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科研活动
第一节 研究试验
民国二十九年(1940),农业技术推广所吴敖在新民太厢农场繁育“邠大红”小麦3亩,由于品种的抗逆性不强,产量不高,未能大面积推广。
50年代的小区试验及农具改革 建国后,1950年发放农贷购回斯字棉、小黄谷种3759斤,其中新民区种小黄谷1229斤,城关区种斯字棉2530斤,试验产量比本地品种提高1倍。1951年放贷购回6寸步犁14架、喷雾器5架,示范防治棉蚜4363.4亩。同时,改良作务,提倡条播。1953年,新民农场小麦品种试验73亩,玉米去雄杂交试验1亩,并推广使用3号中耕锄草机,5寸简化步犁,采用赛力散拌种。是年,全县使用5寸步犁61架、7寸步犁15架、玉米脱粒机6台,喷雾器16架,试用砒霜1400斤、赛力散650斤。1954年,新民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展骨粉、化肥、密植等9个技术项目的试验。同时,全县开展了深耕保墒、合理密植、选用良种、合理倒茬等农业技术的试验活动。1955~1957年,先后试行赛力散拌种防治黑穗病,6%的粉制六六六防治地下害虫,并用波尔多液防治梨黑星病,试用双轮双铧犁501架、新式步犁129架、喷雾器25架、脱粒机2台、解放式水车4架、播种机、收割机10台、拖拉机7台。1958年,大抓粮食、钢铁、机械3个“元帅”和交通、电力两个“先行”,要求播种条播化,平原山区车子化,高线运输化,滚珠轴承化,手摇磨子化,掀起群众性农具改革热潮,创制新式农具7种158件,改制农具8种723件。
60年代的“三田”与农业“八字”宪法 60年代初,在全面贯彻“水、肥、土、种、密、保、工、管”八字宪法的同时,着重水利、肥料、水保、种子、深耕保墒等农业技术措施的试验、示范。1962年,咸阳地区农科所和邠县农科所派技术干部到香庙公社奇埠大队“蹲点”,试验、示范油菜生产先进技术。施行油菜种子大粒化,改套种为纯种,改撒播为条播,改单一的农家肥为农、化结合,改“野鸡红”品种为“关油3号”,坚持“防重于治”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针,使该地油菜产量大幅度提高。1963年,由技术干部指导,种小麦丰产田2200亩,玉米、高粱丰产田2600亩,油菜丰产田230亩,开展品种、密度、肥料试验。1964年,开展群众性的试验田、丰产田、种子田的“三田”活动。至1965年,共建立试验田1612万亩,丰产田3.19万亩,种子田3.97万亩(包括千穗穗行圃、原种圃)。县、社、队干部参加“三田”活动者2700人。
70年代的小麦育种及菌肥、沼气试验 1971年,原农技干部,后任县委副书记的王强斌在城关公社瑶池头大队杂交小麦30个组合。1973年,在当地筛选出表现好的组合。1974年,由农技干部毛焕斌在义门公社义门大队进行小区选育、区域试验,其中选育出7108(和尚头×丰产3号)和7203(陕农1号×矮粒多)两个品系。7203宜塬面高肥地、川道中上等地力。7108宜塬面中、上地力种植。1975年在本县试验5万亩,亩产略高陕农品种。1979年后因锈病严重,被70系统和7211—4替代。1979年农技干部车俊义、秦小毛在新民农场以7314—11—10—1作母本,73(36)1—1—4作父本杂交,历经6年,培育出小麦良种彬农9号,即79(5)1—3。其特点是抗旱、高产、早熟,宜于复种,缺点是粒色不一致,呈红、白状,对条锈病中抗。1984、1985年试种1万亩,亩产400~500斤,最高产量900斤。在1985~1987两个年度10个品种参加的比较试验中位居第一。70年代,本县建起科技组织758个,有专、兼职技术人员1926人,试验基地4906亩,四级农科网已形成体系。开展生土熟化试验,油菜、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百子沟井下瓦斯含量警报器的试制,火电厂自动加煤器试验,地震记录仪的试验,针刺麻醉试验等10个项目。1972~19甲6年,全县开展了“920”、“5406”菌肥试制。1974年,试验开发利用沼气,至1 975年,建成沼气池120口,1976年又建成400口,后由于物资与技术原因,相继停用。
80年代各类试验如下:
维脑路通合成试验 1983年9月,由彬县药厂开始试制。1984年,完成从原料合成到维脑路通片、复方维脑路通片的制作,并顺利完成制剂成品。经咸阳市药检所复检,省卫生厅批准生产销售。1985年进行技术改造,建成系列化生产流程。
牛冻精配种试点试验 1984年10月,从周至楼观台牛场引进英国短角红牛冻精颗粒,在县配种站、龙高、底店、水口等4个点杂交,改良黄牛158头,情期受胎率28.6%。1985年11月,对15头杂交后代体尺测量:十字部髾甲部增高3~5厘米,尻斜长、坐骨端宽均比同龄秦川牛提高30%,为克服秦川牛后躯发育不良及本地黄牛向役、肉、乳兼用型发展找到途径。
加香除尘系统技术改造试验 彬县烟厂自行设计切烟下料器,先购回3×LP/D型旋风除尘器,在主风机后配装CLS/A—7YN型水膜式除尘器。经1985年11月安装后,加香吸送除尘系统比较理想,下料完全,分尘正常。此项技术改造,年节约烟丝5万斤,年增经济效益7万元。
热力设备防腐及安全技术改进试验 彬县火电厂在设备大修时,对给水加热系统进行改造,由人工调节改为自动控制,安装调节阀及减压装置,改进蒸汽加热管道,安装自动记录仪表,增设控制信号装置。给水温度由原60℃达到105℃,防止了因氧腐蚀所发生的设备事故,节约资金20万元。
“康乐”牌新混合型药物烟研制 1986年,县烟厂成功地试制出“康乐”牌混合型药物烟。同年11月通过市级鉴定:配方合理,香气充足,微有药味,刺激性小,气味舒适。烟支的燃烧性、含沫量、龠水量、松紧度、外观包装均合要求,质量达一级品标准。
彬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报告集 从1981年11月开始,抽调多学科技术骨干150人,历时3年,写出县综合农业区划报告1份,专业综合报告16份,专题、典型调查报告90份,绘制农业图件147幅。报告集全书44万字,以大量的资源数据、信息为本县宏观农业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其中《中低产田调查改造规划报告》《牧业资源调查与区划报告》等分别获省区划成果、省农牧厅农牧区划三等奖及市区划优秀成果奖。
略论“标准分数”在衡量教学成绩中的价值和作用 该文通过揭示用原始分数衡量考试成绩不真实性,定义一种新的评定考试成绩的分数—标准分数。从误差角度看,是一种相对分数,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讲,是一种标准分数,是一个标准化的随机变量。该文作者杨勇敏在文中详尽地论述标准分数的推导,论证标准分数的特征及其应用。论文还通过不同科、次分数的比较,阐明采用标准分数衡量一个团体教学成绩的方法,在教育测量学上有一定创新。曾被第三届全国高考改革科研讨论会上选作交流材料,收入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科研论文摘要集》,受到有关专家好评。1989年3月获咸阳市招办论文一等奖。
彬县饮水动态监测初探 1984~1986年秋,县防疫站对各乡镇的水源进行理化细菌等16项指标的检验分析表明,细菌普遍有超标现象,其余个别指标在个别水源中亦有超标,枯水期高于丰水期。各水源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硫酸盐均值亦有明显差别。人饮水源,水质的理化指标和感官性状基本良好,对有机物的污染、细菌的超标现象不能忽视,应加强消毒、防护和处理。三年来,所进行的监测、检验、控制,经省、市防疫部门验收合格,共获数据3000个,曾被省、市、县有关单位采用。
代数预测分析法研究 代数预测分析法是运用数学中的代数计算方法,在已经实现的计划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历年的财务活动规律,考虑今后可能变动的各种因素,事先进行预测分析,判定期末能否完成计划任务的一种分析方法。本方法的技术关键是:精通会计核算;掌握数学中的代数知识;对影响计划实现诸因素进行正确推导。该文发表于《陕西会计通讯》1983年第7期,属创新方法,作者张永民。
彬县矿产资源调查该调查 系科委原主任池天保和科技干部卢维仁历时半年完成。他们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对县境内大量的地质矿产资料进行细致地筛选,对地质特征进行系统地分析,对境内贮存的矿产煤、油页岩、黄铁矿、金矿、镓、陶瓷、粘土、硅石、建筑沙和石料的四维特征、工业技术指标等进行全面阐述,摸清7个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储量、品位、地质概况。该调查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并作合理评价。报告1.7万字,图文并茂,既是一份完整的县内调查,又是一份具有一定理论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报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