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咸阳市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咸阳总述(1)

2013-6-26 13:56:27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咸阳是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开始在这里修筑宫殿,第二年即迁都于此,因“地处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而得名。中经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5代,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至秦末,咸阳作为战国秦和秦王朝的都城达144年。从西汉、新、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到隋、唐,咸阳因毗邻这10个王朝的首都长安,一直为京都“门户锁钥”、兵争要地。明清以来,这里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咸阳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城市建设规模日益扩展。咸阳又是国家商品粮、棉基地,纺织、电子及优质苹果、烤烟等工农业产品蜚声中外。1982年咸阳被评为全国14个中等“明星”城市之一,1984年列入全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
    一
    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中部,东经107°39'~109°11'、北纬34°9'~35°34'之间,南北长117~119公里,东西宽65~106公里。东邻渭南、铜川,南接西安,西与宝鸡接壤,北同甘肃的庆阳、平凉毗连。现辖秦都、渭城、杨陵3区及兴平、三原、泾阳、乾县、礼泉、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武功11县,总面积1021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617平方公里。在总面积中,平原占42.1%,高原丘陵占57.9%。土地面积虽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96%,却生息养育着占全省13%的人口。1990年末,全市总人口434.6万,其中农业人口367.7万,占总人口的85%;非农业人口66.9万,占15%。市区人口74.7万,城区非农业人口37万。
    本市位于渭河地堑盆地中部,北邻鄂尔多斯地台,南接秦岭地槽。地貌类型为成层的河流阶地与黄土台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主要河流渭河由西向东流经市境南缘,泾河自西北而东南穿越市境,形成泾、渭两大水系。嵯峨山、北仲山、九嵕山、五峰山等东西向山脉横贯市境中部,将市境分为南部关中平原和北部黄土高原沟壑两个自然区。南部渭河阶地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左右,年有效积温4000~4200℃,年降水量540~630毫米,无霜期213天。农作物一年两熟,主产小麦、玉米、棉花,是陕西省粮棉主要产区之一。北部黄土台原沟壑纵横,气候较冷,冬春略长。年平均气温不足10℃,年有效积温2400~3500℃,年降水量560~650毫米,无霜期180天,农作物两年三熟。北部地下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物资源,初步探明煤炭总储量约150亿吨左右,石灰岩地质储量约500亿吨。此外还有油页岩、耐火粘土等,是发展工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先民,使这块富饶的土地成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5千年前先民除渔猎外,开始种植粮食作物。周族始祖弃(后稷)善于“相地之宜”,在今杨陵区西南圪塔庙一带教民稼穑,使这里成为著名的农业部落聚居区。其后代公刘,率领周族迁居到泾水中游的豳邑(今彬县、旬邑一带),勘察水源,“彻田为粮”,又南涉渭河,伐木采石,“取砺取锻”,改进生产工具,使经济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加速了关中地区由原始游牧氏族向定居的农业氏族过渡的进程。
    秦代咸阳是全国的交通中心。秦“驰道”贯通东南,“直道”经由林光宫(在今淳化县凉武帝村),北越黄河直达九原郡治所(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汉、唐为丝绸之路的第一站。“咸阳古渡”便于商旅,带来了古城商业的繁荣。
    近代,兴建铁路、公路,咸阳交通显著改善。除手工业外,工商业都有新发展。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桎梏,本区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障碍。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军阀的频繁混战,国民党政府的极端腐败,加上自然灾害的袭击,到解放前夕,生产停滞,经济凋弊,市场萧条,民生维艰。1949年,工农业总产值1424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2918万元,工业总产值1331万元,工业总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3%。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咸阳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创造了光辉的业绩。40年来,国民经济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实力得到增强。
    三年国民经济恢复(1950~195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全市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得到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10915万元,增加到1952年的15350万元。接着又进行了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翻天覆地的土地改革运动,并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陕西第八棉纺织厂、吴家堡籽棉加工厂等企业的改建或新建,开创了一条发展棉花、轻纺先行,发挥咸阳优势的新路,也带动了建材、面粉、食品、酿造等地方工业的发展;西北国棉一厂和二厂的建成,使咸阳轻纺工业步入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行列。1957年,工业总产值达13164万元,其中轻工业产值12377万元,分别比1949年增加9.8倍和10倍。轻纺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粮食、棉花和多种经营的发展,195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7627万元,为1949年的2.1倍。
    1958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咸阳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不断探索中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从1958年开始,经济上急于求成的“大跃进”,生产关系上急于过渡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连续三年的旱灾,加上其他不利因素,造成了1959至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挫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后,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全市工业生产抓住轻纺工业这个“龙头”,进行纺织工业的系列配套和技术革新改造。先后建起了一批纺织企业、纺织器材企业和科研机构,使纺织、印染、服装、机械、教育、科研成龙配套,逐步走向系列化。经过调整、合并,将三个地方机械厂改造成咸阳车辆厂、植保机械厂和深井泵厂,设备初具规模,产品批量生产,产值逐年上升。农业生产上,将基本核算单位从大队下放到生产队,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降低农业税,减少粮食征购量,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文化大革命”中,多种经营被当作资本主义横加批判,工农业生产受到很大损失。但在当时极端复杂的环境中,多数干部和工人农民坚守岗位,坚持生产。国家相继增加建设投资,大部分纺织企业的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使用了无梭织机和新的工艺流程。纺织工业从纯棉加工、纺织印染到化纤、毛纺织,从针棉织品到服装加工,从纺织机器配件到纺织机械的生产,从生产到教育科研,初步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成龙配套的纺织行业体系,成为本市工业的主要支柱。1978年,工业总产值达122716万元。轻纺工业产值占市区整个工业总产值的64.7%。农业生产坚持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水土条件得到改善。到1978年,农业总产值为56187万元。
    1979年以后,坚决贯彻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拨乱反正,肃清“左”的影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全市国民经济迅速发展。1979~1982年,国家先后投资7.5亿元,建成了具有7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的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年设计生产能力96万只,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生产彩色显像管的现代化企业。在彩色显像管生产的带动下,电子工业迅速发展,形成电子工业出口区。电子工业崛起,成为本市工业的又一支柱,使全市的工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纺织、建材、化工、机械等工业亦获得全面发展。1989年,国民生产总值提前实现了第一个翻番目标,1990年达到42亿元,比1979年增长2.8倍;国民收入37亿元,比1979年增长3.1倍;社会总产值达到103亿元。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继续坚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坚持走科技兴市之路,以城市带动农村,城乡经济得到同步发展。1990年底,全市乡以上工业企业1292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295个,工业总产值60.4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48.65亿元),比1985年增长79.1%。全市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人均产值20004元,上交利税总额达48978万元。“三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资)企业从无到有,全市经济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在粮食稳定增产中,完成了国家商品粮、商品棉、苹果、烤烟基地建设。1990年,粮食总产188.6万吨,提供商品粮4.7亿公斤。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78年,全市乡镇企业只有4033个,总收入8486万元;1990年末,企业发展到76608个,总收入224836万元,分别增长18和26倍。从业人员324300人,占农业人口的11%。乡镇企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横向联合,引进技术人才和先进设备,初步形成多行业、多产品的发展格局,成为本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为农民脱贫致富开创了新途径。
    交通运输开始形成多层次的运输网络。市内有陇海(复线)、咸(阳)铜(川)、西(安)韩(城)铁路通过;西(安)兰(州)、咸(阳)宋(家川)、西(安)宝(鸡)、西(安)侯(马)、咸(阳)户(县)、西(安)包(头)等6条公路干线,或以市区为中心,贯通14个县区,或穿过市区,通往西北、西南和其他省区,总里程达3000多公里。西安至三原的一级公路已建成通车。县与县、各县城与所属222个乡镇,也都有公路可达。1990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3064公里。邮电通信事业迅速发展。解放前,全市仅有自办邮电所26家,乡村邮路4条、331.20公里。1990年末,乡村邮路已发展到12074公里,为1949年的36.4倍。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80万元。城区万门程控电话已投入使用,还开通了(72)线长途全自动电话。
    流通领域开始形成以国营商业为主渠道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城乡流通体制。改统购统销为以销定产,发展多种商业成分,部分国营商品零售门店转变经营方式,改为国家所有集体经营,集体所有个人租赁经营。供销社和国营商业打破城乡界限,加强社会服务,发展内外贸易,支持城乡商品生产。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9.50亿元。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形成了门类繁多、发育良好、各具特色的集贸市场体系,拓宽了流通渠道。包括农副产品、工业品、综合集贸、科技劳务在内的各类专业市场遍及各县区,其中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有秦都蔬菜市场、乾县三眼桥化纤布市场、长武县槐米市场、三原县食品市场等。外贸出口从50年代开始起步,由比较单一的农副土畜产品出口,发展到纺织品、轻工业品、工艺品、五金矿产、化工、机械、医药保健品、粮油食品、土产品和畜产品10大类,累计出口商品200余种。1990年外贸供应出口总值1.47亿元,创汇4243万元。
    经济的迅速繁荣,全市财政收入增加,金融事业发展较快。1990年财政收入3.69亿元,比1985年增长1.2倍,平均每年增长19.1%。金融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初步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一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国家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组成的新的金融体系。城乡储蓄大幅度增长。1990年末,银行存款余额35.9亿元,比1985年末增长2.2倍;现金收入50.97亿元,比1985年增长2.3倍;现金支出51.81亿元,比1985年增长2.2倍。
    十年改革开放,城乡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199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38元,比1980年增加477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1327元,比1980年增加894元。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咸阳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安吴青训班旧址 李靖故居 于右任故居文管所
唐家民俗博物馆 泾阳博物馆 淳化县博物馆
长武博物馆 兴平市博物馆 孟店民宅
顺陵 三原博物馆 秦咸阳城遗址博物馆
报本寺塔 沙河古桥遗址 汉茂陵
咸阳市美食 更多
咸阳特色小吃之白吉饼与肉夹馍
咸阳特色小吃之乾县锅盔
咸阳市美食:枣-永 咸阳市美食:红富士
咸阳市美食:桂花蜂 咸阳市美食:方师酱
咸阳市美食:酒枣 咸阳特色小吃之甑糕
咸阳特色小吃之三原 咸阳特色小吃之乾县
咸阳特色小吃之扯面 咸阳特色小吃之乾县
咸阳市特产 更多
咸阳市地方特产:咸阳琥珀糖
咸阳市地方特产:饸饹-淳化
咸阳特产:乾洲广杏 咸阳特产:乾县柿子
咸阳特产:蓼花糖 咸阳特产:梨枣木工
咸阳特产:大晋枣 咸阳特产:淳化刺绣
咸阳地方特产之乾县 咸阳地方特产之乾洲
咸阳地方特产之琥珀 咸阳市地方特产:三
推荐信息  
·商洛市行政区划介绍
·商洛市革命老区介绍
·商洛市历史文化介绍
·商洛市交通通讯介绍
·商洛市概况介绍
·华夏精神故乡—西安概况
·西安四区一港两基地
·西安市交通介绍
·西安市著名人物介绍
·西安市的地域文化
·西安市旅游景点资源简介
·西安市的民间艺术
·西安民俗——关中十大怪
·西安市的历史轨迹
最新更新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气候环境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水利资源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土地资源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生物资源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矿产资源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煤炭资源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地热资源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文化资源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文物资源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旅游资源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基本概况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地理位置
·咸阳市概况:咸阳市行政区划
·铜川市概况:咸阳市名称更替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