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文物首页 | 西安文物 | 宝鸡文物 | 咸阳文物 | 铜川文物 | 渭南文物 | 延安文物 | 榆林文物 | 汉中文物 | 安康文物 | 商洛文物 | 杨凌文物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文物大全 > 陕西的石窟寺介绍

陕西的石窟寺介绍(1)

字号:   2013-10-11 12:13:57   来源:三秦游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宜君福地石窟 位于宜君县城东15公里的福地水库中央小岛上。据窟内题记,该窟建于北魏初年。现仅存一窟,宽1.67米,深1.3米,高1.35米。其中左壁已大半塌毁。正壁主龛为阿弥陀佛及观音等二菩萨。佛龛右侧有大篇题记,可见“大统元年”年号。佛龛左侧有供养人像,题有“像主抚军将军石保合”等字。其上方有雄鸡、鹤衔蛇、蟾蜍及免等动物形象。石壁正龛是道窟。道像头载道冠,右手持扇,身着道服。像旁二真人持笏站立,龛上为十道像,均为半身。再向上为七个伎乐飞天仙人,或弹琴,或吹箫,或击鼓,每人各奏一乐器。主龛两侧刻有四个小道龛。龛下有持扇女与相扑士,此像之下是供养人,题为:“道士吕清黑,道民功曹孟永兴、妻白颜容”。石窟左壁因主龛已毁,造像是佛是道不明。据调查,宜君福地石窟可能是我国最早的“双教窟”(窟内同时造佛像和道像)之一。
    富县石泓寺石窟 又名川子河石窟。位于富县城西直罗镇川子河北岸,坐北面南,依崖而凿。距县城约65公里。现存洞窟10个,小龛65个,石造像3371尊。西边除一个造像已毁的道教窟;及两个空窟外,有造像的为7个洞窟。这7个洞窟分布在长达70米的山崖上,最大的宽10.3米、高5.4米、深10.7米,最小的宽1.2米,高1米,深2.1米。从窟内题记看,此窟始凿于隋大业年间(605—618),唐、宋、金、明各代都有雕凿。窟号从东向西依次排列。
    第一窟:长方形,壁上刻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的题记,为明代所建造的“三教石洞”,有石刻坐像三尊,立像三尊。东西两侧有台, 洞外还有清嘉庆年间(1796—1820)的摩崖碑刻。
    第二窟:中央有佛坛,刻五尊佛像。东西两侧壁共有小造像36尊。洞侧左右各有一浮雕金刚力士。窟内中央有基坛,坛上有背屏五个,上承窟顶;背屏上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东壁有造像龛,内雕一佛二菩萨。旁边刻有“宋开宝二年(969)李庭宝造释加牟尼佛、菩萨三尊”的题记。
    第三窟:中央设方形坛基,坛基上有五尊雕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洞口左右各有一金刚力士。东侧菩萨背屏上刻有宋乾德六年(968)敦士元等三人共造菩萨铭记。东壁有二小龛相连,造像五尊。有唐咸通五年(864)郑君雅造一佛二菩萨一铺铭记和咸通三年(862)陈公造像记。四壁有唐咸通年间(860—873)的造像题记。可见这第三窟建于唐代,宋代作了进一步的雕凿。
    第四窟:入口附近,左右名雕一金刚力士。中央佛坛上雕文殊乘狮像。狮身东侧有一童子,左手执缰作跪状。西壁有小龛二座,南龛有造像一尊,北龛有造像两尊。刻有后周显德元年(954)的题记,证明该窟凿于五代。
    第五窟:中央佛坛上雕一佛二菩萨,窟壁上有造像34尊。东壁有二小龛。北壁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南龛有菩萨像一尊,头结高髻,面目清秀,右足翘起踏于石台上,左足下垂踏于莲花上,右壁斜置右膝上,左手扶坐,神态安祥。窟内有隋大业年间题刻。
    第六窟:本窟为主窟,规模最大,雕像最多,共有造像三千余尊,内有金皇统元年(1141)四年(1144)、八年(1148)和贞元元年(1153)、二年(1154)题刻。窟内佛坛雕像位于中央,有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佛与菩萨均结跏跌坐于莲花座上,二弟子分立两旁。佛坛四周有四个通顶连地的大石柱,上承窟顶,石柱上雕有大小造侏1331尊,其中东侧前柱西刻有留须小造像一尊,似道教天尊。南侧刻一佛二胁待。西侧前柱北面刻菩萨坐像一尊,两手相交于腹前,衣褶流利,作闭目深思状。东侧石柱北面分段雕罗汉像十尊,谈笑、静思,神态各异。西侧后柱南面刻菩萨像一尊,翘右足坐于山岩间,雕凿精美。石壁有大小造像1947尊,窟顶刻有几何图案花纹,雕刻有明显的唐代风格。窟内除有金代题刻外,还有明清两代的题刻。
    第七窟:窟内后部及左右两侧有石台,台上有泥塑小像20尊,窟顶前部有八角藻井,并有蔓草和二龙戏珠图案,后部刻有龙、蛇、凤、麟及花草图案,均似清代造作。
    耀县药王山石窟 位于耀县城东1.5公里处。窟内有大小佛龛七个,佛龛二十三个,造像四十三尊。龛由东向西排列。
    第一龛:为一观音菩萨立像。高1.18米,赤足立莲台上,右臂下垂,(手残),右臂残缺。披巾袒胸,腹结宽带,上部衣纹细若轻纱,下部较厚。像下浮雕四小像(均残)。按其造像风格,应为隋代所刻。
    第二龛:为一坐佛。高3.18米,花冠,袒胸披巾,右手残缺,左臂曲折平放于左膝上,右腿盘坐,左腿下垂自然落莲台上。像两侧正壁间刻有“华原县尉薛楷、华原县主薄刘宪、前周至县尉孙维肖”等题名。从造像风格与题名者官职判断,约为隋或唐时所造。
    第三龛:保存比较完整的造像分上下两层,上层为立像三尊,高约0.60米,宝相冠,斜披巾。中像右手上举,左手下垂,右像躯体略小,姿势与中像相同;左像右手上举,右手下垂。下层仅一尊造像。似为唐代遗物。
    第四龛:龛内左上方为一坐佛,高约1.5米,高肉髻,袒胸,结跏跌坐,右手下垂,左手置于膝上。其下为立像三尊,右上方像二,高约1.1米,中立一小像。形制风格与前龛相同。
    第五龛:有浮雕像五尊,上为思维菩萨,高1.62米,花冠,有项饰缨络垂于胸前,右手残缺,左手垂膝。下层立像四尊,均残缺,似为金代刻像。
    第六龛:为一坐佛,高4.10米,高肉髻,袒胸,双腿下垂,两足并踏莲台,其下为四螭首,可能造于明代。
    第七龛:有浮雕像五尊,分上下二层,上层为一佛二僧,下层为菩萨立像(已残)。时代与前龛同。
    彬县大佛寺石窟 彬县大佛寺系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指挥的邠州浅水原大战和五龙坂大战中阵亡将士而建,初名应福寺,北宋仁宗为其养母刘太后庆寿时改名庆寿寺,该寺位于彬县城西10公里的清凉山下,石窟依山雕凿,就在理像,围绕窟内开龛70处,造像740多尊。窟平面呈平圆形,南北13米,东西28米,窟底周长74米,顶高25米。窟内主像为一佛二菩萨。大佛居中结跏跌坐,肩宽体厚,高约20米。上体穿窟室中心而上,佛两旁菩萨头戴宝冠,衣着华丽,身高均达15米许,故俗称“丈八佛”。窟壁为佛龛,均雕刻大小佛及菩萨等造像。窟前有护楼三层,可以登临眺望。此窟规模宏大,造像宏伟,雕饰富丽,技巧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大佛发式作螺髻状,面方,耳垂,披衣袒胸,腰下系结佩带两条,盘腿端坐在莲台之上;佛的左手着膝,右臂上弯,手掌向内,手指微屈,作说法状。全身姿态自然,肌肉丰满,面相端严。背景就崖雕刻而成,在靠近大佛的头部周围浮雕坐像七尊,边缘更围绕十九个飞天,是极富装饰性的精美雕刻。佛身健硕雄伟,所谓“一指之大几为腰”。寺亦因此得名。
    大佛窟西侧为“罗汉洞”窟群,西北排列四个小石窟,各窟大小不一,西起第三窟壁上浮雕经变故事六十余幅,并留有唐、宋以来游人题刻;其余三窟,各有立体石佛及菩萨造像数尊不等,亦都优美、生动,雕工细致。其东为另一窟群“千佛洞”,东西向排列三窟,中略小,为方形,另两窟较大,均呈方形。壁间浮雕三百余幅,另有少量佛造像和菩萨,栩栩如生。大佛寺石窟为我省现存古代造型艺术中唯一大型石窟。
    麟游慈善寺石窟 位于麟游县城东南3公里处。据《麟游县志》载,开凿于唐永徽四年(653)。石窟包括北、西两座洞窟及附近崖面五座佛龛。西窟约高5.6米,深2.56米,窟顶较平,造立佛一尊,高4.5米。北壁有尖拱形的佛龛一座,内雕一佛二菩萨,西边雕胁侍。佛、菩萨均头戴宝冠,上身赤裸,佩戴璎珞、臂钏和锦带,下身系裙,轻柔飘洒。南壁有小龛一座,内雕一佛二弟子。北窟深6米,窟顶呈孤形,造佛像三尊,洞壁上雕佛龛两座,南龛内雕立佛一尊,北龛无佛像。附近崖面雕佛龛五座,呈平面方形,每边只有1米余,龛内各雕造像一至五尊不等。
    慈善寺石窟所雕佛像,头部稍大,肌肤丰满,神态完美,裙带衣纹流畅,刀法简练有力。根据其造型、衣纹、装饰看,与麟游县城西南百尺崖摩崖造像基本一致,属唐代初期作品。
    淳化金川湾石窟 位于淳化县石桥乡金川湾村西的冶峪河南岸石崖上。窟为唐代所凿。窟口北向,窟内平面略呈方形,平顶,高7.5米,深5米,宽9米。窟内后壁有半圆雕坐像一尊,“文革”中被当地村民将佛头打碎,佛座亦遭损坏,残像连座高4.3米,胸宽2.5米。像两侧各雕有一尊胁侍像,从残迹看,原像高约2米。大佛凿有背光,涂朱色,宽3.4米,高4.8米,舟形。其上浮雕七尊跏跌坐佛象,坐于仰莲上,高0.54米,今残存六佛,局部剥蚀不清。
    金川湾石窟的突出特点,是窟东西两壁满刻经文。字大体为1.5厘米见方,均为正书。因经文刻在易风化的沉积细砂壁上,部分石壁表层已成粉末状,一触即毁。
    西壁经文分上下七段,每段高0.84米,从内向外直至断裂的洞口,有200余行,每行33字,计约45000余字。其经名可见者有:《七阶佛名经》一卷,刻于下段窟口处,残存十余行;《佛说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一卷,刻于《七阶佛名经》内侧,周有阴线边栏,高0.86米,阔2.57米;《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一卷,□□施手书,刻于《佛说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内侧。西壁下段以上其余六段均刻《妙法莲花经》,从下向上,依次刻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每段一卷,卷二以上字多残缺。
    东壁刻文款式与西壁略同,上下亦为七段,每段210余行,每行31字或42字,计约5万余字。其经名可见者有:《明诸经中对根时深发菩提心法》一卷,信行禅师撰;《明诸大乘修多罗内世间出世间两阶人发菩提心同异法》一卷,信行禅师撰;《大集月藏分经略》抄出一卷,信行禅师撰;《佛说大方广十轮经序品》若干卷。
    后壁佛像左侧背光沿上刻宋人题记,一段文曰:“济南王致尧、河南刘伯雨、大梁赵重道同游,大观戊子三月廿七日”。西壁正中佛经上刻宋人题记一段,文曰:“郡丞吕致□□,邑薄刘泽□□,政和甲午十月二十七日同游”。
    洛川寺家河石窟 洛川寺家河石窟为少见的佛教密宗造像窟。石窟位于县城东约20公里的槐柏乡寺家何村东。石窟依山而凿,进深3.2米,宽3.3米,高2.2米,平面呈马蹄形。据石窟右侧坛基壁上题刻,此窟开凿于唐开成元年(836)五月,宋元明清,代有修葺。
    石窟正面和左右两侧坛基壁上雕刻着唐宗时期的礼佛图佛龛五处。正面坛基为三佛二弟子。三佛正为中药师佛,佛束训发髻,右臂弯曲前伸,五指并拢,手掌心向前,施无畏印。左手捧药钵,结跏跌坐于圆形仰履莲花瓣须弥座上。像高0.7米,座高0.5米。左右两侧坛基上为八大菩萨像,均跣足站于圆形仰莲瓣台座上,每尊像各高1.34米。靠近窟口处,两侧各为一尊罗汉像,像均高1.37米。八位菩萨像均为花蔓冠,宝缯垂肩,颈部饰蚕节纹,臂佩腕钏,体着僧衣或长裤,裙带结于腰腹,项饰、璎珞垂于膝下,代替了帐帛。八位菩萨均面庞丰满,体态婀娜,手持不同法物。右侧罗汉的坛基壁上线刻一站立的供养女子,旁飧“此是贺三娘”五字。窟内外还镌有“崇宁五年”(1106)、“至元二十一年”(1284)及“至正九年”(1349)等年题记。
    寺家河石窟中的药师佛和八大菩萨造像,是佛教密宗造像中常见的题材。陕西曾是汉族地区佛教密宗的发源地,而盛唐以后的密宗造像却遗存甚少。故此石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陕西省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户县钟馗故里 世界八大奇迹馆 汤峪温泉大兴汤院遗址
常宁宫休闲山庄 汉中石门栈道风景区 高西沟
凤凰湖景区 周至县厚畛子镇 药王故里景区
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 武功县武功镇 程家川自然风景区
西安广新园民族村 彬县大佛寺石窟博物馆 姜女祠
陕西省美食 更多
怎么把鸡蛋炒得又香又嫩 当然有技巧
打假时间到 教你鉴别羊肉、红酒的真假
怎么把鸡蛋炒得又香 打假时间到 教你鉴
精致的袖珍美食 挑 这些被扔掉的部分才
可以吃下去的美貌酒 告诉你真正的“日本
“可可树”新派甜品 睡前食物红黑榜 胖
不知道吧 微波炉原 风靡中国的潮汕砂锅
陕西省特产 更多
陕西特产大礼盒[图]
陕西八大怪泥塑 LED灯皮影系列
陕西土特产品旅游纪 陕西工艺美术品
文物复制品和仿制品 陕西旅游纪念品
榆林地毯 蓝田玉雕
安康绞股蓝 陕南天麻
推荐信息  
·商周青铜器:建国前出土商周青铜器
·商周青铜器:建国后出土商周青铜器
·墓志:杨绍程墓志
·墓志:李从曮夫人朱氏墓志
·墓志:杨礼暨继室羽氏合葬墓志
·墓志:徐明母周氏墓志
·墓志:元大亮墓志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出师表》刻石
·众志成城小碑
·召伯甘棠图并记
·果亲王诗碑
·重修实相寺碑
·创修通玄观记
最新更新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文物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wenw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