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南部平利、紫阳、岚皋、镇坪、石泉等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这里成为明清大移民的主要集聚地。秦楚川渝民族的大融合,在这里形成了特殊的民间文化。唱民歌就是当地主要的民间娱乐形式之一。无论时间早晚,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家中做活、吃饭,都要唱民歌。可以说,民歌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利县南部的正阳镇,紧连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和化龙山自然保护区两大天然原始森林。境内崇山峻岭,峡谷纵横,风光绮丽,有闻名的龙洞河瀑布群、正阳高山草甸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尤其是正阳河村、龙洞河村、鄢台村,流传的民歌十分丰富。村民中除了30岁以下的年轻人,几乎人人会唱民歌。采茶唱茶歌、砍柴唱樵歌、采药打猎喊号子、探亲访友哼情歌小调、红事敲锣鼓唱花鼓、白事打丧鼓唱孝歌。 那天,我们刚踏进龙洞河村,歌声就从半山腰的茶园飘来: 三月采茶是清明, 收拾打扮看情人。
自从今日看过你,
朋友约我出远门,
你在家中放宽心。
循声望去,10几个采茶的人,男的这边唱,女的那边和,悠扬婉转的歌声在山谷里回荡。 在劳动中对歌,是正阳民歌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人们在紧张的劳作中忙里偷闲,放声高歌。他们根据场景变换即兴编词对唱,毫无雕饰,有问有答,浪漫风趣: 头道采茶茶发芽,
手提篮儿头插花,
姐采多来我采少,
采多采少早回家。
对唱中音调多变,韵律优美,让人陶醉。茶园女主人宁约桃也是当地有名的民歌手,今年已经47岁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许多。她说,在村里,不仅采茶唱山歌,而且喝茶也唱歌。说着,她放开歌喉给我们唱起了广为流传的《六口茶》。
正阳的民歌有浓烈的原生态味道。流传的许多民歌与他们的祖籍地鄂西北民歌的调子、歌词极为一致。如《薅黄瓜》唱词:“奴在园中薅黄瓜,郎在外面撒泥巴,奴的冤家哟,你打了奴的黄瓜花。”与利川、恩施等地的民歌《薅黄瓜》毫无区别。
今年50岁的邹泽春家住龙洞河村,也是当地有名的民歌手,以采药为生。他天生一副好嗓子,从小就喜欢唱歌,父亲也是歌手。常年在大山里采药,和同伴联系都是唱山歌。他的歌高亢、悠长,极富穿透力,在山中歌唱有如空谷回音。面对记者镜头,他放开歌喉,唱起他自编的歌颂家乡山水的歌:
正阳有个大草原,
青青绿草漫无边,
粉红的姐儿真好看。
凤凰展翅云雾山,
云下人间云上仙,
观景的姐儿似天仙。
鄢台村的李德明今年64岁了,他的歌不仅深受当地老百姓喜欢,在邻近的岚皋县也很有名气。由于他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加之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自然成为当地民歌演唱的领头人物。唱了几十年民歌的他,看到传承了近千年的民歌面临失传危机时,就和几名骨干合计,成立了一个由他领头的5人演唱班子,定期开展排练活动。当哪家有红白喜事或节庆时,他们便到场演出,既为主人家增添了喜庆气氛,又有适当收入。他们演出时不计报酬多少,即使农活再忙,也要前去演出。他说,现在唱民歌的都是30多岁以上的人,小青年只唱流行歌曲,再不推广,就要失传。我们搭班子演出,主要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歌,喜欢民歌,使这些民间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当我们见到这位汉子时,正是他们吃午饭的时候。他们的“班子成员”和其他几位民歌爱好者围在饭桌上,一杯“门盅酒”下肚,便响起了热烈奔放的敬酒歌:
一杯酒,进门来,
手提银壶把酒筛,
劝郎多喝迎亲酒,
轻易不到我家来。
吃着农家饭菜,听着原生态民歌,品着当地包谷酒,不禁悠然自得,陶醉其中。56岁的刘能和音质醇厚,吐字清晰,能唱几百首民歌,唱敬酒歌是他的拿手好戏。酒桌上,他一连唱了好几首。
“薅草锣鼓”也是陕南山区世代传承的一种民间音乐。每年六七月份锄玉米草时,几户或几十户的劳动力集结在一起,一字型沿山坡地排开,歌手在前面边敲锣鼓边唱山歌,为劳动者指挥步调,鼓舞士气,消除疲劳。尤其是 流传在平利、镇坪县的薅草锣鼓,内容非常丰富,唱打方式率真质朴,传承历史悠久,曲调简约明快, 演唱时极富感染力。 一场夜雨过后,清新的田野飘荡着洋芋花的淡香,洋芋地里兼作的玉米苗正拔节生长。村支书请来十多名左邻右舍村民为他家锄玉米草,同时请来当地有名的民歌手李德明、李德成和刘能和唱薅草锣鼓歌。
“咚锵咚锵咚咚锵!”随着锣鼓声的响起,村里许多人扛着锄头不请自来,因为打锣鼓草在这里已经中断了十几年,一听到这熟悉的锣鼓声,人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辛苦但又不缺少欢乐的年代。一时间,田地里排起了锄草的长龙。只听歌手李德成开始扬歌,指挥众人摆布赛口: 薅草来,薅草来, 各人赛口各人排。 两边排成人字路, 中间排起那钓鱼台。 扬歌就是起始歌,每唱一句,敲一小节锣鼓。人们随着锣鼓节奏挥动锄头,吆喝着你追我赶,乐此不疲。接着便是正文。正文歌词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其次是根据当时劳动情景现编,这样既能指挥赛口,又能激励劳动情绪。当大家感觉有些累了时,歌手刘能和来劲了: 薅草莫薅吊颈草, 一颗露水扯活了。 薅草要薅米筛花,
十人见了九人夸。 他是在提醒人们薅草要仔细认真,不要出现未刨断根的草——吊颈草。
在锣鼓和歌声的鼓舞下, 一块3亩左右的玉米地很快锄完了。休息片刻后,人们转移到下一块地里。李德明用诙谐的语言开唱,催促行动慢的人赶快跟上: 说要来嘛就赶快来, 莫在后头紧到捱。 老的捱起黄肿病, 少的捱起摆子来。
几位歌手唱的锣鼓草歌词,无论是流传的唱本还是即兴现编,一般都是七言四句的规整歌词,曲调简单,节奏流畅。在这样紧张热烈的气氛中,人们紧扣锣鼓点的节奏挥舞着锄头,发奋锄草,不敢松懈,连伸腰、擦汗也顾不上,生怕歌手吧自己编进歌词唱出来。
歌声此伏彼起,锣鼓调紧慢相间。不知不觉间就在“点豆要点八月黄,一鼓作气上山梁”的锣鼓声中把一面坡的玉米地草锄完了。
自从土地化整为零、承包到户后,山区农村那种大规模的劳动场面没有了,人们无需再用这种传统形式。李德明、刘能和等民歌爱好者总是以各种形式唱民歌,他们在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传承,只是这种传承很艰难。 令人欣喜的是,正阳镇的现任领导非常重视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并给予大力支持。去年以来,多次组织民歌骨干组队参加县里的文艺汇演、民歌比赛等活动,努力为民歌的推广搭建平台。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三秦游网站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三秦游网站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