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传说首页 | 西安传说 | 宝鸡传说 | 咸阳传说 | 铜川传说 | 渭南传说 | 延安传说 | 榆林传说 | 汉中传说 | 安康传说 | 商洛传说 | 杨凌传说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渭南市传说典故大全 > 正文

民间传说:司马迁的传说

 2008-1-8 15:47:55   来源:本站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一)司马迁与“龙门书院”


    西汉时的夏阳“龙门书院”,建立在如今的韩城市嵬东乡华池村,它是司马迁幼年读书的地方,至今遗迹可见。
    相传太史令司马谈因父丁忧回家乡,三年期满后,他该返京复职了。岳父杨鼎和夫人杨三姐,都不断催促他上任。但他生性恬淡,不愿做官。一面耕牧于嵬山之阳,一面著书立说,教育儿女,倒也自在。
    常言道:“有苗不愁长”,转眼间,司马迁已经七岁了。他能背诵《诗经》中的《国风》,而且背得滚瓜烂熟,好像“口袋倒胡桃——响得圪啷啷”。母亲给他讲诗,父亲教他作诗,还让他帮助誊抄文稿。司马迁天性颖悟,所讲所学,一说便懂。七岁童子,竟然作诗五百余首,内容出新,别具一格,被人慕名传抄,遍及乡里,“神童”的赞扬声也随之传开了。
司马迁的外祖父和外婆,对于这个小外孙特别喜爱。尤其是他的外婆,三天不见司马迁,便想得要死了,立即骑上大马,由芝川镇前去高门村的龙门寨看望。
    她见了司马迁,一把拉在怀中:“宝宝”、“心肝”地叫了一阵后,便掏出她带来的好吃的塞给小外孙。身边周围的三个孙女儿,她连瞅也不瞅。还说“司马迁好比天上的月亮,女子都是围着月亮的小星星,没有这个月亮,你们三片女子连豆子皮也不值。”女娃子听了,脸吊得比驴脸还长。
    司马迁的外祖父杨鼎,他崇尚儒术,通六艺,以书法与山水画闻名于世,社会地位很高,凡是新任的夏阳知县,必须事前登门拜见他,不用说,当地的大绅豪商更是敬重他。
    全县大商号的牌匾,差不多都出于他的手笔。商界传说,杨鼎的牌匾一挂出,便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就为了这书写牌匾,商号东家大设筵席。为了共议商号雅名,还邀请当地的文人学士作陪。杨鼎有时也带司马迁参加这样的盛会,让他增加见识。
    在一次宴会上,大家酒后情激,都夸奖自己的儿孙如何聪明,文章如何出色。杨鼎有几分醉意,加上他是一个好胜的老头子,红脖子涨脸地说:“都悄着!别再‘马蔺圪塔刺荆花,人家不夸自己夸’。真好要别人称赞哩!”
    当时在座的年轻文士杜明,他的父亲官居浔阳太守,家豪大富,骡马成群,良田千顷。这位花花公子,不学无术,不懂装懂,正事不足,邪才有余,混在文人窝窝中,沽名钓誉。他怀疑杨鼎老汉的话,是有意对他飘凉腔,不整他一下,他不知道厉害。便挑逗杨鼎,说:“‘牛皮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堆的’,你言下之意,这夏阳县只有你外孙司马迁才高八斗,把别人都踏在脚底下。他不过一个七岁童子,诗文竟然超过成年人,我看,这是故弄玄虚,哄了世人,哄不了我杜明。我要当场考问他,捏破你的这个谎言。”
    这小伙子冒冒失失来了这一套。杨鼎当时饮酒过量,呕吐不止。乖巧的杜明,认为杨鼎无言对答,有意装作酒醉。他逼着杨鼎要唤来司马迁考文,使这位夏阳“神童”丢人现丑。
    杨鼎吐酒清醒后,看见杜明那种“一瓶不满,半瓶子哐当”的样子,便说了一声:“去!唤司马迁到此。”
    杜明巴不得这样,便令书童前去迎接,摆好了擂台,没有不打的道理!大家都擦亮眼睛,要观胜败。
    霎时,司马迁走进杂货店的客厅。他英气勃勃,不等开言,就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他是一个富有智慧的孩子:天真中带有沉着,稳健中又露出活泼。他横扫了全场后,便向宾主一一问好,给人的印象是深有教养,不愧出身书香之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奸贼李广利奉了昏君刘彻的旨意,率领五百名御林军,离了东教场,杀气腾腾,直向东南角的“太史府”扑去。他要把对头司马迁一家人杀得鸡犬不留。他还要乘机污辱柳倩娘。柳倩娘女扮男装,领着幼子司马宏和女儿司马英,由刀枪林中闯出,逃出了险境。他们母子三人,出了西城门,如同漏网的鱼,出笼的鸟,逃奔在阳关大道。怕人识破落网,夫人对儿女说:“叫我爹爹,别叫妈妈!”尚幼的司马宏,他叫漏了嘴,一时改不过,动不动,把“爹爹”又叫成了“妈妈”。这是事关生死的事,气得夫人打了他一个耳光,他才真正的记下了。
    头一天晚上,他们来到沙滩一家小店,进门时,看见门边挂着“悦来客店”的牌子。店主人把他们引向后院的小房中。一张破桌,一个土炕,有几床黑油黑油的被子,不知多少年没有拆洗过。司马宏上前用手抖了抖被子,捂着鼻子。夫人小声说:“你悄着,出了门了,哪里来的多余话。人常说:‘好店宿一晚’,明天就到了你姐姐家——华阴县。”司马英也在一旁劝弟弟说:“受罪就是这一晚了。到了我家后,我给你拾掇一间干干净净的房子住。”
    店主人送来热腾腾的包谷馍、萝卜叶腌的酸菜。饥饿的司马宏,抓馍便吃,觉得酸菜也蛮好吃,如同狼吞虎咽一般,三锤二梆子,就吃了个肚儿圆。
    姐姐贴近他的耳朵,悄悄问道:“被子脏,馍菜该不脏了吧?”这样一问,司马宏想起刚才送饭的店主人,黑油麻子破絮袄。他腻腥得想吐,可吐不出来。这时,店主人取碗筷来了,对夫人说:“先生!把店钱开了,你们明天也好赶路了。”店家一边说着,一边瞪着一双贼眼,贪看着炕上放的包裹行囊。
    夫人逃出城后,怕钱多显眼,到了僻背的地方,取了少许碎银,装在外面。这时,她把身上的碎银都掏出,数来数去,还少半钱,不够店钱,又不能当着店家的面,取出藏在内衣的银子。便对店主人说:“我们是华阴人,京地探亲回来,明天就到了家,缠盘不足,欠你店钱半钱,沾光了!”店主人回言说:“小事,小事!半钱不要了,一回生,二回熟,以后再过来,就往咱店中来。”夫人也说了领人情的话:“你的客饭做得可好吃啊!她指着司马宏说:“我那小子,可吃了个痛快。以后过来,一定干扰老兄了。”
    店主人刚走出门,司马宏便扮着鬼脸说:“他的饭美?美个屁!我才不稀罕哩。”这时,夫人才觉得三寸金莲发痛了。她到前面店主人那里要洗脚水。当他折回房时,两个孩子已合衣躺下睡熟了。他知道孩子们行路不惯,困倦极了,便给他们盖上被子,关了房门,脱了套在外面的男子鞋,又脱了自己的女宫鞋,放了裹脚带,洗起脚来。
    想起刚才在前边要水时,那个店主人正在贼头贼脑地向他老婆说什么,见她来了,老婆把老汉用力推了一把,意思是说:“人来了,别再说了。”她立刻联想到在沿途中听人说,沙滩上多黑店,和土匪勾结,打劫行人。不由得引起了她的注意。
    为了看清这小店住下保险不保险?她借着泼洗脚水,在月光下细瞧:围墙很高,墙外四周都是旷野。她想:土匪可以翻墙过来,自己身带的百余两白银,岂不是难保了吗?”她仰望长空,月明如镜,匪徒前来行事,如同白昼一般。她返身回屋,连忙将包好的首饰和银两,藏在土炕中的柴灰中,然后上炕安歇了。虽然很困倦,却怎么也不能合眼安眠,与丈夫司马迁生离死别的惨景,又出现在她的眼前,她想,自己和儿女如今到了安全地带,而他呢?肯定被抓进天牢,此时此刻,也许他忘了自己本身的安危,在想着老妻和儿女的安危吧?司马夫人又进一步想到,俗话说:“会溜会舔,皇上跟前弄得真个谄;忠心保国,落下个蹲尻子又伤脸。”这两句俗语,恰恰说明了丈夫司马迁,他是忠臣不得好报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另一个念头,又飞进了她的心中:“不能让司马宏回家乡夏阳,那奸贼在太史府中没有拿到对头的家眷,岂能善罢甘休?他必然怀疑家眷逃往老家,会派人追捕的,还是把儿子留在华阴女婿家保险。”转念又一想:“《史记》藏在三叔司马厚家中的楼上,那时没事儿,不要紧;如今成了禁书,成了赃证,成了引祸的根子。你要把它看作传于千秋万代的不朽之作,权奸却要把它斩草除根。这少不了两家你争我抢,闹得血里捞人。丈夫临别的重托,就是让自己像打仗被包围了的勇士一样,为了保藏《史记》,要杀个七出八进。这是一场决斗,必须身冒风险,舍生忘死,战胜敌人。多不容易啊!如何安排,才能把《史记》保藏下来”
    司马夫人正在苦想时,忽然“咚、咚、咚……”,店主人在外边唤门。听声音,像是遇见了什么大祸一样的惊恐。夫人翻身下炕,开了门,店主人转眼失色地说:“不……不好了,土匪爬在对面的墙上,客人有银两,快快藏起来!”夫人早作准备,心中有数,临危不慌地说:“我不是对你说过了,我是华阴南寨子人,离这里不过三十里,明天早起就到了家。刚才你见我把钱掏完,还不够你的哩,如今,身无分文,江湖大哥哥搜的话,就请光临吧!”店主人出了门,她从门缝中,窥见店家对月光下爬墙的土匪摆了摆手,那人影一个也不见了。她明白这就是人说的“黑店”。
    她战胜了狡猾的敌人。但她的心,还是“怦、怦、怦”地跳着。
    第二天清早,他们走向司马英的婆家。路经华山脚下,这华山是五岳名胜之一,看见上山下山的游人络绎不绝,可他们是漏网的皇犯,那有心去游呢?
    再说司马迁的女婿杨敞。他是汉初名人杨喜的曾孙,少年得志,如今在大将军霍光的帐下任司马。他想到岳父犯了法,恐怕妻子受株连,回家探望。一到家中,知道妻子上娘家去了。他急得打转转,忽然看见妻子同母弟从天而降,他高兴得跳了三尺高,说道:“你们都来了,多好呀岳母和弟弟就藏在这山旮旯里,再保险不过了。”夫人就让司马宏随他姐姐在此,她连夜赶回了夏阳高门村。到村后,柳倩娘先到保藏《史记》正本的三叔家中,又和三叔登楼清点一番,心中才踏实了。三婶送来饭,她边吃边和三叔急急商量三件事:(一)如何逃避户灭九族的大祸?(二)如何把《史记》转移到最安全的地带?(三)如何躲过自己这皇犯被捕的危险?
    三叔司马厚主张(一)为避灭族,改换姓氏,全族迁居到那名叫老牛坡的荒岭野林中(今卫东乡徐村)。(二)司马迁的姑母,现为“芝秀庵”的庵主,把《史记》隐藏在不染红尘的空门,谁也难以料到。(三)倩娘要躲过皇犯杀身之罪,改名隐姓,身入空门。这样,一举两得,一可躲祸,二可朝夕相伴随《史记》,随时安排它的保藏。急促的铜锣声,响遍了全村,男女老少都一气向老祠堂跑去。他们都知道,不发生要紧事,这锣是不轻易敲的。二百多户人很快都到齐了,柳倩娘说明了司马迁在京蒙难,有“户灭九族”的危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三叔让柳倩娘把改换姓氏,躲难老牛坡的想法说了一遍,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好。有人问起改什么姓,三叔事前没想过,一时回答不上来,便对倩娘说:“贤媳,你是个很有学问的人,我想,这次改姓,一定要把原由包涵进去,使世世代代子孙明白,我们司马家族,曾经发生这一次大不幸,牢记勿忘,为祖先司马迁争光雪耻才是啊!”司马厚说到这里,动情地落下了一串串泪珠。
    全场人也被他感动得抽泣起来。柳倩娘哭得更厉害、更伤心!霎时,会场沉静了下来,好久,好久,倩娘擦泪开腔了!她说:关于改姓,我想过了。咱们司马家族这一次能够闻讯逃命,多亏在宫内的莲花夫人。她是我的‘续姐’,她暗差杨太监通风报信,我才提前逃命来了,我若不能提前回来,有谁给大家报讯呢?岂不是全族人糊里糊涂遭到问斩杀头?为了纪念这一次‘逢凶化吉’的事,为了不忘莲花夫人的大德大恩,我认为‘司马’二字,可改为‘同、冯’二字。这是什么意思呢?‘同冯’和‘通风’是谐音字,因为有‘通风报信’的原因,我们才有了事前躲祸的好结果。不知大家觉得我的说法如何?”
    三叔第一个赞同,全场人一齐喊:“改得好!”说来也是天作之合,有人当场把“司”字加了一竖,变成了“同”字,把“马”字也加上两点,变成了“冯”字。族长司马厚当场宣布说:“从今往后,我们司马家族,长门人,姓冯,二门人,姓同。同、冯是一家,不允许通婚,乱了血统!”
    为了避祸逃命,司马厚、柳倩娘在当天晚上,便领着全族人迁居到老牛坡去了,这时正是汉武帝征和二年深秋。

    (六)司马江反汉


    奸贼李广利为了报私仇,在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的十月十日晚,把司马迁杀害于天牢。他怕汉武帝怪罪他未追出《史记》正本而先杀人,同时,也恐怕朝中正直的大臣因此事弹劾他,便让在现场的死党杜周和校尉们,一定要保密。为了灭迹逃罪,他命令狱卒钟德英将司马迁的尸体,大卸八块,装入木箱,趁着雪夜无人之机,用大车拉往城南的曲江池,抛入水中。
    钟德英独自驱车到了城南的曲头村,受司马迁光明正大的精神的感召,他不忍一代忠良死后无尸,使他的家人子孙悲痛,便把司马迁的尸体,偷偷埋在村东土崖的一个窑洞中。
    这窟洞前有一棵古老粗大的柿子树,可做为将来找尸的标记,他暗暗记在心中,这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他驱车返回天牢,不料李国舅还在牢中专等他回来,听说“都依国舅的话办了”,李广利才坐上八抬大轿回府了。
    第二天,李广利上朝,对汉武帝说:“司马江由边关潜来京地,劫狱救走了他父亲。”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司马迁被暗杀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长安城,百姓人家,无不思其忠义而惋惜!朝臣中间,有正义的人,也为此事愤慨万分!
    深受李广利残害的任安、田仁、冯王孙的子弟们,对于权奸擅权专政、作威作福,残害忠良的横暴不法,再也无法忍下去了,他们联保一起,要为司马迁被暗杀明冤叫屈。几十个人在街上向行人大讲太史令司马迁被暗杀,这是李广利残杀忠良的又一暴行。他们痛哭流涕地说:“圣上只知寻欢作乐,宠信奸党,朝政大权落于权奸手中。这样下去,指日可亡。我们岂能熟视无睹?任其奸党祸国殃民,何以面对国人?何以告太庙?时至今日,上殿闯宫,弹劾奸党,刀锯加身,死而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街道行人千万,听了他们的慷慨陈词,加上李广利平日无恶不作,受害者不计其数,人群义愤填膺,多年来的积怨,像火山一样猛烈地爆发了出来,势不可挡。参加弹劾奸党的人群,越来越多,足足有五万人。像汹涌的波涛,滚滚向前,流向皇城外的广场上。人声鼎沸,哭声、喊声、叫骂声,直入宫墙内廷,正在坐殿的汉武帝,再也坐不稳了,他指着一个太监说:“快到外面看看,速来回话。”
    太监到了宫外,就被叫喊的人群团团围住了,他们异口同声地喊道:“严办暗杀太史令的罪魁李广利!速请皇上出见!”太监看见喊声震天、杀气腾腾,吓得屁滚尿流,答应传禀皇上,便折身回殿,将外面的情景,依实回报了皇上。
汉武帝便同百官到宫门外观望。李广利也随在帝侧。一见皇上,人群便像潮水一样涌了过来。只听一阵叫喊声:“铲除国贼,为太史令伸冤!”“国贼不除,举国不宁!”“不杀国贼,百姓不宁!”
    李广利作威欺人,已成习惯,他此时不但不设法躲避,反而摆出不可一世的臭架子,厉声喝斥道:“肃静!肃静!圣上到此,竟敢如此放肆!”人们更愤怒了,李广利这一问,倒使他们忘记了皇上在场,忘记了生死,忘记了一切,一拥上前,揪住奸贼李广利的头发,连踢带打,拳头像鼓槌一样砸向李广利。
    汉武帝看见群情激愤,恐怕真的打死了妻兄,情急智生,对愤怒的人群说:“李广利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寡人依罪严惩不贷。”说罢,令侍卫将李广利当场逮捕,押向皇宫。然后向人群摆了摆手,让大家退场。这时喧闹的人群,以为皇上真的要严惩权奸,都不约而同地带着胜利的心情走开了,但他们哪里知道,没见皇上面,那些侍卫已放走了凶犯。这么一闹,更加快了李广利残害司马迁家属计划的实施。他怕侄子李时春斩司马江有失,继续派了心腹将校到雁门关助阵。
    有一天,探马向司马江报道:“老爷受奸贼李广利陷害,冤死狱中。皇上任命李时春为钦差,要以劳军为名活擒将军,押解长安问罪!……司马江闻听父亲冤狱丧命,放声大哭,随即招来群将,沉痛地说:“我等为了保江山,守边关,废寝忘食,出生入死!昏君奸贼,害死我父,又遣钦差,夺我兵权,擒我长安问罪。尽忠竭力,落此下场,不如一死!”说罢,就要拔剑自刎,众将急忙制止。张廷奇说:“主帅止悲,先解燃眉之急。钦差即到,闻听李时春,人称‘通天柱’,力大无穷,天下莫敌,恐我等兄弟,皆非对手。”军师张廷辉一笑说:“四弟,你怎么长敌人志气,灭自家威风?他有腾天本领,我有满天大网,埋好伏兵,引他上钩,万箭齐发,何愁他不死?”
    这时,军门传禀:“钦差到,请将军迎旨。”司马江命众将安排伏兵,他迎旨跪于道旁:“不知大人前来,失误远迎,多多有罪!”李时春身在马上,傲慢地说:“奉旨前来劳军,烦领军前,再好开旨。”
    到了教场,军士已列队完毕,李时春恐怕有失,马上宣旨道:“叛臣司马迁父子,勾结李陵,通敌叛国,其罪难赦。特令钦差李时春,边关宣旨,捉拿司马江,押解长安……”司马江听到这里,大喝一声:“杀……!”只见张家八虎一拥上前,把钦差围在中心。李时春刀来拒刀,枪来挡枪,舞动双锤,如同天女散花,锤到处,枪折刀卷,血肉横飞。司马江冲马过来,大吼一声,直取李时春。二虎相斗,各显神威,大战三百回合,相持不下。司马江佯装败逃,李时春尾随不舍,直至城下,司马江策马飞进城中,城上箭如飞蝗,直射李时春,他知中计,拨马急回逃身,迎面林中又飞来万箭,腹背受敌,可怜这位被称为朝廷的“通天柱”,竟死于乱箭之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当天晚上,司马江在雁门关上设起父亲的灵堂。白绢灵帐中,摆有灵桌,正中放着灵牌,上写“汉太史令司马迁之灵位”。祭饭十碗,祭酒十杯,香炉青烟缭绕,两支粗壮的白蜡,在烟雾中闪烁。桌旁摆满了银色纸幡,在冷风中飘荡着。
司马江与张芸芸穿白戴孝,张家八虎也以亲礼套上服袍,在一阵如怨如诉的哀哀细乐中,两位孝子在前,众将随后,缓缓步入灵堂。孝子行过五拜礼后,礼房主事人高呼:“孝子读祭文”。这时,司马江把放在灵盘中的李时春血头,恭恭敬敬献在牌位之前,然后跪在灵前,哀读祭文:“不孝男司马江,谨以微馐薄酒,仇人血头,敬献于阿父之灵前曰:昏君贪色,不理朝政,封禅表功,沽名钓誉,求丹觅药,欲求长生,享万世之富贵,乐千秋之荣华,迫使生民涂炭,哀鸿遍野!不思强国之道,专慕成仙之术,远贤臣而亲奸佞,近酷吏而害忠良。李陵降番,不思己过;阿父蒙冤,偏听谗言,奸党当道,社稷垂危。阿父临难血未干,又诬孤子造反边关,有冤难伸,有苦难诉!阿父有灵,当指有径,何去何从,消儿苦衷……”
司马江痛哭父亲,言出肺腑,引人同情伤感!只见他读罢祭文,爬地不起,痛不欲生,昏倒在地上了。吓得张芸芸变脸失色。众人忙上前,把他搀扶在椅子上,连声呼唤,还是不语。芸芸忽然记得他母过去也因哭娘痛绝,后被邻居一个老大娘救活,芸芸照样解开司马江的胸衣,在胸口轻轻抚摩了一会儿,司马江“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军师张廷辉,知道主帅情急无路,郁气结于心中,便上前劝道:“贤弟不必忧愁,天无绝人之路。如今看来,是昏君有负于你父子,不是你父子有负于昏君。自古常言讲得好:‘君不正,则臣不忠;父不慈,则子不孝。’大丈夫胸怀十年仇恨,何不反上太行山,插起义旗,招兵买马,等到兵强马壮时,杀上长安,先斩仇人李广利,除了昏君坐天下,天下是人人的天下。汉朝的天下也是从秦国夺来的,咱就不能夺汉朝的天下吗?”话刚落点,面前的将校齐
声呐喊:“反上太行山,灭汉夺江山!”
    司马江自幼读《春秋》,深明叛君反朝,罪名千古,况且祖父司马谈一再教训:“司马门弟,世代忠良,你要效忠朝廷,忽忘祖先之志。”他不听军师的话,不愿做叛臣,流着眼泪,对众将校说:“兄弟们!我们今日抗旨杀钦差,已犯下了弥天大罪,再要明目张胆造反,恰恰为奸贼找到了陷害的口实,岂不弄假成真?还是反不得!”军师愤愤道:“你与昏君权奸有杀父之仇,还讲什么《春秋》大义,等到割了你的头,下场与你父一样可怜!”张芸芸看见人心思反,再要执意不从,便要众叛亲离。她大声喊道:“不管他反与不反,我要反!放炮起营,兵撤太行山!”司马江没法,只好依众造反了。
“插起招军旗,自有吃粮人。”受到权奸陷害逃亡的、无家可归的江湖游侠、官府追捕的罪犯,都闻风云集太行山。不到月余,便拥有十万人马。司马江日夜练兵,军纪严明,依旧屯田养兵,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受到广大人民的称赞。逢年过节,老百姓都抬着猪羊,敲锣打鼓,送到山上劳军。
    李广利听说司马江插旗造反,便向皇上奏本,与他的儿子李时达、李时飞起兵十五万,飞奔太行山,要剿灭司马江。
    汉军到了山前,尚未安营下寨,司马江右有张廷美,左有马黑虎,直闯“帅”字旗下,向李广利头上一枪,挑落头盔。幸有李时达抵杀,李时飞保着父亲逃下阵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司马江、马黑虎、张廷美三马连环,共战李时达。只见李时达挺枪跃马,毫无惧色,抡起开山斧,东来东挡,西来西杀。司马江一心要活捉他,向李时达战马戳了一枪,战马失蹄前仰,把李时达摔落马下。义军冲上要下手捉拿,李时飞眼疾手快,上前抢救哥哥。接着,汉将冲过十九骑,大杀大破,把李时达救走了。
    司马江眼看到手的买卖不成,他飞马直追,又遇汉将十员,把他团团包围。他抖擞精神,杀出一条血路,向东边树林奔去。汉将认清他是主帅,又打马追奔而来。他在前面跑,汉将在后边追,将近林子,只听得一声炮响,义军伏兵冲上,张廷英、张廷蔚、张廷奇、张芸芸等战将二十三员,把汉将十员包围起来。汉将知道中了计,胆战心惊,被义军将校刀劈枪刺,霎时杀得一干二净。这时,只听山前东、西、南面的炮声响了,喊杀之声震天,战鼓不绝。司马江知道义军四面埋伏的兵都出动了,便与众将冲入敌阵,如同蛟龙出水,猛虎下山,枪到处,敌将落马;刀到处,血肉横飞。杀得敌人胆颤心惊,四处逃生,溃不成军。这时,军师张廷辉,领着一支劲旅,专夺汉军的粮草。李时达、李时飞,看见大势已去,只得保着父亲落荒逃走,丢了辎重、战马无数,十五万人马,降的降,跑的跑,只落得父子三人落荒逃走。
    太行山义军这一仗,出奇制胜,庆功会乐了三天,大家都向张廷辉敬酒,叫他“张半仙”。
    李广利逃命还朝,上报汉武帝,说司马江已与当地百姓全都造反了,兵多将广,锐不可挡,必须皇上御驾亲征,才能踏平太行山。汉武帝忧心忡忡地说道:“太行山成了寡人的‘穿肠痛’,看来一时治不了这恶症,不如遣使臣前去招安。
    司马江杀了来使,抗旨不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杜明急不可待地唤司马迁到面前,说:“小兄弟,你家世代史官,你外祖父夸你精通文史,鄙人才疏学浅,有几个难题不解,今天特邀神童到来,向你领教。”
    这种带有讽刺性的语言,司马迁口中不言,知道他有意刁难,便冷言相对:“有话请讲。”
    杜明问道:“天皇氏兄弟几人?年岁合计有多少?”
    在座的文人宾客,自思这个难题在史册上未曾见过,七岁孩子,如何能答复?谁料司马迁立即答道:
    “天皇氏兄弟十二人,合计一万八千岁。”
    “你再回答人皇氏。”杜明紧跟着追问。
    “人皇兄弟九人,合计四万五千六百岁。”
    “炎帝神农氏姓什么?在位多少年?”
    “炎帝神农氏姓姜,在位一百四十年。”
    “舜帝在位多少年?享寿若干?”
    “舜帝在位五十年,享寿一百岁。”
    原来司马迁帮父亲誊抄文搞时,把这些都记下了。在座的文人学士听了,掠喜得拍手叫好:“奇才!奇才!”
在一片赞扬声中,有人还向司马迁敬了几杯酒。杜明像挨了当头一棒。他想到司马迁是“史门之子”,这朵云上没雨,于是来了一个突然袭击说:“小兄弟!你外祖父说你把《国风》一百四十五首背得烂熟,眼见为真,耳听为假。请你当场来个真刀真枪的表演吧!”
    “是顺背?还是要倒背?”
    大家听了司马迁的话,都为之惊愕,认为小孩子喝酒不习惯,莫非他在说醉话。连杨鼎也为他捏了一把汗,事到如今,他又没法打圆场。
    杜明发现杨鼎面上露出了狼狈相,不禁得意忘形地说:“杨先生,你外孙如能倒背《国风》一遍,我赏他白银三百两,绝不改口。如果倒背不下来的话,嘿嘿……”
    啊呀!这倒背《国风》比登天还难!
    杜明判断自己胜券在握,当场把三百两银子摆在桌面上。他想到这笔横财,反正是空中来的,为显示慷慨好义,当众宣布:“我赢了银子,三百两全请客!”
    杜明说话,声如雷吼,不可一世,刺伤了司马迁的童心。他愤怒反击道:“爷爷,我挑战!赌银提升到千两,谁不敢来,他是画儿上蠢狗熊!”
    司马迁指着墙上的画,又轻蔑地哈哈大笑起来。他这种一言惊四座的气魄,可真的把杜明给震住啦。杜明本来是个说大话、使小钱的吝啬鬼,这千两白银打赌,可不是开玩笑的事。他有些怯火了,如今山鸠打到半坡上,上下都不能,当众下软蛋,算什么豪门公子?只好硬着头皮应战:“千两就千两。有言在先,你倒背我查书,一字念错,一字背漏,一字听不清,全算你输!”
    司马迁人小心灵,他那两只眼珠子骨碌碌上下一翻,看出杜明是存心耍赖,便也提出:“你的条件我照办,但为了防止狡赖,我建议选出两个公正的监书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大家都异口同声喊道:“这样好,这样好!”店东家尽主人之谊,在柜房拿来千两白银、《诗经》一本,摆在双方当事人的桌面上,说:“你们一时不便,这两份押金,我暂借给你们,不管谁输了,我拿银子办酒席。”
    众人着实为小司马迁担忧,悄悄地议论道:“小孩子家,不知天高地厚,眼看着他外祖父的千两白银在跳槽哩!”
    监书人高喊:“倒背《国风》开始!”
    众人的目光,集中在司马迁的身上。只见他跳上太师椅,闭上眼睛,声如春雷震耳,调似百鸟朝凤,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刚柔婉转,面面具到,真如唱歌一样动听,倒背如顺背一样滚瓜烂熟。
    那杜明,睁大牛眼盯住字字不放,结果,全文无错。他心疼千两银,软瘫在身后的椅子上。杜明面前的押银,已被店东家送到司马迁面前,说:“你这‘神童’名不虚传,千两白银,你完全该得,拿回去购书苦读,将来朝廷拜相为卿何难?庆贺咱夏阳出了你这奇才,我甘愿另外出银,代你请客。”
    “言而无信,何为人乎?烦大叔速办酒席。”司马迁拒银不受。
    杨鼎也乐得心花怒放,忙邀请众人前往赴宴。饭后品茶的时候,店东家开了言:“我读古人书,‘师道立而善人多,广育天下英才,为国选贤,君子之风也。’今日宴贺‘神童’,他必有良师。依此情理,我乡应集资成立书院一所,广招夏阳精英于一堂,培育成长。鄙人不才,愿捐建书院白银千两,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他的倡议出口,大家无不响应,霎时,红色捐帖纷纷投入玉壶。最后开壶揭晓,共捐白银两万零三百两。当时便定校名为“龙门书院”,校址设在高门原上的华池村,筹建工作由司马迁外祖父杨鼎主持。
    第二年秋天,“龙门书院”竣工落成了。杨鼎被任为书院总监,驻校掌事,并兼教学职务。教师除聘请夏阳名流外,还特邀了京地的高师。
    司马迁也进了这个夏阳的最高学府。在这里,他向外祖父学得了儒学知识。后来随父亲到了京城长安,又拜儒学名流董仲舒和孔安国为师。
    传说这“龙门书院”,后来被奉旨前来搜抄《史记》正本的钦差所封闭,学生为杨鼎立的德教碑也被推倒打碎了。

    (二)司马迁三年不下楼


    相传司马迁对国舅告了御状后,司马谈在朝王的班房内,选遭到李广利奸党的讥笑讽刺,李广利也飘出凉腔说:“我看有人不想活了,我的虎鸣剑又在叫了!”散朝后,皇上又特别私下警告他说:“岳翁,严管迁弟,少出风头……别的话不说了。你一想啥事都知道……”司马谈装着一肚子羞辱和惊恐回府了。他恨儿子不听劝阻,在太岁头上动土,如今惹下滔天大祸。
    司马谈在太史府大门外下了马,一进门,看见妻儿同桌玩棋,他更激怒了,指着司马迁骂道:“呸!你还高兴得玩起棋来,不成器的东西,你要逼死我!满朝文武百官,就没有你的本事大?反对李广利的,都遭到毒手。我看你,不想活了……”
    一家三口被这惊雷吓呆了。只见老爷坐在虎皮椅上,直气得脸青,胡子翘,两手发抖……司马迁第一次感到反对权奸给家庭带来的混乱。父亲又指着母亲说:“这孩子都是你平日惯坏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母亲在一旁哭着劝道:“儿呀!你初生牛犊不畏虎。你知道你大姐、二姐是怎么死的?”
    司马夫人哭得抬不起头来。小女儿司马和陪着母亲流泪。父亲也被引得眼闪泪花。司马迁看见两个老人这种悲凄的样子,他对疼爱母亲的三姐,的确有些讨厌。她不帮自己为老人分忧,反而火上添油,哭得更厉害了……
母亲、姐姐的哭声,也许触动了父亲疼子之心,父亲的语言缓和了:“孩子!万岁对我说了,要我好好管教你,别再跟上不三不四的人厮混,告这个,告那个,到头来是自己吃亏上当。我想,你若不是皇上的妻弟,早就进了天牢。从今向后,你与我在家温经习史,不准在外面惹是生非!”
    母亲接着说:“娃呀!看你不着路道,惹得你父亲多生气呀!他说你,是为了你。还不快向你父亲认不是!”
    司马迁本要和父亲摆摆权奸误国误民的道理,但看到父亲那种从来没有过的震怒,惊得他心中‘突突突’跳,话到口边又缩了回去,借着母亲的话音,顺水推舟地向父亲悔过道:“儿错了!”
    司马谈严正地说:“咱家世代史官,先人留下的史料很多。我多年在民间收集的三大车竹简书,你帮我作出初步整理,不要辜负了你爷爷对后代人的期望!”
    父亲的言语,是以严峻、沉痛、亲切的口吻说出来的。司马迁回忆到父亲一惯对他的教育很关心。幼年跟着外祖父上蒙学,后来又跟着名儒孔国安学《尚书》,跟着董仲舒学《公羊春秋》。这处处都说明父亲对自己寄予了莫大的希望。为了安慰老父,他诚恳地说:“父亲是出于肺腑的教导,儿完全领会了。”他喊声三姐,便一同上楼打扫书房去了。
    “十亩地,一枝谷。”司马迁是个独苗儿。司马夫人看见老爷今晚的态度,怕儿子受屈,便对司马谈说:“你我都四十多岁的人了,四十者,死食也!养儿为了防老。迁儿也不小了,你这样训斥他,他能受得了吗?”
    “我说你这人,老是包涵娃。你不看,送命的事情都闹到皇上老子跟前了,你还惯娃!你还惯娃!”司马谈发了火。
司马夫人赶忙扭转话题说:“老爷,别生气。不是我说,你们男人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拴住娃的心,快给娃找个下家(结婚)。”
    “我明白!我明白!想上太史府的姑娘能拉几大车,说一个再一个。你娃看不到眼里,我倒有个啥办法呀!”
    “我瞅了一个好茬口!”
    “谁家的姑娘?”
    “你以为是谁?他是李广将军的外孙女儿。”
    “这姑娘,你见过吗?”
    “见过。那是去年的事,我看望李将军,姑娘的母亲领着女儿柳倩娘也来了。那女娃生得像一枝花,听说她还通书知礼。我看,迁儿与他真是天生的一对夫妻!”
    “何人从中为媒!”
    “李将军的孙子李陵提过这事。他和迁儿是好朋友。”
    “这事,你咋不早提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柳家的姑娘随后回了家,远在天水郡成纪县,迁儿一时难见她的面,这事我便放下了。李陵也许认为亲事难成,他也一直没再提。”
    司马谈说:“既然你看上李将军的外孙女,就托人说合吧!”
    第二天,司马夫人把订亲的事儿,一五一十转告了司马迁。她满以为他很喜欢,不料司马迁一口回绝了。他说道:“我和表妹孝珍订过婚,她不幸短命夭亡了。我发过誓,碰不见她那样的人物,我终生不娶。父亲要我整理史料,继承先祖的遗志,从今天起,我三年不下‘读书楼’,三年后,再谈婚事。”
    司马夫人巴不得儿子有大志,勉励他说:“只要功名成就了,大丈夫何愁无妻?你能这样做,让你三姐专门侍候你。”
司马和在一旁笑着说:“妈!别听你娃撂‘天话’了。一时受到父亲的责怪,说些赌气的话,你还当作真情!”
司马迁看见三姐讽笑他,变脸说:“我有奋发大志。你不信,我上了楼,你抽了楼梯。我若提前下楼,你的嫁妆银子,我全认赔!”
    他们姐弟似乎说笑话,一个上了楼,一个真的抽了楼梯,所用饮食、物件、全由楼口用绳吊上去。
    司马迁看见楼房周围的书架,摆满了竹简书,他开始依着顺序翻阅下去,看父亲在书旁注明疑某字是某字之误,或者某名可疑,应详查。还有删去的重复之处,增加的字句等。凡这些地方,都是用红笔写的,目的在引人注目。
    司马迁对于父亲这样认真治学,深深感动了。父亲上通诸子百家,下至民间俚语俗话,尚能细心到这种地步!自己正是苦读上进的少年,岂可荒废学业?他进一步想到,要想得到皇帝的信任,没有安邦定国的才学,怎能位居卿相之列?怎能为君分忧?越想他越觉得有不下楼的必要。
    司马谈怕儿子在外面闯祸,也就全力支持他苦读史书,并且常常上楼指点他,母亲和姐姐也特别关心他的生活,为他创造学习的方便条件。司马迁在这个时期,托故不会见亲友。
    三年后,司马迁把父亲保存和搜集的史料,全部整出了头绪。他的见识和学问也大大提高了一步。他的老师孔安国和董仲舒对这位得意门生更加赞赏了。他的文友也交口称赞他“三年不下楼”的志气。

    (三)司马迁继父任史官


    泰山封禅后,圣驾返回长安,莲妃以“续女”的大礼,拜见了司马迁的母亲。老夫人见了莲妃,悲喜交加!喜的是从今后,久已断的皇亲之情又接续上了;悲的是见了“续女”,想起了亲生女儿的不幸。为了庆贺“续女”新婚“回门”,老夫人大设酒筵。
    那天,大门外张灯结彩,贴上喜联,大放喜炮,那热闹劲儿,真是没法说了!人挤满了一院子,都来看她这个匈奴姑娘是什么样儿。
    这一天,闹哄哄的过去了。当晚,一家人直谈到了半夜三更,才
    各自回房歇息。莲妃在“续娘”身上得到了失去的母爱,她和老夫人同床安眠。老夫人向莲妃哭诉了权奸陷害的经过。莲妃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蓉妃的遭遇,也情不自禁地失声痛哭!
    从此以后,两家你来我往,真像亲骨肉一样。莲妃事事关心娘家,司马迁也时时不忘这位姐姐,这一对异国姐弟就成了患难之交。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汉武帝瞒着李贵妃在甘泉宫另纳新欢,冷了李贵妃的“娇窝窝”,他得知后,醋劲大发,恨不得把莲妃戳几刀子。但她想到,害死了真蓉妃,又来了个“假蓉妃”,长期封闭的“同春阁”又有了女主人,莲妃是异邦女子,她的娘家非同一般人家,弄不好,会惹起两国干戈,不可收拾;说不定自己也会被人家讨去杀头。忍了吧!可是,“活寡妇”的罪,难忍!没办法,就找多谋的哥哥李广利去讨教。
    李广利笑呵呵地对李贵妃说道:“妹子呀!这有何难?你回得宫去,装出大病要死的样子,让宫女给圣上传言,就说临危之时,让他念及夫妻之情,见得最后一面,他必然要看望你的。那时,你趁机说他:匈奴和汉家是世代大仇,迫于你的十八万军威,把公主嫁给你,你当人家高兴嫁给你这老头子,你与胡女同眠,如同君王伴蛇女,时刻都有被暗害的危险。另外,你对皇上说,这野狐子的豺狼心已看见了,她借着“续亲”之便,与年轻英俊的司马迁日夜鬼混,形同夫妻。外面的人都传开了!你还要把在你头上屙屎撒尿的混蛋加级升官,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李贵妃听了哥哥撂了这一宝,立即转忧为喜,合掌称赞:“哥哥想得神、想得妙!我可知底,那刘彻对于女人的鞋歪脚斜,向来恨得要命,在宫院中,他对这个事儿,特别疑心重。这一下,一箭射双雕,何愁莲妃和司马迁不死?”
李贵妃按照李广利之计行事,汉武帝果然坐在“奄奄一息”的李贵妃的床边,拉着她无力的手臂说:“爱卿呀!我对不起你呀!听了你的话,我如梦初醒,无怪乎那野狐子和司马迁那么热,眉来眼去,秋波暗送,他借着省亲,在太史府一住就是好多天,淫妇奸夫,今犯我手,为何不杀!”汉武帝立时抽出宝剑在手,恶狠狠地去找莲妃。
    汉武帝怒气冲冲地离开长乐宫,李贵妃高兴地跳下床,把脸上装病容的黄粉洗了,马上指派宫女去打探消息。
    人常说,没有不透风的墙。李贵妃和李广利密订害人之计的事,很快有人密报到“同春阁”,莲妃看了贴身太监转来的密信,大惊失色,正要去找武帝急报此事,刚要出门,皇上持剑就闯了进来,黑煞着脸,二话没说,按剑就要朝她砍。莲妃毫无惧色,上前夺剑,拉着他的衣袖说:“你疯了!臣妾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如有什么该杀该诛的罪过,只要主上金口一开,我便自戕了,何须主上动刀舞剑!”莲妃泪流满面地呈上密书说:“这个密书你过了目,再杀我不迟……”。
汉武帝接过密书后,只见上面把奸妃兄妹陷害忠良的密谋过程写得详详细细。汉武帝顿时气消,自悔险些上当,于是忙上前抱着莲妃道:“寡人一时不明,有屈爱卿了;子长年轻干练,文思敏捷,办事果断,朕一向很器重他,若不是他有三年“丁忧”的大礼,朕早就想任命他为太史令了。如今他“丁忧”期满,寡人即刻金殿传旨,给他加官晋爵”。
    “叭叭叭……”,一阵鞭炮声,惊动了太史府中的老少,大家跑出去一看,只见几十匹高头大马,威风凛凛的御林军,手持长枪短刀,分列太史府门两侧。下旨官从人群走出,高喊道:“司马迁接旨!”
    太史府老少随着司马迁跪了一行行,下旨官展开圣旨大声念道:“查司马家门,历任史官,忠于皇室,积功如山。太史令司马谈作古,由子司马迁袭职,子袭父职,当思皇恩,勤王爱民,勿负朕意。”
    司马迁全家在喜炮声中谢了旨,金黄色的升官喜报,贴在大门前的照壁上,行人蜂拥观望,众口一词悦:“老子英雄儿好汉,父子史官代代传!”

    (四)司马迁入狱身殉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司马迁五十五岁那年(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他的《史记》定稿了,想到书中言及汉高祖刘邦和文景两帝的许多不是,若被汉武帝察觉,杀身他不怕,只怕书被焚毁,一生心血,毁于一旦!他和夫人柳倩娘商议,把倩娘誊的定稿,送回家乡夏阳隐藏,把草稿,留在京师,以防不测。到了清明节,司马迁借着还乡祭祖的时机,把《史记》分装在妻子儿女所坐的轿子里,转回家乡。
    自从他到长安后,监造“挟荔宫”是第一次返乡探亲,这次是第二次探亲了。到了嵬秀原的高门村,得到乡亲们的盛情招待。皇上只准他十天祭祖,好多年的故友亲戚都要看看,忙得马不停蹄。他和倩娘最后到“芝秀庵”探望了姑母。姑母已七十五岁了,童颜鹤发,明智,硬朗,还主持着这个庵院。他重游“龙门书院”时,发觉新任总监杜明严重失职,引起各方极为不满。司马迁便把杜明撤了职,还为书院捐了白银三千两,作为对贫寒学生的资助。
    在他访亲探友中,听到夏阳县令文豹臣,贪赃枉法,鱼肉百姓。他通过上司,把赃官撤职问罪。乡亲们都感激地说:“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同乡人!”
    祭祖那天,他看见司马坟园已破烂不堪了,便出银五百两,让族人推举的司马厚负责监修。司马厚为人方正耿介,历举孝廉,德高望重,誉满乡里。他是司马迁的三叔父,又是他幼年学农的老师。保藏《史记》的大事,司马迁便托付本家三叔了。司马迁王命在身,不敢在家多逗留,全家人又匆匆返回京地太史府。
    人常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司马迁离京十日后,任安和田仁,被指为“戾太子造反”的主谋人,问罪腰斩了。莲花夫人传言,李广利在皇上面前说司马迁和任安交好,也是“太子案”的主谋人之一。这如同晴天霹雳,司马迁一家人都惊呆了!柳倩娘哭着说:“奸贼钻空子,扇阴风,点阴火。那个昏君,东倒吃羊头,西倒吃猪头,看来这场大祸难逃了!”司马英和弟弟不明真相,陪着母亲在一旁哭忄西惶。太史府好像乌云压顶,大家觉得喘不过气来。这时,只见司马迁望着窗外,沉思着:如何迎接这将要来临的暴风雨。
    老家院气喘吁吁地回报:“路遇杨太监,传莲花夫人的话‘二师将军,奉旨抄家,霎时即到’”。老人哭着说:“请老爷逃命啊……老爷!你快走啊!”司马迁却冷静地说:“你们快走!”老家院拉着司马宏的手走了。司马英随着赶去。司马迁也催夫人说:“快换衣服去吧。”柳倩娘哭道:“抄家就到眼前,逃是逃不及了,活在一起,死在一堆……”司马迁说:“岂可再作儿女情长?迟行一步,性命难保,也坏了我的大事……”司马迁急了说:“夫人!大事就是《史记》的保藏,《史记》在,如同我生;《史记》亡,如同我死。我要你逃命,为的要你保藏《史记》!眼下只怕奸贼已封了城门,我有好友高明山,把守西门。他与我有八拜结交之情,你领儿女找他,定会放行出城。”话说至此,老家院面无人色又跑回来,浑身抖颤,说:“老……老爷……快……快走啊……御林军进巷了……”司马迁连忙脱下衣冠,给夫人穿戴起来,女扮男装,领着孩子,从后花园逃走。
    一家人,就这样匆匆分别了!司马迁无力地倒在身后的椅子上。老家院送茶水进门,茶盘中放着十两白银,抖颤着双手说:“身入天牢,需要打点狱卒。这是老汉想到的,你我主仆一场,请老爷笑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府门外人声鼎沸,接着大门“轰隆”一声,老家院吓得把心抽成一团,司马迁却正襟危坐在那儿。接着,闯进了满院子的御林军,个个像凶神似的。那个走在前头的头头,三角眼、鹰鼻子,兔耳朵,两腮无肉,他下令搜书抓人!两个满脸横肉,气势汹汹地彪形大汉,押着五花大绑、项带铁链的司马迁,从上房走了出来。只见司马迁挺胸昂首,被推到奉旨抄家的头头面前。司马迁厉声骂道:“奸贼李广利!”只见奸贼把手一挥说:“送交天牢!”那两个爪牙,便连踢带打,把司马迁推走了。
    李广利还有他那不可告人的想法:“怎么不见柳倩娘被押来呢?这一次,十拿九稳,我要如愿以偿了。”面前又押来一人,不是倩娘,而是一个白发苍苍、满脸是血的老头。李广利喝道:“你是什么人?”“家院。”跪在地上的老汉回答着。李广利骂军卒:“你们不捕大鱼捕小虾,皇犯的家眷哪里去了?”“问过这老家伙,他说司马迁的妻子儿女,三天前就出外探亲去了。”军卒回道:“打死打活,他说不知道。”李广利三变脸,对老家院笑眯眯地说:“老汉,你说了,赏银千两。”老家院猛地站立起来,气得双眼出血,怒骂李广利道:“呸!瞎了你的狗眼,我老汉不是卖主求荣的人……”李广利立即意会到这句话是骂他“卖主求荣”,怒不可遏,一剑过去,人头落地了。接着,来了几十个军卒,你拿我抱,把《史记》(竹简书)和司马迁的其他著作《七国亲王秘史》、《太初历述要》、《子长诗文集》等,放了半院子。李广利下令把书用车拉回去。
    奸贼李广利把司马迁打入了天牢,他的心不踏实,想到司马迁的儿子司马江镇守雁门关,掌着那里的兵权,若要反上长安为父报仇,如何是好?便讨了圣旨,任命他的侄子李时春为钦差,以劳军名义,出其不意,将司马江宣旨革职,斩于军前。李时春持了皇旨,带领将校前去了。李广利又遣爪牙胡幼名为钦差,前去夏阳追捕柳倩娘、司马宏、司马英去了。
他这里和酷吏杜周审司马迁怂恿“太子造反”、“著书犯上”的罪责。杜周这一次对司马迁的态度大大改变了,他知道莲花夫人已因司马迁叛乱案的牵挂,被打入冷宫,皇上也要死心整死她。大臣们都怕株连,无一人为他说情。于是,御史杜周传“叛臣”司马迁上堂受审。他拍着惊木问道:“司马迁!任安、田仁的口供中,已招出你和他们同谋怂恿太子反叛。你速速地讲来。”“无有此事!这全是李广利的造谣,我无从说起。”司马迁据理力争。“你敢委罪于李国舅,混蛋!在任安府中,搜出你的《报任安书》,对圣上颇多怨言,书中还在同情那降番的李陵。你与任安臭气相通,这就是明证。你还赖舌,该当何罪?”杜周进逼着司马迁。“有书信一事,并无一字谈及‘太子反叛’,你不能臆断行事,妄加无辜之罪!”司马迁顶得杜周肚子痛。“好!你私著《史记》,借秦喻汉,指桑骂槐,极尽含沙射影之能,由高祖骂到汉武帝,这是毁宗灭祖之罪,你明白吗?”司马迁不慌不忙,回言道:“史者,事也。应当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直录不隐。史官者,职在严褒贬,别善恶,使后人以史为镜,不敢胡作非为也。我为史官,忠于职守,有何罪可言乎?”司马迁又给了杜周一个硬钉子吃。杜周没法了,只有求助于他的酷刑压人,便喊堂道:“哼!背上牛头不认赃。给我打!”差役们如狼似虎,便把司马迁扯了裤子,压倒在地,举起刑棍,如雨点似的交打起来。可怜忠于大汉的司马迁,霎时皮开肉绽,鲜血淋淋,昏厥过去了。杜周又用凉水将其喷活。就这样打昏喷活,喷活打昏,司马迁一字不招,杜周只好让人把他抬回天牢。从此以后,司马迁在狱中,不断遭到酷刑拷打,逼迫要他承认李广利凭空捏造的“犯上罪”。这时,司马迁的一条腿已被打断了,痛得难忍,躺在铺着麦草的潮湿地面上呻吟不息。幸遇六年前他第一次坐监的狱卒钟德英。司马迁仗义救过德英父亲的性命。德英不忘司马迁的大恩,便暗中照料。给司马迁买药丸、送吃喝,千方百计使他解除痛苦。当杜周问到司马迁被打的伤势如何时?他谎报污血化脓,蛆虫乱跑。杜周盼望能整成这个样子,没有给司马迁再加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李国舅在司马迁的书中,要找到他的罪证,便拿起了《七国亲王秘史》,翻着翻着,看到一篇“十八子传奇”的文章。这奸贼生性机警,一下就意会到十八子三字合并起来,不正是个“李”字吗?莫非与自己有关?他便仔细读下去:“汉景帝时,陇西天水都,有一市井无赖,不知其名贵姓,人呼‘十八子’。此人女娃颜面光棍心,如同狐狸,馋、狡、滑兼而有之。为贪求富贵,思其妹颇有姿色,何不以色进上面媚君王。招其妹,实言相告之。妹亦有此念,不谋而合,喜甚。闻听诸侯国中有楚王,贪酒好色,十八子引妹至楚进宝,作为晋身台阶。楚王纳为贵妃,十八子依其妹色,成为皇亲国舅,一步登天,可谓富贵矣!熟知贪得无厌,有钱无权,甚为不乐,令其妹以意求王,妹于枕间衾中,诱王乐允。因其不学无术,深恐误国误民,楚王拒之不允。十八子计穷,探知楚王好男色,遂充男妾,受到楚王宠爱,胜过女色,遂委十八子军国大权。小人得志闯破天,贪赃枉法,霸占良女,无恶不作,得意忘形。惜乎!好景不长,将军周亚夫平“七国之乱”,十八子不可一世,竟死于乱箭之中。奇人奇事,充男妾者,亦可飞黄腾达。志其异,怜其悲,于世道人心,岂无一鉴乎?”李广利一口气看完这篇文章,这显然是对自己的讽刺之作。他气得黑血上涌,两眼冒火。探得司马迁已将《史记》正本转回家乡,如果让《史记》和这本《七国亲王秘史》流传于世,自己和皇上岂不是成了遗臭万代的罪人吗?司马迁玩弄刀笔,如此可恶!杜周对李广利说:“下官见大人的手谕,已将司马迁用钢针刷子遍扫全身,体无完肤;又用铜锤打折了他的筋骨,还用铁钉,钉在他的双耳上。你想,他已成了半死人,杜周劝李广利回府歇息,明日再审不迟。李广利怒斥道:“司马迁已将《史记》正本转回家乡,遗害无穷。他若一死,更难追查,皇上怪罪下来,怪我?还是怪你?”杜周忙回道:“李大人一定天牢夜审,下官岂敢推辞。”
    稀疏的雪花飘了起来,杜周请李国舅用过酒饭,披了遮雪的斗蓬,乘轿子向天牢奔去。司马迁骨折肉烂,躺在草铺上,实在没法受下去了!钟德英在一旁要给他灌药丸,他拒绝了,沉痛地说:“不用吃药了,料想我活不了几天了!前几天我好些的时候,写了绝笔家书。我死后,烦请贤侄,到夏阳高门村,交给我的三叔司马厚。我做鬼,也忘不了你的好处。”钟德英连忙接过信,藏在他的内衣中。他苦劝司马迁用饭,并一口一口地喂进嘴内。
    窗外北风怒吼,大雪飘扬。忽然李广利、杜周带着校尉们闯进牢房。李广利缓缓地走到司马迁面前,微笑着问道:“何必执意太甚。告诉我,你的《史记》正本,藏于何处?”司马迁没有理睬他。李广利早知道来软的不行,故意要在精神上折磨他,便说:“哈哈!你的夫人柳氏,如今已到我府,变成了我的爱妾!她呀!也是个没志气的人物!”司马迁再也不能忍受这种侮辱,他强撑着爬身站起来,愤怒地骂道:“放屁!柳氏看上了你这贼眉眼?我看,不是她没志气,没志气的是楚王的男妾!放了右贤王家眷的卖国贼子!……”
    司马迁与奸贼当面锣、对面鼓地干起来,把李广利的阴私,当着御史杜周、众校尉面前,一件一件向下揭。李广利急了,气上胸膛,拔出宝剑,照准司马迁的脖子砍去,只听得扑嗵一声,忠臣的头颅,滚落在地,尸体倒在鲜红的血泊中……

    (五)司马迁后裔为啥姓同、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作者:本站 编辑:秦人
渭南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渭北帝王陵墓风景名胜区 韩城龙门——司马迁祠墓风景名胜 洽川风景名胜区
渭华起义纪念馆(碑) 藏龙寺和少华山 古潼关
魏长城与汉华仓 蒲城巴厘岛温泉 澄城县博物馆
渭华起义纪念馆 仓颉庙 华山御温泉
鸵鸟王生态园 渭北葡萄 韩城大禹庙
渭南市美食 更多
路井扯面
合阳县美食:清汤羊肉
路井扯面 合阳县美食:清汤羊
洽川黑乌鲤 荞面煎饼
合阳踅面 合阳羊肉糊饽
合阳辣子豆腐 合阳的饺子与民俗
棒棒馍 石子馍
蒲城特色——八宝辣 蒲城水盆羊肉
八宝辣子 蒲城锅盔
蒲城县美食:永信酱 蒲城县美食:面辣子
水盆羊肉 大荔县美食:金丝蜜
大荔的工艺花馍 大荔的工艺花馍
渭南市特产 更多
·蒲城土布 ·潼关黄金
·富平墨玉 ·华州黑陶
·华山吉祥物 ·富平合儿饼
·富平琼锅糖 ·白水豆腐干
·富平九眼莲 ·大荔黄花菜
·大荔冬枣 ·大荔花生
·渭南水晶饼 ·韩城花椒芽菜
·蒲城麦秆画 ·白水花馍
·华县粮食画 ·华山灵芝
·白水杜康酒 ·白水苹果
推荐信息  
最新更新  
·渭南传说典故:渭 南 八 景
·渭南传说典故:渭 南 新 八 景
·渭南传说典故:渭南临渭区八景
·渭南传说典故:渭南临渭区八景诗
·渭南传说典故:下圭阝八景
·神话故事:夸父追日的故事
·神话故事:二郎神担山撵太阳
·神话故事:迤山石的传说
·神话故事:大禹凿龙门
·神话故事:鲤鱼跳龙门
·神话故事:仓颉造字的故事
·神话故事:华山仙掌的传说
·神话故事:老君犁沟的传说
·神话故事:苍龙岭的传说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间传说典故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gush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