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宝鸡擀面皮 岐山擀面皮 陕西凉皮 凉皮方便包 5包包邮 原价9.9 现价5.9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百科>>正文

陕西关中地区人文景观有哪些?(6)

2013-8-9 16:38:00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四)半坡遗址博物馆
    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半坡路,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
    半坡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村落遗址。1953年发现,1954~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5次规模较大的科学发掘,发掘面积达1万平方米。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1958年建成了中国第一座新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
    该馆收藏文物3万多件,一级品200多件。藏品中约有石器3000件,陶器1.4万件,其他质地器物3700多件,人骨标本200多具,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标本约200多件。
    半坡遗址博物馆陈列展览面积约4500平方米,分出土文物陈列、遗址大厅和辅助陈列三部分。
    出土文物陈列由第一展室和第二展室组成,两个陈列室陈列的是从遗址中发掘出来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可分为石器类、骨器类和陶器类。主要展出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出土的原始先民使用过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艺术品等,包括石斧、石铲、石刀、刮削器、敲砸器、箭头、磨盘、纺纶、骨锥、骨刀、骨针、鱼钩、鱼叉、陶钵、陶盆、陶碗、陶罐、陶甑以及尖底瓶等,此外还有陶哨、人头、鸟头、兽头等艺术品和一些装饰品,在半坡遗址出土的二十二种刻划符号也展示在陈列室中。
    大量绚丽多彩的陶器,表明这一时期的文化为彩陶文化。其绘画作品有的丰富生动,有的神秘难测,有的则图案化,多绘在盆、钵、罐、细颈壶上。绘画图案古朴、简练。可分三大类:一类为象生性图案,如张口作吞食状的鱼、悠闲的鹿、搜索食物的蛙等动物纹,还有植物纹。这些象生图案同史前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形态生动的动植物纹样是农耕和渔猎生活的反映。第二类为几何图案,有三角形,方格纹、编织纹等,这类图案多在钵、罐、盆、壶类器皿外壁上部,许多钵类器口缘外侧绘黑色宽带纹,部分大口浅腹器皿的彩陶图案多绘在内壁上,小口器的图案则绘在口唇和肩腹部,这些部位多是容易看得见的地方,多数图案清晰,笔画疏朗。几何图案中,三角纹是由鱼纹图案变化而来,波折纹则是山或水的写意。
    遗址大厅为3000平方米,是原始村落的一部分,其房屋建筑早期是半穴式,即一半在地下,以坑壁为墙露出地面的一半盖上了屋顶,这种房屋既低矮又潮湿。到了原始社会晚期,才在地面砌墙,并用木柱支撑屋顶,这种直立的墙体及带有倾斜的屋面,已形成了后来我国传统房屋建筑的基本模式。村落周围有一条长300多米、深约5米、宽约6米的大壕沟,这是护卫村落、不受外来部落的侵犯,防止野兽突然袭击的防御工事。公共的墓地在村落的北边,有成人墓葬174个,葬式主要有仰身直肢一次葬,也有二次葬、俯身葬、屈肢葬、割肢葬等。小孩死后放入瓮罐,埋在房屋旁边。瓮罐上盖着陶盆,陶盆中间钻有一小孔,作用是让死者的灵魂进出方便。遗址中还有储藏物品的地窖和公共仓库等。这些使用过的窖穴、陶窑、墓葬等先民遗迹,生动而具体地展现了我们祖先开拓史前文明的艰难足迹。辅助陈列有第三、第四两个展室,主要举办一些与史前学相关的专题性展览。这些融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展览受到了中外游客的广泛称赞和欢迎。
    半坡母系氏族村是半坡博物馆陈列的有机延伸。它以积极保护遗址为前提,依据考古发掘资料,将珍贵的遗产从地下搬到地上,立体地再现人类母系氏族社会。它丰富了博物馆的内涵,弘扬华夏悠久文化历史,荟萃了黄河流域史前艺术、风俗人情、民居田园的生活。它发挥了文物的优势,集科研、考古、教学、旅游、娱乐于一体,被中外游客誉为“华夏第一村”。
    半坡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半坡博物馆被确定为全国一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1997年西安市政府将半坡博物馆评定为“西安旅游十大景”之一。
    (五)唐代艺术博物馆
    唐代艺术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南郊大雁塔曲江风景区内,是中国第一座断代艺术博物馆,由中日两国合资兴建。
    唐代艺术博物馆总面积2910平方米,陈列面积983平方米,采用仿唐庭院式建筑。分“唐京长安”、“国风民俗”、“诗书交辉”、“雕工画意”等6个展厅。以最新的考古发现、重要文物及详细的文献资料,突出展示了盛唐时代的光辉艺术成就。
    唐京长安展厅集中反映了以长安城为主的唐代建筑艺术,展出大量建筑材料和建筑模型,其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杨鸿勋研究员复原的长安大明宫麟德殿模型最引人注目。
    国风民俗展厅展出唐代的音乐舞蹈、陶瓷器、服饰、游戏、丝绸、餐具、货币、铜镜、金银器等,为了解唐代社会风貌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
    诗书交辉展厅侧重反映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重要地位的唐诗和书法。使人们能够领略到不同的诗词流派和风格迥异的书法,并了解它们的代表人物。
    雕工画意展厅,集中反映了唐代雕塑、绘画方面的艺术成就,揭示了唐代雕塑雄健奔放,饱满瑰丽的艺术特征。唐代绘画以人物画最为突出,代表人物有被称为“画圣”的吴道子,他的人物画立体感很强,有“吴带当风”的美誉。山水画的代表人物有李思训父子、王维、张璪等。这一时期,花鸟画、线刻画、壁画也有较大发展。
    (六)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
    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发现于1982年4月,面积4200平方米。区内有莲花汤、海棠汤、星辰汤、尚食汤、太子汤等5个皇家汤池。1990年9月建成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是国内惟一的汤池博物馆。
    莲花汤,又称“御汤九龙殿”,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御用汤池。汤池长10.6米,宽6米,储水量100立方米,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充分显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唯我独尊的威势。据《明皇杂录》载,安禄山为讨唐玄宗欢心,命人用范阳上等汉白玉琢成鱼龙花草鸟虫等运至华清宫,玄宗大喜,令人将其置于池中。谁知玄宗下水沐浴,池中雕塑品随水波荡漾,就像活了一样,惊吓了玄宗,玄宗一怒之下命人打磨重砌,只留下并蒂莲花。莲花池由此得名。
    海棠汤,因平面酷似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因专供杨贵妃沐浴,俗称贵妃池。池有上下两层台,用24块青石砌成,长3.6米,宽2.9米。海棠花的花蕊中有一直径10厘米的进水口,上接莲花底座和喷头,下接陶水管道,并与温泉总源相通。水从喷头中喷出,沐浴时仿佛置身于水雾之中。白居易《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的诗句,形象地描写了杨贵妃出浴的柔媚风姿。
    星辰汤,专供李世民沐浴,汤池南壁为凸凹的山形,北壁为逶迤曲折的川形。汤池离温泉总源最近,水流量较大,沐浴时可看到星辰,别有一番情趣。
    尚食汤规模较小,形质单一,有多个进水口,供随行皇帝出行的内侍六部官员所用。太子汤是专供太子沐浴的汤池。
    馆内辟有文物陈列室,展出遗址内出土的陶水管、花纹砖、瓦当、瓦、柱础、铁钩钉、三彩龙头等文物。
    (七)临潼博物馆
    临潼博物馆位于驰名中外的华清池东隅,是一座地志性历史博物馆。建于1979年,占地6600平方米,陈列面积约600平方米,沿袭中国北方四合院的形式,馆内设有周秦艺术室、唐代佛教艺术室、汉唐艺术室3个陈列室和1个碑廊,展出1000余件、延续1700余年的各类文物。
    第一陈列室是碑石艺术室,陈列着北朝至近代的碑石、造像、经幢等20多件,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雕刻艺术和佛教历史的珍贵资料。
    第二陈列室为周秦艺术室,展出周秦文物100多件,其中,西周青铜器利簋,造型别致,铭文记载了武王灭商的史实,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属国宝级文物。
    第三陈列室为唐代佛教艺术室,陈列盛唐佛教瑰宝近600件,其中,金棺银椁和舍利宝帐,被列为国宝级文物。金棺银椁是世界目前所发现的第一套完整的舍利棺具。制作精美,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极高。
    (八)西安事变旧址
    西安事变旧址,包括临潼区华清池的五间厅、兵谏亭和西安市内的止园、新城黄楼、张学良公馆、高桂滋公馆、西京招待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率部兵谏,捉了蒋介石,引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西安事变的爆发地五间厅、兵谏亭以及指挥部和善后工作的处理地,都极具保护价值。
    五间厅位于华清池内,1936年10月至12月曾是蒋介石的行辕,五间厅即五间房子,蒋介石住在中间的一间,内有床、圆桌、沙发和椅子,现在这些东西仍在里面,供中外游人参观。
    “兵谏亭”位于蒋介石当年藏身之处,东北军士兵在搜山时,在兵谏亭附近的“虎斑石”石缝中捉住蒋介石。1946年,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学生集资在此修建一座钢筋水泥亭子,初名“总统蒙难亭”,后改为“民族复兴亭”、“正气亭”。解放后,当地群众叫它“捉蒋亭”。1986年改为“兵谏亭”。
    新城黄楼是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发动西安事变的指挥部。也是当年杨将军的办公处——绥靖公署所在地。在今陕西省政府院内。明代,这里是秦王府的所在地。1927年改为新城。所谓黄搂,并非楼房,而是六角形亭式大厅。周身涂有黄色油漆,故名。蒋介石被捉后,先被押在这里的东客厅,后转到玄风桥高桂滋公馆。
    止园建于1932年初,现位于西安市莲湖区青年路止园饭店内,是杨虎城将军的别墅,简称杨公馆。当年杨虎城将军痛恨腐败政治,打算不再从政,止园由此而得名。西安事变期间,杨将军与共产党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多次在此商讨国是。现已辟为杨虎城将军纪念馆。
    张学良公馆在建国路69号,由东西排列的3座精巧别致的小楼组成,即东楼、北楼、西楼,代号A、B、C。西安事变期间,张将军将中共代表团安排在东楼住宿。周恩来在此向西安各界人士讲国内局势,说明只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因而应有条件地释放蒋介石。现已辟为西安事变纪念馆。
    高桂滋公馆建于1936年夏季,位于西安市建国路玄风桥,今作家协会西安市分会所在地。与金家巷张学良公馆一墙之隔。蒋介石被捉后不久,即从新城押至此,国民党军政要员陈诚、卫立煌、蒋鼎文等人,以及后来从南京来的宋美龄、宋子文等人都住在这里。周恩来在此同蒋介石多次谈判,最后迫使蒋介石承诺停止内战,接受一致抗日的条件,从而使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九)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以下简称“八办”),位于西安市西五路北新街七贤庄1号。八办经历了秘密、半公开、公开三个阶段。1936年夏天以前,七贤庄是中共的一个秘密转运站。它的公开招牌是“德国医生海伯特牙科诊所”。海伯特是德国共产党员、牙科医学博士,是宋庆龄和史沫特莱介绍来的。这个“诊所”是党在西安的一个秘密联络站。
    西安事变爆发后,七贤庄变成党的半公开办事机构,为党谈判代表团服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成为中共代表团的驻地,周恩来、博古和叶剑英等人在这里办公。对外挂着杨虎城将军某部“教导队通讯训练班”的牌子,对内是红军联络处,也叫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办事处。负责人是叶剑英,日常工作由李克农和李涛主持。“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937年9月,在七贤庄1号院正式成立了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陕办事处,简称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第一个公开的合法办事机构。林伯渠、董必武先后任党代表,伍云甫、周子健先后担任办事处处长。后来办事处的业务不断地扩大,又相继租用了七贤庄的三号、四号和七号院,设立了统战科、交通科、经理科、招待所和抗大、陕北公学招生委员会。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最多时达200多人。
    八办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宣传党的抗战主张,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吸收和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壮大革命力量;为陕甘宁边区和前线领取、采购和转运抗战物资,支援抗战。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在十分险恶的环境中,坚持工作了10年。1946年6月,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奉朱德总司令电召,于当年9月10日奉命撤回延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七贤庄一号院恢复了原貌,从1956年起筹办“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1959年正式开馆。馆内陈列室展有当年的文件、证章、电台、遗物、烈士手稿和照片等革命文物。七贤庄一号院是办事处机关所在地,坐北向南,西临北新街。前后共有四幢平房,中间两幢是工字形。四幢房形成了三个相连的四合院,建筑面积共1500平方米。
    南边进门,门东是接待室,当年接待来访的各界人士和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进步青年。门西是汽车房,存放着当年办事处使用过的美国造“雪佛莱”小卧车,办事处曾用它给延安转送过重要物资。
    第二幢平房有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叶剑英、邓小平和印度柯利华大夫的旧居。从这幢房子向北走,绕过厨房、理发室和水井,原来的机要室、救亡室、译电室、电台、地下室、处长室、党支部办公室、白求恩大夫和彭德怀的住室都设在这里。最北一幢平房是工作人员的住室。
    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旧址已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云阳红军总部旧址
    云阳红军总部旧址位于泾阳县云阳镇南门文家。“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工农红军于1936年12月15日南下关中,进入渭北地区,集中红军主力于潼关附近,准备迎击国民党亲日派“讨伐军”的进攻。同时成立了以彭德怀为总指挥、任弼时为政委、邓小平为副政委、刘伯承为参谋长的前敌总指挥部。总部及直属机关参谋部、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皆设在云阳镇。红一军团、三十一军团等红军部队在云阳至安吴一线驻扎。红军总部卫生部、野战医院在云阳以北的马家村。云阳红军总部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进行西安谈判时的强大后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3万余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红军总部也随之改为八路军总部。1937年8月下旬,在云阳镇中街大操场举行红军改编和抗日誓师大会。1937年9月6日,八路军总部由云阳出发,经三原、富平、蒲城、澄城、合阳到达韩城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总部旧址现有正院、东院、西院三套院子,总宽32米,长80米,面积2500余平方米,坐北朝南。正院是总部首长办公住宿的地方,东院是总部直属机关部队住所,西院为总部马厩。
    (十一)爷台山战役旧址
    爷台山在咸阳市淳化县东24公里处,主峰海拔1313米。爷台山之闻名,始于1945年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爷台山反击战。《毛泽东选集》收录的《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蒋介石在挑动内战》和《评蒋介石发言人谈话》等文章对爷台山反击战有记述。爷台山反击战,揭露了国民党搞内战的阴谋,保卫了边区,保卫了延安和党中央,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对巩固边区和随后的解放战争都起了重要作用。战役遗址保存下来的有原作战战壕和碉堡,还有枪支、手榴弹等作战武器。爷台山战役旧址已成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斗争史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十二)杨虎城将军纪念馆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座落在蒲城县县城东槐院巷29号,原系杨虎城将军1934年秋所建的宅院,1983年11月辟为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杨虎城将军1893年11月26日出生于蒲城县孙镇甘北村的一个农民家里,早年投身旧民主主义革命,在陕西靖国军中先后任师长、军长,曾任陕西省主席、国民党五中全会中央常委。1936年与张学良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被蒋介石残杀于重庆,终年56岁。解放后,公葬于西安南郊少陵原。
    纪念馆分东西两院,东院为正院,南北长75米,东西宽10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从前向后,分门厅、两侧外厢房、大厅、女厅(带卷棚)、两侧内厢房、后楼等;西院为花园、南北长50米,东西宽10米,建筑面积258平方米,从前向后有门房、花园、书房、两侧厦房和后上房等。建筑系关中地区传统的砖木结构、花窗格门,制作精良,浮雕讲究,油漆鲜亮,色泽明快,秀而不俗,现基本保存完好。
    纪念馆展出的主要是杨虎城及其母孙一莲生前用过的桌椅、床柜等家具,杨母六十大寿时亲朋及邵力子、马鸿奎、蒋介石等人赠送的寿屏。同时还陈列着反映杨虎城生平和“西安事变”的照片、图片及杨虎城将军的手书和墨宝。该馆已成为陕西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十三)王鼎纪念馆
    王鼎纪念馆位于蒲城县内达仁巷54号,原址系王鼎的出生地。1997年4月17日,王鼎第六代后裔王丽女士,遵照其父(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王菊人)的遗愿,将这所占地面积1063平方米,房屋十多间的故居正式捐赠给国家,用于开办王鼎纪念馆,为了迎接香港回归,纪念抗英名相王鼎尸谏155周年,1997年6月26日,王鼎纪念馆建成开馆。
    纪念馆大门两侧是全国“五好家庭”代表袁世清拟写的对联“血浓于水,道光愦庸失王土,丧主权,青史悲鸣文死谏;叶系于根,共和鼎盛雪国耻,月圆缺镜,香港回归告忠魂。”纪念馆二门的门楣上悬挂着“王鼎纪念馆”匾额。门两侧是蒲城县书法名人贺钟秀书写的对联:“死未完节莫谒王,生不全忠休朝鼎。”
    纪念馆大门内,正中有3.6米高的王鼎半身立姿塑像,塑像呈古铜色,由国家级美术师、陕西省雕塑院院长王天任雕塑。塑像神态逼真,形象伟岸。头冠一品花翎顶戴,身着长袍官服、朝珠,右手压案,指关节暴起,左臂背后,紧握拳头,皱眉注视前方,似乎正望着林则徐虎门销烟,又似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回天无术的悲愤无奈,也似乎正思考着民族安危。塑像身后,树立着记有王鼎事迹的石碑。中厅两侧的厢房,一侧展有王鼎生平事迹,一侧是游客休息室和纪念品出售部。上房内陈列有王鼎家谱、书信遗稿、遗物和道光皇帝为王鼎七十寿辰书写的寿匾“靖共笃祜”,王鼎为本族叔母吴孺人书写的“贤孝可风”木匾以及林则徐在蒲城期间书写的匾额“观察第”、“味兰书屋”、“槐荫山房”、“慈惠徽音”等诸多墨宝。
    王鼎生平事迹展室,通过大量文字、照片、图表和实物,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王鼎一生的业绩。
    王鼎,字定九,号省匡,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卒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6月8日),终年75岁。王鼎少时家贫,常衣食不济,却能发奋读书,于嘉庆元年(1796)中二甲第三名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礼、户、吏、工、刑等部侍郎、户部尚书、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曾改革河务、盐政、平反冤狱,颇有政绩。鸦片战争中,极力主战,反对议和投降和割让香港。1852年,当林则徐抗英获罪而被遣戍伊犁时,正值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黄河决口,河水直冲开封省垣,淹没河南东部和江苏、安徽北部广大地区。王鼎以大学士出署黄河河道总督,督塞河口。由于赞成林则徐禁烟抗英,而对其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乃以熟悉河工情形为由,上疏奏留林则徐助襄河工,治河竣工后,又奏请任林则徐为河督。时英国侵略者二次沿海北犯,道光皇帝怕得罪洋人,仍坚持将林则徐发配新疆。王鼎回天无力,只好相送河干,涕泣为别。
    王鼎回到北京后,不顾年迈多病,向道光皇帝痛陈割让香港签订协议对国家民族的长久危害,怒斥妥协派首领、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为当代秦桧、严嵩。由于道光皇帝妥协求和的主意已定,王鼎在廷谏、哭谏均告失败的情况下,决心以“尸谏回天听”。1842年6月8日深夜,怀惴“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的遗疏,自缢圆明园,为反对割让香港,签订不平等条约献出了生命。王鼎死后81天,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订,香港从此脱离祖国。
    林则徐听到王鼎尸谏的消息悲痛万分,写了《哭故相王文恪公》诗两首,赞王鼎“伤心知己千行泪,洒向平沙大漠风”。1845年,林则徐被召还北京时,特到蒲城,瞻仰了王鼎故居,并亲到王氏的坟莹祭奠。1864年,林则徐任陕西巡抚时,还为王鼎守心丧三个月。
    王鼎尸谏虽然没有达到保住林则徐、保住香港的目的,但是他不畏权贵、刚直不阿的浩然正气,永远值得人们缅怀和追念。王鼎纪念馆的建立,不仅是对抗英名相王鼎的最好悼念,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十四)咸阳市博物馆
    咸阳市博物馆位于咸阳市西街孔庙旧址,建于1962年。博物馆共有7个陈列室,重点展出秦汉文物。
    第一陈列室主要展出秦代的生产工具、兵器、度量衡和一些生活用具。展出的铁铧、铁锄和铁铲等,说明当时冶铁业的进步。这里陈列的铜戈、矛、剑、箭簇等兵器是秦进行统一战争和抗击匈奴的物证。这里展出的铜诏版,长10公分,宽6公分,上刻“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兼疑者,皆明壹之”40字。这里还展出了“安邑下官锺”,是魏国所造的量器,口沿刻有“十三斗一升”,颈部刻有“至此”2字,并刻一横划。对研究魏国和秦国的量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第二、第三陈列室主要展出秦都咸阳一号宫殿遗址模型及出土文物。宫殿分3层,由殿堂、过厅、居室、浴室、回廊、仓库和窖穴等部分组成。这种带仓库、冷藏窖穴的宫殿在中国建筑史上属首次发现。宫殿遗址出土的砖、瓦、瓦当等建筑材料种类繁多。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壁画。展出的陶器上面刻有地名,如咸里、成亨及人名等。反映了秦“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制度,开创了后世造器镌名之风。
    第四陈列室集中展出西汉文物。展出的铁农具、装有粟的陶粮仓,表明农业的发展,展出陶牛、马、猪、羊等是汉代畜牧业兴旺的实证。展出的彩绘陶器和釉陶,采用轮制法制作。釉陶多采用黄釉彩,质地光润,彩绘精致。展出的汉代瓦当与秦代瓦当相比,面积加大,边棱加宽,瓦质发灰。前期瓦当,盛行吉详语,如“长乐未央”、“千秋万岁”等,后期盛行“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瓦当。
    第五、第六陈列室展出杨家湾汉墓出土的彩绘兵马俑。杨家湾汉墓是周勃或其子周亚夫的墓。出土的10个兵马俑陪葬坑,有4个立俑坑,6个骑兵俑坑,有3000兵马俑,号称“汉三千兵马俑”。10俑坑中有6个俑坑是骑兵,表明骑兵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兵种。这些兵马俑为研究西汉军事编制、雕塑艺术、人物服饰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第七陈列室是汉代马俑展。展出的西汉马俑胸宽体阔,威武生动,栩栩如生,展示了大汉雄风。
    (十五)三原于右任纪念馆
    于右任系陕西三原人,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元老、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大师。他一生爱祖国、爱人民、爱故乡,兴水利、建农场、办学校、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深受海内外人士敬仰。于右任纪念馆位于三原县城西一级公路西侧。于1997年11月19日建成并对放开放。纪念馆占地10亩。主楼为仿古建筑,占地2700平方米,黄瓦灰墙,飞檐垂柱。1层为生活服务区,食宿、消闲、娱乐设施齐全。2、3层为展厅和接待厅。爱国事迹展厅,以丰富详实的照片、手札、实物资料,展现了于右任先生反清反帝、投身辛亥革命、统领陕西靖国军、支持国共合作、和平统一等爱国活动。书法展厅展出于右任先生从早期到晚期墨迹珍品、海内外印行的诗词、墨品善本、领导及名人题词。现代书法展厅展出当代海内外书法名家书法,“于体”流派书法杰作,真、草、隶、篆,风格纷呈。纪念馆还展出有各方捐赠的有关中国历史、文化音像制品、书画墨宝、名贵礼品等。纪念馆是缅怀先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也是承传书法艺术的课堂。
    (十六)咸阳中医医史博物馆
    陕西医史博物馆位于咸阳市陕西中医学院内。1965年建成开馆,是国内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创建最早的一所专业博物馆。
    陕西医史博物馆馆舍700多平方米,下设办公室、医史文献研究室、文物陈列室以及资料室等。其中陈列展室面积500多平方米。陕西医史博物馆收集珍藏文物2000余件,分4个陈列室展出。
    第一陈列室陈列有新石器时代的砭石、战国时期做手术用的铜针、两汉的药臼等。珍贵展品有药王孙思邈木雕像、宋代针炙铜人、李东垣家谱等。陕西医史博物馆为提高展出水平,突出医药科技特色,展出有大型研药机、碾药船与手工机械传动装置,福建泉州宋代沉船打捞的药物等。为了增加展出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展线上还专门设置了馆中馆——按《清明上河图》复原的北宋诊所“赵太丞家”医药铺,形象具体地反映出古代医疗工作的基本情形。还专门筹建了一个铁盆展室,展出了不少大型卫生器具。陈列有陕西渭南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桃核和其他各地出土的历代药物,有《千金宝要》的早期拓本,同时收藏和展出反映延安时期医药活动的革命文物,藏品极为丰富。
    陕西医史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古代医方碑刻26通,保存了大量古代医药文献的珍贵实物史料。如收藏有经验备录碑、海上仙方碑、集验良方碑,以及武之望家祠碑等难得的历代石刻艺术珍品。另外刻制有傅青主女科医方手迹碑,以及复制的千金宝要碑、历代名医神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铜人俞穴针炙图经残石碑等,被誉为“医药小碑林。”
    (十七)宝鸡市历史博物馆
    宝鸡市历史博物馆,设在当地的道教名观金台观内。馆内主要陈列周原、雍城、陈仓、平阳、千阳等遗址出土的周秦历史文物,历述了宝鸡市及所辖地区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变迁和历史地位,尤其是馆内珍藏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品位颇高。
    馆内第一部分为原始社会展,集中展示了当地20多处原始文化遗址的文物精品。其中以距今7000年前的北首岭遗址最引人瞩目。馆内第二部分反映周王朝早期发展的历史,集中展示了周原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馆内第三部分对秦人的早期活动作了生动的介绍。馆内珍藏有秦文公时代的石鼓(复制品)和陈仓城遗址的出土文物。另外,凤翔秦都雍城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也在这里展出。展示了秦国早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宝鸡的民间艺术更是多姿多彩,独具一格。展出的皮影、木偶、剪纸、刺绣、社火、脸谱、泥塑、草编等都始终散发着周秦文化的遗风古韵,闪烁着中华原始文明的奇光异彩。
    (十八)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位于宝鸡市公园南路西侧,于1998年9月8日正式开馆。是国内惟一的以展出青铜器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占地20.7亩,总投资2000多万元,已成为陕西文博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博物馆的馆名“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是集郭沫若的字题写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为“平台五鼎”式建筑,即四个小方鼎围拢着一个大方鼎,耸立于5米高的平台之上。其造型独特,气势雄伟,成为“青铜器之乡”的永久标志。博物馆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内分5层,设有主展厅、临时展厅、学术报告厅、文物商店及办公室等。整体建筑浑然一体,结构严谨,以新颖、独特、雄伟的风姿,充分体现了青铜器庄严、凝重、恢宏、浑厚的神韵。
    宝鸡是周秦文明发祥地的重要地区之一,地下埋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遗存,是我国青铜器出土最多的地区。自西汉宣帝神爵四年(前58)以来,宝鸡地区就有青铜器出土,且历代不绝。其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文内容之重要,均居全国之首。曾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的毛公鼎、大盂鼎,(另外两件为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就出土于宝鸡。在5000多件(组)馆藏文物中,周秦青铜器约占一半。其中有著名的何尊、折觥、墙盘、卫鼎、秦公钟等国宝级青铜器,充分体现了中国青铜时代的灿烂文化,全面展示青铜器之乡的风采。
    博物馆展出青铜器、玉器、陶器、金器等400余件组,其中青铜器占75%,多为稀世珍品,有10件是国宝级文物。通过“西周王朝从宝鸡发祥”、“森严肃穆的西周礼制”、“发达的西周经济文化”、“秦国从宝鸡崛起”四大部分展示出周秦文明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对中国古代文明作出的贡献。是宣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九)户县农民画展览馆
    户县农民画展览馆位于户县城内画展路南侧。建于1976年,展出的作品有250多幅,都是具有强烈乡土气息与鲜明时代特征的农民画。是中外游客常往之地。
    户县农民画诞生于1958年,由农民自发画壁画开始形成。目前,画家已由最初的十几人扩大到2000多人。题材多取自农民生活与农村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进程。充满健康、朴实、赞美的乐观情绪,表现了明朗、自信、向上、奋发的热烈激情,博得国内外游客的好评。还多次漂洋过海,在许多国家展出,并在参赛中获奖。
    户县农民画凭借其独特的风格,深受世人瞩目。为了满足国内外游客、观众的要求,1976年修建了“户县农民画展览馆”。展出近200多幅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农村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经历的深刻变化。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具有史料价值。
    展出的户县农民画具有强烈的乡土气息,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构思之巧妙,手法之新颖都令人惊叹。户县农民画是近30年来该县2000多名农民美术作者坚持业余创作,在传统的绘画基础上开拓创新发展而成的一簇奇葩。这些农民画笔调清新,别具风格,既来源于生活,又对生活作了艺术描绘,既是农民的生活纪录,又是浸透作者劳动汗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画卷。农民画的优秀作品有《公社鱼塘》、《春锄》、《山区春意浓》、《晒粮》、《芝麻开花》等,不但誉满全国,而且多次到国外展出,甚至被外国朋友编印成册,出版发行,广泛宣传。户县农民画展览馆的建成和户县农民画在国内外的展出和宣传,对促进世界人民和中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加强文化交流,增进友好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二十)杨凌昆虫博物馆
    昆虫博物馆位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始建于1987年,新馆于1999年8月竣工。是中国惟一的昆虫专业博物馆。
    博物馆分为展览、收藏、科学研究三大部分。展出面积达4500平方米。收藏国内外各类昆虫标本一百万号,是亚洲展览面积最大、展出昆虫种类最多、展览档次最高,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昆虫科普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被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命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教育基地”,2000年被命名为“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和“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馆内还收藏昆虫学专业书刊3万余册,为昆虫学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3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