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艺术首页 | 西安艺术 | 宝鸡艺术 | 咸阳艺术 | 铜川艺术 | 渭南艺术 | 延安艺术 | 榆林艺术 | 汉中艺术 | 安康艺术 | 商洛艺术 | 杨凌艺术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秦都区民间艺术大全 > 正文
秦都区戏曲艺术
  2012-7-29 12:51:48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发展历程 从1949年到1957年,是戏曲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1949年8月1日,咸阳专署成立了“咸阳文艺班”。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天文艺班的队员扭着秧歌参加了咸阳街头的庆祝游行活动。1951年,义兴社、前进剧团合并为大众剧团,实行公私合营。1952年,将私人领班的新豫剧社划归文化部门管理的咸阳豫剧团。1956年,将分散的说书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咸阳曲艺改进组。这时,县、市有专业文艺工作者300多人,经常深入农村、工厂、部队,演出了《血泪仇》、《白毛女》、《刘胡兰》、《穷人恨》、《大家喜欢》等新剧目,颇受群众欢迎。
    从1958年到1965年,这一时期,是咸阳专业剧团的黄金时代。市大众剧团的秦腔现代戏《第一个浪头》、市豫剧团的古典剧《杨八姐盗刀》等都受到省、市的表扬奖励。农村业余剧团、自乐班演出活跃,深受群众欢迎。
    从1966年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戏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优秀传统戏曲和民间艺术被诬蔑为“四旧”,通统给予禁锢,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律赶下舞台,使专业剧团时演时停,广大文艺工作者虽然遭受迫害,但并未消沉,采用各种形式进行了抵制和抗争。1975年,市大众剧团根据话剧改编演出的秦腔《万水千山》,在省内外博得好评。
    从1977年到1990年,是地方戏曲重新复苏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戏曲界拨乱反正,落实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市豫剧团排演的《枫叶红了的时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市大众剧团上演的《逼上梁山》等剧,均场场爆满,走红一时。但因受到电视、电影、轻音乐、新潮歌舞、卡拉OK的冲击和挑战,城市观众锐减,改革的步子艰难。中共中央提倡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繁荣文艺创作,广大戏曲工作者为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大胆改革,探索前进。这一时期,本区建立了现代化的秦都影剧院,成立了戏剧学校,创办了市总工会秦剧团,机构和设施都得到了加强。
    剧种 境内戏曲剧种较多,流派不少。明、清至今流行的剧种有:
    秦腔,属板腔体,是本区地方戏正宗。据王绍猷先生考证:“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盛行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成为今日的秦腔。
    弦板腔,亦称“板板腔”。多用于皮影戏。“弦板腔”起源于宋代,是民间小戏剧种之一。因其伴奏乐器主要为三大件(二弦、三弦、板子)而得名。
    眉户,又称曲子戏,属曲牌体。是古时“清曲”中“月弦曲子”搬上舞台后的剧种。明代开始在本境流传,今犹盛行不衰。
    豫剧,抗日战争时传入本境,民国二十七年(1938)5月,河南省郑州花园口黄河决堤,难民纷纷沿铁路线流寓陕西,豫剧随之在境内兴盛起来。
    二簧,原为汉调二簧,清乾隆年间传入本境,流行于县城附近,以后演变为本地二簧。
    除此而外,陕西地方戏,如阿宫腔(亦称遏工腔)、华剧(原名碗碗腔)、线胡戏、商洛的花鼓戏等也曾流传本区城乡。民国三十七年(1948)以前,外省的京剧、河北梆子、评剧、河南曲剧等也先后多次来咸阳演出。1987年后,各工人俱乐部还利用话剧、歌剧形式,创作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新剧目,使本区剧坛丰富多样,异彩纷呈。
    剧目 秦腔传统剧目共412个,其中大戏292本,小戏120出。解放后经整理、改编,在本地演出的主要剧目有:《麻疯女》、《游龟山》、《安安送米》、《赵氏孤儿》、《陆文龙》、《双锦衣》、《双镯记》、《夺锦楼》、《三滴血》、《白蛇传》、《铡美案》、《屈原》、《囊哉》、《软玉屏》、《游西湖》、《黄河阵》、《劈山救母》、《逼上梁山》等100本。新编历史剧有《丰乐园》、《秦楼案》、《霍去病》、《岳家庄》4本。
    辖区专业、业余创作人员新创作的现代戏有《假惜惶》、《第一个浪头》、《庄稼人》、《一罐银元》、《换牛》、《赵梦桃》、《长安四月天》等9本(出)。移植改编外地的现代戏有《党的女儿》、《大家喜欢》、《万水千山》、《八一风暴》、《穷人恨》、《小二黑结婚》、《社长的女儿》等29本(出)。
    豫剧传统剧目有70个,其中大戏40本,小戏30出。解放后经整理、改编,在境内演出的主要剧目有:《桃花庵》、《西厢记》、《盘丝洞》、《三请樊梨花》、《回龙传》、《秦雪梅吊孝》、《三打白骨精》、《卷席筒》、《杨八姐盗刀》、《挡马》、《穆桂英挂帅》、《狸猫换太子》等25本(出)。移植改编外地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大河奔流》、《山鹰》、《李双双》、《十五的月亮》、《酷情》等12本(出)。豫剧团新创作的现代戏有:《三月风》、《赶花桥》、《阳台新曲》、《二队长》、《迎春曲》等5本(出)。
    专业剧团 益民社:民国十八年(1929),马庄乡介村郑益斋(人称郑四)与高仲仁、杨嘉绪三人创办以秦腔为主的益民社,演职人员30^。民国十九年(1930)春节起在咸阳、长安、蓝田等县演出,盛极一时,为当时陕、甘地区较有名望的剧社之一,民国三十七年(1948)解散。
    民意社:民国二十四年(1935),南郑县人李茂林,在咸阳举办二簧为主兼唱秦腔的民意社。后因乡绅排挤,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解散。
    胜利剧团:是国民党36师管理的一个京剧团,民国三十六年(1947)来咸阳落户,在里民局戏楼演出。民国三十八年(1949)春随军迁往四川成都。
    光武剧团:是国民党38师创办的一个秦腔专业剧团。在咸阳演出达3年之 久,解放前夕,随军离开咸阳。
    毓华社:民国二十七年(1938),何毓华在咸阳成立了毓华社。二十八年(1939)6月,年仅21岁的何毓华在彬县被人杀害,该社解体。
    咸阳专区文工团:1949年7月开始筹建,8月1日成立咸阳文艺班。11月,正式宣布成立咸阳专区文工团。1952年撤销。
    咸阳市人民剧团:前身是高陵县的化民社,1949年改为高陵剧团,同年12月,由三原分区接管。1950年5月,三原分区与咸阳分区合并为咸阳专区,剧团遂改为咸阳专区人民剧团。1953年咸阳专区撤销,该剧团归属省上领导,改为陕西省人民剧团。1957年又归属咸阳市领导,虽数易其名,仍保留至今。
    咸阳市大众剧团:1952年,义兴社、前进剧团合并为咸阳市大众剧团。1961年2月,该团上交省文化局,改名为陕西省大众剧团。同年10月,又将该团交回咸阳市领导,一直保留至今。
    咸阳市豫剧团:原先为私营的新豫剧社,1952年9月由政府接管,1958年改为地方国营全民性质剧团,归属咸阳市领导。后又转为集体性质,政府定额补贴,一直坚持至今。
    戏曲学校 1958年,由咸阳、兴平联合举办兴平红旗剧校,校址在兴平。1960年,在咸阳县门巷内成立咸阳市戏曲学校。1981年10月,在咸阳市体育场东南角成立咸阳市戏剧学校,后与咸阳地区戏校合并。
    剧院、古戏楼 明、清至民国,境内建立的戏楼,多与宗教祭祀、迎神赛会有关,属祠堂戏楼和庙宇戏楼,如城隍庙、张飞庙、东岳庙、北寺庙、里民局、马王庙、羊村庙、马神庙、关帝庙戏楼等共27座,现大部分已被拆除。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辖区内建有专业剧院2座:咸阳市工人文化宫和秦都影剧院。各村、镇建起的剧院有3座。工厂、企事业单位俱乐部建起的影剧场有6座,较现代化的有4400厂彩虹影剧场、咸阳纺织机械厂影剧场、西北国棉二厂影剧场。
    著名戏曲演员 据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载:元代知音善歌之士六36人,其中咸阳卢纲,为著名净角艺人,“开口声如神虎之啸长风,雄而且壮,为当时之杰”。
    清代有白双儿,隶名锦绣班,长于靠甲纱帽戏,以《秦琼表功》为最工。
    民国年间,有古渡乡沈家村的沈和中,扮演文武小生,人称“活周瑜”。
    新中国成立后,有国家一级演员郭明霞(女),著名艺人殷守中、刘秉国,国家二级演员王义民、马金仙(女)、王麦兰(女)、舒曼莉(女)、赵斌、张香芙(女)、梁凤彩(女)、潘景仙(女)等。

编辑:秦人
秦都区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咸阳博物馆
秦都区旅游景点:秦都田蚡墓 秦都区旅游景点:秦都张耳墓 秦都区旅游景点:秦都戚夫人墓
秦都区旅游景点:秦都王陵墓 秦都区旅游景点:秦都曹参墓 秦都区旅游景点:秦都萧何墓
秦都区旅游景点:秦都周勃墓 秦都区旅游景点:咸阳古渡 秦都区旅游景点:秦都咸阳遗址
秦都区旅游景点:汉高祖刘邦长陵 秦都区旅游景点:秦都爰盎墓 秦都区旅游景点:秦都杨雄墓
秦都区旅游景点:五陵塬 秦都区旅游景点:秦都张苍墓 秦都区旅游景点:秦都朱云墓
秦都区美食 更多
秦都区小吃:白吉饼与肉夹馍
秦都区小吃:扯面
秦都区小吃:煎饼 秦都区小吃:扯面
秦都区小吃:长武锅 秦都区小吃:白吉饼
秦都区小吃:咸阳麻 秦都区小吃:甑糕
秦都区小吃:臊子面 秦都区小吃:普集烧
秦都区小吃:清真牛 秦都区小吃:云云馍
秦都区特产 更多
秦都区特产:咸阳琥珀糖
秦都区特产:春节食品之年糕
秦都区特产:春节食 秦都区特产:咸阳琥
推荐信息  
·镇安花鼓
·陕北安塞腰鼓
·安塞剪纸
·洛川毛麻绣
·洛川剪纸
·洛川文狮子(图)
·洛川蹩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城走(竹)马戏
·阎良核雕技艺
·华阴老腔——传唱千年的原生态艺术
·蒲城斗子旗(蒲城斗旗)
·凤翔木版年画
·凤翔草编艺术(麦秆画、麦草画)
·吴起糜粘画
最新更新  
·秦都区皮影戏
·秦都区梆绞舞
·秦都区牛拉鼓
·秦都区民间社火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间艺术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yish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