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西安市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骆驼巷:从西部来的驼队在此歇脚

2013-6-16 10:02:48   来源:西安晚报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驼巷东的七十中古时曾是“西岳庙”所在地。过去的骆驼巷形状弯曲,宛如一只站立的骆驼,本世纪初这里拓宽取直,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骆驼巷位于西门内西大街以南,北起西大街,南到菜坑岸,长150多米,1966年曾改名反帝八巷,1972年恢复原名。

  西门里曾经驼铃声声

  西安的老街中,与动物有关的街名有骡马市,东、西羊市等,这样的地名并不奇怪,因为马羊都是普通人家饲养的家畜,数量庞大,并形成买卖市场。而地处关中腹地的西安并不出产骆驼,为何在古城内会有一处骆驼巷呢?

  骆驼巷老住户、77岁的刘林瑞老人说,过去的骆驼巷并不是现在这样笔直的街道,而是在路中段拐了一个弯,向西延伸,再拐向西大街。刘林瑞认为,骆驼巷的得名可能是因为其形状从地图上看,宛如一只站立的骆驼。

  80岁的姚尚文老人曾是骆驼巷的老住户,他形容说:“过去骆驼巷的南段就像是骆驼的头和脖子,而北段连接西大街的部分是骆驼腿,中段东西向的拐弯处是骆驼的背,还有一段向西延伸的死胡同则是骆驼的尾巴。”

  西安地名专家葛慧老先生则认为这种“因形状得名”的说法可能性不大。葛慧说:“改革开放初期进行地名普查时,我曾听当地的老人说,古时候骆驼巷曾名‘骆驼店’,因为其紧邻西门,很多从西部来的商队都在这里停脚,巷子里有很多旅店、客栈,而那时骆驼又是西北地区的主要货运工具,商人们休息时,也要给骆驼提供歇脚的地方,因此这条巷子里可能常常停有骆驼,从而得名。”

  在没有汽车、火车的古代,骆驼是西北地区货运的重要运输工具。相较于骡马一类的牲口,骆驼不仅更加适应西北地区干燥的气候,而且其载重量更大,更适宜在沙漠、戈壁、山地、雪地、草地上行走。据记载,解放前从陕北花马池往榆林、西安运盐,主要就依靠骆驼,花马池盐运销到榆林,全程530公里,骆驼驮行需要11天左右;到延安,全程525公里,骆驼驮行10天左右,到关中地区的时间则更长。商人从定边南下关中时运盐、皮毛等,北上时则把关中的特产,如棉布、药材等运回去。一些文献中把骆驼、驴这样能负重的牲口称为“高脚”,在有汽车火车前,驮盐的牲口主要就是这样的高脚。除了运盐,西北地区运输其他货物也主要依靠骆驼,甚至在沙漠、戈壁中行走时,骆驼还是不可替代的载人工具,骆驼在西北地区的交通运输中,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定门位于西安城的西边,是连接西安和西北地区官马大道的起点和终点,西部的商队来到西安,必定从西门进城,这样,既紧邻西门,又靠近西大街商业区的骆驼巷就成为客栈云集的地方。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西门里曾经驼铃不断。

  82岁的孙新元老人儿时住在骆驼巷旁的白鹭湾,并在巷子东南角的陕西省第二实验小学(今西安市第七十中学处)上学,常能见到骆驼巷里拴着的骆驼,他说:“这些骆驼有的站着,有的卧着,大多集中在巷子中段的拐弯处,据说,当时西部的商人都用骆驼运货到西安。抗日战争后日本人轰炸西安,骆驼就逐渐少了,到了解放前后,骆驼就没有了踪迹。”

  鲜有人知的“西岳庙”

  骆驼巷得名于何时,如今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不过在元代李好文《长安图志》所收《元奉元城图》中可以看到,元代时骆驼巷所在地有一座“西岳庙”。不过,历史文献中对这座西岳庙的记载很少,我们今天已经对其难以了解。陕师大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史红帅告诉记者:“历史文献中,对东门里的东岳庙记载较多,而对西岳庙的记载则较少。清康熙《陕西通志》中记载,明正统年间,重修了西岳庙,说明在此之前西岳庙就已经存在了。”

  葛慧告诉记者,中国古代有祭祀山川的风俗,五岳则是山川中最著名的五座山,但是如果要到五岳所在的地方去祭祀则太过麻烦,于是人们便就近修建祭祀山川的庙宇,比如西安的东岳庙就是为祭祀泰山而修建,所以推测西岳庙应该是为祭祀华山而建,但是由于文献记载的缺乏,现在对西岳庙的情况难下定论。

  清末民初,科举被废除,很多新式的学堂在西安建立起来,西岳庙原址上也建起了学校。《西安市志》载,民国3年(1914年),陕西省西安女子第二高等院校在此创建,后更名为陕西省立第二实验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易名夏家什字小学,之后又更名西安市莲湖区菜坑岸小学,后来其校址成为西安市第七十中学所在地,即今天的骆驼巷1号。

  71岁的七十中退休教师勾汇海还记得,1965年七十中在骆驼巷东南角成立之后,校园中还有西岳庙的大殿:“那时学校的地势由北向南一层一层抬高,还能看出过去西岳庙的形制。当时,学校位于西夏家什字的门房就是原西岳庙的山门,而学校的教工宿舍则是西岳庙的大殿。我还记得大殿雕梁画栋,椽檩处都绘有彩色的花纹,非常美观。大殿坐落在一座高台之上,每扇门前都有台阶。当时的西岳庙大殿被隔成了六间宿舍,我曾在其中一间住了几个月。大殿一直保存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新建教学楼时才被拆除。”

  勾汇海说:“1965年秋季,新建立的七十中占用了夏家什字小学的校址,此时七十中的大门还没开在骆驼巷。夏小则搬到菜坑岸,之后更名为菜坑岸小学。2001年夏天,七十中和梁家牌楼的二十七中合并,菜坑岸小学搬到二十七中原址,改名西安市第二实验小学,菜小原址成为新七十中操场,操场和学校用一座过街天桥连接,七十中的校门也从夏家什字开到了骆驼巷。”

  洛阳姚家曾住巷中7号院

  除过位于街道东南角的学校,过去的骆驼巷中都是清一色的老式民居。80岁的姚尚文老人在骆驼巷7号院内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他说:“1940年前后,我随父亲从河南洛阳老家来到西安,从此直到解放初,我们都住在骆驼巷7号院的大伯家中。当时骆驼巷的门牌号从南向北排,1至7号院在巷子南头街西,街东则是第二实验小学的操场,8号、9号院子在巷子北头,靠近西大街。记忆中,骆驼巷中的院子大都比较深,不过房子多是土坯白灰墙,其中有几个院子是杂院,住了很多户人家,其他院子都是独门独户。那时候的人都不爱露富,谁家有钱也看不出来。就我所知,5号院子住的是一位有名的老中医,他家的房子门道很深,高大的门楼和黑色的木门很气派,9号院里则住着一位官员。”

  姚家所住的7号院在骆驼巷中段,位于巷子拐弯处向西延伸的一段死胡同的最西头,也就是“骆驼的尾巴”处。院子是一砖到顶的砖瓦房,南北朝向,共有三进,进门是个露天走廊,进去后是门房,门房里住着刘家,除了门房,院子里其余部分都是姚家的房子。姚尚文回忆:“上房里住着家中的老人,我们小孩儿住在厢房,过年过节都要到上房去上供。老人们说,我家的房子风水好,吉利,因为那时骆驼巷中很多住户家中的井水都很苦,而我家里却是甜水井。”

  姚尚文的伯父姚兴业(又名勤斋)曾是西安的洛阳商帮中有名的人物。抗日战争时期,姚兴业从老家来到西安谋生,起初在别人的商铺做学徒,后来自己开了商号,并在骆驼巷买了房产。姚兴业的商号位于琉璃庙街(今琉璃街),名叫“祥泰厚布匹庄”,专门经营布匹的批发生意,他卖的布都是机器织的“洋布”,质地好,很畅销。说起自己的伯父,姚尚文满是敬佩:“生意顺风顺水的伯父不忘自己在老家的弟弟,他在西安站住脚后,我的父亲姚兴治也带着家人来到了西安,在大伯的帮助下,父亲也开了一家布匹分号,名叫‘福兴德’。家中生意最兴盛的时候,伯父在东木头市、北关、民乐园都购置有房产,只租不住。不过,好景不长,抗战胜利后不久,家里的生意便开始走下坡路,后来各处房产逐渐卖掉,解放初,骆驼巷的房子也卖掉了,一家人搬到北关居住。我也在1949年参军,从此离开了骆驼巷,但儿时在7号院成长的经历却终生难忘。”

  今天的骆驼巷依然保持北高南低的地形,北头连接西大街的部分高,南边连接菜坑岸的一端低,现在走在巷子里,还能明显看出其呈缓坡状。在2000年左右,骆驼巷北头的西大街改造,巷子拓宽取直,街道向东拓宽,西边的人行道也拓宽了,原来拐弯的“骆驼”形状从此消失了。

  民间记忆

  西岳庙遗址上建起七十中

  西安城东门里有个东岳庙,但很少有人知道,西门里骆驼巷旁过去还有一个西岳庙,这个西岳庙就在现在西安市第七十中学的校址。

  1965年秋季,位于骆驼巷和西夏家什字之间的夏家什字小学搬到菜坑岸(后改名菜坑岸小学),夏小原址让给新成立的七十中学。我那时就被调入这个新校当老师。当时学校的校门在夏家什字路北中段,是原西岳庙的庙门,庙门立在弧形院墙正中间,门口两侧各有一只石狮子和一棵大椿树,树荫一直遮到马路上。进校门要登一个砖砌台阶,门厅两侧各有一间房,一个是传达室,一个是收发室。过门庭,上一个小土坡后,地势稍为平坦,往东拐是一个小院门,进门两三步面南是一个深约两米的大坑,人们称它为天池。天池里建有三间大房子,学校早期曾在这里开会,后来改为木工房子。

  小土坡后面两侧各有三间厦子房,门窗有木格,檩檐处有彩色花纹,明显是原来的庙房。这两侧厦房中间相距七八米。它们背后各有一大排同样的厦子房,间距约一米五,东边的是同向排列,西边的是背向排列。人们把这两侧背后的房子分别叫做东三家村和西三家村。以这两个三家村为界,向北是一片较为开阔的、稍有上坡的平地,平地上有一座高约1.5米的石碑,碑文精美,我曾抄记碑文内容,是明世宗嘉靖年间的“重修西岳庙记”,大致内容是说,这座庙到当时已有五百年之久,五百多年前,常有南山来的狂风,毁坏房屋田产树木,为祭拜山神设立此庙,立庙后果然灵验,遂有二百余年香火鼎盛时期,影响波及方圆数百里。后因一场大火,西岳庙被毁,地方政府奏请朝廷,嘉靖皇帝御批重修西岳庙。遗憾的是,“文革”时石碑被截为两段,后来一段丢失,另一段被转让给一位书法家。石碑周围还有十几个圆形石礅,可能是拆除庙房后留下来的。人们常坐在石礅上打牌、下棋、看报、聊天,甚至端着饭碗在这里吃饭。石碑后面几米处是一排两个教室的房子。西三间是办公室,东三间后来成为学校会议室。

  从校门里小土坡上去往西拐到西三家村南面五六米处,是灶房和伙管室,再往西是图书室,图书室门朝北,门口有棵大槐树。图书室西面是厕所。对过十几米外是一排两个教室,东头是开水房,和西三家村相对,东西一堵围墙中间一个小门通向正对校门有石碑的大院子。这排教室往北平行排列着第二排教室。这两排教室东西是一座南北向的庙房,建筑在半米多高砖砌的高台上。庙房东北墙角和石碑后教室西南墙角相距不足两米,是个斜坡,但却是前后院相通的要塞。上坡往北是一条平整的大道,起点是庙房北山墙,正北对着一面高约半米的斜坡。斜坡上去是一片平地,北边是围墙,西边是东西向三间教室。1966年在这片平地上盖起了西北地区第一栋简易楼,三层十八个教室。从地势看,西岳庙是建在三面立陡的斜坡上,这也正符合道家立庙的原则,龙头宝地么。

  学校的操场是个大深坑,操场外就是骆驼巷。最初时,操场里堆满了废品,是一个废品回收公司所在地,后来该公司迁走,操场得以收归学校。学校的北墙外,是当时的陕西省木偶剧团和戏曲研究院的宿舍后墙。

  七十中第一任校长是姚文仪,第一届学生是初六八级,共十个班,当时的教职工不到40人,学生有500人左右。如今的七十中已晋升为陕西省第一批标准化高中。 勾汇海

  骆驼巷的今与昔

  现在,走进骆驼巷,眼前一片繁荣景象。路口从巷子西角延伸到西大街,新盖的一排高楼,底层全部是“沃尔玛”购物超市。走进巷内,路东1号院是一座现代建筑模式的七十中学,路西2、3号院是市一轻局和粮食局的家属楼,5、6、7号院有源泉宾馆和白鹭湾社区,再往北走,过去的菜坑岸,也都建成繁华的住宅商业区。

  看到现在骆驼巷的变化,想想60多年前,真不堪回首。64年前,我家就住在骆驼巷7号院。解放前的骆驼巷是西大街一个有名的古巷,它像一匹屹立在菜坑岸、白露湾和西大街之间的大骆驼。过去这个巷子仅有10多户人家,有几户有钱人家是单门独院,还有几户是大杂院,一户院内住有10多家人家。我们原住的7号院,除了我们姚家占了院内向南延伸两个庭院以外,还有前院门厅的三间住房是前清一位姓刘的老秀才居住,他是陕西凤翔人,满腹经纶,他的小儿子刘子英,1946年前后才20多岁,是国民党总统府里一位书记官,解放前先回到南京,后去了台湾。

  那时骆驼巷一下雨就无路可走,送水马车、自行车都在泥泞道路上艰难前行,行人只能沿着路边的便道走。巷子拐弯处靠东南角有一棵很老的古杨树,再往南路东是实验小学的大操场,再往南走有一片二三亩地大的菜园子。

  那时候,巷内没有一家杂货店,没有一家饭馆,没有一处休闲场所,生活很不方便。看电影只有到南院门的“民光”和竹笆市的“阿房宫”影院,吃凉皮和泡馍也要跑到桥梓口或广济街。因巷内没有小空地,我学骑自行车是在贡院门的建国公园。孩童时代放学后无处玩耍,就到骆驼巷北口,西大街北的基督教福音堂听唱读《圣经》诗篇。说起上学更是困难,那时巷内的第二实验小学,是专供政府或军警子弟上学的地方,一般老百姓很难进去。我小学在东举院巷的同志小学就读,中学则在大湘子庙街的东南中学。每天很早就要起床往学校走,晚上很晚才能回家。

  从保留古城风貌的角度讲,骆驼巷原来形似骆驼的状貌已荡然无存。我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能否仿效成都改造宽巷子、窄巷子的经验,把从贡院门到早慈巷、举院巷这一古文化街区,以及骆驼巷、白鹭湾、菜坑岸到夏家什字、柴家什子这一条线的老居民街区,改造成西安古城区清末、民国文化古街区。 姚尚文

  一个院子里住十几户人家

  今天骆驼巷南口路西是第一轻工业局和粮食局的家属院,这所家属院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77岁的刘林瑞老人就居住在此。刘林瑞还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除了巷子南口有一轻局和粮食局的家属楼外,巷子里都是老式的平房院落,很多院子里都住着十几户人家。刘林瑞说:“那时骆驼巷南口有一家粮店,菜市场也在这里,旁边的菜坑岸有煤店,生活非常便利,很多人都想搬到这一带来住。巷子中段的拐弯处街西是木偶剧团的宿舍,宿舍楼的层高比一般楼房都要高,是为了方便团员练习操作木偶。”

  骆驼巷南口有个菜园

  今天的骆驼巷北口已融入了西大街商圈,颇为热闹。而在解放前,这里则属于偏僻小巷。

  82岁的孙新元老人说:“我小的时候,西大街店铺多,很繁华,房子也比较好,而拐进骆驼巷就冷清一截,巷子里也没有店铺,都是住家户。过去巷中道路高低不平,一下雨路面泥泞不堪,巷子南头还会积水,非常难行,只能穿上特制的木屐才能走过。”

  孙新元老人还记得,过去骆驼巷南口对着一个大深坑,坑中是菜园,即菜坑岸,因为这里地势低,常积水,所以居住的人较少,有些荒凉。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文/记者 赵珍 图/记者 尚洪涛


编辑:秦人
西安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西安太白山 西安玉山(王顺山、蓝田山) 西安骊山
西安翠华山 西安南五台 西安嘉午台
西安太兴山 西安青华山 西安圭峰山
西安高冠瀑布 西安蓝田汤峪温泉 西安著名博物馆
西安名楼古塔 西安寺庙宫观 西安事变旧址
西安市美食 更多
西安小吃之蒸碗
西安小吃之蜂蜜凉粽子
樊记腊汁肉夹馍 西安小吃之蒸碗
口味地道的陕西蒜沾 西安烩麻食
陕西古典名菜三皮丝 皮簿筋软贾三灌汤包
做一顿美味的牛肉烩 陕西冷食:面鱼子
红烧牛肉面 担担面
西安市特产 更多
西安户县农民画
西安腊羊牛肉
西安景泰蓝 西安户县农民画
西安秦兵马俑仿制品 西安秦铜车马仿制品
西安唐三彩仿制品 西安唐壁画摹本
西安碑林碑碣拓片 西安古瓦当拓片及仿
西安扎染 西安刺绣
推荐信息  
·商洛市行政区划介绍
·商洛市革命老区介绍
·商洛市历史文化介绍
·商洛市交通通讯介绍
·商洛市概况介绍
·华夏精神故乡—西安概况
·西安四区一港两基地
·西安市交通介绍
·西安市著名人物介绍
·西安市的地域文化
·西安市旅游景点资源简介
·西安市的民间艺术
·西安民俗——关中十大怪
·西安市的历史轨迹
最新更新  
·西安人物概述
·西安基督教与天主教概况介绍
·西安伊斯兰教教派与主要清真寺
·西安道教教派与主要道观
·西安佛教教派与主要寺院
·西安宗教概况
·西安其他少数民族介绍
·西安蒙古族介绍
·西安满族介绍
·西安回族介绍
·西安少数民族介绍
·西安回纥介绍
·西安吐蕃介绍
·西安突厥介绍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