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艺术首页 | 西安艺术 | 宝鸡艺术 | 咸阳艺术 | 铜川艺术 | 渭南艺术 | 延安艺术 | 榆林艺术 | 汉中艺术 | 安康艺术 | 商洛艺术 | 杨凌艺术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府谷县民间艺术大全 > 正文
府谷县民间艺术——二人台
  2012-12-4 0:35:02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二人台,是一种民间演唱形式,在本县流传颇广。产生的具体年代,因无史可考,难以定论。据有关专家研究认为,可能产生于清代。起初演唱形式简单:不化妆、不表演、也不需要舞台,多在农闲时节,农民或小手工业者三五人不等坐在一起,借助于一两件乐器伴奏,单个人演唱一些民间小调歌曲。这种自娱性质的坐唱形式,群众把它叫做“打坐腔”、“打玩意儿”、“闹红火”等。这种形式在长期演变中,在原来纯民歌小调清唱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叙事和说唱的因素,故事情节复杂化,人数由单人清唱发展成二人对唱。伴奏乐器也固定为笛子(俗称“梅”)、四弦、扬琴、板胡和四页瓦。据传,光绪年间,一位蒙族老艺人和几位汉族老艺人共同发明了简单的化妆形式:演员由两人担任,一个扮抹粉的小旦,一个扮滚边的小丑;扮旦者,头戴凤冠,身穿红袄绿裙,手拿花扇或彩绸,扮丑者,头戴毡帽,八字胡,鼻梁上画一哈蟆状图案,身着长大襟白边黑袄,红裤白腰身,手执霸王鞭或扇子。二人边歌边舞,亦说亦唱。二人台形式基本形成。这时的二人台有三种演出形式:一是载歌载舞、红火热闹的“带鞭戏”,俗称“大炮曲子”;二是以表演说唱见长的“硬码戏”,亦称“文戏”;三是纯器乐曲牌演奏。
解放前,由于统治阶级对群众文艺采取歧视态度,二人台长期不能搬上文艺舞台同广大群众见面。艺人们只能在农闲时,结成小型演唱班子,演唱一些比较简单的曲目,用以自娱和消愁。有的也把它作为一种乞食的工具。因此,二人台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解放后,民间艺术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二人台获得新生。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二人台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发展。它不再局限于二人演唱,根据剧情的需要,演员可多可少,有男有女。演唱内容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生活的新题材,原来的一些消极、落后的东西逐步剔除。建国初,全县各区、乡普遍成立了以演唱二人台为主的业余剧团。为促进二人台等民间艺术的发展,本县从1952年起,先后5次举办民间文艺汇演。1960年,县文化馆组织起全县第一个二人台业余宣传队,下乡巡回演出。到1965年,全县农村文艺活动已相当活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乡镇,一些较大的村庄都有二人台业余演出团体。据统计,全县有174个农村俱乐部,83个业余剧团。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二人台等民间艺术遭受严重破坏。1978年后,二人台等民间艺术又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79年,在陕西省民间文艺汇演会上,本县的传统二人台剧目《姑嫂挑菜》、《五哥放羊》、《打金钱》获优秀节目演出奖。王向荣、邬果英、梁憨、孙飞、淡文斌、王三获二人台表演艺术奖。1983年,在榆林地区民间文艺调演会上,府谷传统二人台剧目《闹元宵》、《挂红灯》、《卖菜》、《民间对唱》获集体奖,武玉英、王向荣等8名演员获演出奖。是年底,府谷县民间二人台歌剧团成立。
二人台分清唱二人台、跑场二人台(含对唱)、移植二人台、二人台小戏和传统二人台戏5种。
清唱二人台 或称坐唱、独唱,由一人演唱,一般不化妆。主要剧目有:《洛阳桥》、《进兰房》、《走太原》、《画扇面》、《海莲花》、《十爱》、《叹十声》、《盼娶妻》、《盼女婿》、《得病》、《要女婿》、《表三国》、《蒙汉调》、《方四姐》、《送四门》、《尼姑思凡》、《红云》、《绣麒麟》、《撇白菜》、《半斤莜面》、《扇子计》、《满州》、《对莲花》、《劝世人》、《偷红鞋》、《八仙庆寿》、《苦连天》、《叫大娘》、《惊五更》、《爬山调》、《哭妻》、《哭土堆》、《眊妈妈》等。
跑场二人台 由2人对唱或是由2人有歌有舞地表演。主要剧目有:《打金钱》、《打秋千》、《打樱桃》、《打连城》、《打酸枣》、《挂红灯》、《十对花》、《五哥放羊》、《五月散花》、《四大对》、《卖胰子》、《栽柳树》、《种洋烟》、《掐蒜苔》、《十样景》、《下山》、《听房》、《张生戏莺莺》、《碾糕面》、《珍珠倒卷帘》、《转山头》、《水刮西包头》、《十里墩》、《怀胎》、《绣绒花》、《绣花灯》、《放风筝》、《跳风墙》、《偷南瓜》、《恩慧挎搜嫂》、《报花名》、《探妹》、《爬楼》、《粉红娘》等。
移植二人台 相对“传统”而言。剧本采用别的剧种本,配二人台曲调演唱的二人台戏目。主要剧目有:《挑女婿》、《三拜花堂》、《卷席筒》等。
二人台小戏 由两人以上表演,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主要剧目有:《走西口》、《小放牛》、《牧牛》、《探病》、《卖菜》、《刘海砍樵》、《钉缸》等。
传统二人台戏 人物较多,情节较复杂,演出时间较长。主要剧目有:《五人走西口》、《卖碗》、《闹元宵》、《姑嫂挑菜》、《刘家庄》、《小寡妇上坟》、《借冠子》、《顶灯》等。


闹元宵
府谷二人台牌曲,其渊源,有来源于民歌的,如《虞美人》、《黄莺亮翅》等,也有一部分来源于吹腔的,如《将军令》、《狮子令》等,还有来源于佛教曲的,如《西方赞》、《千音佛》、《出鼓子》等。二人台牌曲在不断发展创新中,地方戏音乐的牌曲也溶于其中,山西梆子的《一垛泥》、《大救驾》、《万年欢》等,已经介入二人台牌曲中。很大一部分牌曲有词有曲,例如《尼姑思凡》、《闹元宵》等,不少牌曲随着岁月的流逝,世态的变迁,唱词失传,如今只留下曲调。


王成卖碗
二人台牌曲一般用于二人台演出人物出场之前或换场间隙中,在配合二人台戏剧情节变化中起着烘托气氛的作用。弥补空间叫间奏牌子。边行进边演奏的牌曲称过街牌子。艺人们可根据不同气氛演奏不同格调的牌曲。欢快悠扬,表现红火热闹气氛的牌曲有《闹红火》、《万年欢》、《对莲花》、《正衣牌子》等;表现深沉、悲切、缠绵的牌曲有《尼姑思凡》、《丝鸾带》、《八音杭盖》等。听了这些音乐有身临其境之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台牌曲的应用更为广泛,大部分已被搬上舞台,成为单独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曲,有的成为民间舞蹈的伴奏曲。如热烈欢快的《喜临门》、《巫山顶》、《绣荷包》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二人台牌曲的演奏乐器与二人台唱腔音乐的伴奏乐器一样,主要有笛子、四胡、扬琴,后又逐步增添了弦乐器:二胡、低胡、三弦;管乐器:唢呐、笙、管;打击乐器:鼓板、锣、钗、梆子。
据统计,二人台牌曲有百余种,流行于本县的有50多种。
府谷二人台艺人,清咸丰至同治年间(1851~1875),主要有丁怀义、丁荷包银、蔺铁、孙银鱼、王宝儿。活动地区在县境麻地沟、黄甫及内蒙古河套地区。活动时间主要于逢年过节、古会社火、迎亲送葬时为群众演唱。清末民初,主要有贺二蛇、李保儿、周板头、张埃宾、范贵仲、范二仓、丁兰双、丁兰成、丁三成、丁田成、丁俊女、王里儿、苏三根、苏应祥、白百家保等。主要活动在麻地沟、古城、墙头、山西河曲、内蒙古准旗一带。这时二人台艺人结伙搭班为主要形式。府谷“丁家兄妹窝儿班”誉满秦晋蒙黄河两岸。民国年间至建国初期,主要有丁喜才、郭玉林、苏厚、苏凌、武守贞、党四毛、杨臭小、赵二存来、苏凤歧、杨怀银、柴根儿等。民国十八年(1929),府谷大旱,丁喜才父子为逃荒求生,与哈镇杨氏父子结伙搭班,浪迹秦晋蒙方圆几千里,糊口度日十多年。1953年至1989年,主要有苏彦明、陈维业、韩娥女、梁憨、刘一民、全孝先、邬果英、武玉英、淡文斌、杨树山、王向荣等。以上演员或出席榆林地区、或出席陕西省、或出席全国民间文艺汇演并获得二人台表演艺术奖,尤以王向荣突出。他曾参加全国民间文艺汇演获一等奖,陕西省群众文艺汇演获两个一等奖,陕西省第一届艺术节获演唱二等奖,省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获优秀演出奖,并将他的演唱拍入电影,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民歌手”。他演唱二人台,风格独特,吐字、行腔自成一派。中央人民广播台、电视台多次播放过他演唱的《兄妹赶集》、《五月散花》、《挂红灯》。参加过十余部电影、电视片的拍摄。1982年10月,在西安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召开的“保护和发展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民间舞蹈”会议的代表演出节目,受到各国专家的赞赏。曾出国到法国、瑞士、苏联参加国际艺术节演出。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陕西青联委员。

编辑:秦人
府谷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府谷县旅游景点:河滨公园 府谷县旅游景点:府谷新区 府谷县旅游景点:莲花辿 府谷县旅游景点:黄河晋陕大峡谷
府谷县旅游景点:哈镇将士塔 府谷县旅游景点:哈镇灵杰寺 府谷县旅游景点:西口古渡
府谷县旅游景点:府谷新区 府谷县老高殿山 府谷县镇羌山
府谷县宗常山 府谷县石子山 府谷县尖堡山
府谷县固城梁山 府谷县清水堡山 府谷县宝珠山
府谷县赵家石堡山 府谷县李家洼山 府谷县折氏墓
府谷县美食 更多
府谷县民间小吃:府谷油糕
府谷小米凉粉
府谷县美食:府谷山 府谷县美食:府谷猪
府谷县美食:府谷果 府谷县美食:府谷黄
府谷县美食:杏瓣儿 府谷县美食:府谷酸
府谷县美食:府谷荞 府谷县民间小吃:府
府谷县民间小吃:府 府谷小米凉粉
府谷县特产 更多
府谷县地方特产:名贵杂豆
府谷县地方特产:山羊绒、羊毛、羊皮
府谷县地方特产:海 府谷县地方特产:沙
府谷县地方特产:府 府谷县地方特产:府
府谷县地方特产:府 府谷县地方特产:府
府谷县地方特产:地 府谷县地方特产:山
府谷县地方特产:名 府谷县地方特产:府
推荐信息  
·镇安花鼓
·华阴西王“华山红社火”血故事[图]
·陕北安塞腰鼓
·安塞剪纸
·洛川毛麻绣
·洛川剪纸
·洛川文狮子(图)
·洛川蹩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城走(竹)马戏
·阎良核雕技艺
·华阴老腔——传唱千年的原生态艺术
·蒲城斗子旗(蒲城斗旗)
·凤翔木版年画
·凤翔草编艺术(麦秆画、麦草画)
最新更新  
·府谷县民间戏剧——眉户(曲子)
·府谷县民间戏剧——道情
·府谷县民间戏剧——晋剧(山西梆子)
·府谷县绘画艺术
·府谷剪纸艺术
·府谷县刺绣艺术
·府谷县雕塑艺术
·府谷县纸扎艺术
·府谷民歌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间艺术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yish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