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民俗首页 | 西安民俗 | 宝鸡民俗 | 咸阳民俗 | 铜川民俗 | 渭南民俗 | 延安民俗 | 榆林民俗 | 汉中民俗 | 安康民俗 | 商洛民俗 | 杨凌民俗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紫阳县民俗风情大全 > 正文

紫阳乡村建筑风格(1)

2012-8-11 23:51:24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紫阳乡村建筑,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与本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建筑传统、思想文化等特点相联系。
    旧时紫阳土著较少,四川、江淮、湖广等地移民带来了各自家乡的建筑风格。紫阳山多坡陡、绝少平地,因而多吊脚楼、钥匙头。加上紫阳旧时少富商和达官贵人,因而大的庄院较少。紫阳耕地分散,生产水平低,工具落后,为便于耕种和管护,故地有多远,房有多远,居住比较分散。解放以前,封建迷信思想也较多地渗入了乡村建设,表现在择址、格局、内部结构等方面。
    解放前,劳动群众居住十分困难。解放后,地主庄园和宗族祠堂分给了无房农民居住。随着农村经济状况的改变,农民多次掀起建房热潮,居住状况不断改善。1978年,政府拨数百万元专款帮助贫困户建房,基本上消除了住茅棚、岩洞的现象。
第一节 村庄格局
    在紫阳,农户除少数在河谷地带居住比较集中外,大部分村的居民都是单门独户,称为“片村”,即一条小河流域,或一座山坡居住数户或数十户,以组成一个行政村或组。
    较大的村庄,集中在川道或集镇附近,往往一村有10~20户居住。50年代以后,因政区设置较以前为繁又形成若干新的居住中心。各乡政府驻地,往往形成较大的村庄。而且随之设置学校、卫生院、供销社等事企业单位。
    河谷地带多水田,且交通较便利,清乾隆以后出现数处地主庄园,最大的是洞河红岩口的陈家院子,占地约40亩。余如蒿坪河的杨家院子,盘厢河的庞家院子,规模都较可观。
    山岭地区的农户往往依山就势构筑房屋,“如晨星落落,求所谓三家村者,无有焉”。(康熙《紫阳新县志》)但为了互相照应,户与户之间都尽量做到鸡犬相闻、声息相通。或者三、五户互相毗邻,间以少许竹木。因水为山岭居住的重要条件,所以住户多寻求在溪边、泉边建房。
    住房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相一致。因此,本县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住房分布稀疏,而500米以下地区则多稠密。特别是蒿坪川道、洞汝河谷、汉城丘陵一带,住房密度较大。
    本县村院一般都有公用院坝,作为公用场所,并以此形成院落的中心。村院的入口,解放前往往还有一些小型庙宇,作为居民祭祀活动之处。大的村庄一般都沿河构筑房屋,以便于取水、洗衣等。
    对山坡和台地的合理利用,是紫阳建筑的鲜明特色。不少房屋高低错落,并与环境和谐统一,形成美观、实用的建筑群组。
    紫阳解放后,随着农田水利建设的开展和一些村庄水毁后的重建,以及近期库区移民迁建的进行,单门独户的格局有所改变,集中居住的村庄逐渐增多。
第二节 农舍
    (一)种类
    窝棚俗称窝帐棚,雅称观音合掌。这是解放前贫苦农民的一种简易住房,不择地基,结构简单,建造时选择一块3米见方的平坦地,在中间立一根柱子,然后在房屋4角搭4根圆木,交集于中柱的顶端,以圆木相间形成两坡水,再缚若干木条竹竿盖上茅草即成。这种窝棚,解放初,在八六道河、竹笆寨、铁佛寺、鸡公梁、鞍子沟、黄草梁、木竹坪和亮垭于等高山地区仍普遍存在。1978年后,人民政府从“支援农村人民公社投资”中拿出了数百万元为边远高山地区群众建房屋,县革命委员会还提出了“清除窝帐棚,取缔偏岩洞”的口号,现窝棚已基本绝迹,偶见者,已改为牛羊圈和装柴草的杂房。
    巴岩偏棚 一般为乞讨者和极穷人家所住,利用天然岩洞搭成三面水的茅草棚,结构简单,建造方便。现在深山偶有所见,但都是作猪牛圈舍。
    土墙房 用木板夹土,用力猛筑成墙,干后搭上檩椽盖上瓦(草)而成。取材易,投资少,是本县农户住房的主体。
    架子房 也称木板房,多见于高山地带。除房上盖的瓦外,材料几乎全为木材。但也有架子立起后,在各柱空间装上板片夹上木竹篱笆,然后用三合泥浆塗刷成墙。解放前富人的大院,一般都是架子房。解放后,由于木材缺乏,造价上涨,已极少有人修建。
    石墙房 除门窗、檩椽外,都用片石和三合泥(石灰、沙子、黄泥)浆砌而成。墙砌起后,再用石灰浆粉刷,在石料方便的地方多见。
    小平顶房 房顶用混凝土打成平顶,美观大方,节省木材,便于农家晾晒粮食。
    (二)式样
    长三间 三间房成一字摆开,中间的称堂屋,两边称耳房(套间)。三间房以堂屋为中轴展开,堂屋较大。又称“一把锁”,在农村较普遍。
    钥匙头 系在长三间房一侧与之垂直加一厢房,形似旧时之开锁钥匙,故名。
    三合面 是以正房和厢房组成的口型房屋,结构紧凑,但占地较多。
    天井 是四座建筑物围成的四合院,中间成一口字,整个结构形若“井”字。通常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分布,关系分明,尊卑有秩。解放前,富人的院落,有由几个甚至几十个天井院组成建筑群体。本县红岩口陈家院子,由48个天井院组成。解放后民间建筑很少有天井院这种样式。
    后八尺是在正房后与正房接檐的房屋,实际上是正房的延伸,一般进深约2.07米,即8市尺,故名。
    偏厦是在正房侧修三面墙、一坡水的房子,一般作伙房。
    (三)规格
    房屋的开间(即宽)和进深(即长)没有具体规范,依地势、材料而定。一般四六开,即每间开间(宽)4.67米,进深(长)5.3米。近因缺乏大的木材,趋向于开间小而进深长,亦便于隔套间。
    房屋的高低,依地势而定。民间不以尺寸记,而以板数记,一板为1市尺。高山地区一般为15~17板,河谷地带一般为19~21板。
    阶檐的宽窄无定规,前阶檐一般为1.5米,后阶檐为83厘米,有明柱的房屋前阶檐为2.3米。任河流域因阴雨多阶檐较宽,便于编织等项活动和堆放柴禾等物。
    门窗宽窄因房而定,老式房屋窗户较小,一般宽50~65厘米,高50~83厘米。耳门一般高1.6~2米,宽83厘米至1米,大门一般高2.3米~2.7米,宽1.5~1.7米。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紫阳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紫阳民俗小区 紫阳任河漂流 紫阳仙人洞真人宫景区 紫阳擂鼓台森林公园
紫阳木兰峡景区(三十里峡)[图 紫阳洞河古戏楼[图] 紫阳洞河长梁嘴[图]
紫阳洞河棋盘山[图] 紫阳县药王洞 紫阳向阳三叠泉
紫阳县东明庵[图] 紫阳盘龙观 紫阳县擂鼓台自然风景区[图]
紫阳任河漂流 紫阳富硒茶观光园 新农村特色民 紫阳瓦房店北五省会馆[图]
紫阳县凤凰山 紫阳县米仓山 紫阳县大巴山
紫阳县美食 更多
紫阳油糍
紫阳传统美食 梅菜扣肉[图]
紫阳油糍 紫阳酥炕炕
紫阳椒盐饼子 紫阳洋糖饺子
紫阳水煎包子 紫阳浆巴馍
紫阳传统美食 梅菜 紫阳豆腐干
紫阳蒸盆子
紫阳县特产 更多
紫阳县地方特产:矿产
紫阳板石
紫阳县地方特产:矿 紫阳板石
紫阳柑橘 紫阳富硒茶
推荐信息  
·岐山县岐山祝寿习俗
·临潼婚姻习俗
·略阳杀年猪吃泡汤习俗
·靖边闹秧歌习俗
·靖边人日常忌讳
·华县的衣食住行
·白河县元宵节
·石泉县春节玩狮子龙灯的习俗
·镇安回族的饮食风俗
·风趣的镇安婚俗
·绥德哭坟民歌
·绥德丧葬仪式民歌
·绥德丧葬习俗
·绥德暖窑习俗
最新更新  
·紫阳县旧时计量器具
·紫阳县民国以前体育活动
·紫阳县传说、故事、民谣
·紫阳县风俗祭祀
·紫阳县民谣
·紫阳县民间禁忌与忌讳
·紫阳县民间巫医
·紫阳县民间祈雨习俗
·紫阳县民间祭祀习俗
·紫阳县信仰民俗
·紫阳县民间的骟匠
·紫阳县背运习俗
·紫阳县行船习俗
·紫阳县民间挖炭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俗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mins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