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艺术首页 | 西安艺术 | 宝鸡艺术 | 咸阳艺术 | 铜川艺术 | 渭南艺术 | 延安艺术 | 榆林艺术 | 汉中艺术 | 安康艺术 | 商洛艺术 | 杨凌艺术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民间艺术大全 > 正文
陕西民间舞蹈的种类 陕北秧歌、关中社火、宗教舞蹈、民间歌舞等(1)
  2013-11-5 7:22:39   来源:三秦游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陕西民间舞蹈形式多样,绚丽多姿。长期扎根于民间,世代流传,具有农耕文化特征,鲜明的民俗祭祀属性,加之原始舞蹈、百戏、军阵乐舞及宋元杂剧的影响,而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据统计,陕西民间舞蹈形式有350余种,因地域区别和民族风俗习惯不同,形成了三种不同的风格和特色。陕北高原地带,民间舞蹈形式多以秧歌、腰鼓为主,动作粗犷,情绪奔放,具有质朴、憨厚、勇武的特点并深受黄土文化、草原文化的影响;关中民间舞蹈多以社火为主,阵容强大,气势磅礴,形式多样,具秦汉盛唐泱泱大国的气度和强悍风貌;陕南山区多以民间花鼓戏、小型歌舞为主,具有轻快、活泼、诙谐、幽默的特点。
一 陕北秧歌
    陕北秧歌是陕西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每逢春节和农历正月十五前后,陕北各地村村闹秧歌。秧歌队由伞头带领,在锣鼓唢呐的伴奏声中,以踢场子、霸王鞭、跑毛驴、腰鼓、龙灯、高跷、水船、狮子等组成综合性的民间歌舞队,挨门拜年,搭彩门,踩大场,与火塔塔、转九曲结合起来,尽兴玩乐,村民沉浸在无比欢乐的节日气氛里。踢场子,是陕北群众最喜爱的一种舞蹈形式。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最为流行。踢场子以两人场子为主,也有三人、八人、十人集体表演。两人场子多表现男女爱情;三人场子有反映旧社会富豪之家大小老婆争风吃醋的情节。两人场子多分为软场子即文场子,又称姻粉场子,表演动作细腻,含情默默,以欢快、活泼的格调为主。硬场子即武场子,男角表演具有武术动作,刚健有力,英武活泼。丑场子又称老人场子,具有诙谐、幽默、滑稽、风趣的喜剧色彩,往往是陋而不俗,丑中见美。陕北踢场子的艺人很多,绥德李增恒、吴继业最有名气。1977年他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表演一等奖。李增恒善表演男扮女装,艺名“六六旦”“水上漂”,他创造的“闪腰”,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个陕北少女的形象,俊秀优美,婀娜多姿。
二 关中社火
    关中社火是陕西关中地区群众喜爱的一种群体性民间舞蹈,包括芯子、高跷、狮子、龙灯舞、竹马、旱船等舞蹈形式,多逢春节或喜庆时日演出。每次妆扮演员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组成一支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在雄壮有力的锣鼓声中,沿门过街,巡回表演。《商州府志》载:“十五日为元宵节,昼则演出高跷耍社火,夜则比户张灯,放花炮及竹马、花灯、火狮、龙灯之戏。”宋代,人们就有耍社火的风俗习惯。当今陕北所谓“闹红火”,有些地方所谓“血故事”“车故事”“骂故事”等,虽说称谓不同,但都源于社火。据《宝鸡县志·风俗时令》载:明、清间“每年新春,邻里亲族互相来往拜贺年节,各饮春酒,上元数日乡中的傩戏、竹马闹元宵”。至今宝鸡不少地方还保留着这种风俗习惯。在耍社火时,无论是马社火、车社火或是背社火,队前总有“黑虎灵官”执鞭开道,以示驱除妖邪,消灾免难。陕西一些地方流传着“扫五穷”的习俗,即请社火队中的“灵官”手执扫把入室,在门前门后、床上床下、墙角等处扫扫“老气”,以求吉利。
    芯子 是社火形式之一,关中平原盛行。平台芯子扮装一层或两层钢架,高台芯子可扮装三至五层。平台芯子,一般由四人抬,并伴有两人手执彩拐,以防事故发生,高台芯子,一般由六至八人抬,并有四至八人保护安全。装扮芯子的器械,由艺人设计绘图,请铁匠铸造成各种钢架,装扮芯子的绝招是保密的,从不向外泄露,群众看后,百思不解其妙。上芯子的演员大多是四至五岁的小孩,用棉布把小孩包裹起来,除头部和上肢能活动外,其他部位固定起来,以图稳当安全。芯子多是扮作古装剧目的场面,如《保皇嫂》《黄河阵》《长板坡》《白蛇传》等,也有反映现代生活的节目,如《工会联盟》《计划生育好》《卖余粮》等。大荔县的老龙芯子,故事有《乘龙飞腾》《月里会》《赤壁鏖兵》。狮豹芯子,故事有《涿鹿鏖兵》《威镇独夫》《顺昌旗帜》《风声鹤唳》等。芯子高达数丈,台面上可上20多人,这种芯子多装在马车或汽车上游行。芯子的特点,是把剧中人装扮在道具上,使观众感到离奇。长安县的“挂芯子”又称杂技芯子,台上摆满了刀剑戟,有的横卧,有的悬挂(吊毛根),有的竖立,巧装机关,使人感到离奇。有好多芯子装扮得非常巧妙,如《保皇嫂》中,关公左手插腰,右手横举大刀,刀尖上端站着刘备,刀把下端站着皇嫂;《黄鹤楼》中,在周瑜的帽翎上却站立着赵云。商县城关镇扮装的高台芯子,在两丈多高的芯子上,有两个小孩戏秋千,晃晃荡荡,翻来覆去。洋县智果寺的高台芯子,扮演的《杨门女将》,接连三层,高达数丈,门口站立焦赞、孟良二将,马笼上站立的是八姐、九妹,余太君升帐挂帅,金龙两旁做伴,造型威风凛凛,十分优美。富平县的平台芯子《借伞》,许仙撑伞,青白二蛇站立在伞的边沿上,迂回旋转,仿佛正在赶路,白娘子不时环目顾盼许仙,表现出夫妻恩爱,两情依依。民间老艺人毛成章创造的独木桥《走雪》,曹玉莲站在桥头上风雪扑面,摇摇欲坠之态,虽然人物简单,但技术绝妙离奇。合阳县的平台芯子《嫦娥奔月》,嫦娥站在细枝上,从桂树的空间,露出一轮皎洁的明月,嫦娥轻轻舞动水袖,飘飘欲仙,温柔优美,仿佛一幅美丽的图画。
    1983年陕西陇县举办春节社火文艺会演,正月十五日有76个大队的社火进城表演,扮装社火的有5000多人。马社火有1520台,背芯子、地社火、高跷、芯子、龙灯、狮子、旱船、竹马20多种。
    高跷 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陕西很多地区,关中地区称“柳木腿”,陕北地区称“高跷秧歌”。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道具,双脚踩着木跷,高者三五尺,低者尺余,边跳边押。表演形式有集体对舞的大场和两三人表演的小场。《村民见闻录》中,也曾描述唐代已有人踩着五六尺的高跷,能在空中的绳上跳舞。高跷以表演传统戏曲人物的造型为主。在踩木跷之前,按剧中人物造型,画好脸谱(又称“社火脸谱”),穿上戏剧服装,踩上木跷,按剧组分类,以锣鼓、唢呐伴奏,吹吹打打列队行进。剧目有《三回头》《柜中缘》《花亭会》《二进宫》《桃园三结义》等。商县、黄陵有两人表演的“三条腿”高跷,铜川有两腿绑在一起的“单腿”高跷,眉县、勉县有高跷跑驴、高跷狮子、高跷抬轿、高跷叠罗汉等。
    狮子舞 范晔《后汉书》说:汉章帝时月氏国(今阿富汗和克什来尔一带)遣使送一狮子给汉王朝,汉王视其为吉祥勇敢的象征遂令乐官以狮子形象及其动作编成“狮舞”,逢庆典或节日舞动助兴驱邪避魔。至南北朝狮子舞表演活动已成民间盛事,唐代有了更大发展。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形象地描写狮子舞,说:“假面假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狮子舞当时不仅表演频繁,且已传入西凉。狮子舞在陕西各地普遍流行。洛川县有文狮子,临潼县有武狮子,南郑县有高台狮子,旬阳县有火狮子,户县有爬狮子。表演狮子舞者,一手拿拂尘,一手拿“天官赐福”的红布喜乐神引逗。可以表演爬梯、上桌等舞狮的动作,还可以破阵。据艺人介绍可以表演108阵,阵分两种,一是有人物、有故事、有情节的哑剧节目,如《懒婆娘抢场》《美女梳头》《秀女进厨房》《二女闹书房》《捉跳蚤》等;也能演历史故事折子戏,如《大舜耕田》《十八罗汉》《诸葛亮夜观天书》《敬德说马》《状元祭塔》《伯牙奉琴》《吕蒙正赶斋》等。另一种是破字阵,即让狮子猜谜,属于民间智力测验游戏。狮子队到各家拜年时,主人要摆几件物品,让笑和尚引狮郎,在表演中猜出其意。如场地摆一个火盆架子、一片生姜、站立一个小孩,放上一张画,再用小板凳摆个山字。笑和尚很快就会猜出寓意——“江山如画”。主人认为猜中了,就立即取出一个红包奖赏。如果一时猜不出,就得继续表演,累得狮子和笑和尚满头大汗,围观群众嬉戏、哄笑,极为有趣。
    龙灯舞 是陕西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在氏族部落时期,各部落均有自己崇拜、信仰的图腾,以黄帝和炎帝部落组成的华夏民族,共同崇拜的图腾是龙和凤。历代帝王崇拜龙和凤,并视之为吉祥之物,遂有故事“龙凤呈祥”之说。龙舞,以艺术夸张的手法和优美的舞蹈动作,表现“腾空飞舞”“入海翻腾”“腾云驾雾”等,活灵活现,给人们以美的享受。龙头、龙身、龙足、龙尾,分别由鹿角、狮口、虎眼、鹰爪、鱼鳞、鱼尾等组合而成。陕西的龙灯社火,有三原的“筒子龙”(老龙)、蓝田的“双龙”、户县的“地龙”、旬阳的“火龙”、汉中的“彩龙”、勉县的“五节龙”、南郑的“水龙”,以及陕南各地的“板凳龙”、小孩玩的“香龙”等。
    船舞 是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其特点是载歌载舞,它在唐代乐池中就出现过类似的形式,宋代歌舞队中称“地行舟”“旱龙船”。陕西的彩篷船、商县的双人花船、三原的母子船、勉县的老鸦船、周至的转船等,都是边舞边唱。
    鼓舞 陕西民间鼓舞流传最广,形式最多,计40多种。其中不少形式相当原始和古老,如宝鸡县的“刁鼓”,蒲城、富平、临潼的老鼓、尧山大鼓和牛拉蹩鼓等。鼓手在鼓上做跳跃、滚翻、跨腿等动作。澄城县挖掘的“神社鼓”(又称“神拳鼓”),音韵浑厚,节奏稳缓,表演肃穆,据当地群众介绍,此鼓舞原为祭祀汉武帝时表演的,其风格特点和表演程式,类似古代征战舞风格。民间鼓舞所用鼓的形状大小不一,最大的鼓直径三尺,高约三尺。咸阳、户县流传的“牛拉鼓”,最小的鼓直径约三寸,厚约四寸。鼓形不同,摆放方法、击打方法和节奏也不同,有的挂在舞者腹前或腰侧表演,有的装在固定的鼓架上表演,也有人抬的、车拉的、手推的、人背的、头顶的、斜挂在空中的、摆在地上的。表演时,有一人敲打的,也有数人共同敲打的。民间鼓舞击打力量强,节奏变化快。
    安塞腰鼓 是流行于陕北安塞县一带的民间鼓舞。1986年,参加全国省属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以9.9的高分获大奖。1990年8月,450人组成的腰鼓队参加了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为中国争得了荣誉。其表演程序为:在整齐统一的击鼓声中,鼓队通过踢、跳、蹲、转的舞姿变化,始终保持双腿屈膝,马步蹲挡的静态造型,双手挥舞鼓槌,通过甩臂、缠腰、盖顶、击打等动作,以及跨步、踹腿、跪地、腾空、旋转等动作,表现鼓手矫健、英武、刚毅的精神气质。群众赞其“式子慷慨,汉子硬,鼓手有股蛮劲,挥槌有股愣劲,表演有股狂劲,看了让人带劲”。
    陕西民间鼓舞,有用于祭祀的羊皮鼓(略阳)、背花鼓(华阴)、羊角鼓(宁强)、山大鼓、八仙鼓、老鼓、撂鼓(合阳),有用以驱邪的上锣鼓(合阳)、十面锣鼓,有反映征战军旅生活的蹩鼓(洛川)、神社鼓,有反映庆典的牛拉鼓、百面锣鼓(韩城),有反映劳动生活情趣的对鼓(勉县)、踢鼓(靖边)、胸鼓(宜川)、花鼓(洛川)、牛拉蹩鼓(临潼)、抬鼓(黄陵)。表现古代乐舞的有大荔的南刘锣鼓,合阳的五园鼓(也称“五支梅花鼓”)、三园鼓。表演历史人物故事的有华阴的素鼓(“三战吕布”),大荔的花苦鼓等。
    陕西农村、集镇许多地方有民间鼓队,家家有鼓手,每逢春节鼓声震天,其乐融融。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陕西省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户县钟馗故里 古汉台 黄河壶口瀑布景区
药王山景区 法门寺 瓦窑堡革命旧址
万花山风景区 神府煤海工业区 杨贵妃墓
西安阎良航空科技馆 金丝峡丹江漂流 西安广新园民族村
汉中石门栈道风景区 洛南文庙 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
陕西省美食 更多
怎么把鸡蛋炒得又香又嫩 当然有技巧
打假时间到 教你鉴别羊肉、红酒的真假
怎么把鸡蛋炒得又香 打假时间到 教你鉴
精致的袖珍美食 挑 这些被扔掉的部分才
可以吃下去的美貌酒 告诉你真正的“日本
“可可树”新派甜品 睡前食物红黑榜 胖
不知道吧 微波炉原 风靡中国的潮汕砂锅
陕西省特产 更多
陕西特产大礼盒[图]
陕西八大怪泥塑 LED灯皮影系列
陕西土特产品旅游纪 陕西工艺美术品
文物复制品和仿制品 陕西旅游纪念品
榆林地毯 蓝田玉雕
安康绞股蓝 陕南天麻
推荐信息  
·镇安花鼓
·陕西艺术作品目录
·华阴西王“华山红社火”血故事[图]
·陕北安塞腰鼓
·安塞剪纸
·洛川毛麻绣
·洛川剪纸
·洛川文狮子(图)
·洛川蹩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城走(竹)马戏
·阎良核雕技艺
·华阴老腔——传唱千年的原生态艺术
·蒲城斗子旗(蒲城斗旗)
·凤翔木版年画
最新更新  
·陕西建国后的舞蹈
·陕甘宁边区舞蹈
·陕西古代舞蹈
·西安地区唐墓中的乐舞资料
·陕西舞蹈的发展
·陕西戏曲音乐创作
·陕西电影音乐创作
·陕西歌剧音乐创作
·陕西小提琴独奏曲及钢琴重奏独奏曲创作
·陕西交响乐作品创作
·民族器乐作品创作
·陕西歌舞音乐创作
·1972年陕西省革命委员会文化局向国务院
·陕西音乐创作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间艺术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yish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