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传说首页 | 西安传说 | 宝鸡传说 | 咸阳传说 | 铜川传说 | 渭南传说 | 延安传说 | 榆林传说 | 汉中传说 | 安康传说 | 商洛传说 | 杨凌传说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长安区传说典故大全 > 正文

昆明池和“七夕”节(2)

 2012-8-15 14:41:12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人们称此日为“七夕节”。牛郎织女的那种男耕女织、温馨的生活和美妙的传说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而关于牵牛、织女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岐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睕彼牵牛,不以报箱。” 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时,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至宋时昆明池废弃,至元代在《类编长安志》中载到;“汉昆明池,在长安县(今西安市)西南三十里,丰邑乡鹳鹊庄。昆明池今为陆地,有织女石,身长丈余,土埋至膝,竖发,戟手怒目,土人屋而祭之,号为石婆神庙。唐人童翰卿的《昆明池织女石》曰;“一片昆明池,千秋织女名。见人虚脉脉,临水更盈盈。苔用青衣色,波为促杼声。岸云连鬓湿,沙月对眉生。有脸连同笑,无心鸟不惊。还如朝镜里,形影两分明”。由此可知织女庙之建,应在宋元之间,而人们随将牵牛、织女称之为“石父”和“石婆”(《三辅旧事》、《宋.长安志》、《类编长安志》、《西安府志》、《关中胜迹图志》)。宋元以后,织女石几经展转,几度风波终于又回到原址。
    牛郎,织女传说地西安石婆庙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常家庄村外田地中。牛郎位于斗门镇棉花厂院内。“牛郎” 离“织女”两公里。织女庙,当地人叫“石婆庙”又名“织女寺”。一进石婆庙的大门,院落中立石碑一块,上书:“陕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牛郎织女石刻,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1956年8月6日立”。其碑阴刻有;“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为训练水师,在长安斗门镇一带,开凿了昆明池,池中刻置石鲸,两岸刻置牛郎、织女,以象征天河。两千多年的变迁,昆明池早已变为良田,但屹立在斗门镇街东的牛郎和镇东六里常家庄村北的织女石刻,却准确的标明了昆明池东西两岸”。沧海桑田,当年烟波缥渺的昆明池,早已化为良田,石像站立于此已经2127年了。织女石像位于大殿中央,今人按照传统的服式,给穿上了华丽的衣服。石像前的香烛排成一线,表明着人们祭拜时敬仰之心。两边的墙壁上的份别彩绘着牛郎织女的“凡间恩爱”、“鹊桥相会”等人们百听不厌的传说故事情节。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广泛,织女庙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很高,每年七月初五、初六、初七共三天都是盛大而隆重的中国七夕情人节,特别是七月初七和正月十七(传说中牛郎织女结婚的纪念日)两天,方圆几十里甚至更远的善男信女、青年男女来到此间,道路为之拥堵,庙里庙外人山人海,人们到此祭拜织女、以祈祷平安吉祥。还有锣鼓、秧歌、彩旗、花灯、秦腔戏剧等各种文艺活动形式,把祭拜活动推向高潮,使得织女庙内外,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
    在织女庙中几位老太太讲;石婆、石爷原本在一起生活,可石爷爱尿炕(床之意),气的石婆踹了石爷一脚,可谁知不小心,用力过大,踹出四里之远,从此后石婆与石爷相距四里。听罢,令人忍禁不止。牛郎离织女两公里,在斗门镇棉花厂院内,一座面积约5平方米的小庙中,高达2.10米的牛郎石刻像憨憨地立在小屋内,和织女石刻像一样,今人给他穿上了华丽的衣服。石像前的香火红烛,表明有人常来此祭拜观仰。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广泛,七夕乞巧等各种活动在全国各地远至东南亚一带均有载传。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宫中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从汉代至清代许许多多关于“七夕”的诗文描绘中,如唐时祖咏的《七夕》一诗有;“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和宋代苏轼 的《鹊桥仙.七夕》;“乘槎归去,成都何在,万里江沱汉漾。与君各赋一篇诗,留织女、鸳鸯机上。还将旧曲,重赓新韵,须信吾侪天放。人生何处不儿嬉,看乞巧、朱楼彩舫”。 及宋代和凝的《宫词》中;“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嫔乞巧忙。总上穿针楼上去,竞看银汉洒琼浆。以及清代朱彝尊的《怨王孙.七夕》;“一水填却双星如约。 乞巧谁凭。诉愁君莫,知道呆女痴牛,肯怜不”。我们不难看出,历代以来上至皇亲贵戚下及普通百姓,对“七夕节”的重视。
    从汉代宫庭乞巧一直沿续到明代民间,每到七夕前夜,女孩子取雨水、井水各半,盛于碗中,放露天一夜,再在太阳下暴晒半天。中午时,每人将绣花针或用新扫帚梢代之,放在水面上,浮而不沉,然后观看针在水中的影子。或散如花,或动如云,或成雾形而巧妙者,认为是“乞得巧”;如果针影或粗或直,五花样者,就是“乞得拙”了。如今在陕西很多地方,民间还有妇女在七夕乞巧的民俗,乞巧的女子还被亲切地称为巧姑,意为心灵手巧、乐于助人的好女孩。过去还有在七月七日,各村的少女们聚集一起,以瓜果等祭拜织女,在葡萄架下或水井口,倾听鹊桥上牛女二人悄悄细语。

    历代以来,七月七日被称为;双七节、少女节、巧夕、小儿节、穿针节、香日等等,今天我们又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每逢此时,人们以各种形式表达对牛郎、织女的祝福,对自己美好未来的憧憬,对幸福生活的想往。

    时至今日,牛郎、织女庙及七夕文化,已正式批准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又审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愿早日审批成功。西安市已经规划出,在此地修建“七夕”情侣文化公园的方案。“七夕”情侣文化公园工程包括;人工湖、道路广场、乞巧楼、婚庆历史文化苑、百戏楼、多功能厅、游船码头以及绿化等工程。人们盼望能早日在新公园中,共渡“七夕”,共赏“鹊桥”美景。

    往事越千年,站在织女庙前,古昆明池的湖光水色、琼楼亭阁,早已化为眼前满野秋苗,牛郎、织女千年屹立守望。留给人们代代相传牛郎、织女的故事,辈辈都祈盼着美好的明天,幸福平安的生活,和谐美满的家庭,更希望牛、女鹊桥相会长相思守永不分离,共同祝愿着普天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关键词:七夕 
相关阅读
· 岁时节令习俗——山西七夕风俗文化:河东乞巧节“拉牵牛”
· 七夕怎么成了中国情人节?
· 七夕节与巧果
· 七夕乞巧
· 武进丹阳一带的七夕乞巧
· 长安斗门石婆庙七夕传说
· 长安岁时见闻 ——端阳·七夕
· 七夕节
·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七夕节的由来
· 七夕贡案
长安区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长安区旅游景点:长安高冠瀑布 长安区旅游景点:太兴山 长安区旅游景点:长安莲花洞景区
长安广新园民族村 西汉"酷吏"张汤墓遗址陈列馆 长安区石砭峪[图]
长安区太乙峪 长安区“八大峪” 长安区佛教祖庭
长安区十五旅游片区 长安区秦岭国家中央公园、世界地 长安区祖庭朝拜—生态探幽旅游区
长安区沣峪—子午古道生态文化旅 长安区少陵塬陵墓遗址旅游区 长安区昆明池遗址文化旅游区
长安区环山休闲度假旅游带 长安区潏河文化休闲旅游带 长安区旅游景区划分
长安区美食 更多
长安区美食——凉皮
长安区美食蜂蜜凉粽子
长安区美食——凉皮 长安区美食蜂蜜凉粽
长安区美食鸡蛋煎饼 长安拨鱼
长安区柿面糊塌 长安菠菜面
长安粉鱼 长安锅盔
长安搅团
长安区特产 更多
长安板栗
·长安特曲酒 ·长安板栗
推荐信息  
·丹凤梨园丝竹
·丹凤丹凤门
·柞水磨坊的变迁
·柞水县名传说
·柞水药王庙传说
·丹凤桃花铺故事
·丹凤跑摩女的传说
·丹凤打瓜园
·灞桥纸的来由
·灞桥区名称的来由
·安塞围灰圈传说
·安塞端午插艾传说
·安塞送寒衣传说
·安塞跳火堆传说
最新更新  
·腊八粥的传说
·长安区"石砭峪”的来历
·圣寿寺塔的传说
·牛头寺名称的来源
·斗门石婆庙会和“七夕”传说
·翠华山的传说
·长安妇女穿裙子的来历
·长安区名称的由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间传说典故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gush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