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文物首页 | 西安文物 | 宝鸡文物 | 咸阳文物 | 铜川文物 | 渭南文物 | 延安文物 | 榆林文物 | 汉中文物 | 安康文物 | 商洛文物 | 杨凌文物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咸阳市文物大全 > 咸阳城邑宫殿遗址

咸阳城邑宫殿遗址(2)

字号:   2013-7-23 8:00:57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第二号宫殿遗址在一号宫殿遗址西北93米处。东西长127米,南北宽32.8—45.5米不等。房屋依台阶分为二层。室内发现封闭式排水池和蓄水窖,出土较完整的龙纹、动物纹、四叶纹空心砖多件。此外还出土瓦当、带钩、半两钱和大量壁画残片等遗物。
  从一号宫殿遗址出土的遗物和地面、墙面留有多次维修、改建的痕迹判断,上述宫殿遗址,可能是秦咸阳宫的某个殿址。始建于战国,秦统一前后又经过多次修缮。
  “六国宫室”遗址 位于渭城区窑店镇北的头道原上。《史记·秦始皇本纪》云:秦国“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因六国灭亡有先后,六国宫室的建造时间和地点亦当不同。经勘查,在毛王沟附近宫殿建筑遗址曾出土楚国形制的瓦当,在柏家嘴曾出土燕国形制的瓦当,在怡魏村曾出土齐国形制的瓦当。这些发现都为确定六国宫室的具体位置和进一步进行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兰池宫遗址 位于渭城区正阳乡柏家嘴,西距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约3.5公里,盖即今渭河发电厂厂区。《史记·秦始皇本纪》云:三十一年“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此“兰池”盖即兰池宫。此处有一台阶式秦代建筑群遗址,已发现夯筑基址6处。在编号为“兰一号”遗址的北部暴露有6.5米的房屋地面,秦代的弯曲陶水管至今仍残存于断崖夯土中间。在遗址堆积层中发现有细绳纹筒瓦、板瓦、铺地方砖,龙凤纹和素面空心砖及饕餮纹、蝉纹、变形兽纹与各种云纹瓦当多件,其风格大多与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出土的相似。
  望夷宫遗址 位于泾阳县蒋刘乡五福村和二杨庄之间,北临泾水,南与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相距约8公里。1983年发现。《三辅黄图》卷一载:“望夷宫在泾阳县界长平观道东,北临泾水,以望北夷,以为宫名。”其位置与记载基本吻合。基址因泾水历年南移而多崩塌,经钻探得知,现仅存东西长98米、南北宽34米,残存夯基厚3.20米。基址堆积中遗存着大量砖瓦残片、红烧土渣和墙皮。在基址范围及其周围地面散布有许多秦瓦当和秦砖。另外还采集到两块与凤翔雍城马家庄遗址中同类的槽形瓦。《读史方舆纪要》卷53载:“望夷宫,在(泾阳)县东南八里,秦始皇建。”从遗址中采集所得的早期槽形瓦分析,其营建时间可能要早于上述记载。望夷宫是秦咸阳北原上最北面的一座宫殿。《史记·秦始皇本纪》云:二世三年,“二世梦白虎啮其左骖马。杀之,心不乐,怪问占梦。卜曰:‘泾水为祟’。二世乃斋于望夷宫,欲祠泾,沉四白马。”赵高与其婿咸阳令阎乐等乘机逼令二世自杀于此。
  梁山宫遗址 位于乾县县城西郊的鳖盖至漠谷河东崖一带。《史记·秦始皇本纪》云:“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说明始皇帝曾幸此宫。《金石索》收有“梁山鋗”一件,镌有“元康元年造”字样。元康为西汉宣帝年号,可知西汉中、后期时梁山宫仍在沿用。此遗址规模宏大,面积约60万平方米,发现有大型夯土基址及板瓦、筒瓦和空心砖等大型建筑材料。最重要的是发现有数块“梁宫”瓦当。宫在梁山脚下,合当以梁山为名。《汉书·地理志》注云:“梁山宫,秦始皇起。”可知此宫始建于秦。
  秦汉邰城遗址 位于杨陵区李台乡杜家坡村西至圪塔庙以南、永安村以北一带,东西约1.5公里,南北约1公里。属渭河北岸二级台地。在台地断崖上发现有大面积、多层次的古代遗迹。灰层堆积高达3米,在未扰乱的灰层中、下层发现有红、黑细泥陶器和夹砂灰陶器,以及附加堆纹和绳纹灰陶器。上层有秦汉云纹瓦当和瓦片。除灰层外,还发现多处灰坑、窑址和长约15米的居住遗址与高4米、宽2米的窖穴遗址。在杜家坡西和圪塔庙村西南,还发现两处南北长8米和28米的夯土层。杜家坡以北的西北林学院内,则是一古墓葬群。遗址内出土有大小不同的磨制石斧、陶碗、陶釜、陶罐、陶鬲、陶纺轮、骨锄、薄片小纽铜镜及铜戈等器物。在战国至西汉的8件陶釜、陶瓮上,发现有“斄(邰)市”、“斄(邰)亭”二字印文。
  甘泉宫遗址 位于淳化县铁王乡凉武帝村、董村和卜家乡城前头村一带。地处好花圪塔山(古称甘泉山)南麓,西至卜家乡朱家村,东至武家山沟,东西宽约2公里,南北长约3公里,总面积约600万平方米。
  甘泉山地势险要,秦代曾于此建林光宫,通直道,既为避暑之地,又为关中屏障。汉代以秦林光宫为基础进行扩建,是为甘泉宫。汉武帝时,甘泉宫为重要离宫,曾有不少重大国事活动在这里举行。现存遗迹主要有城墙、大型建筑夯土台基和陶窑等。
  城墙呈长方形,南城墙长1948米,西城墙长890米,北城墙长1950米,东城墙长880米。周长约5668米,与《括地志》“周十余里”的记载相近。在城墙的西南角和西北角墙外转角处,各有略呈圆形的夯土台基一处,顶端残径约7米,残高分别为2米和4米,当为角楼遗迹。在东北角小沟道断崖地表下3米深处,暴露有夯土和大量砖瓦残块,亦当为角楼建筑遗存。
  城西、南、北墙皆有门,其中西门宽9.5米,南、北门宽度不详,东墙门尚未发现。在南墙有两个砖券小门洞。在南城墙东段南100米处有东西排列的两个夯土台基,相距约50米,高4米,底周长80—90米,两台形状大小略同,可能是门阙遗迹。
  北城墙东段墙南,有两个圆锥形夯土台基,东西相距约70米。西台基高约15米,底周长约200米,顶周长约40米,底部东侧向外突出。东台基高约16米,底周长约220米,顶周长约30余米,根据史书记载和现在地面遗存分析,这两个台基可能是“通天台”遗迹。在西台基西南侧5米处,有一圆锥形小夯土台基,高6米,底周长约60米,内有大量烧渣和残砖瓦;其南侧西36米处,有一略呈长方形的夯土台基,高5米,底周长64米,台中部和底部夯土中出土有石块和铺地砖。这两个较小的台基,可能是“通天台”的附属建筑。“通天台”作于武帝元封二年(前109),亦称“候神台”,又称“望仙台”,意欲候神明而望神仙。
  在西大台基南240米处田埂上,发现东西走向的白灰面墙壁,残高0.5米,长4.25米。附近有东西对峙的白灰面墙壁两道,残高35厘米,距地表0.7米,东西两墙间距2.70米,在西墙下尚发现柱洞痕迹。这两道东西对峙的墙壁,可能是一处回廊式建筑遗迹。
  在回廊式建筑遗迹南10余米处,有方形棕色门枢石1块,边长1米,厚0.47米,石面中央有一直径8厘米、深6厘米的圆窝,圆窝两侧各有一个浅长槽。凉武帝村村民于1977年平整土地时在村东又发现3块,4石东西一字排开,两两间距约30米。由此向北约10米,另有一排方石,亦是4块,现已打碎散失。
  在凉武帝村、城前头村先后发现陶窑遗址10余处,大部被毁坏,现存2处:一处在城前头村东北的田埂中,尚未清理;另一处在城墙西南角向东约150米的南城墙下,窑室内存有绳纹板瓦、筒瓦等残片和“长生未央”瓦当残件。
  在遗址中心区凉武帝村、城前头村和董村以及遗址外的英烈山、营坊坡、萍家山、焦家山、辛店村、大店村等地,都发现有圆形、方形和五角形陶水管道。
  在遗址内发现有大量建筑材料,主要的陶质建筑材料有铺地砖、空心砖、条砖、子母砖、画像砖、板瓦、筒瓦、瓦当和半瓦当。其他遗物有铜熨斗、戳印、弩机、矢镞、构件及铁铲、铁镢、铁夯头等。陶建筑材料中不少戳记上有“甘居”、“北司”、“大匠”、“大子”、“大寅”及“本”、“生”、“嘉”、“左”、“成”、“仓”等印文。
  甘泉山秦汉建筑遗址 位于淳化县北30公里的好花圪塔山主峰上。1986年发现。主峰海拔1809.9米。遗址分布有7处,其中以主峰遗址最大,约35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4米多。峰顶有一处椭圆形平台,东西长100米,南北宽30余米。台东为一处长宽各70余米的小平台,内有板瓦、筒瓦、铺地砖等建筑材料。据此推测,此遗址可能是秦汉时的一处离宫。遗址内发现的建筑材料很多,有几何纹、曲尺纹和素面铺地砖,以及“甘林”、“长生未央”、“卫”字和卷云纹瓦当。发现遗物有货币、弩机、带钩及铁镢等。
  此遗址未见于记载。《三辅黄图》卷4云:“秦离宫三百,汉武帝往往修治之。”此遗址在直道之旁,秦林光宫和汉甘泉宫之北,相距又极近,为研究秦汉直道设施及宫殿建筑提供了新的内容。据《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载:范雎曾谓秦昭王曰:“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阪,……此王者之地也。”此“北有甘泉”,即今淳化县西北之甘泉山。战国时已为秦国北方门户,故此遗址可上溯到秦徙都咸阳之时。
  洪厓宫遗址 位于淳化县铁王乡程家堡村西。为汉代离宫之一。
  遗址东西有两道沟,两沟间的塬面宽约2公里。遗址在隆起的原中央,其东西宽约300米,南北长约4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曾出土大量建筑砖瓦残件,有的地段残砖瓦深埋在地下达3米。1979年以来,县文化馆文物工作者先后多次对遗址进行了调查,采集到各种出土遗物标本数十件,主要是建筑材料,如几何纹方砖、乳丁纹方砖、子母砖、空心砖、曲尺形砖及筒瓦、板瓦与各种瓦当,其中有“长生未央”、“长生无极”、“卫”字瓦当等文字瓦当32件,圆瓦当及夔纹半瓦当、云纹半瓦当等图案瓦当33件。还有五角形和圆形陶管道以及铜构件、铜铺首、铜泥筒等铜器3件。
  《汉书·扬雄传》载:“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而武帝复增通天、高光、迎风。宫外近则洪厓、旁皇、储胥、弩阹,远则石关、封峦、鳷鹊、露寒……屈奇瑰玮。”此遗址北去甘泉宫遗址2公里,距宫殿遗址南城墙1公里,其地名今称“红崖村”,以“宫外近则洪厓”应之,此遗地即汉洪厓宫。出土遗物中夔纹半瓦当与内圆饰网纹、格纹、树枝纹和菱纹的云纹瓦当,都有可能为秦代遗物。洪厓宫疑为秦筑汉葺。
  黄山宫遗址 位于兴平县田阜乡侯村。《汉书·东方朔传》载,武帝微行,西至黄山宫,即指此处。黄山宫又作“横山宫”。面积约2.5万平方米。陕西省考古所曾进行了勘探和试掘。
  遗址现存夯土宫殿台基高出地表近2米,发现有道路、墙基、散水和大量的建筑材料。文字瓦当有“长生无极”、“千秋万岁”、“长乐未央”、“黄山宫当”等。70年代末,曾在此发现刻有“黄山宫”铭的铜灯及龙凤纹空心砖等。《汉书·地理志》槐里县(治今兴平县东南)条注云:“有黄山宫,孝惠三年造。”可知此宫建于惠帝三年(前192)。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于“渭水又东过槐里县南,又东,涝水从南来注之”之后云:“渭水又东北迳黄山宫南”。可知黄山宫即在渭河北岸。旧谓在远离渭河的马嵬镇北原,显误。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关键词:咸阳古遗址 
相关阅读
· 咸阳路桥渠道遗址
· 咸阳其他遗址
· 咸阳古遗址
咸阳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安吴青训班旧址 李靖故居 于右任故居文管所
唐家民俗博物馆 泾阳博物馆 淳化县博物馆
长武博物馆 兴平市博物馆 孟店民宅
顺陵 三原博物馆 秦咸阳城遗址博物馆
报本寺塔 沙河古桥遗址 汉茂陵
咸阳市美食 更多
咸阳市美食:酒枣
咸阳市美食:方师酱汁猪蹄
咸阳市美食:桂花蜂 咸阳市美食:方师酱
咸阳市美食:酒枣 咸阳特色小吃之三原
咸阳特色小吃之乾县 咸阳特色小吃之甑糕
咸阳特色小吃之三原 咸阳特色小吃之乾县
咸阳特色小吃之扯面 咸阳特色小吃之乾县
咸阳市特产 更多
咸阳市地方特产:三原笼笼肉
咸阳市地方特产:三原曹杏
咸阳特产:乾洲广杏 咸阳特产:乾县柿子
咸阳特产:蓼花糖 咸阳特产:梨枣木工
咸阳特产:大晋枣 咸阳特产:淳化刺绣
咸阳地方特产之乾县 咸阳地方特产之乾洲
咸阳地方特产之琥珀 咸阳市地方特产:三
推荐信息  
·商周青铜器:建国前出土商周青铜器
·商周青铜器:建国后出土商周青铜器
·墓志:杨绍程墓志
·墓志:李从曮夫人朱氏墓志
·墓志:杨礼暨继室羽氏合葬墓志
·墓志:徐明母周氏墓志
·墓志:元大亮墓志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出师表》刻石
·众志成城小碑
·召伯甘棠图并记
·果亲王诗碑
·重修实相寺碑
·创修通玄观记
最新更新  
·咸阳路桥渠道遗址
·咸阳其他遗址
·咸阳古遗址
·陵墓
·名人墓
·其他墓葬
·咸阳古墓葬
·寺庙
·
·桥梁、民居
·石窟寺
·咸阳古建筑、石窟寺
·石雕
·石椁线刻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文物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wenw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