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民俗首页 | 西安民俗 | 宝鸡民俗 | 咸阳民俗 | 铜川民俗 | 渭南民俗 | 延安民俗 | 榆林民俗 | 汉中民俗 | 安康民俗 | 商洛民俗 | 杨凌民俗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米脂县民俗风情大全 > 正文

米脂县生活习俗(2)

2012-5-19 16:13:40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CHAAD]
    旧时代城乡各阶级的饮食,因家境不同,悬殊很大,富户白面细米,“花般彩样”,有酒有肉;中等户待客讲究“三盘子”⑥;穷人吞糠咽菜,“菜汤滚水”。40年代,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减租减息,农民生活有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群众生活大体保持中下水平。但在60年代,饿肚子的人不少。秋季,家家户户腌酸白菜,人口多的家户几乎顿顿不离瓜菜、洋芋。70年代,由于推广“两杂两薯”,大多数农民的温饱问题初步解决,“糠菜半年粮”改变为洋芋、红薯半年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粮食逐步自给有余。小米干饭、玉米馍成为家常便饭,半干半稀变为干稀同有,肉食、油脂较前增长。80年代,由于粮食流通渠道扩大,城乡白面粉、大米食用量迅速增长,人们普遍由追求吃饱转为吃好。逢节、待客讲究设家宴,摆酒席,五荤三素。婚丧喜庆时兴“五簋”、“八碗”、“十三花”、“四四席”⑦。肉、鸡、鱼、蛋、奶、水果的食用量空前增长。城镇干部、工人和中等市民家庭普遍食用面粉、大米、小米,改善菜肴。秋季腌大量酸白菜的习惯改为储鲜菜或熬制西红柿酱。冬季食用鲜菜量大增。
    米脂人民在生活中创造了许许多多饮食花样。无论是粗粮细做还是细粮巧做方面都有一些巧妙方法。家户善于用软米(粘小米)制甜糕、枣糕、油糕、糖糕角、枣馅糕角、菜馅糕角、粽子、糕、枣焖饭、豇豆焖饭、云瓜饭;用黄米做枣豆馅黄馍馍、米茶、黄酒、摊、蒸(米发糕)、黄米捞饭(干饭);用普通小米熬煮多样稀饭:绿豆米汤、扁豆米汤、红豆米汤、豇豆钱钱饭、秋豆饭、饭、撒面饭、粉浆饭、和和饭、麻汤饭⑧……。用高粱煮稀饭蒸干饭,或加上豆类磨面粉蒸黑馍、烙饼、煮面条、做黑抿夹;一种“软”品种高梁可做“黍糕”。用玉米制米酒、炒米茶、煮饭,磨成玉米粉蒸馍馍、窝头、蒸、两面馍;做摊、圪搅⑨。洋芋食品尤其丰富,有蒸洋芋、山蛮⑩、黑楞楞(又名黑则背)⑾、洋芋丸子、洋芋面饼子⑿、芡饼子⒀,用洋芋淀粉做凉粉、软饼、粉皮;洋芋当副食时单用或配菜均适宜,诸如炒洋芋丝、熘洋芋片、肉炖洋芋块、油炸洋芋片、洋芋丁臊子,入荤入素,做法很多。洋芋粉条、粉片、粉丝用于炒菜、烩汤皆佳。面粉食品,蒸、烙、烤、炸、煮,制作五花八门,譬如馒头、花卷、金银卷⒁、糕协⒂、羊肉扁食(水饺)、大肉水饺、素扁食、肉包子、糖包子、豆沙包子、素包子、瓜丝包子、大油烙饼、发面饼、枣馅饼、葫芦丝饼子、鸡蛋软饼、煎饼⒃、干烙(炉)⒄、千层油饼、羊肉火烧、酥饼、月饼、枣馃馅⒅、炸油果(麻花)、炸油饼、炸鸡蛋⒆、炸韭饼⒇、酿皮子、白面片、白面条、饸饹(21)、圪饦(22)、抿夹(23)、擦夹、杂面(24),不可胜数。近年增加油条等。肉食烹制,炒、熘、炖、酥、烧、爆,不下百种,常见的有燉猪肉、红烧肉、小炒猪肉、清蒸羊肉、炒肉丝、熘肉片、爆肉丁、凉片猪头、熘肚片、麻辣肝花、烧肥肠、羊肉丸子、猪肉钻鸡、酥鸡、红烧鸡、红烧牛肉、麻辣驴肉、麻辣兔肉、蒜泥肘子、手扒羊头等。
    米脂独具地方风味的食品有麻辣肝花碗饦、卤煮驴板肠、绿豆凉粉。碗饦是用荞麦仁水湿,用手搓揉成团,加水过滤得淀粉糊,盛碗内入笼蒸熟,凉后脱出。食时切薄片,浇汁加麻辣肝花,清爽利口,为夏秋美食。卤煮驴板肠是将整副驴大肠反复漂洗干净,入清水煮半熟,捞出加酱、辣椒、花椒、葱、姜、盐等卤煮而成,其特点是麻、辣、咸、嫩,鲜香味美,为陕北食中一奇。绿豆凉粉用绿豆淀粉所制,软、嫩适中,清凉适口。
    米脂人在烹调中善于巧用调料,常用的有盐、酱、醋、葱、蒜、芫荽(香菜)、辣椒、茴香、姜片、花椒、味精等。农家传统酿制的酱、醋,味道尤其醇厚芬香。烹制羊、牛、驴肉喜好麻辣,多用葱、辣椒、花椒,做猪肉用葱、酱、茴香,过去习惯“猪不辣羊不酱”,指做猪肉不用辣椒,做羊肉不用酱。但近年有些变化,辣酱猪肉亦合口味。厨工注重刀工、火候、咸淡,俗语“有油没盐,吃不出香甜”,又说“好厨子一把盐”。
    旧时,本县群众重食不重饮。农民以凉水解渴。夏季炎热时煮绿豆汤败火,年节酿黄酒(米酒);白酒较少。城市富裕者饮白酒,但嗜酒贪杯者不多。50~70年代,长期处于低消费时期,城镇人口亦不讲究饮料。80年代,一度提倡“高消费”,颇兴饮酒,白酒、色酒、啤酒常见于大小宴席。小香槟、高橙、桔汁、果子露等饮料也渐渐时兴。因价格昂贵,多数家户尚难常用饮料。过去饮茶的人不多,近年来机关、居民家庭均以茶水待客。
    居住 本县群众的住宅以窑洞为主,有土窑、接口土窑、石窑、砖窑4种,城镇有少量瓦房。70年代以来,机关、事企业单位开始兴建楼房作办公室或宿舍。
    80年代,人们经济条件普遍好转,城乡修造新住宅者接踵不断。新宅在传统的窑洞形式上多有改进,讲究布局合宜,材料新颖耐用,造型美观,使用舒适方便安全。有的在窑上再建薄壳窑,增加使用面积;有的以玻璃窗取代过去的木格麻纸窗户,增加室内光线。城镇建窑房,往往把两孔并排窑洞隔为4间,分出会客室、卧室、厨房等,并设地下室,作储藏室。院内倒座薄壳窑,夏季做厨房或存放杂物。农村修砖石窑时以3~5孔居多,建围墙、大门、厕所、畜棚,安置石碾石磨,方便生活。米脂人历来把修造住宅看作重大事项,看重宅基地选择。旧时还认为建造与家族贫富、人丁兴衰有关,迷信忌讳颇多。
    过去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请阴阳先生“看座宅”,讲求新居座字。动工择“黄道吉日”。铺基下石时,以酒菜招待工匠。俗语讲“会待(客),待匠人,不会待,待丈人(岳父)。”修石窑最重视合龙口。即窑口拱石砌至合拢时,正中先空留。选定“吉日”,正午时分,聚会匠师帮工,主人焚香烧纸,拜天地、土神,敬献油糕、酒食,燃放鞭炮。由匠师头披红布,手撤五谷,口中念念有词,祝祷主人、工匠平安,然后将窑口正中石块砌好,即合了“龙口”,再将历书、红筷、五色线钉于龙口处,窑腿贴吉庆对联。下午不出工,设宴招待工匠。安门窗之日,礼仪同“合龙口”,以酒饭待匠工。农民修窑盖房,互相帮工,管饭不付工钱,自古成风。
    新居修造完毕,整齐干燥后择吉日迁入居住,即乔迁,方言叫“兟(音shen)新窑”。主人设酒宴,亲朋好友齐至,赠送挂镜、字画、喜酒祝贺“暖窑”。
    旧时代贫富悬殊,居室布置和被褥各家不一。贫苦之家,土炕、席片、破沙毡(25)。大人小孩合用一块破被的事,寻常可见,有褥子的家庭不多。中等人家,多几条毡,几块被褥。富裕人家则丝绸被褥,整炕新绵毡或地毯(26)。50~70年代,人民生活水平虽有提高,但由于经济条件不一,被褥仍有差别。大多数家户一人一被,普遍有褥子。80年代以来,中等以上人家不断添置新被褥,有用有存。生活水平较好的家户使用毛毯、地毯。
    行旅 本县多山多沟,旧时道路崎岖,群众上集赶会,走亲访友,全靠步行。妇女脚小,行走不便,回娘家时骑驴代步,由丈夫照应,即俗语常说“骑驴婆姨赶驴汉”。官绅富豪出门,骑骡坐轿,前呼后拥;远行时,搭乘骡轿(驾窝子)。
    50年代初,境内只有绥榆公路,路面简陋,车辆稀少,人们仍以步行为主。以后交通客运逐步发展,干线客车不断,乡乡通公路,村村有大路,长途往来无不搭乘班车。手扶拖拉机、小四轮成了农民往来乘坐的机动车辆,虽不够安全,但总有人乘坐。干部、职工上下班,农村青年赶集会,普遍骑自行车。中老年农民进城,有的坐平板车、拖拉机,有的仍习惯步行。80年代,年轻人使用轻骑、摩托车者越来越多,赶集进城者多乘三轮机动车,以减轻徒步劳累。县级党政领导下乡,50年代初步行或骑骡马,50~60年代骑自行车,70~80年代乘吉普车。
    生活用具 旧时,本县大多数群众生活节俭,用具粗糙简单,讲究适用。通常一灶两锅,前大后小,煮饭用大铁锅,热水用小锅。烧火用木风匣(风箱),舀水用铁马勺或铜马勺。盛饭用陶瓷盆,舀饭用木勺。吃饭用粗瓷碗、竹木筷子,年轻人用大老碗,儿童用小木碗。刀、案、擀杖、铁匙、笊篱、饸饹床子、抿夹床子、簸箕、笸箩、笤帚、扫帚等贫富必备。水瓮、菜瓮、米瓮、醋酝、酱罐都是陶瓷制品。一般农家木制家具不多,只一对门箱,一个竖柜,两只木箱。富裕户的生活用具比较讲究,木器多选用上等木料,做工精细。有琴桌、八仙桌、大立柜、屏风,另置穿衣镜、插花瓶、自鸣钟等时髦用品。生活用品有铜茶壶、铜脸盆、铜灯台……餐具多为细瓷器。
    50年代,搪瓷脸盆、手电、暖水瓶等工业品进入农家。60到70年代,缝纫机、手表、自行车为农家珍视,逐步普及,80年以来,大衣柜、高低柜、写字台、五斗橱、组合柜代替了门箱竖柜,大绵毡、地毯、榆林毛毯代替了黑沙毡,沙发代替了木板凳。塑料制品到处使用。城镇和大多数农村使用电灯,家用电器正在普及,收音机、收录机、电视机、电熨斗、鼓风机已不稀罕。
①黄豆压成片状如铜钱,用它和小米熬粥,称钱钱饭。
②高粱、黄豆等炒熟加糠磨成熟粉;加枣子叫“枣炒面”,干吃或用稀饭拌拧团吃。
③糠加少许杂粮磨粉所蒸的窝窝头。
④洋芋擦丝拌面粉蒸熟。
⑤和菜饭,白菜、洋芋、小米混煮成;黑面,用高粱、豆类磨成的面粉。
⑥三盘子指猪肉钻鸡、大肉炒粉条、羊肚炒细粉各一碟。
⑦五簋,传统席面,指燉肉、烧肉、清蒸羊肉、羊肉丸子、酥鸡;八碗,在五簋基础上再加猪肉钻鸡、红条肉、槽肉(有时也不是全用肉,用其他代用);十三花指五簋加八个凉、热下酒菜;四四席指四个炒菜、四个凉菜、四碗肉、四个汤(也有用八宝饭、炸瓜包子等甜食取代几样)。
⑧粉浆饭是磨绿豆淀粉过滤后的余浆加小米、豆子、菜煮成;和和饭是小米饭中加面条、白菜、洋芋煮成;用小麻籽或瓜子炒熟粉碎滤汤,煮小米、高粱米、白菜为麻汤饭,油香可口,俗语“麻汤饭,憋憨汉”。
⑨圪搅,用玉米面或荞面入沸水中搅成熟团,加调酱食,外地也叫搅团。
⑩方言称洋芋为“山蛮”。
⑾黑楞楞,将洋芋磨碎水涝,用其淀粉、碎渣入笼摊平蒸熟。
⑿洋芋面饼子,将洋芋蒸熟去皮,加少量面粉揉合洛饼。
⒀芡饼子,将洋芋粉碎水洗,留淀粉、碎渣,加少量面粉调糊状摊锅中烙熟。
⒁金银卷,用白面、玉米面皮分层卷蒸。
⒂糕协,白面、糕面皮卷蒸。
⒃煎饼,见本卷“岁时节令——清明节”内注。
⒄干烙,烤制的一种面饼,中空外圆。
⒅枣馃馅,层酥面做皮,枣泥做馅烤制的饼,外鼓圆,中陷,如轮。
⒆炸鸡蛋,鸡蛋面糊用油炸熟。
⒇炸韭饼,烫面皮包熟肉丁、鲜韭菜、粉条、炸豆腐馅,油炸而成。
(21)饸饹用特制饸饹床子压面入沸水煮成的细长圆条,浇卤汁或肉臊子食,白面、荞面、高粱面、玉米面均可做。
(22)圪饦,用手捻小小面块成卷状,外地叫麻食。
(23)抿夹,用特制的抿夹床子,手抿软面入锅成小节,杂面、黑面、玉米面都可做,家常便饭。
(24)杂面,用小麦、豌豆磨成的面粉特称杂面,入沙蒿可擀成细长面条,风味独特。
(25)沙毡:用山羊毛擀制的黑灰粗毡。
(26)绵毡:绵羊毛制作的细致白色毡。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米脂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米脂杨家沟革命纪念馆 李自成行宫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 米脂黑龙潭
米脂永乐城遗址 米脂杜斌丞纪念室 米脂县城墙
米脂县高庙山常氏庄院 米脂县刘家峁姜氏庄院 米脂县杨家沟马氏新院
米脂盘龙山古建筑群(李自成行宫 米脂县魁星楼和玉皇阁 米脂县西角楼
米脂县八仙洞 米脂县文昌阁 米脂县华严寺
米脂县文庙(孔庙) 米脂县学宫 米脂县衙署
米脂县美食 更多
米脂县美食:米脂果馅
米脂县美食:米脂煎饼
米脂县美食:米脂肉 米脂县美食:米脂钱
米脂县美食:米脂煎 米脂县美食:米脂果
米脂县美食:米脂米 米脂县美食:米脂炖
米脂县美食:米脂羊 米脂县美食:米脂碗
米脂火烧 米脂抿节
米脂县特产 更多
米脂县地方特产:小杂粮
米脂小米
米脂县地方特产:小 米脂小米
米脂红枣 米脂佳米驴
推荐信息  
·岐山县岐山祝寿习俗
·临潼婚姻习俗
·略阳杀年猪吃泡汤习俗
·靖边闹秧歌习俗
·靖边人日常忌讳
·华县的衣食住行
·白河县元宵节
·石泉县春节玩狮子龙灯的习俗
·镇安回族的饮食风俗
·风趣的镇安婚俗
·绥德哭坟民歌
·绥德丧葬仪式民歌
·绥德丧葬习俗
·绥德暖窑习俗
最新更新  
·米脂县坟会
·米脂县丧葬习俗
·米脂县分家习俗
·米脂县过继抱养习俗
·米脂县生日习俗
·米脂县生育习俗
·米脂县婚嫁习俗
·米脂县人生礼仪习俗
·米脂县迷信旧俗
·米脂县冥婚旧俗
·米脂县继婚续亲旧俗
·米脂县童纳妾旧俗
·米脂县童养媳旧俗
·米脂县蓄辫旧俗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俗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mins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