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洛川县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陕西民俗学工作大事记(1980、12~1990、11)

2013-9-22 20:22:54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1980年12月 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陕西分会成立的大会上,杨景震、马宏智、张定亚、盛文庭、陈策贤、程思炎、高思正、李静慈、田奇等九位同志提出《关于建议开展民俗学研究的倡议》。这个倡议得到与会代表一致赞成。在省民研会第一次理事会上,决定筹备成立“陕西省民俗学会”,指定杨景震、张定亚二位常务理事抓此项工作。接着成立了由杨景震、张定亚、程思炎三人组成的“陕西省民俗学会筹备组”,杨景震担任组长。
   1980年12月27日 陕西省民俗学会筹备组召开第一次会议,研讨了民俗学的定义、范围和开展民俗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安排了筹备组的工作。
   1981年1月12日 省民俗学会筹备组召开第二次会议,着重讨论了成立陕西省民俗学会的方案及其具体方法步骤。
   1981年4月21日 省民俗学会筹备组召开第三次会议,研究通过了《关于开展民俗学研究工作的意见》(1981年工作规划要点);制定了《陕西省民俗普查表》;拟定了民俗学的研究项目。
   在《关于开展民俗学研究工作意见》中,明确了民俗学的性质和任务,在纷纭复杂的民俗事象中,根据当前人力、物力的条件,首先重点抓好三项民俗调查研究工作,即一、婚丧礼俗;二、年节风习;三、会社活动(指“农忙会”、“信义社”等民间组织)。提出应密切注意各个时期民俗发展变化情况,分五个阶段:一、辛亥革命前;二、中华民国(1912~1949);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前(1949~1966);四、“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五、粉碎“四人帮”后(1976~)。在新时期的民俗研究中,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研究。在1981年的工作规划要点上,明确地制定出四项任务,即一、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内部思想建设;二、做好民俗的调查研究工作;三、发展壮大队伍;四、筹备成立陕西省民俗学会。
   1981年5月 印刷《关于开展民俗学研究工作的意见》200份,上呈中央有关业务领导部门和省级有关领导同志,下发地、县文化馆和一部分民俗爱好者。广泛征求意见,同时进行工作。印刷《陕西省民俗普查表》和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民俗普查的通知,发至地、县文化馆和一部分民俗爱好者。
   1981年6月 印刷《征集民俗资料启事)200余份,并在《陕西民间文学工作通讯》上登载,广泛征集民俗研究资料。收集范围:(1)有关民俗的书刊、手稿、抄本、碑刻、拓片:(2)宗教信仰方面的书籍、文书、法器、符契等;(3)有关民间组织的书籍、文件、传单等;(4)有关风俗的各种书籍、礼节仪式的形成记载等。
   1981年7月 中国民问文艺研究会主办的《民间文学工作通讯》(1981年第37期),开辟民俗学专栏,以显著的标题报道《陕西筹备成立民俗学会》的消息,内容包括转发陕西省《关于开展民俗学研究工作的意见》、《陕西省民俗普查表》、《征集民俗资料启事》等文件。
   1981年8月20日至26日 杨景震同志被邀请参加在丹东召开的辽宁省首届民俗学学术讨论会,会后收到《十二省市民俗学工作者座谈会纪要》,立即转发省内同志传阅,促进了本省民俗活动的开展。
   1981年12月 陕西省民间文学工作座谈会上,翁维谦讲《长安八景、八寺、八水风俗掌故》;杨景震讲《民俗的界说和当前研究民俗学的作用和意义》。
   1982年3月 召开陕西省第一次民俗学学术讨论会,收到论文10多篇,20多人参加讨论。主要论文有程思炎《试谈民俗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当前研究工作的任务》、杨景震《试谈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作用》、张自修《骊山女娲风俗及其渊源》、马宏智《年节风俗初探》、张定亚《长安婚嫁礼俗纪实》、肖建国《民俗学家李敷仁》、卫迪誉《从速改革农村婚丧习俗之浅见》、《勉县民俗考》等。
   1982年3月 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陕西分会第二届全体理事会上,决定成立“陕西省民俗学研究组”。杨景震任组长,张定亚、程思炎任副组长,成员有马宏智、卫迪誉。
   1982年4月《陕西民问文学论文选》刊载程思炎《试谈民俗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当前研究工作的任务》和马宏智《年节风俗初探》。
   1982年5月 马宏智《年节趣话》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前咸阳地区群众艺术馆曾内部印刷交流。
   1982年6月《陕西民间文学工作动态》第6期,刊载杨景震《试谈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作用》。同时刊载陕西省成立“民间文学组”积极开展民俗学研究活动的报道。
   1982年7月 王仲一参加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北京召开的培训民间文学工作骨干经验交流会;钟敬文教授也以民俗研究部的身份召开民俗学工作座谈会。
   1982年10月25日 杨景震应邀参加浙江省民俗学会成立大会,中国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教授,接见本省杨景震,语重情长地说:“陕西自古帝王都,民风淳厚,资料丰富,希望能把陕西的民俗工作搞好。”并赠“共同为民俗学的发展而努力”的题辞。会议期间,杨景震、季沉、刘耀林、穆恒等热心于民俗学工作的同志,亲自找北师大教授张紫晨,共同商谈出版民俗学专著问题。
   1982年12月 中国民俗学会筹备组编印的《会刊》上,刊载了本省杨景震《陕西省民俗学研究概述》。
   同月,《陕西民俗学研究资料》(第1集)编辑出版。该书内容有三部分:一、全国性的502陕西省志·民俗志有关民俗学的基本知识;二、陕西省开展民俗学研究的初步成果(一部分);三、陕西省开展民俗学研究的资料,包括从古籍上摘录的资料。
   1983年2月 收到省内各地送来的《陕西省民俗普查表}100余份,和征集到的民俗研究资料30多份。在此基础上,着手进行民俗选题规划的研究。
   1983年3月 印刷《民俗学研究选题登记表》,全面调查了解民俗学的研究进展情况和撰写论文情况。
   1983年5月21日至24日 中国民俗学会在北京成立,杨景震应邀为代表参加,被选为中国民俗学会第一届理事。
   1983年7月20日至8月17日 中国民俗学会在北京举办民俗学习班,陕西省王文康、魏正乾、强万康三位同志参加学习。
   1984年4月 上海辞书出版社组织编写《中国风俗辞典》,要求直辖市及各省推荐一人参加撰写工作,本省张定亚承担了这项工作。
   1984年11月 印刷《民间节日风俗调查表》,发至部分民俗爱好者和基层文化部门工作者。
   1984年12月13日至15日 陕西省民俗学研究组在省体委招待所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杨景震、张定亚、程思炎、马宏智、卫迪誉等同志。陕西省文联秘书长杨田农听取会议讨论汇报。会议决定:(1)召开第二次民俗学学术讨论会;(2)编辑《陕西民俗学研究资料》(第2集);(3)筹备成立陕西省民俗学会。
   1985年1月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聘请张定亚、杨景震担任《陕西省志’民俗志》正副主编。
   1985年3月20日至28日 张定亚应邀参加上海辞书出版社召开的中国辞典讨论会,商定辞典词目,落实编写任务和安排工作进程。
   1985年4月 写出《建议成立陕西省民俗学会的报告》(草案)、《陕西省民俗学会章程》(草案)。
   1985年5月《申请成立陕西省民俗学会的报告》和《陕西省民俗学会章程》(草案)打印出来,分别呈送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和陕西省文联及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1985年8月 杨景震赴蒲城、白水、澄城一带考察民俗;张定亚赴汉中、勉县一带考察民俗;程思炎先后到临潼、高陵、三原、户县等地访问、考察民俗。
   1985年9月11日 为了解决成立陕西省民俗学会的有关问题,杨景震、张定亚找省民间文艺研究会主席张禹良商量。随后三人同去省民政厅找秦克甲厅长,商量解决陕西省民俗学会的挂靠问题和经费资助问题。
   1985年10月 张定亚受到陕西省地方志的委托,编印了《陕西省各地市县民俗普查表》,调查的项目共有20个。至1986年底,收到各市县填好的调查表50余份。
   1985年11月17日至22日 中国民俗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杨景震、程思炎参加。杨景震提交大会的论文是《论传统节日风俗》,程思淼提交大会的论文是《四化建设的发展与民俗的变迁》。
   1985年11月17日 杨景震、程思炎联名写信,致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周雅光,建议重视民俗学研究活动,希望尽快成立陕西省民俗学会。
   1985年11月23日 北京晚报报道中国民俗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的消息,称赞陕西省两篇论文。报道载:“程思炎的《四化建设发展与民俗的变迁》、杨景震的《论传统节日风俗》等篇,都有一定新的发现和较高的学术价值。”
   1985年11月28日 杨景震、程思炎二次致信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周雅光,敦促很快成立陕西省民俗学会。
   1985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 程思炎、杨景震在参加中国民俗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归途中,赴山西省丁村民俗博物馆参观访问。写出《民族的历史生活画卷——介绍丁村民俗博物馆》一文,刊登在《风俗》杂志1986年第二期上。
   1985年12月5日 杨景震、程思炎、张定亚三人联名,再次给省委副书记周雅光写信,敦促成立陕西省民俗学会。
   1985年12月22日至24日 张定亚、杨景震受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邀请,参加省地方志编纂工作会议。张定亚草拟的《陕西省志·民俗志》篇目初稿,收入在大会编印的《陕西省志》专志篇目选辑第一辑。
   1985年12月28日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秦天行处长邀请杨景震、程思炎、张定亚去省委宣传部,传达周雅光关于成立陕西省民俗学会的意见。
   1986年1月23日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王平凡、廖东凡二人来西安(住止园招待所),杨景震、程思炎前往汇报省民俗学会筹备工作。王、廖二人向陕西省委和省文联建议即早成立陕西省民俗学会。
   1986年2月18日 再次写好《申请成立省民俗学会工作方案》,交省文联常务副主席方杰同志。
   1986年3月11日 印刷为本省第二次民俗学学术讨论会准备文章的通知,发至省内民俗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准备陕西省民俗学会成立大会与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合并举行。
   1986年4月24日 召开陕西省民俗学会筹备组会议,杨景震、张定亚、程思炎、高少峰等同志参加。会上研究了几年来成立民俗学会的筹备情况,认为条件已经成熟,决定成立陕西省民俗学会。
   1986年4月29日 以省文联名义上报《申请成立省民俗学会》的呈文,并上报《陕西省民俗学会章程》(草案)及主要人选等事宜。
   1986年5月8日《省民俗学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装订成册(第一分册)。聘请省民俗学会顾问的函件印出,分送给各位顾问。
   1986年5月17日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批示:“原则同意成立陕西省民俗学会,具体审批手续由省社联办理。”
   1986年6月14日 经陕西省民俗学会筹备组研究决定:省民俗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定于1986年7月8日至11日在西安召开。
   1986年6月17日至20日 做好召开陕西省民俗学会成立大会的准备工作,印刷会议通知和请柬,发送各位代表及拟邀请的省内外来宾。
   1986年6月24日 陕西省民俗学会筹备组审定:成立学会工作报告和负责同志讲话稿。
   1986年7月7日至10日 陕西省民俗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在西安召开。省文联常务副主席方杰与陕西日报总编辑张光讲话,杨景震作筹备工作报告,程思炎作学会近期工作的发言,张定亚致闭幕词。大会广泛发扬民主,选举产生了学会第一届理事,方杰任会长。大会收到论文60余篇,经过筛选印刷的27篇,在大会上宣读的18篇,凡印刷的文章,均收入在《陕西省民俗学第二次学术讨论会文集》(第一、二分册)中。
   1986年7月15日 临潼县行者乡袁家村人民群众在古“村会”基础上创立的“好媳妇节”第二届活动开始并举行颁奖大会,程思炎前往祝贺,陕西省电视台播放盛况。
   1986年9月20日《城乡生活》第98期第1版发表了记者的访问文章《研究民俗移风易俗》,记述了省民俗学会负责人答记者问有关民俗、民俗学的工作及研究情况。
   1986年10月25日 陕西省民俗学会召开正副会长、正副秘书长会议,决定:(1)刊印本省民俗学会成立《会刊》;(2)发出启用陕西省民俗学会公章的通知;(3)加强研究工作,做好联络辅导工作;(4)召开选题规划会、出版民俗丛书(系列书)等事项。并批准了一批新会员。
   1987年1月《人文杂志》发表杨景震的论文《中国传统重要节日风俗简论》,《文摘报》、《乡土》相继摘录转载,荣获1987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陕西分会优秀论文奖。同时获得中国民协陕西分会优秀论文奖的还有程思炎的《四化建设的发展与民俗的变迁》。
   1987年2月17日 陕西省民俗学会方杰、杨景震、高少峰、程思炎等参观西安市城墙建设,并与西安市城建委员会诸同志举行座谈会,商谈建立民俗博物馆事宜。
   1987年春节 户县农民文化节开展活动,程思炎、郭崇武前往祝贺,陕西省电视台拍片播放。
   1987年4月15日 填写“学会登记表格”报省文联转上级部门备案。
   1987年5月《风俗》杂志1987年第二期“名城西安风俗”专栏,发表本省一组文章,其中有《雁塔古会》(杨景震)、《婚俗新风——看屋里》(骊生)、《汉代长安的百戏》(绿茵)、《秦始皇兵马俑的由来》(老军)、《古朴有趣的面花》(魏正乾)、《锣鼓草与报路歌》(孟学范)、《异彩纷呈的风味小吃》(雨辰)。
   1987年7月9日 方杰、程思炎、张俊南等去临潼行者乡袁家村考察“好媳妇节”有关民俗事象。
   1987年10月18日 本省民俗学会《会刊》(陕西省民俗学会成立专辑),稿件编排就绪,经方杰签发送印刷厂。
   1988年1月9日《省民俗学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二分册装订完毕。
   1988年2月19日至3月8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蒋光华来西安采访春节风俗活动,拟以广播特写的形式向国内外广播,聘请陕西省杨景震为顾问,先后到三原、周至、长安、延安、安塞等地采访春节风俗活动。对各地的群众音乐、民歌、地方乐曲、鼓乐等重要音响,进行了录音。
   1988年3月 张定亚应陕西人民出版社之约,编写《简明中外民俗辞典》。
   1988年3月17日 召开省民俗学会正副会长、正副秘书长会议,方杰、高少峰、杨景震、张定亚、程思炎、宁锐、李翠荣参加。会议讨论通过了《省民俗学研究发展规划》;检查了第三次学术讨论会准备情况;批准了11名新会员;通过制作陕西省民俗学会钢印。
   1988年10月 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三秦揽胜》一书,其中“陕西风情”部分,刊登本省民俗工作者一系列文章,计有《比姑娘与订亲庙会》(劲挺)、《奇特的嫁妆——腌菜》(孟学范)、《盘歌迎新娘》(孟学范)、《端午香包》(杨景震)、(七夕与乞巧》(杨景震)、《腊八节》(杨景震)、《转九曲》(劲挺)、《唱酒曲》(劲挺)、《巴山歌海》(孟学范)、《背二哥与报路歌》(孟学范)、《“帮帮活”与“锣鼓草”》(孟学范)。
   1988年10月9日 程思炎、赵剑文、程光弟参加山东省民俗改革学术讨论会。
   1988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 中国民俗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本省杨景震参加会议,提交大会的论文是《民俗改革刍议》。会上选举杨景震、程思炎为中国民俗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1988年11月 延安《西部艺术报社》成立,陕西省民俗学会发去贺信,贺词为“挖掘祖国西部文艺瑰宝的神圣任务,历史地落在你们身上,祝你们成功,取得更大胜利!”
   1988年12月6日 召开陕西省民俗学会会长、秘书长会议,研究并检查召开第三次学术讨论会的准备工作;研究《陕西民风民俗发展战略刍议》;研究学会《五年工作规划》的起草工作。
   1988年12月20日至22日 陕西省民俗学第三次学术讨论会在西安召开。大会收到论文40余篇,在会议中交流和讨论。并把这些论文装订成《陕西省民俗学第三次学术讨论会文集》(一二分册)。
   1988年12月23日 陕西省民俗学会第二次理事会在西安召开,审议了创办《西北民俗》的出刊计划;研究了编辑民俗丛书事宜;开发财源问题;论文评奖问题。会上还批准了一批新会员。
   1989年6月28日至29日 汉中地区召开地区民俗学会成立大会,孟学范任会长。陕西省民俗学会副会长杨景震专程参加该会,并作《祝贺与希望》的讲话,副会长张定亚发了贺电。
   1989年7月 旨在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俗研究,为社会精神文明服务的刊物《西北民俗》创刊号出版。该刊为陕西省民俗学会与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方杰担任主编。
   1989年12月 浙江省温州市民俗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召开,杨景震代表陕西省民俗学会向大会祝贺。
   1990年1月《中国风俗辞典》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我省张定亚撰写的词条居第三位。
   1990年4月《巴山民俗》(孟学范著)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0年5月27日 陕西省文艺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陕西分会名誉主席、陕西省民俗学会会长方杰因病逝世,终年71岁。在他后期的生涯中,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民间文艺和民俗学的研究和领导工作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陕西省民俗学会特意向他献了花圈,省民俗学会的领导向他献出了题为“风范常存”的挽帐。
   1990年8月9日 陕西省民协会与陕西省民俗学会联席会议,研究《民间》和《西北民俗》两个刊物问题,决定停办《民间》,保留《西北民俗》。
   1990年9月《西北民俗》1990年第1期(总第2期)出版。
   1990年9月9日 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名誉主席、原中共陕西省顾问委员、陕西省民俗学会顾问郭琦因病逝世,终年73岁。他生前对本省民俗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和在筹建省民俗学会工作中,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指导,省民俗学会念念不忘他的功迹,在他的灵前供献了一幅代表全体会员心情的挽帐。
   1990年11月13日至14日 宝鸡市群众艺术馆与陕西省民俗学会联合在宝鸡市召开了“西府婚俗学术讨论会”。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程思炎、副秘书长宁锐、学会理事任永华与地区民俗学工作者及有关方面代表40多人参加了会议。收到论文25余篇,评出任永华、范志毅、李晨等五篇《西府婚礼习俗》优秀成果奖;赵麦岐等八篇《扶风婚俗调查报告》成果奖。会议期间,参观访问了宝鸡博物馆、姜塬庙等文物遗迹。

 


编辑:秦人
关键词:陕西民俗 
相关阅读
· 《仿古祝寿》庆典再现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图)
· 图说民俗——陕西民俗摄影协会2008年迎新春联谊会暨会员作品交流展(组图)
· 陕西民俗文献记录
· 陕西民俗著作及期刊
· 陕西民俗 预兆类
· 陕西民俗 巫觋类
· 陕西民俗:《二月二,龙抬头》
洛川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洛川民俗展馆 洛川清代戏楼 洛川县三仙洞石窟
洛川县摩崖造像 洛川县随缘捐款碑 洛川县广应公买地碑
洛川县尚忠芳行碑 洛川县烂柯山 洛川县望仙台
洛川县白起祠 洛川县国民革命军第69军军部旧 洛川县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旧
洛川县仁里府戏楼 洛川县比丘辽空宝塔 洛川县寺家河石窟[图]
洛川县美食 更多
洛川县特产 更多
洛川县地方特产:洛川烟叶
洛川果醋
洛川县地方特产:洛 洛川果醋
洛川苹果
推荐信息  
·商洛市行政区划介绍
·商洛市革命老区介绍
·商洛市历史文化介绍
·商洛市交通通讯介绍
·商洛市概况介绍
·华夏精神故乡—西安概况
·西安四区一港两基地
·西安市交通介绍
·西安市著名人物介绍
·西安市的地域文化
·西安市旅游景点资源简介
·西安市的民间艺术
·西安民俗——关中十大怪
·西安市的历史轨迹
最新更新  
·洛川县概况:洛川县历史沿革
·洛川县概况:洛川县人口状况
·洛川县概况:洛川县自然资源
·洛川县概况:洛川县农业状况
·洛川县概况:洛川县工业建设
·洛川县概况:洛川县基础设施
·洛川县概况:洛川县旅游资源
·洛川县概况:洛川县建设发展
·洛川县林业概况
·洛川县家畜家禽
·洛川县农作物
·洛川县城镇建设
·洛川县村镇建设
·民国年间洛川县城街道图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