11:51:14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东汉 三国
    东汉和帝永元七年(95),封平定西域的功臣班超为定远侯,食邑千户,建定远城(又名平西城)。是为本地立城之始,属成固县(刘宋时改称城固)。
    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将成固县东南部分出,新置南乡县(今西乡、镇巴二县地),为蜀重镇,县治归仁山(今镇巴县渔渡坝古城堡)。为本地设县之始。
    同年,刘备封司隶校尉、车骑将军张飞为西乡侯,食采县地。
    章武初,县人余谦以人才举任,遂为南乡县令。任职期间,政善民安,人称良吏。
    后主景耀四年(261),封董厥为南乡侯。
    曹魏元帝景元四年(263),钟会统兵10余万吞灭蜀汉。魏分广汉、巴、涪陵以北7郡为梁州,州治汉中,统领县地,仍名南乡。
    晋
    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改南乡县为西乡县,此为西乡县定名之始。县治由归仁山北移平西城。
    愍帝建兴二年(314),梁州人张咸等起兵投成主李雄,雄任李凤为梁州刺史,县地遂属成。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安西将军桓温伐成汉灭李氏,县地复归晋。
    孝武帝宁康元年(373),秦取梁、益二州,秦王苻坚任毛当为梁州刺史,镇汉中,县地属前秦。
    太元九年(384),东晋将军杨佺期击走前秦梁州刺史潘猛,县地又归晋。
    安帝义熙元年(405),仇池氐族元帅杨难当率兵至汉中,进攻西乡县西北80里之铁城,氐王杨盛据汉中后,七月降于秦。县地属后秦。
    九年(413),益州刺史朱龄石收复梁州,县地再归东晋。
    南北朝
    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年(433),氐帅杨难当再次攻占汉中,刺史甄法护弃城,奔洋川之西城(即西乡县)。
    梁武帝天监三年(504),梁州刺史夏侯道迁以汉中投降北魏。县地遂属北魏。
    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504),废西乡县,于县西设丰宁戍。旋于其地置丰宁郡及丰宁县,改属东梁州。
    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北梁州刺史兰钦收复梁州,恢复西乡县名。
    西魏废帝元钦元年(552),遣将达奚武率兵3万取汉中。县地属西魏,恢复前丰宁郡县名称。
    二年(553),于丰宁县境内置洋州,领洋川、洋中、丰宁、怀昌4郡。为本县设州之始(州治在今杨营乡四季河)。
    北周武帝天和五年(570),废怀昌郡,改怀宁县为怀昌县。
    隋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废洋川、丰宁、洋中3郡。丰宁、怀昌2县仍属洋州。
    炀帝大业二年(606),废洋州及怀昌县。改丰宁县为西乡县,县治移原洋州州署,属汉川郡。自此县名未改。
    唐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废汉川郡,分置梁、洋二州。洋州辖西乡、黄金、兴势3县,州署在西乡县城。
    七年(624),分西乡东南境置洋源县(今镇巴县地)。
    武周天授二年(691),文昌左丞卢献为奸臣来俊臣诬陷,武则天贬卢为西乡县令。卢不以降职介意,尽心民事,史称循吏。
    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洋州为洋川郡。十五年(756),洋川郡治由西乡移于兴道县(即兴势,今洋县)。西乡自此始为外邑。
    天宝年间,玄宗诏置特使,为杨贵妃从四川送荔枝,取道西乡驿,路入子午谷,七日至长安,荔枝色香不变。
    敬宗宝历元年(825),洋源县废为乡,其地大部并入西乡县。
    昭宗景福元年(892)七月,岐王李茂贞取兴元(原梁州)、洋州。县地自此不再为唐有。
    天复二年(902)八月,蜀王王建占领兴元、洋州。县地自此历朱梁以至后唐初,均属前蜀。
    五代
    前蜀王衍乾德六年(924)八月,蜀王派王宗鄂为招讨马步使,屯兵洋州备战。十一月与后唐讲和罢兵。
    后唐同光三年(925),魏王继岌率大军伐蜀,洋州等地守将投降。县地归后唐。
    后蜀明德元年(934),孟知祥即帝位于成都,命张业率兵攻占兴元、洋州。蜀避知祥名讳,改洋(古音读祥)州为源州。自此,县地历石晋、刘汉、郭周至宋初,均属后蜀。
    宋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复洋州名,州领兴道、西乡、黄金、真符4县。
    仁宗庆历(1041—1048)年间,立学于县治之东,为本县有官办教育之始。
    神宗熙宁(1068—1077)间,被苏轼等誉为“胸有成竹”的画家、洋州知州文同,往来西乡县境,探幽寻胜,诗酒唱和(今存其五言律诗《过西乡》一首)。
    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兴建广庆寺。后经扩建,为本县佛教中心。同年建成弥陀寺(今一中校址)。
    三年(1133)正月,金人入金州(今安康),金州守将王彦退至西乡。二月,宋将吴玠与金将撤离喝大战于饶风关,王彦自西乡率兵驰援。
    五年(1135),于午子山重建翊圣保德真君殿(即顶观正殿),后经扩建称午子观。现为陕南旅游胜地。
    高宗(1127—1162)时,西乡茶山绵延数百里,使者韩珠欲增茶税,剥下奉上。茶农迁徙,茶业衰败。
    宁宗庆元二年(1196),西乡水东坝人雷忠、雷正兄弟同举进士。后忠历官按察司副使,正历官知枢密院事。
    理宗端平元年(1234),蒙古军灭金,随即进攻南宋,蹂躏金、洋二州。西乡县治被毁为废墟。
    宝祐元年(1253),蒙古王室忽必烈受京兆分地,分遣使戍兴元诸州,统领县地。
    元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忽必烈(已登汗位)改兴元府为兴元路,上属陕西行中书省。二十年(1283)割洋州西乡县属兴元路。
    仁宗延祐二年(1315),县令宋彦中创建儒学于县治东郊。
    元末(1333—1368),皇椢公赤及都屯戍西乡,除残害,赈饥荒,疏凿古堰。因感宋末以来,蒿坪山之阳县城已毁,乃新建城池于蒿坪山西南一里许,即今县城。赤及都死后,民感其德,立祠于蒿坪山上。
    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正月,大夏主明玉珍派大将万胜取兴元,县地属大夏。
    明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四月,朱元璋派大将军徐达取兴元。五月,改兴元路为兴元府,六月,又改名汉中府。辖西乡县,洋州降为县。
    四年(1371),由东郊迁城内西街的文庙、儒学落成。稍后建之大成殿(今县委院内),为陕南各县规模最大的孔庙建筑。
    十年(1377),废洋县,以其地并入西乡(后复置)。
    代宗景泰二年(1451),知县邱俊复修金洋堰(作堰之始无考),经6年竣工。宪宗成化四年(1468)统计,灌田4600亩。
    宪宗成化十二年(1476),荆襄饥民起事,聚众40余万,一部入西乡后至汉中。副都御史原杰、从御史吴道宏相继驻县,主抚罢剿。
    孝宗弘治四年(1491)秋,大水为灾,西关街行船,民房多被浸垮。
    武宗正德元年(1506),按察副使、关南分巡道李昆督兵至西乡,镇压郧阳何淮等领导的农民军。
    四年(1509),四川人鄢本恕、蓝廷瑞、廖惠等,聚饥民10万余起事,由汉中至西乡南山。临近县城,夜遇大雨,牧马河涨水,义军撤离。
    五年(1510),义军为官兵所败,本恕、廷瑞被俘,廖惠率余众复至西乡。
    八年(1513),廖惠被四川巡抚、总督追杀,众推喻思奉为主,转战西乡巴山,后亦被官军俘。
    同年,知县王廷芳奉命于东关附接旧城筑新城,开平政、朝阳二门。平政门外濠上建平政桥。
    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西乡私贩茶叶者聚众起事,主簿辛儒率兵镇压,被刺身亡。
    神宗万历元年(1573),创建静宁寺(今清真北寺)于北后街,为西乡最早的伊斯兰教寺院。
    十六年(1588)秋,大水环城,南关毁坏百家民房。知县李鸣倡筑叠河以杀水势。
    四十五年(1617),回民高尚迁反,率众来往汉中各县,后据县境南山。
    四十八年(1620),农民军俞士乾率队入县境。
    万历年间,知县关廷访曾修《西乡县志》(失传)。是为本县有籍可考的第一部县志。
    熹宗天启七年(1627),瑞王朱常浩溯汉江赴汉中就任,沿途州县均设供帐。知县徐汝正念本县民穷,于茶溪滩架小船简迎,遭瑞王随从鞭打辱骂。百姓上船保护,人多船翻,徐溺死,民祀于城隍庙。
    天启年间,农民军王魁录部活动于平地(今贯山、峡口)一带。
    思宗崇祯四年(1631),农民军拓养坤(外号蝎子块)率众数万,活动于县境水东、法宝、空渠、苦竹、男儿坝等地。
    六年(1633),农民军马守印(老回回)、摇天(山)动,率10万余众自四川入县境。
    七年(1634),农民军张献忠等十三营活动于兴安、汉中一带,入西乡者二三万人。十二月,各路农民军于陕南会合,一部与明参将罗于萃激战于县境子午河。
    九年(1636)春,农民军高迎祥,出郧襄经西乡至汉中,其部将一条龙率众数万围西乡,未能破城。
    十年(1637),义军八大王白虎,活动于县境南山中。
    是年大饥,逃荒人流络绎不绝。县人杨学程(曾任长沙知府)施米舍粥,济活万人。
    十一年(1638)夏,蝗虫飞天遮日,嚼食禾苗、杂草俱尽。十六年(1643),农民军李自成占长安克汉中,封族侄李暹为南郑侯、族孙李其亨为西乡子。次年五月,李其亨于京师与清兵交战阵亡。
    十七年(1644),县人杨栖鹗(明进士、礼部给事中)归顺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被授职临清防御使。自成兵败后,杨返西乡县,乐善好施,卒后入祀乡贤祠。
    清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师德泽领义军攻西乡城,城守都司穆恩侯承封率乡勇顽抗,义军解围去。
    五年(1648)四月,农民军一朵云、马上飞攻入西乡。总督孟乔芳派副将会汉羌总兵合击,一朵云、马上飞被俘,部下千余人遇难。
    同年,四川义军杨三率数万人越巴山,近逼午子寨,营栅围列数里。知县驰羽乞援,清兵前后夹攻,义军死伤过半。
    清初,蒲城冀姓迁居高川,始利用构树皮造纸。大利所在,人争仿效,一时制纸厂家林立。
    圣祖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自云南起兵反清,其部将谭宏占据西乡达5年。横征暴敛,杀掠掳胁,民逃田荒。
    十九年(1680),清军占领西乡。城池荆棘,村舍一空。川陕总督哈占目击荒残,绘图入告,诏免钱粮银5600余两,民困稍苏。
    二十三年(1684),农部郑大人至汉查勘荒亡,西乡知县史左欲图升官,捏报新垦增粮银1378两。遗累继任,尤祸县民。
    三十一年(1692),知县李志,系纨祷子弟,不谙吏治,罔恤民瘼,百姓逃散,弃田5000余亩。
    五十二年(1718),城乡虎患,伤害人畜。知县王穆悬重赏,3年射虎64只。虎患息,于西城门外建亭竖碑以记其事。
    五十三年(1714),士民捐修丰宁书院于西门内(今二中校址),并设义学一所于广庆寺后。
    是年大水,军民疏通5渠,开辟城壕泄洪。
    五十四年(1715),县经吴三桂之乱及庸吏苛政,百姓逃散,田地荒芜。王穆请于川陕总督鄂海,准召民垦,行文东南各省招徕移民(在此之前,自五十一年始,即有零星移民来县)。城内建招徕馆,计有两湖、两广、江西、贵州等省农民应招而至者数千家,田地日辟。
    五十七年(1718),王穆续修《西乡县志》,体例较为完备,手写10卷传世。
    五十八年(1719),伊斯兰教上人祁静一逝世,众徒于葬地建香火亭。嘉庆末年扩建成鹿龄寺,为本县增一名胜。
    世宗雍正十二年(1734),知县包瓒重修双鲤鱼堰,因故工程未就。堰头遗址下游之鲤鱼坟,至今传为佳话。
    高宗乾隆五十二年(1787),于县衙前建文昌祠(今察小校址)。旁筑社仓。
    五十九年(1794),群众集资修筑救尸河入川大道,竣工后立四方碑记其事(碑在今钟家沟乡大兴村)。
    乾隆年间,西乡滕均美以铸造铁锅闻名。
    仁宗嘉庆二年(1797),王聪儿(清军蔑称齐二寡妇)率白莲教反清义军由湖北进军西乡,屯柳树店、堰口一带。自此,教军与清兵在县境周旋达六年之久,双方互有伤亡。其中重大战役如梭罗关、王子岭之役,教军全歼清固原提督王文雄以下官兵近千人,乡民收尸垄葬,后称官兵坟。教军将领高均德、高天升、马学礼、徐天德等亦先后在县境内阵亡。嘉庆九年(1804)九月,白莲教起义结束。
    七年(1802),分西乡县南境24地置定远厅(今镇巴县)。
    十一年(1806),瓦石坪(下高川)营新兵哗变,旋被镇压。
    十九年(1814),岐山三才峡伐木工人起事,一股500余人于洋县渡江入西乡,被成都将军赛冲阿全歼于木竹坝、老渔坝一带。
    宣宗道光二年(1822),西乡有纸厂20座。四年扩至50余座,每厂工匠不下数十人。
    三年(1823),北山大水入东关,兴修磨儿沟东沙渠排洪。
    四年(1824),知县张廷槐扩建书院,倡设义学于西街。并劝饬各地设义学6处,后续8处。
    六年(1826),北山大水漂没东关官署民舍,张廷槐督修5渠排洪。
    十二年(1832),大雨连绵10日,牧马河波涛汹涌,冲塌南关房屋无数,街道几为河道。
    十四年(1834),知县胡廷瑞相度地形,倡捐兴筑南河堤,次年夏竣工,堤西端铸铁牛一座,上铸“金牛镇水”,兼洪水线警戒作用。
    十五年(1835),城北东沙渠两次决堤,漫没田地200余亩,漂没仓谷160余石,县署大堂下一片汪洋。胡廷瑞劝捐买山封禁保持水土,以图根治东沙渠水患。
    文宗咸丰年间,王贡生在上高川裴家垭开矿办铁厂,获利甚厚。本地士绅相继设厂10余处。生铁销往安康,铁锅行销邻县。
    穆宗同治元年(1862)三月,四川义军邓天王率众至西乡马踪滩。县城戒严,并派千总、把总统兵百人往堵,至回龙桥为义军全歼。
    五月,云南义军蓝大顺率队由四川经司上围攻县城九昼夜,知县巴彦善督兵顽抗,双方死伤惨重。后义军掘地道破城,东瓮城火药库轰发,延烧民房成火海。此役,城中人民死于杀戮焚溺者大半,后收尸垄葬于西北郊,号称万人坑;城内房屋仅存西门数十家。
    十二月,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等,会合云南义军由鄂入陕,前队至西乡县。
    本年,四川大竹县谢金周兄弟四人来西河(今沙后乡)筑窑烧制陶瓷,后迁十字路、马家窑,有窑10余座。
    二年(1863)正月,太平军向汉中及府属各县进攻,络绎过西乡境达20余日,约数十万人。翌年正月,太平军拔队东下,回援天京。
    三年(1864),战乱之后缺粮,民食草根树皮。经再三恳请,豁免西乡三年钱粮。
    八年(1869)夏,西关回民屠夫马建元创制牛肉烘干技术,经后人不断改进,西乡牛肉干享誉遐迩。
    本年,知县张尔周设城工局,重修什字钟鼓楼。由县人王熙精心设计、督工监修,约一年建成。楼分四层,古朴典雅,冠绝汉上。
    九年(1870),建文峰塔于营盘梁(今东渡塔坡)。塔高4丈8尺,下周2丈4尺,共13层,为城郊一景观(“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德宗光绪三年(1877),连年大旱,复有暴雨夹冰雹,大雹如鸡卵。饿殍载道,人相食。县衙设局劝捐赈济,江西布政使、县人李文敏闻讯捐银1000两,以工代赈,建通济桥(今制药厂东侧城河石桥)。
    十二年(1886),旗人文麟任知县,性残暴,笞责3000余人,背后人称“文三千”。
    十五年(1889),进士姚定基,曾任刑部主事,回乡后讲学于下高川手心庵,文风盛极一时。
    十八年(1892),英国女传教士杭秀贞来县,筹办基督教会,在小南街建福音堂,后曾附设福音女校。
    二十五至二十八年(1899—1902),意大利神甫康乐尧等三人先后来县传教,在东关建天主堂。后附设天主堂诊所及圣经学校(40年代后期称三育小学)。
    二十九年(1903),牧马河由牛头山东南决口北流,威胁县城。知县阎佐尧倡筑西沙堤,河身复归旧道,得旷地200余亩,垦出拨充学产。
    三十年(1904)五月二十四日,始设西乡邮局。
    三十一年(1905),本县推行废科举兴学堂新政,就丰宁书院旧址创办高等小学堂,聘朱存诚为堂长。存诚妻陈玉洁亦在校任教,为西乡第一位女教师。
    三十二年(1906),姚守先主办白话报《劝学报》,介绍新知,开通风气。初以油印,继用枣木活字版排印。为汉中各县办报之始。
    三十四年(1908),阎佐尧撰《西乡乡土志》。并于当年调查人口,全县计33419户,男71951丁,女60323口。
    溥仪宣统元年(1909),知县林扬光,以工代赈,于西沙堤内挑新田百余亩,招佃补助学堂经费。并在堤内筑“望耕台”,建“涟亭”。
    本年,成立陕西咨议局,县人乔树楠、周本丰、杨泮林、徐培桂当选为议员。
    宣统年间,贡生江栖山在张飞庙办纺织厂,工人20余,以手工纺纱织布。
    三年(1911)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武昌革命军起义,陕西省城及关中响应,但汉中府及属县官吏仍效忠清廷。西乡下高川王举之等领导保民团率先起义,十月初二进驻县城。议事会长黄朝镛阳奉阴违,密报汉中镇总兵江朝宗,江派城洋西三县民团总团总李岱岳率民团数千人攻陷西乡城,举之及数百健儿同时遇害。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 改用阳历,并改县衙为县署,称知县为知事,改高等小学堂为县立高等小学校。
    民国2年(1913) 春,废府设道,全省设榆林、关中、汉中3道,西乡县属汉中道。
    本年,西乡定为汉中道国会议员复选区,道属各县初选之众议院议员,齐集本县投复选票。县人姚守先当选为众议院议员,任华卿为候补议员。同时选举省议会议员,县人刘焕章、王建中、熊元杰当选。又选县议会议员,成立县议会。
    夏,设教育会、农会、天足会。开始推进妇女放足、男人剪发辫运动。
    南区9地绅首捐办南区区立高等小学校于玉皇观。
    冬,县知事高增崇集资办织布厂,产宽机布匹及毛巾。
    民国3年(1914) 县立乙种农业学校于北后街旧考棚(今北小校址)开学(12年停办)。
    10月3日,汉中道各县成立关南民团联合会于西乡,旨在共保地方治安。
    是年,成立县商会,其前身为清宣统三年成立的商务分会。
    民国4年(1915) 紫阳茶运销甘肃必经西乡,为敛财赋,甘肃省派员来县设局,征收茶税(14年撤销)。
    民国5年(1916) 五里坝县佐许祚宣邀集东区11地士绅,捐办东区区立高等小学校于木竹坝。
    民国6年(1917) 实行禁种鸦片烟苗国策,英帝国主义干涉我国内政,竟派员会勘,深入西乡县境。
    民国7年(1918) 本县始用电报、电话。县城设电报局,半数乡镇架通电话线。
    选举第二届国会及省议会议员,县人李少唐当选众议院议员,吴光黼当选省议员。
    四川督军刘存厚被逐遁南郑。西乡奉令助川军饷,义仓积谷因而耗尽。
    民国8年(1919) “五·四”运动的消息经《新秦日报》传至西乡,乙种农业学校校长龚遵先向学生读报并报告其历史意义,又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作文命题,激发了师生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热情。农校及高小学生组成宣传大队,上街讲演、贴标语,发宣言:要求当局废除卖国条约,动员市民抵制日、英货物。城镇开展仇货登记。
    春夏大旱,川北灾民成群结队来县吃大户。县署不加抚赈,限期驱逐出境。
    西区12地绅首创办西区区立高等小学校于狮驼寺。后迁普贤寺,再迁沙河坎。
    四川督军刘存厚,派旅长吴震驻防西乡。
    民国9年(1920) 吴震于西乡病逝,潘文华接任旅长。潘上任后大征民工、木材兴建四川会馆。继而率部回川,城关被掠,沿途骚扰。
    民国10年(1921) 军阀混战,陕西督军陈树藩部退驻西乡,冯玉祥部吴新田率第七师追至。陈弃城前大掠三次,执富绅吴光奎等严刑拷打勒索金银。后逃入川,途经高川时沿路劫掠。
    民国11年(1922) 春旱甚,岁大饥,人相食。官绅赴太白洞“祈雨”。旅京同乡为陕南请得赈款11万元,仅分给西乡数千元。
    民国12年(1923) 3月7日,西乡旅外同乡创办《西乡》报于北京出版,月出一张,后改订成册。因政局动荡,曾数次中辍(20年停刊)。
    10月26日,军粮局强征高小一学生船柴并捕人,激起同学义愤,冲进县署殴打军粮局长叶逢春。县知事张邦直调一连军队抓走学生83人,张培芳(养吾)、魏天禄(福田)等7名学生抗议,被关押7天。学监王子菁被解职。
    本年,贯山水磨沟人王士志(子诚)于上海私立美术专科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西乡入党第一人。稍后入共产党的有丰东江隆基(1926),廷水陈浅沦(1928)。
    民国13年(1924) 春,陕南天足会长兼西乡天足分会长段慧君,在南河坝主持妇女大会,给天足妇女发银质奖章,放足妇女发铜质奖章。此后她常到各地讲演,影响甚大。
    是年,城内3处女子初小合并,于山陕会馆成立两级女子小学校。18年春,移察院街新建校舍后,改名县立女子小学校。
    民国14年(1925) 北区何庚伯组织农民反抗苛捐杂税,响应者近千人,被军阀吴新田军队镇压。庚伯赴西安取得陕军司令于右任的声援,惜返县时为零口峪地方团队杀害,时年30岁。
    暑假期间,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学生陈典伦(浅沦)返乡,在廷水组织大脚会,动员妇女放足,入会300多人。典伦毕业后被省民政厅于民国16年委为督放专员。
    冬,江隆基休学在家,组织青年成立丰东青年协进会,参与地方政治斗争。
    是年,司上农民300多人组织大刀会,奋起抗粮抗捐。
    民国15年(1926) 4月,四年来三次被委为本县知事的贪官郭翼离任,把持县政的豪绅“三老”——范鸣岐、任华卿、穆星阶,为郭树“青天三见”石碑于西关外,民众敢怒而不敢言。
    6月底,县城学生和市民数千人,于万寿宫集会并上街游行,高呼口号: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抵制“洋货”!教堂内“洋”人传教士闻声丧胆。
    夏,教育局开办丰宁书局,附设石印局。秋,购《平民千字课》及文具,在城关成立平民夜校4处。
    建平民工艺厂于马王庙,设染织、鞋、袜、木工4科,学徒30余人。
    民国16年(1927) 2月21日,县立初级中学举行开学典礼,教育局长李西轩兼任校长。
    春,上高川农民谢国礼等聚众2000余人,反抗暴政,翌年正月被镇压,牺牲20余人。
    民国17年(1928) 撤销汉中道,道属各县直隶于省。县署改称县政府,知事改称县长。
    9月,吴新田部旅长牛堉椿与西北军赵风麟师战于十里铺、牛头山一带,牛旅战败入川。
    民国18年(1929) 大旱成灾,兼有蝗虫、瘟疫,县设赈务分会。
    夏,省府派赵康侯为西乡县农村自治筹备处主任,开展农村自治工作。
    川匪扰西南区,焚掠杨河坝等乡镇。县保卫团赴私渡剿匪,调度失宜,全团覆没,新购快枪百余支尽为匪得。12月,中国国民党召开西乡县党员代表大会。翌年元旦成立中国国民党西乡县执行委员会。
    民国19年(1930) 旱灾继续,除水东坝外余尽赤荒。民食草根树皮,途多饿殍,赈务会多方呼吁,仅得赈款2000余元。
    6月16日,阅报室改建为县立图书馆,藏书4000余册,订报刊数十种。
    夏,川匪王三春大掠高川,焚五里坝街市,并至杨河坝图攻县城。县长房效祖率保卫团出击,自雨帽顶、老寨、天池追至亮垭子、白瓞河一带,匪败退镇巴。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秦人
西乡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西乡县旅游景点:西乡午子观 西乡县鹿龄寺风景区 西乡县玄坛歌石刻 西乡县镇水龙王庙
西乡县东渡塔坡墓冢 西乡县两河口烈士陵园 西乡县革命烈士纪念塔
西乡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西乡县廷水竹园子革命纪念地 西乡县楼房坪革命纪念地
西乡县马儿崖革命纪念地 西乡县鸡公田革命纪念地 西乡县李巡抚墓
西乡县吴太仆墓 西乡县陈提督墓 西乡县杨提督墓
西乡县皇椢公赤及都墓 西乡县太子墓 西乡县戚夫人墓
西乡县美食 更多
西乡县美食:风味饮食
西乡县美食:粉皮子[图]
西乡县美食:风味饮 西乡县美食:粉皮子
西乡腊肉 西乡樱桃酒
西乡蝌蚂子 西乡甜酒
西乡核桃饼 西乡面皮
西乡牛肉干 西乡松花变蛋
西乡县特产 更多
西乡县地方特产:西乡甜醪糟
西乡县地方特产:西乡腊肉
西乡县地方特产:西 西乡县地方特产:西
西乡县地方特产:西 西乡县地方特产:西
西乡县地方特产:西 西乡松花变蛋
西乡县白皮松 西乡油菜
西乡花生 西乡芝麻
推荐信息  
·商洛市行政区划介绍
·商洛市革命老区介绍
·商洛市历史文化介绍
·商洛市交通通讯介绍
·商洛市概况介绍
·华夏精神故乡—西安概况
·西安四区一港两基地
·西安市交通介绍
·西安市著名人物介绍
·西安市的地域文化
·西安市旅游景点资源简介
·西安市的民间艺术
·西安民俗——关中十大怪
·西安市的历史轨迹
最新更新  
·西乡县概况:城关镇简介
·西乡县概况:罗镇乡简介
·西乡县概况:沙河镇简介
·西乡县概况:司上乡简介
·西乡县概况:私渡镇简介
·西乡县概况:马家湾乡简介
·西乡县概况:桑园镇简介
·西乡县概况:茶镇镇简介
·西乡县概况:杨河镇简介
·西乡县概况:白勉峡乡简介
·西乡县概况:柳树镇简介
·西乡县概况:高川镇简介
·西乡县概况:峡口镇简介
·西乡县概况:五里坝镇简介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