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城固县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城固县人口数量

2012-11-1 20:44:49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明前人口数量,今无资料可考。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全县3140户,20515人(嘉靖《汉中府志》)。
    嘉靖四十五年(1566),全县3300户,其中:民户2890,军户298,杂役户112,共21471人。其中:男13429人,女8042人①。
    明代末年,自然灾害频繁,政治腐败,农民起义。外地人口大量迁入,人口大增。康熙二十二年(1683)前,民丁“三门九则不等折下下丁”39692,屯丁“三门九则不等”折下下丁159,共39751丁。康熙五十五年(1716),全县“实在活丁”(男)34203,屯丁(男)111,共男34314人,女无记载,以此计算全县约10万人②
    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廷按常丁计赋,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又实行“地丁合一”、“摊丁入亩”,减轻赋税,鼓励人口增殖(《陕西省志·人口志》)。封建朝廷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历史上的“私附”、隐匿人口减少,加之雍正、乾隆、嘉庆年代,外地客民大量流入。到道光三年(1823)全县人口210500人(《秦疆治略》),为本县历史人口增长最快时段之一。
    道光二十一年(1841)鸦片战争后,赋税繁重。同治初年起“水旱伤痍”迭生,人口减少。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全县37179户,183673人(《续修陕西省通志》卷三十一)。光绪二十九年(1903)全县194473人,其中,男107045人,女87428人(《城固乡土志》)。80年间人口减少7.6%。
    民国时期由于官府压榨,田租苛重,加之自然灾害等原因,人口几起几落。民国6年(1917)全县人口178680人;到民国12年(1923)增到221629人(见《陕西省志·人口志》91页)。民国17年(1928)37964户,199474人。民国18年(1929),因连续两年大旱,人民饥寒,疫病交加。致死者难以计数,仅逃亡不归者5620户,人口急剧下降。民国26年(1937)全县229991人,为历史高峰。到民国28年(1939)205510人。民国30年(1941)下降到196202人(见原《陕西省民政厅统计资料》)。民国38年(1949)全县人口上升到269165人。
城固县民国时期部分年户数、人口数③④
    表人-1

┏━━━━━┳━━━━┳━━━━┳━━━━━┳━━━━━┳━━━━┳━━━━━┳━━━━━┳━━━━━┓ ┃时 间 ┃户 数 ┃人口数 ┃时 间 ┃户 数 ┃人口数 ┃时 间 ┃户 数 ┃ 人口数 ┃ ┣━━━━━╋━━━━╋━━━━╋━━━━━╋━━━━━╋━━━━╋━━━━━╋━━━━━╋━━━━━┫ ┃民国6年 ┃ ┃178680 ┃民国26年 ┃46172 ┃229991 ┃民国33年 ┃47324 ┃196565 ┃ ┃民国12年 ┃ ┃221629 ┃民国27年 ┃46453 ┃223130 ┃民国34年 ┃46686 ┃196791 ┃ ┃民国17年 ┃37964 ┃199474 ┃民国28年 ┃ ┃205510 ┃民国35年 ┃44577 ┃197528 ┃ ┃民国22年 ┃42830 ┃131861 ┃民国30年 ┃44595 ┃196202 ┃民国36年 ┃46415 ┃176283 ┃ ┃民国24年 ┃38623 ┃131861 ┃民国31年 ┃44609 ┃183157 ┃民国37年 ┃46737 ┃181224 ┃ ┃民国25年 ┃ ┃131661 ┃ ┃ ┃ ┃ ┃ ┃ ┃ ┗━━━━━┻━━━━┻━━━━┻━━━━━┻━━━━━┻━━━━┻━━━━━┻━━━━━┻━━━━━┛

    1950年起人口增长加快,到1990年达488693人,比1949年净增219528人,净增率815.6‰,年均净增5354.4人,净增率19.90‰。净增人数频率:平均每年5354.4人,每月446人,每天14.87人,每小时0.62人。总人口数量居汉中地区第2位。居全省第18位。
    41年(1950~1990)人口经历三个增长高峰期和两个低增长期。
    三个增长高峰期 一是1952~1956年,5年共净增29671人,年均5934人,年均净增率 26.3‰,其中1955年净增9574人。原因:经过土地改革,社会安定,贫苦农民得以温饱,医疗卫生条件改善,鼓励生育。因而出生增加,死亡减少,自然增长率提高。二是1968~1974年,7年净增86185人,年均12312人,年均净增率33.2‰,其中1970年净增15118人。原因:人民生活改善,婚育增加,迁入本县的工厂职工、部队家属增多,全县生育失控,此期是41年中的生育最高峰。三是1987年~1990年,4年净增25674人,年均6419人,年均净增率13.58‰ 。原因:第二个生育高峰初期所生人口陆续进入结婚生育期(1987起每年都有5237~6073名女青年进入生育峰值年龄),育龄妇女基数增大,加之晚婚晚育比例下降,允许生二胎的政策放宽,致使出生增加,自然增长率上升。
    两个人口低增长期 一是1957~1962年,六年中除1960年为负增长外,其他5年净增人口11528人,年均2306人,净增率7.4‰,1960年减少13247人,是41年中唯一的人口减少年。主要因时值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疾病尤其是浮肿病、子宫脱垂病人增多,出生减少,死亡增加,人口增长率降低。二是1976~1986年,11年净增人口35720人,年均3247人,净增率7.25‰。最低的1984年净增1415人,净增率3.1‰。主要因计划生育成效显著,人口增长得以控制。实现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与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相比,总人口增加136334人,增长43.2%。在增长总人口中属自然增长的占83%,属迁移增长的占17%。总人口增长快的是文川区和城关镇,分别为74.34%和57.14%。平坝其他几个区增长一般在30%~40%之间。增长最慢的为双溪区增长15.72%。小河区27.49%。全县各公社中人口增长最快是双井、孟营公社,分别增长206.24%和102.96%,主要是迁入增加。人口增长最少的是五里、中坪公社,分别增长10人和128人,主要是自然增长率不高,迁出增加。
    1990年人口普查与1982年人口普查相比,总人口增加37458人,增长8.28%,每年平均增长1%。在增长总人口中属自然增长的86.8%,属迁移增长的13.2%。总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城关镇,增长24.80%;南乐、桔园、龙头、文川四区,增长6.10~10.20%之间;增长速度最慢是小河区,增长0.10%,双溪、二里区分别减少3.42%和0.60%。
①嘉靖《城固县志》载男13429人,女8042人。男中不成丁5547人,女中小口221人。男不成丁与女小口相差悬殊,致人口男女比例悬殊,影响人口总数。对此存疑。
②所谓活丁,指的是“凡载籍之丁,60岁以上开除,16岁以上添注”不包括60岁以上,16岁以下人口。在乾隆五年(1740)之前,丁数从来不代表人口(何秉棣《1968~1953年中国人口研究》)。按戴逸的算法:丁数外加60岁以上,16 岁以下人口(约丁数的二分之一),再加人口约一半的妇女及隐匿人口。按此计算当年全县人口10.29万人。历史上男多于女,全县约10万人。
③本表据原陕西省民政厅《统计材料》、《陕西交通挈要》等。
④本表民国22年、24年、25年人口数不实。民国20年(1931)11月10日《西安日报》第六版载:当年全县待赈者134453人。

编辑:秦人
城固县概况介绍  
城固县概况:上元观镇简介 城固县概况:原公镇简介 城固县概况:桔园镇简介
城固县概况:崔家山镇简介 城固县概况:老庄镇简介 城固县概况:柳林镇简介
城固县概况:文川镇简介 城固县概况:沙河营镇简介 城固县概况:龙头镇简介
城固县概况:博望镇简介 城固县矿产资源 城固县旅游资源
城固县气候特点 城固县地理位置 城固县人文历史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