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旬邑县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旬邑县教育概况(9)

2012-7-30 9:53:16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第九节 革命根据地教育
    一、教育行政机构
    1934~1948年,陕甘革命根据地及陕甘宁边区之新正、赤水两县,按边区政府建制规定,县、区、乡、村各级均设教育管理机构,专管革命根据地教育事宜。县设教育科(三科),置科长1名,科员2~3名;区设文教科长1名;乡设文化主任1名;村设教育助理员或校董委员1名。
    二、学校教育
    1936~1948年,陕甘宁边区新正、赤水两县之长舌头、湫坡头、底庙、马栏、清塬、风泉各区,推行新民主主义教育,各级苏维埃政府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实行分散办学,并与成人、妇女扫盲相结合,或村办、或数村联办,学校发展很快。以底庙区为例,全区大小21村,1936年以前,仅有私塾6所,到1937年时,改办、新办初级小学已达11所,至1938年,各大村均有初级小学。1936年,新正县第一完全小学(设址马家堡)、赤水县马庄完全小学(设址马庄)成立,1938年,新正县第二完全小学(设址底庙东牛坡)成立,从此,本县革命根据地境内小学教育逐步发展。至1948年,有完全小学4所,初级小学52所,教师140名,在校学生1380余名。
    革命根据地小学教育之学制实行“四·二”分段制,初小四年,高小二年,秋季始业。教材由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统一编制,设语文、算术、常识、音乐、图画等课程,每周上课28~32节,遇战事,上课时间有整天、半天不等。其教学方法,根据战事、生产实际情况,采用“长流水”教法,学生随到随教,并与成人、妇女的扫盲识字教学相结合,以高带低,互相学习。
    革命根据地完全小学设校长、教育主任各1名,校长由县苏维埃政府依据区苏维埃政府荐举任命;初级小学负责人由区政府委派或教师代任。教师由县、区政府选用分派或群畚聘请担任。教师待遇,每人每月除边区政府发给边币5元外,再以实物付之,初,完全小学校长每月小麦1.8斗(每斗35斤),教育主任1.7斗,教员1.6斗;初级小学教师每人每月1.5斗。到1948年,完全小挲校长每月小麦7斗,教育主任6.8斗,教员6斗,另,冬季每人发棉衣1套,计兰布(土布)3丈,白布2.5丈,棉花2斤;初级小学教员每月小麦5斗。
    三、社会教育
    革命根据地于群众实行社会教育,采取冬学、夜校等形式,开展扫盲教育,陕甘宁边区政府所辖本县区域,除每区、乡办冬学1所外,各村均办冬学、夜校,以青壮年男女为主要对象,教师由各小学教员或群众中文化程度较高者担任,学习以扫盲识字为基本内容,另辅以珠算、农业、手工业技术或简单的医药卫生常识等,基层组织领导干部均参与其中。
    四、教育经费
    革命根据地教育经费大部分来源为劝募群众筹集,小部分来源于公产收入(公田租金,公山收入),除此,苏维埃政府从牲畜附加税和斗佣附加税收入中拨付适当补助。其经费支出,则坚持勤俭办学,减轻群众负担的原则,因此,费用较低,奈全部经费支出情况无稽可考,仅以赤水县完全小学(马庄)为例,1948年12月,总支出折合小麦5石5斗8升6合。
    五、设址本县的边区学校
    1.陕北公学看花宫分校
    1938年7月,陕北公学在本县看花宫村设立分校。1939年1月,总校迁址看花宫与分校合并,同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又与延安鲁迅艺术学校、延安工人学校、安吴青训班合并,成立了华北联合大学,迁出县境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该校受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领导,体制正规。初迁看花宫时,申力生任党委书记,罗迈(李维汉)任校长,下设政治、校务、教务3部,周纯金、袁福清、邵式平分别任主任。1939年1月,申力生仍任党委书记,成仿吾任校长,下设教务、政治、总务3部,江隆基、张然和、鲍建章分别任主任。学生组织以自治、行政、军事分之:自治组织以学生会统管,行政组织以区、队编排,军事组织按班、排、连、营编制。教学分为高级队和普通队,高级队学制一年,普通队四个月,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内容以文化和政治为主,军事次之。1938年10月时,该校有学员1700余名。陕北公学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年令大多为18~45周岁,学校提倡“忠诚团结,紧张活泼”,全体师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困难,溶政治、文化、军事生活于一体。该校设址本县期间(1年),毕业学员两期,共3000余名,并于1938年1月为关中分区培训地方干部80余名。
    2.鲁迅师范
    1938年4月,延安鲁迅师范迁址本县马家堡(关中分区驻所),林迪生任校长。1939年6月北迁与延安中学合并。鲁迅师范实行军事编制,除开设文化课程外,并结合实际开展军事训练。全体师生于生活条件艰苦之况,均坚持自力更生,努力改善教学环境,不为困难所阻。该校初迁马家堡时,有教师10余名,学生130名,分设师范班和预备班,学制不定。1938年8月,为培训高小教师和县、区教育行政干部,又开设高级师范班,是年,共有学员300余名。1939年5月,部分学生迁往雷庄,7月,该校撤销。
    3.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
    1939年10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在本县马家堡(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驻址)开始筹办,翌年3月正式开学,习仲勋、刘端棻分别任校长、副校长,学校下设教务、生活、事务3个处,刘耿、王伯勋、季达分别任主任。至1942年底,因战事该校先后5次迁址,此不备述。1943年初,该校改名关中师范,设址马栏。1946年11月,因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侵犯边区,该校随关中分区党政机关撤离马栏,辗转了3省11个县,于1947年10月筻迁回马栏,1948年9月,该校与邠县中学合并,吸收栒邑中学部分师生,更名关中联合中学,迁址清塬班村,不久,又迁回马栏,1949年6月,该校迁离县境,与三原中学合并。该校初期,学生以队编制,中后期以班编制,设师范、妇女、预备队班,学制不定,短则数个月,长则1~2年,甚或5年者。课程设置有:国文、政治、算术、历史、地理、自然、社会科学、教学法、美术、音乐、军事等。该校师生生活艰苦、勤学多能,以勤工俭学克服诸多艰难困苦。从1940年到1949年,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在本县办学8年多时间中,入学学生共计889名,其中女生79名,本县籍者170余名,其多数建国后均在各省、市(区)、县国家机关单位任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编辑:秦人
旬邑县概况介绍  
旬邑张洪镇简介
旬邑概况:旬邑行政区划图、旅游 旬邑概况:发展概要 旬邑概况:文化旅游
旬邑概况:人口民族 旬邑县自然条件 旬邑县观光旅游
旬邑县行政区划 旬邑县基础建设 旬邑县工业经济
旬邑县农业经济 旬邑县历史文化 旬邑县科技概况
旬邑县戏曲概况 旬邑县文化娱乐与交流概况 旬邑县新闻宣传概况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