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咸阳市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咸阳医疗机构

2013-7-23 7:33:02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境内历史上的医疗机构除秦、汉时的皇宫、皇家医疗机构外,别无史料可考。各县城、镇内的中药铺子,常有坐堂医师应诊,为百姓治病解痛。在农村替广大群众治病的,则是手摇铃铛的游医(又称“郎中”)。西医于1911年传入境内,三原县始有“荣华医院”。直到建国前夕,境内仅有12所县卫生院,116名医务人员,171张病床。
    建国后,咸阳市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截至1989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药卫生机构550个,病床8484张,平均每496人1张病床。卫生系统职工15553人,其中医务科技人员13092人,主任、副主任医、药、护师419名,主治(管)医、药、护师1950名,医、药、技、护师3977名,医士2004名。全市平均每336人有1名医生。医疗卫生机构中,200张床位以上的综合医院有7个;100张床位以上的综合医院有17个;县区属中医医院12个;地段医院、乡(镇)卫生院211个;村级医疗站(保健室)4253个;工矿企业及其他部门职工医院27个;工厂、机关、学校、科研单位卫生所(室)200多个;另外还有个体开业人员1144人。是年全市各类医疗机构提供门诊治疗436.2万人次,住院治疗11万余人次。到1990年全市共兴办个体和联合诊所1068处。同时城区共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386人,设置病床3324张。
    一、主要综合医院
    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位于咸阳市区毕原路中段,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医疗区占地26640平方米,生活区占地6700平方米。职工40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09人。1990年有病床300张,固定资产702.88万元。1989年门诊103270人次,收住院病人3668人次,业务收入159.6万元。该院是一所科室门类齐全、仪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专科特色突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市级综合医院。
    医院属咸阳市卫生局直属单位。除承担辖区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外,还担负着市辖14个县区的医疗培训、抢险救灾、市卫生学校及省内其他医学院校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援外医疗等项任务。医院临床科室有:内一、二科,外一、二、三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中医科,眼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急诊科,手术麻醉科,针灸科,理疗科。
    医技科室设有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功能检查科、胃镜、支气管镜、肠镜、B超、心电图、脑电图室、预防保健科、供应室、病理科、同位素室。
    该院获得卫生技术职称的医务人员共278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33人、主管药师3人、主管技师3人、医师60人、麻醉师3人、技师6人、医技士24人、药剂士16人、药剂员3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32人、护士87人。
    医院是1958年8月由宝鸡工合医院与西安西北区级贸易职工医院合并而成,初名为陕西省商业职工医院。1969年12月,移交咸阳地区并搬迁至礼泉县市政街。1970年2月更名为咸阳地区人民医院,1984年10月更名咸阳市人民医院。1987年10月更名为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并迁移今址。
    60年代,妇产科开展了子宫切除手术,成功地为一例患者摘除了24斤重的卵巢囊肿;眼科开展了白内障摘除术;内科治疗一例脊髓神经炎患者;外科治疗一例烧伤面积达60%以上的患者;外科在脑外、肝脏手术、食道癌切除术、内科活组织穿刺均获成功;放射科、检验科检查项目不断扩大,有力地配合了临床工作。
    70年代,医院逐步开展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工作。如针刺麻醉、中药麻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中药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同时增设了中医科病房、中药房,建立了皮肤科、肿瘤科、病理室,恢复了口腔科,完善了五官科建制,选送了一批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增添了一些医疗器械,如400毫安X光机、B超、A超、肝扫描机、牙科综合治疗机、万能手术床、肾图仪、气管手术镜等,开展了同位素检查及放免技术,提高了对疑难病的诊断准确率。1977—1979年组织两期地甲病手术队,共做手术600余例,未发生任何意外,受到省卫生厅表扬。妇产科开展了人工阴道再造术、两性治疗术及不孕症的研究工作。小儿科每年抢救危重病人200人次左右,主要病患者为乙脑麻疹、合并肺炎等。
    80年代,医院医疗技术发展较快,相继添置了大型B超诊断仪、脑电图、眼底荧光造影机、日产800毫安X光机、各类监护仪、钾钠离子分析仪、血气分析仪、电子显微镜、显微外科手术镜以及各种内窥镜;先后配备了大卡车、大轿车、救护车各一台;增设了急诊科、功能检查科、医疗器械科、预防保健科、手术麻醉科;分设内一、二科,外一、二、三科病区。医疗技术随之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外科人员结构趋于合理,逐渐形成了颅脑、泌尿、骨科、普外(肝胆、胃肠)、显微外科、肿瘤科、心胸外科等专业组,外科主任医师张福祥主持的颅脑外科可以做矢状窦脑膜瘤摘除、桥脑小脑角肿瘤摘除术,许培尧主任医师主持的胎儿胸腺移植治疗晚期癌症恶液质术,骨科人工股头植换术,普外开展的三脏器切除术、脾肾分流术和1986年开展的断指(趾)再植手术,都具有一定影响。1988年9月,以冯卫国为首的心胸外科小组,成功施行第一例心内直视手术,到1990年共计做21例心内直视手术。目前能开展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矫治、房室管畸形矫治、干下型室缺流出道狭窄矫治、二尖瓣交界分离术等难度较大的心脏手术。内科抢救成功一例电击心跳骤停30分钟的患者,重症黄色肝坏死,人工心内临时起搏术,中心静脉压测定术以及抢救大量流行性出血热、乙脑、棉酚中毒的重危患者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妇产科开展的腹膜外淋巴结清扫、子宫广泛切除加化疗根治晚期宫颈癌术获得省内专家的好评。眼科1985年4月开展人工晶体植入术两例获成功,1986年3月,刘铁民医师等成功地进行了首例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1989年5月又开展了首例眼底荧光造影术。
    在此期间,医技科室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放射科自己动手安装调试400毫安X光机,并派出4名同志外出进修学习诊断和X光机维修,1986年购置日本岛津公司800毫安X光机,1987年一次调试运转成功,为医疗技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展了透视、拍片、造影、断层摄影等业务,分设了诊断组、技术组、维修组,日工作量可达100—150人次左右。同位素开展AFP、CG、CEA等放免测定。理疗科有26台件声、电、光、磁热牵引等医疗设备,治疗病种有运动、神经、消化、肌肉等系统病症。检验科设备较为先进,业务范围有生化、细胞、粒子、血清临检、酶免等项目,检测项目由初期的20余项增加到现在的200余项。药剂科在1980年后,制剂工作发展较快,日产大输液1000瓶,可做针剂、片剂、中药制剂、混悬液20余种,普通制剂可以配制100多种水剂,散剂、丸剂等以供临床使用。药检室采用“非水法测定控凝剂中枸椽酸钠含量测定”,已通过市级鉴定并被评为市级科研成果。
    下乡巡回医疗和抢险救灾是医院的一项重要任务。1965年7月至1979年10月,共派出医疗队26期,参加医务人员达400余人次,诊病400万人次,做手术4500余例,行程约4万公里,培训农村医疗站乡医、卫生员1000余人次。其中柞水县支农5期,淳化县支农4期,河南省驻马店抗洪救灾1期,泾阳县支农1期,礼泉县支农2期,彬县支农3期,永寿县支农2期,旬邑县支农2期,长武县支农1期,咸阳市抗震救灾1期(治疗唐山地震伤员),周至县及白河县地甲病手术队各1期。参加重大抢险救灾8次。
    护理工作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1953年至1962年各科室均有护理单元,能够胜任各种重危病员的护理以及烧伤、重大创伤、胸、脑手术后的特护。1958年,咸阳市举行护理质量大检查,医院护理部获质量检查及综合检查第一名。同年9月符文、冯小菊、成小峰获咸阳市护理知识竞赛团体第一名。1966年该院供应室获咸阳市供应室大检查第一名。1975年在医务组内设护理专干,主管全院的护理工作。1978年10月,咸阳地区护理分会举办技术操作大比赛,该院取得总分第一名。1979年9月,护理部正式成立。全院设内、外、儿、妇、五官、门诊、手术室、供应室等8个护理部。1981年至1988年,先后选派70多名护士外出学习内科、外科、手术室、婴儿室、供应室、急救、心电监护、重症创伤、围产期等科室的护理及管理技术。1988年全院有12个护理单元,共有护理人员120名。
    咸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位于咸阳市人民路东段,占地48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471平方米,有职工547名,其中技术人员417名。1993年拥有病床450张,日门诊量平均在千例左右,年门诊量在30万人次以上,住院病人年计9000多人次,年急诊手术370多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医院在建筑设施、仪器设备、医疗技术、教学科研诸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环境优美,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专科特色突出的国家三级乙等医院。
    该院属咸阳市卫生局直属单位,担负着全市14个县(区)人民的医疗保健任务和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抢险救灾以及援外医疗等项任务,还承担着第四军医大学、西安医科大学、西藏民族学院医疗系等高等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实习任务。
    医院前身系陕西省第三疗养院,成立于1953年1月25日。1954年1月,改称陕西省第三康复医院,主要任务是收治中国人民志愿军慢性伤病员。至1955年11月15日,在先后收治的988名伤病员中,病愈出院818人,转院155人,死亡12人,治愈率为83%。1955年12月开设门诊,面向社会服务。1956年7月1日,更名咸阳市第二医院。院址在咸阳城区仪凤街。临床科室设有内、外、妇产、小儿、五官、中医科等。
    1963年改名咸阳市医院。1987年复称咸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科室有:内科(含呼吸、消化、内分泌、血液等专业组),综合科(神经内科、心血管病科),干部病房管理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创伤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传染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急诊科,麻醉科,手术室,家庭病床科,针灸室,理疗科等。医技科室设有: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功能科、CT室、预防保健科、病理科、消毒供应室等。医院医务人员425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药师14名,主治(管)医(护、药)师94名,医(技)护师165名,医(技)护士150名。
    创伤外科是该院的一大特色,院长周解围是省内著名的颅外专家。咸阳市创伤外科中心、咸阳市儿麻矫治中心、咸阳市中心血库就设在该院。
    普外科在1956年开展了阑尾、疝气、瘘管手术,1959年做了第一例胆囊切除术。此后,开展了肺叶切除术、三脏器切除术、肾切除、输尿管结石取出、膀胱结石粉碎、前列腺切除、支气管造影、乳腺造影、人工血液净化等。肝胆外科是该院的重点专科,主任医师安东均设计的“闭式胃冠状静脉栓塞加脾肾静脉分流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手术方式”在首届中华医学会消化道出血专题大会上作了报告。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胆囊残株癌”的命名,在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胆道外科会议上被确认。内科能运用先进设备及最新治疗方法对心、脑、肝、肾等疑难重症进行准确诊断和卓有成效的治疗。
    妇产科开展了阴道式子宫切除术、阴道式子宫修补术、外阴修补、输卵管修补及各类妇科肿瘤切除。小儿科用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心肌炎、大剂量激素治疗肾病综合症等均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传染科先后开展了纤维蛋白元测定,粒细胞核的突起变异计数法以及血清治疗,聚细胞治疗等,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重氮乳凝试验的流脑早期诊断。传染病报卡率长期保持在100%,曾得到国家卫生部的充分肯定。眼科的人工晶体移植,耳、鼻、喉科的乳突根治,气管异物取出,内分泌的RIA测定,以及皮肤病门诊治疗均具有明显的优势。脑外、骨科、普外、泌尿、五官、皮肤等科室一些项目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
    检验科开展了肌酐、AFB(甲胎蛋白)测定、LgM、LgG、LgA(系列免疫球蛋白)、C3以及甲肝、乙肝系列、室间质控及血液质控等。药剂科目前已注册的15项180余种制剂,年产值40余万元;其中苦胆木总生物碱的降压研究获省、市科技成果奖及卫生部乙级二等奖。
    医院坚持医疗和科研相结合的方针,多年来,造就了一批术德咸铭的医务人员。其中院长周解围1988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副院长王克俭以胸外见长,主任医师程准权以心血管树帜,副主任医师宋思明以耳鼻喉闻名,传染科副主任医师张淑群,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素侠、王恕,副主任药师陈思荣在咸阳医务界享有盛名。在他们的带领和培养下,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后起之秀正在成长,人才梯队结构已初步形成。每年参加全国性学术交流论文或在全国性杂志上发表论文30多篇。
    医疗用房及仪器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现已有能制200种药剂的现代化制剂大楼,1980年6000平方米的住院大楼落成交付使用。购置有日本产CT机、荷兰产100毫安X光机、高压氧舱、美国产人工肾2台、日本产纤维结肠镜、纤维胃镜、B型超声、脑电图机、脑、心流图机。有进口双人双目显微镜、钾钠分析仪、血球计数仪,眼底电图仪等大型精密医疗器械。
    医院负有巡回医疗任务。1965年,为了贯彻毛泽东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先后派出4批62人次到咸阳市6个公社巡回医疗,共收治患者29047人,抢救重危病人452人次,做手术784人次,动员实行计划生育232人次,培训接生员、卫生员556人次,开办半农半医学习班6个,1966年至1975年,每年派出3—5人医疗队赴淳化县巡回医疗,每期3—6个月。1976年,接收在唐山地震中的197名伤员来院治疗。
    医院于1979年设立护理部,并任命总护士长。到1990年底,全院共有护理人员184名,其中主管护师8人,护师67人,护士100人。1980年咸阳市护理基本功比赛中获得6个单项第一名。1983年以来在小静脉穿刺、定期消毒、胸腔注射、股动脉穿刺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治疗操作实行了盘子化、车子化、程序化、标准化。1988年,内科护士长杜秀兰被国家卫生部命名为优秀护士。
    省第二纺织职工医院 位于咸阳市渭阳西路,隶属陕西省纺织工业公司。占地面积为2910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6325平方米,其中门诊4000平方米,病房9600平方米。1990年有职工398人,病床300张,是一所科室齐全的综合医院。
    该院1973年筹建,初名咸阳地区纺织职工医院。1979年10月,更名陕西省第二纺织职工医院。1981年设床位101张。1990年增至300张。
    医院临床科室设有内、外、妇、儿、五官、中医、皮肤、传染、急诊、麻醉手术、理疗、家庭病床等科。卫生技术人员295人,其中中医师8人、西医师100人、中西医结合高级医师1人、护师48人、中药师1人、西药师14人、检验师8人、技师3人。专业技术骨干有内、外、儿、五官等科副主任医师5人,各科主治医师23人。
    西藏民族学院附属医院 位于咸阳市文汇东路,是一所综合性的教学医院。该院承担全校师生员工家属的医疗保健及西藏驻咸阳干休所老干部的医疗保健工作,同时还担负着西藏民族学院医学系临床教学及学生实习任务,并全方位向社会开放。
    该院共有职工150人,其中高级卫生技术职称9人,中级技术职称50余人,拥有病床120张。科室设置齐全。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传染科、中医科、针灸科、理疗科、口腔科、五官科、皮肤科。辅助科室有: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B超室、胃镜室、心电图室、心功能室、脑电图室。技术力量较强,业务范围较广,设备较为先进,在社会上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核工业部西北地勘局二一五医院 位于咸阳市渭阳西路,隶属西北地勘局。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700平方米,其中门诊1700平方米,病房4000平方米。1990年有职工138人,开设病床153张,是一所科室较为齐全的综合医院。
    医院前身是第二机械工业部西北一八二医疗队。1974年更名为陕西省二机局职工医院,编制56人,床位60张。1981年建成医疗楼,改为核工业部西北地勘局二一五医院。主要任务是承担本系统西北五省及华北各地勘大队职工家属的防病治病任务,同时也面向社会。
    医院临床科室设有内、外、妇、儿、传染、五官、中医等科,还有理疗室、手术室。医院有99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中医师1人、西医师36人、护师9人、西药师4人、检验师2人、技师2人。专业技术骨干有内科副主任医师1名,内科、外科、放射线科、传染科主治医师14人。
    铁道部第二十工程局中心医院 位于咸阳市文林路,隶属铁道部第二十工程局。医院占地面积19611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到1990年,有固定资产430万元,床位编制300张,是一所技术力量较强,医疗设备较为先进的全民所有制综合医院。
    医院原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十师医院,组建于1949年4月20日,1984年1月集体转业,1987年12月10日由青海省乌兰县迁入咸阳市城区开诊。临床科室设有:内一科、内二科、妇产科、外科、综合科、五官科、口腔科、耳鼻喉科、中医科等科室。医技科室有:检验科、放射科、特检科、血检科。还有药械科、手术室等。专科门诊有:血检病、小针刀、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视神经萎缩、肿瘤等专科。
    1990年,全院有职工26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0人,中级技术职务47人,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76%。服务范围以局内职工、家属为主,重点专科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二、主要中医医院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原址位于咸阳市区胜利街东段。占地面积39662平方米,建筑面积26400平方米。1986年,部、省两级共投资3900万元,在咸阳市渭阳西路建设新附院。新附院病房楼高达17层,占地10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1578平方米,设置床位600张。医院是一所以中医为主,科室设备齐全,诊断手段较为先进,技术力量雄厚,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省级医疗单位,是“七五”期间全国七所重点建设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之一。
    该院于1952年起开始在胜利街修建,命名为咸阳市人民医院,1956年改名为咸阳市第一医院。1961年陕西中医学院由西安迁至咸阳,遂改名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990年末全院共有职工60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75人:中医师123人、西医师11人、中西医结合高级医师13人、护师78人、中药师15人、西药师15人、检验师10人、技师10人、护士69人、中药剂士16人、西药剂士15人、检验士15人、护理员3人、初级卫生技术人员44人、其他技术人员38人。管理人员42人,工勤人员89人。著名专家有妇产科主任医师姜伟君,中医眼科主任医师张子述,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杜雨茂、张学文,中医妇科主任医师韩天佑,中西医结合内科主任医师王朝宏,针灸主任医师郭诚杰。
    临床科室设有内一科、内二科、外一科、外二科、妇一科、妇二科、骨伤科、肛肠科、儿科、传染科、肿瘤科、眼科、针灸科、气功推拿科、康复理疗科、急诊科、手术室、麻醉科、气功按摩科、口腔科、耳鼻喉科、保健科。医技科室有药剂科、放射科、检验科、设备维修科、诊断科(同位素、心电图、A.B型超声、脑血流图、脑电图、病理、内窥镜室),行政科室设有院办公室、后勤办公室、医教办公室(图书资料室、病案统计室、护理室)、保卫科、基建办公室、门诊部(收费室、住院处、住院管理处)。党群机构有党委办公室,团总支,工会。
    大型医疗设备有德国西门子全新全身CT机、中心监护仪、床边监护仪、微循环测速仪系统、600毫安X光机、X光数字减影系统、动态心电监护系统、血球自动分析仪、PCR仪电复律装置及CCU病房、多项生命体征监护仪、平板人工肾、欧林巴斯胃镜、B超诊断仪,多普勒B超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钾钠自动分析仪、裂隙灯、心电多相心脏病鉴别诊断仪。
    医院中医特色突出,针刺治疗乳腺增生,柔脉冲剂治疗高血脂、动脉硬化,结肠炎丸治疗结肠炎等分别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级科研成果奖。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各类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穴位封闭治疗各种妇科病及疑难杂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肛肠症、眼底病、白内障等均获得显著疗效。“骨痨敌”治疗骨关节结核的科研成果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并获得卫生部科研成果奖。临床各科室在常见病、疑难杂症的诊治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运用中医药治疗大面积烧伤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肛肠病等疗效显著,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心病科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炎、风心病、肺心病、心肌病、难治性心衰、各种心律失常等疾病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科室研制的“洋参强心灵片”、“心怡康口服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已通过省级鉴定;科室研制的“活心胶囊”、“心复宁片”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强心宝片”治疗心衰效果显著。
    脑病科曾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标课题“颅脑水瘀症”及“脑窍通口服液促进中风病早期康复的作用研究”,省科委中标课题“中医中药防治中风病的治疗与实验研究”。研制的“一贴清降压垫”通过了省级鉴定,并已投入批量生产。
    骨伤科成功地进行了断肢再植,开展了狄克氏钉(DICKS)及嘎马钉(CAMAR)内固定术,可为骨折病人解除长期卧床的痛苦,所研制的音响牵引床,提高了腰椎间盘脱出症病人的治疗效果。
    医院结合临床研制了100多种草药验方制剂:复方降压片、生脉注射液、急协4号、治感灵、洋参强心灵片、心怡康口服液、7007注射液、小中风片、通脉舒络液等均因疗效卓著而供不应求。其中,通脉舒络液1986年获卫生部重大科研成果乙等奖。
    医院每年承担学院下达的临床理论教学4800—5400学时,完成学院学生见习3000—4200人次,完成学院多个专业,包括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不同层次学生毕业实习120人次。每年接收社会基层医疗单位进修人员60人次,接收社会办学的自学考试及成人高校学生毕业实习约40—50人次,接收各地市卫生学校毕业生实习40—50人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建院以来,院内职工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8项,地、市级科研成果奖9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国家或省级以上学科协作组或专业学术委员会的组长、主任委员16人。
    1985年来,该院年均门诊33.89万人次,年均住院6538人次,年中药房供应患者中药7.5余万公斤。床位使用率98.2%,总有效率95.7%。
    此外,医院附设有中风研究室、肾病研究室、骨伤研究室、心血管研究室、急腹症研究室、眼科研究室、中草药制剂研究室及中医古籍整理研究室,各室均有自己的研究项目和发展目标,部分项目已在国家科委科研招标中中标,正在积极地开展工作。
    乾县中医医院 南院位于县城南环路南侧,北院位于县城内南什字。医院占地面积25亩,建筑面积11427平方米,是一所初具规模的全民所有制中医医院。
    该院的前身是城关地段医院,1978年6月更名为乾县中医医院。1990年末全院共有职工15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1,主治医师13人。临床科室设有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五官科、按摩科、痔瘘科、针灸科、急诊科、西医内科。医技科室设有放射科、检验科、心电图室、B超室、药剂科。
    该院突出中医专业技术特色,深受患者欢迎。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是该院的主要科室。1990年末开放床位100张,全年门诊62032人次,急诊3014人次,住院2273人次,日均门诊170人次,急诊8人次,病床使用率70%,治愈率77%,好转率21%,病死率0.2%。
    1983年12月,国家卫生部授予乾县中医院全国卫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同年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1991年被列为全国示范医院建设单位。
    三原县中医医院 位于三原县城盐店街9号。占地面积2480平方米,建筑面积2182平方米,共开设病床160张,是一所初具规模的全民所有制中医医院。
    该院前身系三原县城关地段医院,1978年改建为三原县中医医院。1990年末共有职工14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0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临床科室设有痔瘘骨伤科、中医内科、家庭病床科、针灸科、西医内儿科、皮肤科。另外还有手术室、急诊室、癫痫病室、按摩室、节育室。医技科室有检验科、放射科、药械科、心电图室、A超室、B超室、超声心动图室、脑血流图室。
    1990年全年门诊114851人次,急诊6136人次,住院1131人次,日均门诊314人次,急诊17人次。病床使用率82.2%,治愈率69.7%,好转率24.8%,病死率0.9%。是年新院址2100平方米门诊楼和100张床位的住院楼同时交付使用,开设两个门诊部,增设急诊科及急诊观察床20张,针灸、痔瘘、骨伤病床各增加到15张,增设中医儿科,中医妇产科病床各15张,职工增加到170人,医疗设备投资增加到20万元。
    彬县中医医院 位于县城内东大街,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是一所全民所有制中医医院。
    该院前身系彬县城关地段医院,1985年12月改为彬县中医医院。1990年末,全院共有职工5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6人。卫生技术人员中中医师13人,其他医务人员33人。专业技术突出的是中医内科、儿科、妇科、针灸等。1990年末开放床位27张,日平均门诊病人300人次。
    医院固定资产总值25万元,其中大型医疗设备总值3万元。
    医院于1987年兴建了一幢2080平方米的门诊楼,1988年交付使用,病床增加到40张,人员增加到70人,医疗设备总值增加到10万元。

编辑:秦人
咸阳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安吴青训班旧址 李靖故居 于右任故居文管所
唐家民俗博物馆 泾阳博物馆 淳化县博物馆
长武博物馆 兴平市博物馆 孟店民宅
顺陵 三原博物馆 秦咸阳城遗址博物馆
报本寺塔 沙河古桥遗址 汉茂陵
咸阳市美食 更多
咸阳市美食:酒枣
咸阳市美食:方师酱汁猪蹄
咸阳市美食:枣-永 咸阳市美食:红富士
咸阳市美食:桂花蜂 咸阳市美食:方师酱
咸阳市美食:酒枣 咸阳特色小吃之甑糕
咸阳特色小吃之三原 咸阳特色小吃之乾县
咸阳特色小吃之扯面 咸阳特色小吃之乾县
咸阳市特产 更多
咸阳市地方特产:三原笼笼肉
咸阳市地方特产:三原曹杏
咸阳特产:乾洲广杏 咸阳特产:乾县柿子
咸阳特产:蓼花糖 咸阳特产:梨枣木工
咸阳特产:大晋枣 咸阳特产:淳化刺绣
咸阳地方特产之乾县 咸阳地方特产之乾洲
咸阳地方特产之琥珀 咸阳市地方特产:三
推荐信息  
·商洛市行政区划介绍
·商洛市革命老区介绍
·商洛市历史文化介绍
·商洛市交通通讯介绍
·商洛市概况介绍
·华夏精神故乡—西安概况
·西安四区一港两基地
·西安市交通介绍
·西安市著名人物介绍
·西安市的地域文化
·西安市旅游景点资源简介
·西安市的民间艺术
·西安民俗——关中十大怪
·西安市的历史轨迹
最新更新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气候环境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水利资源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土地资源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生物资源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矿产资源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煤炭资源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地热资源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文化资源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文物资源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旅游资源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基本概况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地理位置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行政区划
·铜川市概况:咸阳市名称更替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