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岭南风情迁居秦岭二百年[图](1)
2011-11-8 15:14:00  来源:西安日报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 更多

■记者 金石 文/图

  一位做广东方言研究课题的博士,10月下旬进入秦岭深处的商州区三岔河镇阎坪村陈家湾自然村,找到73岁老人陈世忠。

  研究广东方言,怎么到了秦岭?原来陈家湾陈姓人是广东移民后裔,还保留着广东话。

  像陈家湾这样的广东移民后裔,在陕南有许多。

  离开家乡辗转到陕南

  翻开这些广东人的家谱,他们多为清朝期间辗转到了陕南。

  陈家湾陈世忠告诉《西安日报》记者,他们的祖籍在广东省嘉应府长乐县横皮约,即现在的梅州市五华县。世祖陈奇珍于康熙年间迁往江西宁州上武乡箬坪。其长子陈德贤于乾隆年间迁到陕西商州。

  70岁的商州区黑龙口镇罗家湾村罗泰金称其先祖原也在广东长乐县横坡约,后迁到湖南省浏阳,商州的第一代老祖先罗尚华兄弟3人于乾隆30年,即公元1765年来到商州。有一个兄弟刚上来就去世了,听说另一个兄弟罗尚云后来搬到安康汉阴。

  广东人迁到陕西,往往是一家来后,其他亲朋好友陆续跟来,而且为了相互照应,相互就近安家。罗家回老家探亲时,将联姻的钟姓人家也动员来,并将自己早期住地让给钟姓。

  陈家和罗家家谱所记祖籍,为同一县,就是小地名一个记为“横皮约”,一个记为“横坡约”,可能是其中一家家谱写错了字。“我们那时就是亲戚。”陈世忠说。如今陈家湾和罗家湾虽然分属两个镇,但两地所在行政村相连。

  广东人到陕的原因除了因灾荒、战乱之外,还有其他原因。

  78岁的镇安县灵龙乡安乐村谢吉国告诉记者,他们祖籍在广东省嘉应州平远县。当年他们先祖谢志汪在家排行老小,上有4个哥。在谢志汪七八岁的时候,因调皮被嫂子打了一顿,他就跑了,先到江西宁州大坑,后来结了婚,生了5个儿子,1个女儿。因江西发生荒灾,谢志汪又带着儿女逃到镇安大坪。

  《谢氏宗谱》记载,志汪公携五子于乾隆十三年,即公元1748年,迁至陕西省镇安县大坪区安乐川。

  他们到了陕南,都自称广东人,因此他们定居的地名有的带上了“广东”二字,如商州区北宽坪镇广东坪村、黑龙口镇铁炉子村广东吴自然村。

  靠勤劳“挖出金扁担、银坛子”

  广东移民初到陕南时,多定居在条件艰苦的深山老林。

  “刚来时这里是原始森林,藏老虎的地方,因为地处偏僻山区,到现在也不富裕。”罗家湾罗泰金说。

  镇安县灵龙乡安乐村80岁老人谢吉定说,当时可怜得很嗷。一世祖到镇安后,因没有自己土地,先给当地一大户人家“何府”做长工,世祖婆在家纺线。一世祖最后死在何府。一世祖死后,二世祖想搭个庵,因没有钱,就搭在山上,挖土时挖出个金扁担,因有了钱,就买了半山坡上一块地,结果又挖出一坛银子,又买山下的平地,才盖了第一个房场。以后随着人口增加了,逐渐盖了更多的房。

  谢家祖先挖出金扁担、银坛子的传说,很可能是谢姓人对先人勤劳致富的演绎,其目的是教育后人,只有勤劳才能发家致富。

  安乐村在一个山窝里,进出都要翻山。安乐村支书谢忠生告诉记者,以前他们从哪个方向出去都要走羊肠小道。村民从1996年开始修路,在国家的支持下,用了14年时间,才修通了南北两条出村的路。

  “不会说广东话要罚跪”

  很多广东移民后裔至今还保留着说广东话。

  罗家湾是人们公认“广东话”保留最好的村落。“我们村全是广东人,在村里都用广东话交流。”罗泰金说,过去他们娶亲,为求共同语言,只找广东人。以前广东人住得比较集中,罗家湾附近有吴、刘、黄、杨、李等姓广东人。

  “过去不管姓张、姓李,只要嫁到谢家,就要说广东话。过去拜家谱时有条规矩,不会说广东话要罚跪。”镇安县灵龙乡安乐村64岁村民谢关雄说。

  1968年曾帮助延安大学教授研究商洛方言的陈世忠说,商州区的本地话和关中话接近,另有称之为“下河话”的湖北等地移民后裔说的西南官话。他们广东人的语言既和关中话有别,也和“下河话”不同。他们把祖父叫阿公;祖母叫“婆”,第三人说时前面带“啊”,如“你阿婆去哪里了?”把父亲叫“收”,接近“叔”音;母亲叫“梅”,远处大声呼喊时,后面拖个“呀”字;大小的“大”叫太,有的人把曾祖父叫“公太”。

  “30年前,乡上干部不愿意到我们村来,因为听不懂话。陈家湾基本都是广东话。”老家在陈家湾的《魅力商洛》杂志主编阎树华说。

  “我们的话一般人听不懂。听老人说,我们说的是广东话,但改了很多。走到哪里,受当地影响,都要改一些。”安乐村谢吉国说,电视上的广东话,他能听懂一半。

  实际上,他们说的是广东客家话。流行在广东的方言包括客家话、闽语、潮州话、福佬话、雷州话、黎话等等,客家话只是广东话中的一种。他们多来自 “世界客都”梅州一带,是被誉为“东方犹太人”的客家人 。

  “过年不动荤 ”

  广东有些地方的人有“七月十四人过节,七月十五鬼过节”之说,过七月半要提早一天。这一风俗,在陕南的广东人后裔中还保留有痕迹。

  赖家湾赖姓七月半传统在夏历七月十三或十四日晚上过,那天将菜、酒、饭供在堂屋供桌上,然后用白灰在门外院场划上圈,在圈里烧纸,烧完纸后稍等片刻撤下饭菜,全家人一起吃晚饭。“平时只有两顿饭,不吃晚饭。”赖和德说。

  安乐村谢姓七月半在夏历七月十一或十二日过。“先辈传说十三烧纸就没有用了。”谢吉国说。

  安乐村谢姓腊月24日晚上祭灶。而且由妇女祭灶。“因为妇女经常在灶上干活,难免有什么地方得罪灶王。”谢吉国解释。他们传统过年,大年三十晚上不睡觉,在村里互相走动,聊天,关系好的还有好酒好菜招待。正月初一不吃荤,光是不吃猪肉。传说,不知在哪一辈,朝廷要迁民。他们先祖不愿意走,躲到山上的灌木丛里许愿,如果不被朝廷迁走,以后正月初一不动荤,最后果真没有被迁走,就延续下这一风俗。

  赖家湾赖姓传统风俗大年三十半夜吃团圆饭,而且从大年三十到初二3天不吃荤,也只是指猪肉,因此初一早上饺子多为豆腐馅。

  新郎新娘吃“和气饭”

  安乐村谢姓传统定亲只有一次大定,而且叫“开叫”,男方带着礼到女方家改口,要和未婚妻一样称呼未婚妻的父母。接亲时,要带两面镜子,从娘家起身时,在新娘前胸、后背各挂一个。新娘接到新郎家的时间,必须是天黑后看不到房檐,现在改为下午1点后,天黑以前。新娘到了婆家进洞房后,夫妻吃荷包饭,两人用一个碗,里面有2个或4个荷包鸡蛋,也叫吃和气饭。“意思是祝愿两人婚后和气生活,不吵架干仗。”谢吉国解释。

  广东人结婚,传统上新娘进婆家门要“过火堆”。在陕南也有此痕迹。过去罗家湾新娘接到婆家门口,门槛里放一烧红的铧,泼上冷水,发出大声,冒起水汽,新娘从上面跳过去,然后去拜堂。

  赖家湾人满月小孩要“移窝子”去舅家。路上每过一座桥,其父母要给河里投两块硬币,期盼龙王保佑小孩。

  在罗家湾,“移窝子”到舅家住过一段时间返回时,舅家要烙直径二三十公分的曲连,舅家有几家直系亲戚,就要烙几个,用五色彩线串起来,给小孩提回去。

  明瓦房住了200年

  广东人到陕南后,沿用广东时的习惯,住了有200年的明瓦房。所谓明瓦房,就是椽上没有托瓦的木板、席等,也没有泥,直接放瓦,而其他人则不盖这种房子。

  镇安县灵龙乡安乐村谢姓人家过去就地取材盖石板房,石板也是直接铺在椽上,类似明瓦房。

  “这种房容易踏漏,还不肯漏。优点是通风好,缺点是保暖性差。”陈家湾陈世忠说。过去他们的房全是这样的。今年他们村把最后的明瓦房都捣光了。

  安乐村的石板房也都改成了瓦房、平房。

  罗家湾还能见到明瓦房,罗氏家族祠堂就是明瓦房。

  他们传统住房还有一个特点,都是四合院,一个院和一个院之间有通道相连。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影像
更多
 
本月热门
 
图文阅读
 
陕西景点
 
陕西美食
 
陕西特产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1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内网友交流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陕西省外网友咨询QQ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三秦游群⑥:146721821
三秦游群⑦:146722016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陕ICP备07501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