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文物首页 | 西安文物 | 宝鸡文物 | 咸阳文物 | 铜川文物 | 渭南文物 | 延安文物 | 榆林文物 | 汉中文物 | 安康文物 | 商洛文物 | 杨凌文物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咸阳市文物大全 > 咸阳聚落遗址

咸阳聚落遗址

字号:   2013-7-23 8:04:30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长武古人类化石及旧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长武县城关镇窑头沟及鸭儿沟,属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197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陇东进行第四纪考察时发现。地质时代属晚更新世。当时发现许多打制石器和少量哺乳动物化石,并在当地群众出售的“龙骨”中获得了一枚智人牙齿化石。人牙齿根缺失,齿冠近中侧和齿面釉质被破坏,但牙本质完整,可以按其形态复原。牙齿呈灰白色,原尖大,次尖小。后者位于远中侧的中间,前尖略大于后尖,前尖、后尖与原尖的三尖交汇处成一凹面。远中侧无接触面,近中侧釉质脱失,亦看不出与前齿的接触面。这些性质表明此牙是萌出不久的左上第二臼齿,可能为一少年个体。此标本为中国人类化石增添了新的地点和材料,尤其是出自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更具有特殊的考古学价值。伴随出土的动物化石有鼢鼠属、披毛犀、似野马、野驴、大角鹿属、斑鹿、牛类等。野马和野驴均属晚更新世动物,结合地层剖面的上下层关系,长武发现人牙化石的地质时代与蓝田涝池河等地点的相当层位大体一致,属晚更新世的早一阶段。
  长武旧石器地点地处泾河中游,人工打制的石制品类型颇多,提供研究的标本约200件。石器材料主要是石英岩,占全部材料的80%,其余燧石占10%,脉石英占5%,其他占5%。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是砾石,60%的标本均保留有砾石面。石核的台面也多利用砾石面,修整台面的石核较少。石器的器形有刮削器、尖状器和砍砸器等。石器以小型为主,多用砾石石片制成。加工粗糙,类型简单,外形多依石片的原始形态。石器的第二步加工多由壁裂面向背面加工,尖状器修理得相当精细。石器组合以单边直刃刮削器为主,尖状器、砍砸器数量较少。
  研究者认为,长武旧石器地点与陕西、甘肃、宁夏等黄土高原地区已经发现的一些晚更新世旧石器地点在层位上和文化性质上有许多共性,可以统称为泾渭文化。
  下孟村遗址 位于长武县冉店乡下孟村北台地上,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1958年发现,1959—1963年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大学联合发掘。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2—4米,从下到上可分为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共清理出房址7座,均为方形圆角半地穴式,以坑壁为墙,居住面和墙壁均抹草泥土,居住面中部有圆形或瓢形灶坑,后都有保存火种的陶罐,门开在房屋的东壁上。另清理出窖穴107座,有圆底形、长方形、锅底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其中一些袋状坑底部有二层台阶或三层台阶旋转而下,有些窖穴抹有草泥土并经火烤过,坚硬平整。据已发掘的情况看,住宅附近有许多灰坑,灰坑与居室相互打破或迭压,证明原始人在此居住延续甚久。同时清理陶窑5座,分竖穴和横穴两种。其中竖穴窑3座,由火口、火道、窑室等几部分组成;横穴窑2座,由火口、火膛、火道、火孔、窑室等组成。其横穴窑结构与半坡Y3基本相同,惟窑箅四周为10个梭形火眼,与半坡的长方形火眼不同。此外,还清理出瓮棺葬8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多件。
  下孟村遗址出土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粗陶占多数。器形有红陶钵、红陶碗、杯口尖底瓶、二层台口尖底瓶、粗砂陶罐和瓮、曲腹钵、罐,另外还有灰陶大口小底缸和灰陶瓶。纹饰多见弦纹、绳纹,彩陶纹饰有勾叶、圆点、黑宽带纹,有些彩陶带有白衣。石器有斧、刀、锛、凿、网坠、纺轮、球等。骨器有铲、针、箭头等。还发现有陶锉、陶纺轮、陶刀、蚌刀和蚌饰。在陶器中有一件三足罐,属老官台文化的遗物,出自最早的地层。
  下孟村遗址的发掘,主要收获是从地层上证实了老官台文化早于仰韶文化,而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早于庙底沟类型。
  崔家河遗址 位于旬邑县城关镇崔家河西岸第二台地上,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渭水队调查发现。1980年咸阳地区文物普查中又进行了复查。
  遗址所在的台地北临汃(biē)水,东靠崔家河,南北约300米,东西约400米。暴露在断崖上的文化层厚约3—6米,所见的人类活动遗迹有房基址、窖穴、灰沟、灶坑、灰坑等多处。其中居住面4处,长3—4米不等,两处为发白色的姜石地面,均经过火烧,呈赭红色。灶坑3个,径0.6—0.8米,深0.5米,其中一个周围为白色姜石地面,内出土素面夹砂红陶罐1件,线纹夹砂红陶罐2件,彩绘细泥红陶片1件。一个内有厚0.15米和0.25米的草木灰两层,两层草木灰之间有一个厚约4厘米的硬而平的红烧土面。一个在红色居住面上,内出土线纹夹砂红陶罐1个。另外有袋状灰坑6个,口径0.9—3米、底径1.5—6.1米,深1.5—5米不等。还在一处断面上看见灰沟1处,沟口宽8米、底宽4米、深5米,沟口距地表3米。沟边为生土,出土石斧1件。此灰沟当属一东西向的安全防护沟。
  遗址出土的遗物主要是石器和陶器。石器器形有斧、锛、凿及刀形器4种。陶器器形有钵、罐、瓶、盆4种。陶质有细泥红陶、泥质红陶、夹砂红陶、夹砂灰陶,其中泥质陶最多,夹砂陶次之,细泥沙陶又次之。泥质陶多未经淘洗,或羼入少量细沙。夹砂陶内加入大量的白砂、碎石或碎陶末。细泥陶经过淘洗,不加任何羼和料。泥质红陶烧成温度较低,虽表面磨光,但因其质地一般不很细腻,不施彩绘。细泥红陶烧成温度较高,质地坚硬细腻,内外壁均磨光,多施彩绘。出土遗物表面装饰除有彩绘外,还有附加堆纹、弦纹、线纹、绳纹、刺纹、压纹、画纹等。彩绘均用黑色,部位主要在器物口沿、肩部和腹部的外壁。已见到的纹样有宽带纹、鱼形纹和圆点、直线、三角构成的各种几何纹。附加堆纹只有长条形一种。这些陶器有轮制,也有手制,器物口沿多经过轮修。陶片中,有两件在器物口沿上面有刻画符号(均为“│”)。
  崔家河遗址被考古界认为是渭水流域仰韶文化遗址中比较典型的半坡类型遗址。
  尹家村遗址 位于秦都区渭滨乡尹家村一带,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1957年10月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在渭河北岸东西向高起的台地上,台地高出河面约20米,其范围东西长约2公里(东至麻子渡村西约100米,向西通过尹家村至兴平县田阜乡段村中间),南北宽约1公里(北至陈良村以南约150米,南至尹家村南面断崖),总面积约131万平方米。文化遗物丰富,暴露在断面上的灰坑、灰层几乎连结成片。灰坑口一般距地表约1米,宽约1.5—4米,深约2—4米,形状不一,有的为圆桶状,有的为袋状,有的为锅底状。灰层距地表深约50厘米,露出地表外的厚度约1—3米。在村西城壕内西边断面上还发现窑址一处,窑顶距地表约80厘米,形似三角形,高1.5米,下宽2米,窑壁面有厚约1厘米的烧土层,内部充塞积土,深度不明。在村西南角向渭河的断面上和村西一条水渠的断面上,暴露出灶坑两处,坑口距地表约1米,宽约60—70厘米,红烧土壁高约20厘米,与西安半坡遗址发掘的大致相同。在村西南角高约2米的土坎断面上,还露出长约1米和重叠三层的居住面痕迹,每层间距约20—30厘米。
  采集的遗物有石器、陶器及陶片等。石器共23件,石料有燧石和玉石等。制法分磨制和琢磨两种,器形有斧、锛、凿、刀、簪与敲砸器。陶器和陶片的质料有细泥红陶、细泥灰陶、夹砂粗红陶和夹砂粗黑陶,以细泥红陶为最多。器形有杯、碗、钵、盆、罐、环和尖底器等,制法以手制为主,少数器物沿部有轮旋痕迹。火候高,质坚硬,器壁厚0.3—0.7厘米。彩陶数量较少,器缘或腹部施有宽带纹,或作平行的几道横线,或作半圆形的圈点纹。采集到较完整和较典型的陶器和陶片共31件。另有骨簪1件(已残)。
  尹家村遗址的彩陶与磨光石器并存,其文化类型可能与仰韶文化中的庙底沟类型相当,但就发现的带孔石斧和制作精美的石锛、石凿等观察,其文化时代还可能要稍晚一些。它是本地迄今所见规模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原始聚落遗址。
  浒西庄遗址 位于武功县西部漆水河西岸,北距武功镇约3公里,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1959年发现,1979—1981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发掘。遗址东西约500米,南北约700米,面积约3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2米。
  遗址出土的12座房址,多为方形半地穴式,圆形较少。墙壁和居住面均为草泥土上加白灰面,坚硬平整。灰坑或窖穴发现35座,形状有袋形、筒形、椭圆形套联坑、勺形坑和不规则形坑。陶窑4座,均为横穴窑,其中3座为“非”字形,1座为两组树杈状分火道。墓葬18座,骨架头多向西北和东南,随葬器物仅有骨镞和几十个贝壳。葬式均为单人葬,有仰身直肢、俯身直肢、侧身葬和二次葬4种。
  遗址出土的陶器陶质有夹砂灰陶、泥质灰陶、夹砂红陶及泥质红陶;纹饰有篮纹、绳纹、附加堆坟、画纹、方格纹、戳刺纹、镂孔;彩绘只见于一种喇叭口圆肩罐的顶部及几片碎片上。颜色有红、白两种,均为烧成后彩绘,分横条红彩、横条白彩。器形有鼎、喇叭口圆肩罐、筒形罐、单耳圆腹罐、侈口圆腹罐、单耳杯形罐、敛口罐、小罐、壶、浅腹盆、刻槽盆、碗、豆、圈足盘、灶、盘、杯、器盖、钵、盘形器、甑、棒槌形器、纹异形陶器。生产工具、装饰品及其他用具有刀、斧、镰、铲、锛、凿、刮削器、锥、针、纺轮、陶拍、磨石、矛、镞、环、球、磨盘等。
  浒西庄遗址区域内发现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庙底沟二期文化类型和西周文化遗存,其中以庙底沟二期遗存文化层最厚,为本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遗址。
  田阜遗址 位于兴平县田阜乡田阜村西北渭水北岸一级台地上,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渭水队调查发现。
  遗址南临渭河,北有水渠,地势平坦。在农民挖土形成的断壕上,暴露出极为丰富的遗物,有房基、灰坑和墓葬等。遗址面积较大,东西长750米,南北宽300米。文化层堆积较厚,约3—4米。采集的标本分石器、陶器两类。石器有斧、环;陶器有盆、罐、鼎、豆和纺轮等。陶质有泥质灰陶、夹砂灰陶、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4种。其中夹砂灰陶较多,泥质灰陶次之,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又次之。纹饰主要有附加堆纹、绳纹、篮纹、戳刺纹等,制法均为手制。田阜遗址被认为是渭水流域龙山文化中庙底沟二期文化类型中较为典型的遗址。
  将台山遗址 位于长武县丁家乡将台山村南黑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渭水队调查发现。
  遗址南为黑河,东西各有一条深沟,北靠后梁高山。遗址高出黑河约150米,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100米。文化层厚约4米左右。由于遗址面积较大,文化层又厚,暴露在地面上的遗迹、遗物十分丰富。从断崖上见到白灰面房基5座,均为方形,其中一座残长2.5米,墙高0.25米,白灰面厚0.3厘米。有几座房基有叠压现象。此外,还发现多处零星的白灰面,说明该遗址房屋较多。灰坑发现的不少,多为袋形,也有不规则形,口径一般为2米左右,最大的有4米左右。
  采集到的标本有石斧、石凿、磨石以及陶鬲、陶斝、陶罐、陶甑、陶瓮等。石斧和石凿均为双面刃,刃部锋利,通体打磨得极为光滑。陶器为夹砂灰陶、夹砂红陶。纹饰有绳纹、篮纹和麻点纹。陶器制法多为手制。
  长武将台山遗址被认为是渭水流域龙山文化中客省庄二期文化类型中有代表性的遗址。
  碾子坡遗址 位于长武县冉店乡碾子坡村的黑河(泾水支流)北岸,为先周文化遗址。总面积约0.5平方公里(不含墓地)。1958年发现,1980年以后连续发掘,发掘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古墓葬200多座。
  碾子坡遗址的文化层,是由仰韶居址和墓葬、先周居址和墓葬、西周居址和墓葬、东周居址和墓葬等多种不同的古文化堆积构成的,但主要内涵是先周文化遗存。
  先周文化的遗迹有房基址、窖穴、灰坑和烧陶窑址等数十座。其中房基址约有10多座,分为土窑式和半竖穴式两类。土窑式房子均属坑径5—9米的椭圆形深土坑,穴里一壁向外掏,利用窑顶作掩蔽。穴底有条出入的土坡道将住室分为两部分。半竖穴式房子有方形和长方形两种,房子出入口是斜坡道。出土的遗物数量和种类均甚多。生产工具有斧、锛、凿、锤、棒、铲、刀、镰、陶拍、纺轮、针、锥和磨石等,其中平面近似三角形的石锤斧是先周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另一个特点是工具以石质的居多,陶质的和骨质的次之,铜质的很少,蚌质的尚未见到。这与西周时期大量使用蚌壳制造农具的情况截然不同。生活用具以陶器为主,有瓶、鬲、甑、罐、簋、豆、盂、盆、尊和瓮等,其中以鬲形器为多。青铜器出土不多,有一件乳纹鼎重约10.75公斤,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重器之一。其他遗物以先周卜骨的发现最为重要,特征是有钻有灼而无凿,与商代卜骨形制相似。发现的先周墓葬近80座,墓穴口小于底若“覆斗状”,与寺洼文化和西周的墓穴形制相似,均为单人葬,仰身和俯身并存。随葬品多为陶器,以鬲为常见。据已掌握的材料分析研究,以及若干个C14)年代数据加以判断,碾子坡先周遗址应是周人迁岐以前的文化遗存。这一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为探讨和研究周人早期历史及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郑家坡遗址 位于武功县武功镇以东0.5公里的漆水河东岸,为先周文化遗址。1980年发现,1981年宝鸡市考古队正式发掘。遗址东西宽约500米,南北长约3000米,揭露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区分南北两个小区,中间有一条呈东西走向的壕沟。早期遗址主要分布在北区,时代约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晚期至二里岗下层,中期约在太王迁岐前后,晚期约在文王作丰之时。中、晚期遗存在两个小区内均有分布。发现先周时期的房基17座,灰坑15个,窖穴3个,陶窑2个,另有陶器、石器等遗物。
  早期房基为半地穴式,门向北,门道为斜坡状,下端有台阶。门通道将房屋分作两室。陶窑为竖穴式,由窑室、窑箅、火膛组成。陶器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以红褐陶为主,灰陶较少,磨光黑陶亦较少。陶器以手制为主,兼用模制,盛行粘接法。表面除素面和磨光以外,纹饰以粗疏散乱的绳纹为主,还有印纹、弦纹、附加堆纹和刻画符号。器形有鬲、盆、罐、瓮、尊、甑、箅等。另外还有骨笄、石铲、卜骨等遗物。
  中期房基有长圆形、圆形半地穴式。房屋分前后两室,中有通道,前室大,后室小。窖穴为袋状,坑底经过加工。陶器仍以红褐陶为主,灰陶较早期增多。纹饰以绳纹为主,印纹种类增多,常见的有方格纹、乳钉纹、重棱纹、叶脉纹、“S”形纹等。附加堆纹继续使用;亦发现有刻画符号。器形有鬲、钵、深腹盆、簋、盂、盘等,还有石刀、锛、凿、纺轮、陶拍、骨镞、笄、铜镞和卜骨、陶人头像等遗物。
  晚期房屋为浅地穴圆形。其中一处灶坑位于室的西北正中,有火膛、火眼、进火口和出烟口。室内有柱洞。室内活动面狭小,似为炊事专用的厨房。生产工具有陶纺轮、骨镞、石锛等。
  郑家坡遗址的早、中、晚三期是同一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文献记载周人早期活动在漆水下游一带,此遗址即在这个范围之内,为探索先周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岸底遗址 位于武功县游凤乡岸底村西的漆水河东岸台地上。为先周文化遗址。总面积约21000平方米,199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系联合发掘了400平方米。发掘清理的遗迹主要有房址、灰坑、陶窑及墓葬。
  遗物包括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两大类。早期生活用具有陶器,分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均以红褐色为主,也有少量的灰褐陶、灰陶和橘红陶。绳纹以粗疏散乱的麦粒状绳纹为主,印纹全为方格纹,画纹为网格状,附加堆纹极为盛行。另外还有弦纹、旋纹。器形有鬲、盆、尊、罐、簋、豆、瓮等。生活工具有石斧、骨锥、纺轮等。中期生活用具中,陶器仍以红褐陶为主,灰褐陶、灰陶占相当大比例。麦粒状绳纹有所减少,粗绳纹数量增加,新出现了方格乳钉纹、叶脉纹、涡旋纹。器形新出现了直口罐、分裆瓿。骨器有骨针2枚,通体打磨光滑,残长7厘米以上。生产工具包括石镰、铲、刀、凿、坠,骨锥、矛和陶拍、纺轮等。另外还出土了用牛肩胛骨作成的卜骨,上有钻、灼而无凿,钻孔背面有兆纹。晚期生活用具中,陶器以灰陶为主,红褐、灰褐陶极少。绳纹以粗绳纹为主,印纹、方格纹、弦纹、附加堆纹较少见,出现了重棱乳钉纹。器形新出现了夹砂罐、三足瓮。生产工具有石矛、骨铲、骨锥、陶拍和陶纺轮等。另外还有骨饰、蚌泡等遗物。
  岸底遗址早期相当于殷墟一期,上限可能还要早些。中期相当于殷墟二、三期,对先周文化的分期有积极意义。下限可至西周初期。遗址出土了较多的不同种类的陶器,夹砂粗陶缸、夹砂罐、直口罐、三足瓮等,在其他遗址中较为少见,为先周文化陶器序列的建立提供了重要资料。
  西梁家遗址 位于淳化县润镇乡西梁家村,为西周遗址,1952年发现。遗址西至西梁家村沟畔,东至三(原)旬(邑)公路,从西梁家村向北延续至枣树沟脑村,南至西梁家村南,面积约30万平方米。遗址居于平原中央,地势平坦。有多处灰坑,埋于地下约4米处。历年出土陶器、铜器和石器、骨器多件。陶器器形有罐、盆、鬲、豆、三足瓮和甗,陶质以灰夹砂陶和灰细泥陶为主,纹饰有方格纹、指甲纹、回纹、篮纹和细绳纹。所见细泥红陶残片有素面或饰弦纹。建筑材料有筒瓦和板瓦残件。板瓦面饰细绳纹,内有柱丁和圆环。筒瓦面饰黻黼纹和细绳纹。铜器有鼎、戈、削、铃、镞和铜泡。石器有斧、铲和石球。骨器有锥、笄、刀、管形器和卜骨。
  遗址南边西梁家村是墓葬区,村民历年挖土中发现多座中小型墓。经县文化馆调查,在村中1300平方米范围内,探出墓葬28座。这些墓均为土圹竖穴,墓口径2—4米,深4—9米。1986年曾清理其中一座西周墓,墓口东西长4.1米,南北宽2.85米,深7.55米。竖井内填五花土,经过夯筑。生土二层台高1.38米,宽1.24—1.50米。南、北、东三方生土台上各有一殉人骨架。椁室东西长2.88米,南北宽1.83米,椁室用木椽垒筑围砌。椁底棺板下有腰坑,坑内有一殉狗骨架。此墓曾遭盗掘,竖井东、南、西壁各有一盗洞,椁室内被扰乱,随葬器物被盗,仅有贝壳、小玉器和铜屑。
  史家原遗址 位于淳化县石桥乡史家原村南,冶峪河北原面上。以1979年发现屈舌鋬大铜鼎而闻名。为西周遗址。遗址东、西两边各有一条沟壑,南至冶峪河北原畔,北至史家原村,东西宽约500米、南北长约1000米,占地约50万平方米,北高南低,略呈阶梯状,最高处约高出冶峪河床150米。文化层随阶地有高有低。文化层一般堆积为1.2—2.3米。土质为较松的深褐色或浅褐色,有烧土块、炭屑和残陶片。公路旁的断崖上暴露有灰坑、居住面以及灶坑和路土等遗迹。还发现一座半地穴式房址,直径为5.1米,中部有深20厘米的灶坑,直径75厘米。居住面经过火烤,呈红褐色,表面坚硬平整。在遗址口采集有夹砂灰陶罐、鬲、瓶、瓮,均饰绳纹。夹砂红陶见到残片,泥质灰陶有罐和豆,为素面。陶器残片上有斜方格纹和篮纹。

编辑:秦人
关键词:咸阳古遗址 
相关阅读
· 咸阳城邑宫殿遗址
· 咸阳路桥渠道遗址
· 咸阳其他遗址
· 咸阳古遗址
咸阳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安吴青训班旧址 李靖故居 于右任故居文管所
唐家民俗博物馆 泾阳博物馆 淳化县博物馆
长武博物馆 兴平市博物馆 孟店民宅
顺陵 三原博物馆 秦咸阳城遗址博物馆
报本寺塔 沙河古桥遗址 汉茂陵
咸阳市美食 更多
咸阳市美食:酒枣
咸阳市美食:方师酱汁猪蹄
咸阳市美食:枣-永 咸阳市美食:红富士
咸阳市美食:桂花蜂 咸阳市美食:方师酱
咸阳市美食:酒枣 咸阳特色小吃之甑糕
咸阳特色小吃之三原 咸阳特色小吃之乾县
咸阳特色小吃之扯面 咸阳特色小吃之乾县
咸阳市特产 更多
咸阳市地方特产:咸阳琥珀糖
咸阳市地方特产:饸饹-淳化
咸阳特产:乾洲广杏 咸阳特产:乾县柿子
咸阳特产:蓼花糖 咸阳特产:梨枣木工
咸阳特产:大晋枣 咸阳特产:淳化刺绣
咸阳地方特产之乾县 咸阳地方特产之乾洲
咸阳地方特产之琥珀 咸阳地方特产之梨枣
推荐信息  
·商周青铜器:建国前出土商周青铜器
·商周青铜器:建国后出土商周青铜器
·墓志:杨绍程墓志
·墓志:李从曮夫人朱氏墓志
·墓志:杨礼暨继室羽氏合葬墓志
·墓志:徐明母周氏墓志
·墓志:元大亮墓志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出师表》刻石
·众志成城小碑
·召伯甘棠图并记
·果亲王诗碑
·重修实相寺碑
·创修通玄观记
最新更新  
·咸阳城邑宫殿遗址
·咸阳路桥渠道遗址
·咸阳其他遗址
·咸阳古遗址
·陵墓
·名人墓
·其他墓葬
·咸阳古墓葬
·寺庙
·
·桥梁、民居
·石窟寺
·咸阳古建筑、石窟寺
·石雕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文物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wenw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