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民俗风情>>正文

府谷县生活习俗(2)

2012-5-19 11:13:43  来源:三秦游综合  点击: 次  进入论坛
游遍西安,出行必备!《2012陕西年票》加《忒色西安》共计:105元 【点这里淘宝购买
   饮 食
    本县城乡居民饮食以黄米(俗称糜米)为主。一般早为豇豆谷米粥、窝瓜谷米粥或山药加米焖干饭,午为捞饭烩菜(白菜、山药或加豆腐),晚为稀饭。冬季户户腌制白菜,人均百斤左右,同时亦腌佐餐咸菜,间有腌“麸酱菜”则为四季备用。而马铃薯、萝卜、葱收获后则打窖存放,可保证寒冷期的随时食取。往年白面、大米除节假日、待客外很少食用,尤其在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农户普遍是“半年粮,瓜菜代”,生活艰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发展,本县所产杂粮,特别是豆类,除供国家出口外,又与外省地调剂,换回所缺,故面食已属日常便饭。
    境内北部居民喜食酸粥或酸捞饭。做法是前一天将黄米浸泡于酸浆汤内,次日捞出添水或焖粥或捞饭,以油辣抹粥就咸菜,以烩菜或汤菜泡捞饭,食之别具风味。南部及沿黄河一带农户嗜好早食“游锅窝窝”。做时将糜子或谷子再加适量软糜子磨面,晚饭后用温水和面捏就,置于有余热炉灶锅内加水上盖,黎明烧火蒸熟即成。食时酸甜适度,酥软可口,饶有特色。民间夏日还有食小米磨浆制作的米凉粉习惯。秋后屠宰季有食羊杂碎、炖羊肉的爱好。而当节假日、生辰、婚丧嫁娶时,均以黍米油糕、粉汤(或豆面或挂面)为一餐,意取谐音“高”。而用荞面制作的碗饦、圪坨、饸饹,虽有地方风味,但已属陕北和晋西北等各地所共有,非本县专有特色。
    境内无论南北,农村中有在秋后和冬季夜晚或买肉或宰羊,一锅炖出分而共食的习惯,所支费用按人均摊,叫“打平伙”。也有吃其他食物的“平伙”。此事往往形成浪费,引起夫妻不和。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原宴席中软三盘(炒猪肉、炒豆芽、炒羊肉,均加粉条,主食为捞饭杂烩菜)、硬三盘(红烧肉、炖羊肉、黄焖肉,主食为饺子),七碟子(冷)八大碗(热)等已不足款待,现今视经济情况,随意加菜加汤,每席冷热均在20个菜3个汤以上。席间饮料,已从单一白酒增到有甜酒、间有啤酒供饮。这样虽然排场,但浪费较大。
    住 宅
    县内居民住宅主要有窑洞与房屋之别;窑又有土窑、砖窑、石窑之异。凡窑、房均筑土炕,供生火取暖。
    凡平川街镇如筑窑洞,均为石窑、砖窑,而农村如属山区,有的便利用地形,选择向阳避风、土脉坚实处,掏凿土窑而居。如经济宽裕,也有将土窑面建成砖、石、土混合结构的俗称“包门面”土窑,与砖、石窑洞同样明亮、整洁。偶有土窑地处要冲,为往来必经之地,常有车马大道于顶上通过,为别处所罕见。又因厚实、靠山,冬暖夏凉居之宜人,这一点比砖、石窑更为明显。此外还有在土窑炕壁内向上再掏一小土窑,有窗有炕好似阁楼,俗称“楼耳”,既可住人,也可放置杂物。
    旧日,富有者讲究建造围绕院子四边布置有正房(坐北向南)、两厢(东、西向)、倒坐(向北)的四合院。大门多开于东南角或西南角。有的为避不祥,还在大门外对着大门做一影壁。这种布局的院落,仅在城关、麻镇、黄甫等地有为数不多的几家,而普遍则为土木结构的起脊房和平房。
    而今新建房舍,形式多为套房、排房。一般套房为一进两开或三四开,厅、室、厨皆备。有的还将卫生间与储藏室配套。门窗除木制外,亦有钢制门窗,房顶多为预制板或现浇水泥板。也有修楼房的,但为数不多。近来因有嫌土炕占地大,不美观,不卫生,所以又有安土暖气或安铁炉子以床代炕的居室。
    城乡间经济宽裕的人家,都很讲究室(窑)内的炕围装饰。前辈人喜欢用红色或黄色铺底,围边多画山水花鸟、历史人物等。而在炉台墙壁正中,一般用“鹿鹤同春”、“松鹤延年”、“麒麟送子”、“猛虎镇山”等较大的图案装饰,上述多以工笔画为主。
    随着社会发展,炕围越来越时兴,并具有时代特色。现今有人把彩色艳丽的风景画或影视演员画,以对称或等距离的安排,张贴在有淡蓝、粉红、嫩绿等的底色上,再刷以清漆,一样光洁、缤纷;也有为图方便,买上现成的炕围纸或塑料纸进行粘贴,同样可美化室内墙壁,也可随时弹除尘埃。如家有勤实(爱整洁)主妇,还天天用烟煤刷底,用油渣子将屋(窑)砖地和砖炕抹擦,日久便乌黑光亮,再配上五彩炕围,入室窗明几净,使人有一尘不染之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2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