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高陵县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高陵县基本概况(2)

2009-5-22 16:01:16   来源:三秦游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种植业中的粮食作物,历史上以小麦种植为主,辅之以大麦、谷子、糜子、荞麦、高粱和豆类。经济作物棉花,自元代以来,品种不断更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民国时期,曾占总耕地的70%以上。建国后,由于水利化的实现,农耕制度的改变,原来种植的大麦、谷子、高粱和豆类等低产品种逐渐退居为填闲补种作物。棉花实行计划种植,面积保持在10万亩以上,后由于气候等不利因素,产量长期不高不稳,影响经济效益,改革开放后,实行自主经营,自由种植,农民自觉改种粮食。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等粮食高产作物种植为主。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由1950年的61.1%提高至1978年的76.5%,再提高至1995年的86%。随着水利化、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良种推广、科学种田等项农技服务体系的建立,选用良种、微肥拌种、半精量播种、间作套种、合理密植、科学用水、测土施肥、药物防病杀虫除草,已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1949~1995年,粮食耕地亩产连上5个台阶。1963年亩产上“纲要”,达228.1公斤,是陕西省唯一上“纲要”的县;1969年亩产过“黄河”,达318.5公斤,名列全省榜首;1973年亩产跨“长江”,达417.6公斤;1974年成为陕西省第一个亩产千斤县;1994年,20万亩粮田(占粮食耕地面积86%)平均亩产1012.9公斤。经省、市政府验收,成为闻名遐迩的西北地区第一个吨粮县。1995年,粮食总产达20.783万吨,比1949年、1978年分别增长10倍和1倍。每一农业劳动力生产粮食2592.7公斤,农村人均占有粮食1011.3公斤。人均、亩均售粮均列全省第一,是陕西省和西安市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给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实行厂长(经理)承包经营责任制;发挥优势,大力调整产业机构,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除农业持续高产外,又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一是畜禽养殖业遍地开花。建国后,畜牧业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后,养鸡热吹遍全县大地。1979年成为全省第一个来航鸡良种县。1982年,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多余粮食和剩余劳动力为养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之积极推广现代化笼养技术、普遍建立饲料、防疫服务体系,使养鸡业达到一个新水平。1983年成为全省第一个交售鲜蛋过百万斤县。1986年成为陕西省最大的笼养鸡基地县,年产鲜蛋700多万公斤。形成以养鸡为龙头,多品种饲养的畜禽业发展格局。1995年,畜禽业总产值达23183万元,比1978年增长19.6倍,占农业总产值的31.6%。是年肉类产量1 1072吨,牛奶产量6394吨,羊奶产量10977吨,禽蛋产量22133吨,成为陕西省和西安市肉、奶、蛋商品生产基地。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78年,有乡镇集体企业162家,总收入305.25万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1%。改革开放后,个体企业如雨后春笋,农、工、商、建、运、服务业竞相发展,能工巧匠和农村剩余劳力大显身手,粮食、蔬菜等农副产品深加工潜力得到开发,加快了农村工业化、市场化进程。1995年,乡镇企业总收入65782万元,比1978年增长214.5倍,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2.6%。其中个体企业收入占乡镇企业总收入增长部分的73%,玻璃瓶、小磨香油等十多个产品被评为西安市优质产品;盐渍姬菇、脱水菜(大蒜片、粉等)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创汇;低压电力电容器被列为国家级推广项目。高陵果脯厂、泾河轧钢厂获“陕西经济明星”称号。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农村剩余劳力的主要出路,是农民非农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占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特别是农业、畜禽业、乡镇企业中工业和建筑业的突飞猛长,使全县的工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8456万元增至1995年的67087万元,按同比价增长6.9倍。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310万元增至1995年的50526.6万元,增长14.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89元增至1995年的2251元,增长10.9倍。生产发展,商贸繁荣。遍布城乡的49个批发机构、169个批发贸易网点、1821个零售网点和9个集贸市场交易兴旺。商品销售总额达29972.2万元,比1978年增长9.3倍。活跃了经济,促进了生产发展,保障了群众日常必需品的供应。经济发展,财政增收。1995年,全县财政收入达1821万元,比1978年增长4倍。
    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腾飞,经济腾飞又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发展。县城高楼迭起,水电通畅,灯明路净,绿荫成行。输电和通讯网络纵横交错,通往全县各个角落。道路四通八达,宽阔平坦。县、乡干路实现沥青路面化,村、组干路实现沙石路面化。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群众看病,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5年,职工年均工资31 16元,比1978年增长3.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92元,比1978年增长4.5倍。收入增加,消费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从以食粮为主改变为普遍重视菜、蛋、肉、奶等副食品的调剂。缝纫机、电风扇、洗衣机、摩托车、大型家具、彩色电视机、收录机、照相机、电冰箱等高档耐用消费品,普遍进入寻常百姓家。农村普遍建起砖混平板房,部分农户建起砖混楼房,居室宽敞明亮。人均住房面积29.02平方米。土木结构的砖瓦房从住房史上逐渐淘汰。城乡储蓄存款余额27811万元,比1978年增长33.4倍。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医疗卫生条件的保障,使全县人均寿命达到70.72岁,比1949年提高30.72岁。
    三
    本县位于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关中腹地,教育事业自古称盛。秦、汉时,民间有序庠,县城有官学,旨在习武功,明人伦。隋代推行科举教育制度,宋代创建儒学,元代增设社学(乡学)和书院,清代书院、儒学、社学、义学、私塾类类皆有。所授生员,主要供官府选拔官吏。清末,废科举,兴新学,开始以传授道德、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为主的近现代教育。民国末期,县内有初中1所、小学122所。建国后,教育事业逐年发展,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形成包括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1985年,全县有小学109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34%,巩固率达97.5%,毕业率达97.9%,普及率达95%,经省人民政府验收,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1989年,全县共有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班)125所,4至6岁幼儿入园(班)率达95%以上,被国家教委授予“幼儿教育先进县”称号。1994年,全县有初中14所、高中3所。95%以上的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达到毕业。师资水平、普及程度、办学条件、经费投入、教学质量均达到国家教委颁布的标准。农村推行以农技校牵头,村办小学包村,教师包人的扫盲责任制,全县青壮年非盲率达到99.5%。在全省96个农业县中第一个实现了“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成为国家教委首批公布的“两基”达标先进县。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历年在33%左右,高考录取率在27%左右。
    历史上,以社戏、社火、自乐班为主的群众自娱自乐教育活动相当活跃。建国后,党和政府重视文化事业,不断增建文化事业设施。至1995年,县城建有广播电视台、文化馆、图书馆、剧院、体育场、电影院、俱乐部。10个乡镇都建有文化站。业余剧团、自乐班、民乐队、社火遍及城乡。每逢重大节日及喜庆场合,皆出场演奏。从1970年起,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群众自编自演故事活动经久不衰。被国家文化部誉为“故事之乡”。
    丰厚的文化积淀,养育了高陵人民崇文尚礼、勤朴厚重和献身社会的传统美德。驰骋疆场,战功卓著;学有专长,著书立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醒世济民,献身社会;钻研科技,富国利民的人物世代不断。西汉有以司马击项羽有功而封安丘侯的高祖功臣张说、受诏续《太史公书》十余篇的史家冯商;东汉有著《汉书音义》112册的学者如淳;三国时有“能容民畜众,使群羌归土”的国之良臣张既;唐有参与修定唐初律令、礼典、第一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的元老重臣于志宁和郭子仪等平定安史之乱的将领李嗣业;元有参与修定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授时历》的高隐杨恭懿;明有著作宏富的理学名儒吕楠,时人推崇为家之孝子、乡之善人、国之忠臣,天下之先觉先民;民国时期,有陕西第一个宣传马列主义的留日学生席实生,1920年在《鼓昕日报》上发表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论》,堪称为一枝早开的报春花。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赴美留学,获陕西第一个农业经济学博士的王德崇,在农业经济学研究方面颇有造诣。还有一批早年投身社会,从事革命的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矢志不渝、愈挫愈坚,以公开的或隐蔽的形式,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有的为革命披肝沥胆,英勇献身,有的在社会主义建设岗位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1921年,旅京学生刘天章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西省委书记,为陕西最早的共产党员,为革命英勇献身,慷慨就义。1927年大革命时期,白文范出生入死,创建中国共产党高陵县地下支部,领导人民群众,掀起革命高潮。在历次革命战争、抗美援朝和建国后保卫祖国的战斗中,107名热血男儿,马革裹尸,效命疆场。建国后培养的大批青壮年劳动者,大多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文化科技素质较高,在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振兴高陵,特别是在改变传统农业,实现农工商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的城郊型经济和“吨粮县”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高陵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高陵塔
高陵隆昌夜月(隆昌寺) 高陵云槐精舍(千年古槐) 高陵渭水秋风(渭水)
高陵鹿塬碧绕(鹿苑塬) 高陵泾渭分明(泾渭河汇流处) 高陵通远公墓
高陵宋林昌烈士墓 高陵白文范烈士墓 高陵任大僚墓
高陵程希仁夫妇墓 高陵刘邦祯夫妇墓 高陵萧家村元墓
高陵雷贵墓 高陵独孤张氏墓 高陵万善寺僧人墓
高陵县美食 更多
高陵县特产 更多
高陵老童家腊羊肉
高陵石头馍
高陵老童家腊羊肉 高陵石头馍
高陵仿兵马俑 高陵仿唐三彩
推荐信息  
最新更新  
·高陵县概况:泾渭河润泽的一颗明珠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