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作品首页 | 西安作品 | 宝鸡作品 | 咸阳作品 | 铜川作品 | 渭南作品 | 延安作品 | 榆林作品 | 汉中作品 | 安康作品 | 商洛作品 | 杨凌作品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宝鸡市艺术作品大全 > 正文

宝鸡旧志简介(2)

 2013-5-25 16:11:22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第四部,清乾隆二十六年重修《凤翔志略》 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由知府刘祖曾纂修。三卷本。现市志办仅存卷三上下册精装本,残留“田赋”部分内容和“艺文”全部内容。在“艺文”中,收集了苏轼、韩愈、柳宗元、陆游、魏徵、刘基等名人记载、咏歌有关凤翔府一州七县山川景物的诗、词、文、碑、铭、记等各类文章226篇,约6.2万余字。
    刘祖曾:山西临汾人,监生,乾隆二十五年(1760)任,加意地方,振兴修举。民以未久任为惜。
    第五部,清乾隆三十一年《重修凤翔府志》 于乾隆三十年(1765)由凤翔知府达灵阿主修,凤翔府通判叶世助参修,乾隆三十一年(1766)脱稿成书。上限夏商周秦,下限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该志卷首序文5篇,附凤郡图考21幅,凡例1则。该志“有美皆登,惟冗必汰”,卷帙均匀,条理详明。共12卷,90余目,33万多字。是现存府志中资料较全,保存完好的一部府志。其各卷的要点是:
    卷一、舆地。记述星野、疆域、沿革、形胜、山川、古迹、陵墓、风俗。对凤翔府一州七县之沿革变迁、山川、形胜记述较详。
    卷二、建置。对凤郡之城池、廨署、关梁、铺舍、市镇、坊表、驿站记述扼要,而对兵防记述较详。
    卷三、祠祀。记述了凤郡的坛祠、宫庙、寺观。
    卷四、田赋。对凤郡之地亩、人丁、课程、起运、存留、屯更、盐课、磨课、杂税、仓储作了较详的记述,对物产记载极简。
    卷五、官师。较详细地记述了凤郡各个朝代之封建、秩官、名宦。在名宦中,对狄仁杰、李抱玉、张镒、李晟、吴玠等事迹记载较详。
    卷六、学校。记述凤郡历代所建之学宫、学额、所定之学田及祭器、典籍、书院、义学等。
    卷七、人物。记述各个历史时期的圣贤、名臣、忠烈、勇略、忠直、宦绩、孝友、儒林、文苑、义行、隐逸、流寓、方外、杂技、杂传等。在“圣贤”一节,记述有北宋中期著名哲学家张载的生平;在“名臣”一节,记载以言“马革裹尸”而闻名的汉伏波将军马援和“投笔从戎”的班超;在“勇略”一节记述了著名军事家白起的生平事迹;在“文苑”一节记述有著名史学家班彪、班固;在“方技”一节记述有发明指南车的马钧和天文学家、数学家李淳风等。
    卷八、选举。本卷记述了历代征荐、科目、进士、举人、贡生、武科、武宦、恩命等。
    卷九、烈女。记述后妃、名媛、节孝、贞烈等。对博学高才、著作汉书的班昭记述较详。
    卷十、艺文。有御制诏诰、奏疏、文、行状、议、赋、颂、赞、铭、碑、记、传、书启、论说、辨考、吊诛、祀文、乐府、古风、律诗、绝句等,其中有苏轼诗、文19首篇,尤为突出。
    卷十一、纪事。此卷记述了上溯夏商,下至清代,在凤郡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对唐代李世民战薛仁杲于凤翔,唐肃宗驻凤翔收复西京,李茂贞与朱全忠争夺昭宗之战都记述较详。
    卷十二、祥异,杂记。在“祥异”卷中,有以迷信观点解释奇异等自然现象。
    达灵阿:镶黄旗满州人,萌生,乾隆二十六年(1761)任凤翔知府。
    叶世助:广东海丰人,贡生,乾隆三十一年任凤翔府通判。
    (二)州、县志
    宝鸡县:
    第一部,明弘治、正德年间《宝鸡县志》。书佚,内容及纂者不详,万历三十六年(1608)已成残篇,此志为宝鸡县第一部县志。
    第二部,明万历《宝鸡县志》。万历三十六年(1608),朱炳然纂修,书佚。朱撰写的序文今存。朱炳然,字太彬,四川大足县举人,万历三十四年(1606)知宝鸡县。
    第三部,明崇祯《宝鸡县志》。崇祯十三年(1640),由知县严梦鸾纂,书佚。今存严梦鸾与党崇雅序两篇。严梦鸾,字翔紫,直隶滦州人,进士,崇祯十年(1637)任宝鸡县令。
    第四部,清顺治六年《宝鸡县志》。顺治六年(1649),薛光前纂。二十卷,已佚。薛序今存。薛光前,字克孝,山西万泉县人,选贡,顺治三年(1646)知宝鸡县。
    第五部,清顺治十四年《宝鸡县志》。顺治十四年(1657),周值纂。分天地人三卷,无凡例。周愃,三韩人,贡生,顺治十四年(1657)任宝鸡县令。
    第六部,清康熙《宝鸡县志》。康熙二十一年(1682),何锡爵、熊硕、吴之翰纂修,共3卷。何锡爵,字晋候,三韩人,监生,康熙二十年(1681)任宝鸡县令。熊硕,字唯千,安徽桐城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任宝鸡县典史。吴之翰,宝鸡县人。
    第七部,清乾隆二十九年《宝鸡县志》。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四月,县令许起凤选县内士人高登科等20余人,设局纂修,同年腊月成书,翌年(1765)刻印,凡10卷,分10大门类,类下设84目,约15万字。许起凤,字云衢,浙江昌化县人,进士,乾隆二十七年(1762)任宝鸡县令。
    第八部,清乾隆五十年《宝鸡县志》。乾隆五十年(1785),由邓梦琴、董识纂刻。凡16卷,每卷1类,共16门类,不分目。邓梦琴,字篑山,江西浮梁人,进士,乾隆四十八年(1783)知宝鸡县。
    第九部,民国《宝鸡县志》。此志为强振志、徐冲霄等人以邓志为蓝本,参考许志,编修而成。记事至民国10年(1921)。民国11年(1922),县内驻军旅长罗玉山等赞助,由县知事曹骥观领衔付印。铅字本,16卷,每卷1类,类下设目,凡95目。曹骥观,字道符,陕西礼泉人,光绪举人,民国11年(1922)任宝鸡县知事。强振志,号镇川,宝鸡县硖石乡人。
    第十部,《宝鸡乡土志》,又名《最近宝鸡乡土表志解》。民国35年(1946),杨必栋等人编辑,系私家著述,不分卷。杨必栋,字紫梁,宝鸡五福巷人,建国后曾任政协宝鸡市委员会副主席。
    凤翔县:
    第一部,明万历《凤翔县志》。李柴创修,已散失无存。李柴,号景蒲,平定州举人,万历中知凤翔县,有惠政,兴学校,建南门,居官数载,人称其廉,升南京兵部主事。
    第二部,清康熙三十三年《凤翔县志》。王嘉孝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邀凤翔博学名流22人编采缮写。卷首序文2篇,凡例1则。分十卷:为分野、建置、政治、爵秩、选举、人物、行谊、经武、艺文、外纪。约10万字。王嘉孝,字孚人,河南汝阳举人,康熙三十一年(1692)知凤翔县。
    第三部,清雍正十一年《重修凤翔县志》。由凤翔知县韩镛主修,清雍正十一年(1733)成书问世。该志序文2篇,凤翔县境、县治图2幅。共10卷,为舆地、建置、政治、爵秩、选举、人物、行谊、经武、艺文、外纪。约20.1万多字。韩镛,辽东人,雍正七年(1729)任凤翔县令。任职期间,勤政爱民,培育英才,革除积弊,减轻百姓负担。
    第四部,清乾隆三十二年《重修凤翔县志》。由凤翔知县罗鳌,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主修,编辑3人,采访76人,历时9个月编辑而成。该志有序5跋1,在旧志基础上增添学宫图、县署图、八景图。本志共分8纲,细目95,合为8卷。较前志卷帙均匀,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罗鳌,字立峰,豫章旴江人,乾隆时赐进士出身,文林郎,知凤翔县事军功加一级,历任山阳、洵阳、兴平、凤翔知县。
    岐山县:
    第一部,明嘉靖四十年《岐山县志》。韩廷芳主修,已失散无存。分2册6卷,设地理、建置、贡赋、形胜、山川、人物、土产等。韩廷芳,山西洪洞举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任岐山知县,创修县志。
    第二部,明万历十九年《岐山县志》。于邦栋重修。分为2册,共6卷。设舆地、风土、建置、赋役、祠祀、职官、人物、艺文八志。附岐山县、县城、县治及儒学、文庙、周三王庙、岐山八景等图17幅。于邦栋,山西临汾举人,万历十七年(1589)任岐山知县。
    第三部,清顺治十四年《岐山县志》。知县王毂重修。2册4卷本,分舆地、风土、建置、赋役、祠祀、职官、人物、艺文8类41目。序文两篇,卷首附八景图及说明。王毂,江南江都籍高邮州人,贡生,顺治十二年(1655)任岐山知县。
    第四部,清乾隆四十四年重修《岐山县志》。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由知县平世增(浙江山阴举人),后代理知县郭履恒(山西兴县举人)主修,教谕蒋兆甲(渭南人)编撰。共2册4卷,分地理、建置、祠祀、田赋、官师、选举、人物、杂记8类,卷首附县境全图、城图各1幅。
    第五部,清光绪十年《岐山县志》。知县胡升猷重修,本县人张殿元(进士出身)编撰。4册4卷:卷一,地理、建置、祠祀;卷二,田赋、官师、选举;卷三,人物;卷四,艺文。附图2幅。胡升猷,四川灌县人,贡生,光绪四年(1878)春知岐山县。
    第六部,民国24年《岐山县志》。民国22年(1933)3月,县长田惟均到任,23年(1934)设立县志馆,聘请本县人白岫云、薛成兑、庞继统编撰,历时8月完成。共4册4卷,分地理、建置、祠祀、田赋、官师、学校、选举、人物、艺文、灾祥类。附图2幅。
    第七部,《岐山县乡土志》。未著编修者姓名。铅印本,有燕京大学图书馆字样。1册3卷。卷一,历史、政绩录、兵事录;卷二,耆旧录;卷三,人类、户口、氏族、宗教、实业、地理、古迹、祠庙、坊表、桥梁、市镇、学堂、山、水、道路、物产、商务。
    扶风县:
    第一部,明正德《扶风县志》。孙玺纂修,书佚无存。孙玺,代州人,正德三年(1508)任邑令,赠光禄少卿。
    第二部,明嘉靖十一年《扶风县志》。杨瞻主修,书佚。杨瞻,字叔俊,蒲州举人,嘉靖十一年(1532)任邑令,历升四川佥事赠吏部尚书。
    第三部,明嘉靖三十七年《扶风县志》。书佚。孙科、王世康主修。孙科,普安州举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任邑令,升太仓知州。王世康,字道济,清苑举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任邑令,潞安府判。
    第四部,明崇祯十二年《扶风县志》。由宋之杰主修,书佚。今存序文4篇。宋之杰,字万特,开平卫人,功贡,崇祯十年(1637)升任知县。
    第五部,清顺治十八年《扶风县志》。邑令刘瀚芳主修,冯文可纂。4卷本,卷首序文8篇,凡例1则,图考10幅。分舆地、建置、赋役、秩官、人物、艺文6志,33目。刘瀚芳,顺天大兴人,副贡,顺治十六年(1659)任。冯文可,本县人,岁贡,合水教谕。
    第六部,清雍正九年《扶风县志》。邑令张娄度重修,于开泰纂。卷首序文6篇,凡例1则,图考10幅,四卷本。分舆地、建置、赋役、秩官、人物、艺文6志,33目。张娄度,字鲁南,号麟齐,河南灵宝人,雍正八年(1730)任。于开泰,本县人,廪生。
    第七部,清乾隆四十六年《扶风县志》。熊家振主修。卷首序文2篇。18卷:图记第一、地记第二、户口城市乡邨记第三、仓贮田赋记第四、古迹记第五上下、坛庙记第六、寺观记第七、陵冢记第八、金石记第九上下、官记第十上下、科名记第十一、旧志传记第十二、传记第十三、烈女传记第十四、纂志人记第十五,附录旧志八景。熊家振,字筠庄。奉新人,进士,政简刑清,士民乐业。
    第八部,清嘉庆二十四年《扶风县志》。由知县宋世荦总纂,前任教谕吴鹏翱、丙子举人王树棠编辑。卷首序文1篇,凡例1则。篇目为:舆地第一、疆域第二、山水第三、赋役第四、城廨第五、祠祀第六、陵墓坊表第七、古迹第八、名宦第九、官师表第十、人物第十一、选举表第十二、方技第十三、仙释第十四、烈女第十五上下、纪事第十六、旧志序第十七。宋世荦,浙江临海人,戊申举人,嘉庆十九年知县事。
    第九部,《扶风县乡土志》。知县谭绍裘撰,光绪三十二年(1906)抄本。4卷24篇。市志办今存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本1部。
    眉县:
    第一部,明万历《眉志》。刘九经、刘本唐父子撰,成书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8卷,为地形、政略、宦绩、献实、侨贤德、事纪、异录、杂考。刘九经,字绍周,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先后任刑台令、侍御史。历经七载,创修《眉志》。刘本唐,字昆仑,万历二十八年(1600)庚子科举人,九经长子。
    第二部,清顺治《眉志》。系知眉县事陈超祚续修,成书于顺治十四年(1657)七月。顺治《眉志》继承了万历《眉志》的全文,增续了《地形志》、《政略志》、《宦迹志》、《献实志》、《事纪志》,文简而事略。陈超祚,字子飞,福建古田人,举人,顺治十三年(1656)任眉县令。
    第三部,清康熙《眉志》。系知县梅遇任内续修,成书于康熙九年(1670)。康熙《眉志》是在顺治《眉志》的基础上续修,对《地形志》和《献实志》作了续补,详续了《政略志》,具体而详练。梅遇,字品章,江西南城举人,康熙三年(1664)至十三年(1674)任县令。曾率领士民修渠引水灌田,取名梅公渠。
    第四部,清雍正《眉县志》。雍正十年(1732),眉令张素奉命重修县志。在卷首,先新序而后辑旧序,次即图考、凡例和纂修姓氏。该志共10卷,卷一舆地志、卷二政略志、卷三水利志、卷四宦迹志、卷五献实志、卷六侨贤志、卷七事纪志、卷八异录志、卷九杂考志、卷十艺文志。张素,字居易,贵州都匀府清平县人,雍正二年(1724)甲辰科进士,六年七月至雍正十一年知眉县事。
    第五部,清乾隆《眉县志》。眉县知县李带双主修,吴郡张舍人重纂《眉志》14篇18卷,削稿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八月,成书于次年三月。这部县志的特点是,在前几部志的基础上,增设了太白山灵感录、张氏道统录。此志今存较多。李带双,字晋升,海丰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任眉县知县。
    第六部,清光绪《眉县乡土志》。知县程埙撰,程鹄云手书,成书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全志共3卷。卷一有目录、舆图、历史、政绩录、兵事录;卷二为耆旧录;卷三有人类、户口、氏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务等。程埙,浙江山阴人,监生,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眉县知县。
    第七部,清宣统《眉县志》。知县沈锡荣于宣统元年重纂。共十四篇十八卷:地录第一之上下、太白山灵感录第二、政录第三之上中下、古迹徵信录第四、金石遗文录第五之上下、白起等人物录第六第七、张氏传录第八、张氏道统录第九上下、郭伯玉以下诸人传录第十、烈女传录第十一、侨隐传录第十二、谐异传录第十三、旧志胜录第十四。沈锡荣,浙江山阴人,宣统元年(1909)任眉县知县。
    陇县:
    第一部,清顺治《陇州志》。知州黄云蒸主修,清康熙五十年(1711)黄志已成残卷。现书佚。黄云蒸,福建会安县人,壬辰进士,顺治十四年(1657)任知州。
    第二部,清康熙五十二年《陇州志》。陇州知州罗彰彝于康熙五十年(1711)任职后,组织了纂修。同修、参订、采访、校阅共28人,撰修《陇州志》,成书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全志4册9卷。首卷,图例;卷一,方舆志;卷二,建置志;卷三,田赋志;卷四,官师志;卷五,选举志;卷六,人物志;卷七,艺文志;卷八,祥异志。罗彰彝,浙江钱塘人,贡监。
    第三部,清乾隆《陇州续志》。知州吴炳编纂,成书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全书4册8卷,另有首卷(序、图例、凡例),末卷(杂记)。陇州续志是陇州志的续编,篇目没有大的改动,只是在记述内容上作了补充和纠错。吴炳,江西南丰县人,进士出身,乾隆二十八年(17 63)任知州。
    第四部,清光绪三十二年《陇州乡土志》。唐松森主修,丁全斌编纂。全志分历史、政绩、兵事、耆旧、人类、户口、氏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务15篇。存手抄本。文字精炼,乡土味浓,但资料太简。唐松森,陇州知州。丁全斌,陇县城内南道人,字偃修,号梦慈,清贡生。
    第五部,清宣统二年《陇州新续志》。知州康嗣缙编纂,书成于宣统二年(1910)。全书共四本,设32卷。较以前陇州志,续志更完备,类目较细。康嗣缙,甘肃省海城县人,附生出身,清宣统二年(1910)任陇州知州。
    第六部,《重修景福山云溪宫志》。编纂者甘肃镇原县平净庵主持席勤善。民国33年(1944)秋编修,民国34年(1945)冬成书。两卷本,卷一序、古迹名胜、碑记,卷二人物、山水、艺文、物产等。
    第七部,《陕西通志陇县采访事实稿》。民国13年(1924)陇县采访局编撰。现存手抄本三、四集。第三集人物志;第四集艺文志、金石志、古迹志、纪事志、荒政志、物产志、风俗志、拾遗志等。
    第八部,《陇县新志》。民国20年(19 31)陇县县长邓霖生(泾阳县人)倡修,民国21年(1932)县长王藩城(咸阳人)专设县志局纂修,民国25年(1936)县长程云蓬(华县人)拨款续修,民国28年(1939)县长张丰胄(江苏省江阴县人)、民国36年(1947)县长史恒信(华县人)又重建机构,组织人员编修而成。全志六卷,分晷候志、地理志、建置志、政事志、赋币志、礼俗志、人物志、艺文志、祥异志、大事志。
    第九部,《民国陇县野史》。王宗维编撰,手抄本,分上下两编12卷,约40万字。上编卷一至卷八,为述古部分,记述了陇县的建置沿革、疆域、城池等35个篇目;下编卷九至卷十二,记录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民国38年(1949)期间陇县的禁烟、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征丁、差役、灾异等大事。王宗维,字守贤,陇县东南乡菜园村人。
    千阳县:
    第一部,《石门遗事》。知县王国玮纂修,书成于清顺治十年(1653)。序、跋、题词、纪略4篇,县地理图1幅。其篇目是:舆地第一、建置第二、祀典第三、田赋第四、官师第五、人物第六、选举第七。王国玮,江南江都人,己卯进士,顺治七年(1650)任知县。
    第二部,《增补石门遗事》。知县吴宸梧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增补,知县管旆于雍正十年(1732)又在吴宸梧《增补石门遗事》的基础上,俱令工人续补,并跋其事。主要是建置补、官师补、流寓补、人物补、选举补、艺文补等。吴宸梧,江南宜兴县人,岁贡,由教谕升,康熙五十年(1711)任千阳知县。管旆,江南武进人,监生,雍正九年(1731)任千阳县知县。
    第三部,道光二十一年《重修千阳县志》。编辑,知县罗日壁。参订,郭维城等3人。校阅,邓淳等3人。采访,张拱端等18人。卷首序文7篇,凡例1则,图考14幅。该志4册12卷:地理志卷一、建置志卷二、典祀志卷三、田赋志卷四、学校志卷五、官师志卷六、人物志卷七、选举志卷八、烈女志卷九、艺文志卷十、纪事志卷十一、祥异志卷十二。罗曰壁,云南景东厅民籍,嘉庆甲子科举人,道光丙戍科大挑一等。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任千阳县知县。
    第四部,清光绪十三年《千阳县志续稿》。知县焦思善总修;教谕张元壁、训导王润纂修;另协修、校阅、采访20人。卷首增续千阳县志序文5篇,凡例1则。两册两卷(十三卷、十四卷)。焦思善,直隶长垣县举人,光绪十年(1884)十二月任千阳知县。
    第五部,清光绪十五年《千阳述古编》。知县李嘉绩纂。上下两卷,卷首序文2篇。上卷为山水篇第一、舆地篇第二;下卷文献篇第三、金石篇第四。李嘉绩,四川成都县监生,祖籍顺天通州,光绪十三年(1887)四月任千阳知县。
    第六部,民国《新千阳县志草稿》。千阳县籍、修志馆馆长赵和甫编纂,千阳县长冯景异、仇良训、张克敏督修。手抄本,书成于民国36年(1947)。共8册18卷:地理志、建置志、祠祀志、田赋志、职官志、教育志、人物志、士女志、风俗志、物产志、财政志、地方行政志、地方自治志、党团社会志、司法志、纪事志、艺文志、丛录。冯景异,陕西长安人,民国22年(1933)任千阳县长,民国31年(1942)复任。仇良训,江苏江宁人,民国35年(1946)任千阳县长。张克敏,陕西渭南人,民国36年(1947)任千阳县长。
    麟游县:
    第一部,明万历《麟游县志》。知县崔如岳创修,本县贡刘诵草创志稿,本县进士刘承缨编辑梓行。书佚无存。崔如岳,直隶盐山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任麟游知县。
    第二部,清顺治十四年《重修麟游县志》。吴汝为、刘元泰续辑。卷首序文10篇,凡例1则,图考4幅。该志四卷:卷一、舆地第一;卷二、建置第二,祠祀第三;卷三、田赋第四,秩官第五;卷四、人物第六,选举第七。吴汝为,山东济南府霑化县人,已丑进士,顺治八年(1651)任邑令。刘元泰,本县人,崇祯庚午举人。
    第三部,清康熙四十七年《重修麟游县志》。范光曦续修。卷首序文11篇,图考4幅。4册,5卷8篇。卷一、舆地第一;卷二、建置第二,祠祀第三;卷三、田赋第四,秩官第五;卷四、人物第六,选举第七;卷五、艺文第八。范光曦,浙江鄞县人,拔贡,康熙四十年(1701)任,后任户部主事。
    第四部,清光绪九年《麟游县新志草》。知县彭洵撰修,知府王赞襄裁定。校字1人,校刊1人,采访9人,劝募8人。卷首凡例1则,图考2幅。第一卷,地舆志;第二卷,建置志;第三卷,田赋志;第四卷,官师志;第五、第六卷,士女志;第七卷,选举志;第八卷,杂记;第九卷,天台山志;第十卷,志源,麟山十二景图附。彭洵,四川灌县人,廪贡生。
    第五部,民国年间《麟游县志》。不分卷,未著纂修者姓名,上海图书馆和省图书馆有藏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宝鸡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宝鸡五丈原与诸葛亮庙 宝鸡吴山 宝鸡太白山
宝鸡鸡峰山与天台山 宝鸡东湖 宝鸡钓鱼台
宝鸡凤凰泉(汤峪) 宝鸡太白庙 宝鸡周公庙
宝鸡扶风城隍庙 宝鸡神农祠 宝鸡张载祠
宝鸡法门寺塔 宝鸡扶风峰塔 宝鸡眉县砖塔
宝鸡市美食 更多
宝鸡小吃:凤翔腊驴腿
宝鸡小吃:粉鱼
宝鸡小吃:宝鸡酿皮 宝鸡小吃:凤翔腊驴
宝鸡小吃:洋芋搅团 宝鸡小吃:菠菜面
宝鸡小吃:臊子面 宝鸡小吃:锅盔
宝鸡小吃:陇县马蹄 宝鸡小吃:凤翔腊驴
宝鸡小吃:粉鱼 宝鸡小吃:酸汤水饺
宝鸡市特产 更多
宝鸡市地方特产:宝鸡擀面皮
宝鸡市地方特产:宝鸡茶酥
宝鸡市地方特产:透 宝鸡市地方特产:甘
宝鸡市地方特产:柿 宝鸡市地方特产:血
宝鸡市地方特产:杏 宝鸡市地方特产:核
宝鸡市地方特产:仁 宝鸡市地方特产:秦
宝鸡市地方特产:洋 宝鸡市地方特产:宝
推荐信息  
·春风又绿洽川水
·潼关记忆
·门神
·狄寨塬上的娃娃哨
·送你一个长安
·潼关县著述一览表
·潼关县咏潼关诗词选
·合阳县文学创作
·合阳县书法美术摄影作品选
·青年书法家石亮---三秦笔意写春秋 淡妆
最新更新  
·青年书法家石亮---三秦笔意写春秋 淡妆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艺术作品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zuopi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