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清涧县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清涧县概述(2)

2012-10-28 12:34:22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境内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66.69万亩。水能蕴藏量3.5万千瓦。经济性植物300多种,其中杨柳榆槐松柏桑枣等各类林木80余种,小麦、谷子、高粱、玉蜀黍、马铃薯、棉花、花生、向日葵、烟草等农作物80种之多,茵陈蒿、柴胡、远志等野生药材植物100余种。本境为世界红枣原产中心之一,植枣历史3000年以上,有6个品种群17个品种,面积和总产居全省第一,被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清涧红枣个大、肉厚、丝长、味美,营养颇丰,在国内外市场极为抢手。桃岭山古文冠果,龄逾数百年,树高9.61米,干围3米,为本县一大奇观。高等动物资源80种以上,其中饲养动物有牛驴骡马猪羊狗兔和鸡鸭等24种,野生动物有猪獾、花鼠、岩鸽、鹌鹑、鲤鱼、甲鱼和蛇类等50余种。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水獭、鸢、燕隼、雕鸮等7种,野兔、雉、石鸡等可供狩猎。骆驼、虎、豹、熊、猴等早已绝灭,狼、狐、鸦、鹊十分罕见;野生动植物多样性呈锐减趋势。矿产资源相对贫乏,经探明的赤铁、黄铁、锰、煤、油页岩和粘土等10余种矿产,均未形成可供工业利用的产地。惟石板储量极丰,色质俱佳,用途甚广,早已闻名天下,为用户和诗人文豪所赞叹。
    四
    昔日,清涧关山阻隔,信息闭塞,灾害频仍,尤其是反动统治阶级剥削压榨,为所欲为,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广大人民历尽沧桑,饱经忧患。新民主革命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人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奋发图强,艰苦创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1949年,全县工农业生产总产值888.3万元,其中农业占99.4%,工业占0.6%。1956年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工农业总产值增加为1285.1万元。由于在“大跃进”中实行高指标、瞎指挥,加之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1962年工农业生产退入低谷,总产值仅有793万元,为1949年的89.27%。经5年“整顿、巩固、充实、提高”,1964年总产值上升为1563.7万元。“文化大革命”初期,经济建设受挫,生产停滞乃至下降。70年代后,随着极左路线的部分纠正,工农业呈发展之势,1975年全县总产值为4580万元。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本县实行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1986年,工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的2597万元增长76.36%。199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7477.1万元,为1949年的8.42倍、1978年的2.88倍。
    清涧是个农业县,农业生产约发轫于夏代以前,迄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旧时,自然条件受限,水土流失严重,生产工具落后,靠天吃饭,广种薄收。建国后,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其间虽有波折,但成效卓著。至1990年,全县兴修水浇地5.01万亩(当年有效灌溉面积1.22万亩),坝地5.25万亩,梯田28.0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49.73平方公里,占流失总面积61.75%。各种农业机械3473台(辆、件),总动力2.58万千瓦。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农业生产迅速发展。199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558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4.64%,其中种植业3603万元(含桑、果),占农业总产值64.56%;林业524万元,占9.3%;畜牧业657万元,占11.77%;副业796万元,占14.26%;渔业1万元,占0.02%。粮食在种植业中居于重要地位。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17047吨,亩产21千克。1975年,首次突破5万吨大关。1988年总产达61598吨,创历史最高纪录。199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5.64万亩;粮食作物75.07万亩,总产61013吨(亩产81千克,为历史最高水平),产值1944万元,占种植业总产值53.96%。冬小麦多年播种面积22万~23万亩,约占榆林地区冬小麦面积1/3以上,产量占全县粮食总产近1/4。马铃薯为种植业又一骨干产业,1988年栽培面积12.19万亩,占粮田面积15.38%,总产16992吨,占粮食总产27.59%。经济作物80年代以来呈上升趋势,1990年播种面积7.03万亩,产值489万元。建国后,林业生产发展较快,1990年全县人工林保存面积48.2万亩,覆盖率为19.56%。以红枣为龙头的经济林生产居榆林地区首位,保存面积17.92万亩。拥有红枣100011亩,总产6284吨,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东区农民60%左右的收入来自红枣。苹果为本县又一支柱产业,面积7099亩,总产2073吨。有桑园4930亩,蚕茧总产29吨,被列为全省15个蚕桑基地之一。畜牧业自古为群众所重视,1990年底存栏大家畜1.38万头,猪4.47万头,羊9.02万只,兔2万只,家禽15.95万只。县内养蜂1462箱。主要副业产品马铃薯粉条,畅销省内外。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25元。
    工业从无到有,由小至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仅有几家手工业作坊;20年代丝绸业初兴,40年代产品名噪一时。建国后现代工业起步,1958年创建全县首家国营工业综合厂。1960年建成榆林地区第一个缫丝厂,1971年全区第一个小型水电站东风水电站投产。1987年,年产3000吨、中国第一座现代化马铃薯淀粉厂在清涧诞生。1990年,全县有电力、煤炭、机械、建材、纺织、食品等10余个行业,各类工业企业939个,其中全民所有制9个,集体所有制17个,计有职工1229人,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913个,职工2342人;工业总产值1896.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25.36%。全县乡镇通电率100%,农村通电率64.32%。东风电站装机容量6000千瓦,年发电2400万千瓦/时,向华北电网售电1400万千瓦/时。陕清LS-14型冲土高压水枪,曾出展世界打坝会议。瑞雪牌精淀粉被评为陕西省优质产品,并获乌兰巴托国际博览会金奖。可与德国WH-135型淀粉媲美的SF-135型变性淀粉已投入批量生产。肯健牌清涧滩枣获第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北特牌红枣汁被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确定为专用饮料。
    旧中国时,清涧交通设施十分落后,1936年始建咸(阳)榆(林)公路清涧段,境内无一辆机动车,运输多靠人畜驮负;黄河、无定河有渡口20余处,仅限于摆渡。建国41年来,交通运输有了长足的发展。1990年,全县拥有各级公路103条,通车里程755.7公里,其中国道、省道67.4公里,县乡和乡村公路676.3公里,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黄河航道70公里,纵横畅通。各类汽车292辆,拖拉机619台,摩托车158辆,自行车1.78万辆;完成货运量16.11万吨。邮电局下辖支局2个,邮电所11个,电信代办所3个,有邮电大楼1座。境内邮路38条,总长1593杆公里,村村通邮。长途电话线13条;市话总容量600门;农话线路22条,总长868杆公里;邮电设施较为先进。1991年市话实现自动化,1995年长话、市话实现程控化。
    由于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城乡建设欣欣向荣,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县城楼房栉比,街道宽敞,面貌一新。
    本县商业发端较早,但县民商品意识长期淡薄。20年代,私人商业渐兴,建国前有各类店铺10余家。建国后,供销和国营商业在流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1949年,全县有商业机构11个,从业人员54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1万元。1956年商业机构增至19个,从业205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85万元。1978年后,城乡个体商业方兴未艾,市场活跃,商品充裕。1990年,全县拥有商业门市和摊点937个,从业人员2593人,其中县城433个、1304人,农村504个、1289人;全民商业72个、780人,集体商业108个、740人,个体有证户757个、1073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667.2万元,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约1000万元。
    五
    清涧地方文化独特、灿烂,源远流长。境内龙山文化遗址显而易见,商代青铜器时有出土。制造精细的商代龟鱼纹盘,全国仅有六七件,清涧就出土3件。李家崖鬼方都城遗址为考古界所瞩目。1990年,全县保存古遗址150处,古墓葬50处,古建筑27处,石刻59处,毛泽东旧居5处,库藏文物近2.73万件。民间文艺形式多样,为群众喜闻乐见。陕北道情即清涧道情,相传起源于清涧,是一个蜚声海内、别具风姿的民间地方剧种。60年代以来,道情剧《赛畜会》、《接婆姨》在西安会演时,受到戏曲界好评,后者还被省电视台摄制为电视片。县城设有道情剧团,年演出250场。1992年,德国艺术博士李秀琴女士来县考察清涧道情。电影放映始于50年代,1957年县电影队被评为全国电影系统先进单位,1987年县电影公司又跻身于全国电影发行放映系统先进行列。1990年,除县电影公司、电影院外,全县有乡镇电影放映队17个,村放映队3个,个体放映队11个;发行放映人员101人,上映8861场次,观众582.9万人次,总收入28.79万元。县城设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18个。县图书楼建筑面积336.18平方米,藏书4638册。新华书店年发行各类图书55.7万册。有线广播创办于1958年,70年代初实现村村通广播,1989年建立榆林地区首家调频台清涧人民广播电台。1976年,创建全区最早一家电视差转台,1989年正式建成电视转播台。1990年拥有各类电视差转台42座,卫星地面接收站2个,电视机约1.4万台,电视覆盖率90%左右。1994年,有线电视台开通。
    清涧自古崇学重教,明清两代涌现出翰林5人,进士27人,举人182人。民国时期,境内4处高小特别是县第二高小,为革命培育了大批栋梁之材。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53年创办本县第一所中学清涧中学。1990年全县有普通中学12所,教职工435人,学生4851人;职业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机械化学校、卫生学校和电视大学教学辅导站各1所,教职工93人,学生505人;小学427所,教职工1408人,学生2293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6.88%,巩固率95.58%,毕业率88.59%。建国后,科学技术日益被人们所重视。1977年以来,16项科技成果先后获奖,其中省部级6项,地区级10项。1990年全县有科技机构18个,群众性学术团体15个,科技人员2604人。获得技术职称的1981人中,高级职称22人,中级606人,初级1353人。1994年底,拥有高级科技人员53人。
    本县地近边陲,演拳练武之风历久不衰。建国以来,群众性体育有了发展,五六十年代职工篮球运动较为活跃,八九十年代县城老年体育活动坚持不停。近年,城关小学武术队员在省地比赛中名居前列,为省内武术同行所重视。1990年,全县有灯光球场、门球场各1处,篮球场43处,排球场2处;专兼职体育教师52人,国家及省一、二级裁判9人。昔时,清涧缺医少药,建国后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人口死亡率由建国前的20%下降至5.12%,平均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提高为68.93岁。1990年,全县有公办卫生机构29个,其中县级医院3所,地段医院5所,乡镇卫生院(门诊所)11所,其他机构10个,村医疗点379个;各类卫生人员487人,其中国家人员359人,集体人员53人,私人开业人员75人;技术人员411人,行政及其他人员76人。医疗单位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病床314张。
    清涧拥有李家崖鬼方都城遗址、王家崖古将台、石台寺魁星楼、盘石岔万佛洞、倒吊柳白乃贞故居、东征黄河辛关渡口,毛泽东袁家沟、枣林则沟旧居,县革命烈士陵园、白明善烈士陵墓、汉元山综合名胜区、河口风光、桃岭山古文冠果以及县文管所商代青铜器、汉画像石等文物、名胜,旅游资源丰富,观赏性较强,有待开发利用。小吃煎饼、韭合儿、羊肉圪饦儿(馎饦)、麻汤饭、长杂面、油糕、油忽揽儿、枣糕、枣角子、枣果馅[xì]、绿豆凉粉和荞面碗饦儿等,别具风味,香美可口,可供八方来客品尝。
    六
    新中国成立以来,清涧各项事业成就显著,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由于“左”右干扰特别是极左路线的束缚、工作指导上的失误,农业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工业基础薄弱,管理不善,加之矿业资源贫乏,1990年,全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2.93元,年财政收入仅有326.1万元,经济上仍旧是贫困县。
    开发清涧,路在何方?清涧耕地广阔,土质良好,无霜期长,光能丰沛,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发展农林牧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条件比较优越。传统农业较为发达,粮食基本自给,枣果桑薯烟五大产业初具规模。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好,五小工业逐渐形成。清涧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可贵的创业精神,清涧籍老干部和科技人员遍及全国。只要全县人民沿着党指引的方向,锐意改革,发展经济,惩治腐败,团结拼搏,这里的明天必定灿烂辉煌。一个繁荣富强、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清涧,正从祖国的地平线上阔步而来。
    让我们张开双臂去迎接她吧。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清涧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清涧县牌坊 清涧县陆陵湾宝塔 清涧县翠光亭
清涧县蕲王庙(韩世忠庙) 清涧县华山寺 清涧县汉王寺
清涧县顺惠王庙 清涧县文庙(孔庙、圣庙) 清涧县东山寺
清涧县寡妇寺 清涧县白草寺 清涧县华严寺
清涧县大佛寺 清涧县种公井遗址 清涧县古将台遗址
清涧县美食 更多
清涧县民间小吃:石嘴驿烙饼
清涧县美食:清涧蒸饺
清涧县美食:清涧鸡 清涧县民间小吃:石
清涧县美食:清涧凉 清涧县美食:清涧苜
清涧县美食:清涧蒸 清涧县美食:清涧茶
清涧县美食:清涧粉 清涧黄酒
清涧黄煎 清涧大烩菜
清涧县特产 更多
陕星三秦老牌子狗头枣 1000g[图]
三秦老牌子御枣 果肉肥厚 1000g
陕星三秦老牌子狗头 三秦老牌子御枣 果
清涧粉条 清涧石板
清涧县清涧红枣
推荐信息  
·商洛市行政区划介绍
·商洛市革命老区介绍
·商洛市历史文化介绍
·商洛市交通通讯介绍
·商洛市概况介绍
·华夏精神故乡—西安概况
·西安四区一港两基地
·西安市交通介绍
·西安市著名人物介绍
·西安市的地域文化
·西安市旅游景点资源简介
·西安市的民间艺术
·西安民俗——关中十大怪
·西安市的历史轨迹
最新更新  
·清涧县基本概况
·清涧县行政区划
·清涧县地理交通
·清涧县历史文化
·清涧县气候优势
·清涧县资源概况
·清涧县主要特产
·清涧县名胜古迹
·清涧县概况:折家坪镇简介
·清涧县概况:宽洲镇简介
·清涧县概况:石咀驿镇简介
·清涧县概况:玉家河镇简介
·清涧县概况:高杰村镇简介
·清涧县概况:李家塔简介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