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佛坪县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佛坪县人口源流及规模

2012-10-24 12:45:51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据文物普查发现,佛坪农村多次挖掘出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等劳动工具,证明在1万年前,今佛坪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佛坪境内有关中与陕南之间来往的古道。历史上,先民因军事、商旅、避乱、逃荒等原因,经由这些古道流入本境者,历代皆有。
    佛坪建置后160多年来,因辖区范围多次变化,境内人口亦相应增减。建国后,人口逐渐增加。自70年代开始控制人口发展,实行计划生育,抑制人口增长过快势头;同时,通过发展山区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提高人口素质。
第一节 源流
    据嘉庆《汉中府志·山内风土》载:“郡属(指汉中所属各地)土著无多……国初(指清朝初期)若新民,则数十年内侨寓成家,……南北两山……则老民十之二三,余均新民矣。新民,两湖最多,川民亦多,次湖籍,则安徽、两广,次则河南,贵州间亦有之。”“老林未辟之先,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招集外省客民,纳课数金,指地一块立约,给其垦种,客民亦不能尽种,转招客佃,积数十年,有至七、八转者,一户分作数十户。”“山内新民,五方杂处。”“流民入山者,九、十月间,扶老携幼,千百为群,到处络绎不绝,不走大路,不下客寓,夜在沿途之祠庙岩屋或密林之中住宿。取石支锅,拾柴作饭。遇有乡贯,寄住写地开垦,伐木支椽,上覆茅草,仅蔽风雨。借杂粮数石作种,数年有收,典当山地,渐次筑土屋数板,否则仍徙他处。”“老林不可恃为恒业,转徙谋生,则山民不能不流,地势实使之然也。”因嘉庆十八年(1813)编纂《汉中府志》时,尚未设佛坪厅,故此“山内”、“北山”所指范围当包括佛坪。据社会调查,上述记述,完全符合佛坪情势。佛坪厅始建时,首任厅同知景梁曾为繁荣人口,“招民垦荒,大费区画。”
    清末《佛坪乡土志》记载:“本境之人,皆由四川、湖北、山西及紫阳、洋县迁来。置有田产,便成土著;其外来之流民入山者,扶老携幼,千百成群,夜宿树林之中,取石支锅,拾柴做饭,遇有招主,给地开垦,借粮做种,则伐木支椽,上覆茅草或木板,仅蔽风雨,有收即典地筑屋,无收即迁徙他处,号曰‘棚民’。”
    又载:“厅治东沙窝子有苗民李、吴、熊、马、王、陈六姓,每姓二三户及七八户不等,系道光二十三年由贵州遵义府迁来”。清代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先后有洋县史姓,安徽程姓,湖北黄冈李姓、田姓、金姓,江南潜山刘姓,洋县宋姓,四川陈姓迁居佛坪,至光绪三十年(1904)左右,已传5~8代。
    据社会调查,现行政区内,土著佛坪人已很难查询。且所谓土著佛坪籍者,亦为迁入佛坪年代久远的客民。这些人口多由洋县、湖北、四川、关中、安康等地,因逃避战乱、灾荒、伕役、罪罚、捐税或经商等,定居于此。
第二节 规模
    清代和民国期间,流民来去无常,忽增忽减,难以详究。光绪八年(1882),全县共有人口72568人,其中土著户为4228户,25973人;客民8133户,人口为46595人。客民比土著人口多近一倍。
    清《佛坪乡土志》载:“查旧册东南路袁家庄、西岔河、陈家坝、岳坝、东河口等处共居民七千余家,西北路都督河、二郎坝、厚畛子、八斗河、板房子等处共居民三千余家。男大小四万七千二百丁,女大小三万三千三百七十八口。光绪初年山中洋芋溃烂,加以山地耕久利薄,山民又不讲粪田之法,以致连年歉收。前由山外迁移而来者又转徙而去,现存不过四千二百户,男大小一万八千丁,女一万零五十口。”“境内老业户不敌客户之半”。
    民国时期,佛坪人口因灾荒、兵匪战乱,或以统计不全等,忽增忽减,极不稳定。据陕西省《人口志》载:民国20年(1931),全县人口为18786人。民国24年(1935),全县人口为8479人。仅隔2年,至民国26年(1937),全县人口剧增为35768人。比两年前人口增长3.2倍。
    建国后,随着山区生产发展和经济开发,人民安居乐业,山区人口较为稳定。国家每年从外地调入一批干部、职工及大、中专院校毕业学生,加强山区建设。1971年,陕西省林业厅在佛坪龙草坪建立林场,调入干部、职工973人。1979年,国家林业部在佛坪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迁入干部、职工70人。1950~1964年,全县人口年自然增长率为9.3~12.7‰;从1966年至1974年,人口净增5912人,年增率为13.4~20.37‰,是佛坪县人口发展高峰时期。从1974年后,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人口的出生率由1974年的33.73‰,1986年下降为14.2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下降为6.3‰。
佛坪厅部分年份人口统计表

┏━━━━━━━━━━━━━┳━━━━━━━━━━━┳━━━━━━━━━━━┳━━━━━━━━━┓ ┃ 年 份 ┃ 户 数 ┃ 人 口 ┃ 资料出处 ┃ ┣━━━━━━━━━━━━━╋━━━━━━━━━━━╋━━━━━━━━━━━╋━━━━━━━━━┫ ┃ 道光五年(1825) ┃ 3857(土著) ┃ 21830(土著) ┃ 《佛坪厅志》 ┃ ┣━━━━━━━━━━━━━╋━━━━━━━━━━━╋━━━━━━━━━━━╋━━━━━━━━━┫ ┃ 光绪三年(1877) ┃ 10000 ┃ 80578 ┃ 《佛坪乡土志》 ┃ ┣━━━━━━━━━━━━━╋━━━━┳━━━━━━╋━━━━━━━━━━━╋━━━━━━━━━┫ ┃ ┃ 土著 ┃ 4228 ┃ 25973 ┃ ┃ ┃ ┣━━━━╋━━━━━━╋━━━━━━━━━━━┫ ┃ ┃ 光绪八年(1882) ┃ ┃ ┃ ┃ 《佛坪厅志》 ┃ ┃ ┃ 客民 ┃ 8133 ┃ 46595 ┃ ┃ ┗━━━━━━━━━━━━━┻━━━━┻━━━━━━┻━━━━━━━━━━━┻━━━━━━━━━┛

    续表

┏━━━━━━━━━━━━━━━┳━━━━━━━┳━━━━━━━━┳━━━━━━━━━┓ ┃ 年 份 ┃ 户 数 ┃ 人 口 ┃ 资料出处 ┃ ┣━━━━━━━━━━━━━━━╋━━━━━━━╋━━━━━━━━╋━━━━━━━━━┫ ┃ 光绪三十四年(1908) ┃ 4200 ┃ 28050 ┃ 《佛坪乡土志》 ┃ ┗━━━━━━━━━━━━━━━┻━━━━━━━┻━━━━━━━━┻━━━━━━━━━┛


民国时期佛坪县部分年份人口统计表

┏━━━━━━━━━━━━━━┳━━━━━━━━━━┳━━━━━━━━┳━━━━━━━━━━━┓ ┃ 年 份 ┃ 户 数 ┃ 人 口 ┃ 资料出处 ┃ ┣━━━━━━━━━━━━━━╋━━━━━━━━━━╋━━━━━━━━╋━━━━━━━━━━━┫ ┃ 民国17年(1928) ┃ ┃ 18334 ┃《陕西省志·人口志》 ┃ ┣━━━━━━━━━━━━━━╋━━━━━━━━━━╋━━━━━━━━╋━━━━━━━━━━━┫ ┃ 民国20年(1931) ┃ 3579 ┃ 18786 ┃《陕西省志·人口志》 ┃ ┣━━━━━━━━━━━━━━╋━━━━━━━━━━╋━━━━━━━━╋━━━━━━━━━━━┫ ┃ ┃ ┃ ┃《陕西省志·人口志》 ┃ ┃ 民国24年(1935) ┃ 2045 ┃ 8479 ┃ ┃ ┃ ┃ ┃ ┃ (存 疑) ┃ ┣━━━━━━━━━━━━━━╋━━━━━━━━━━╋━━━━━━━━╋━━━━━━━━━━━┫ ┃ 民国26年(1937) ┃ 4305 ┃ 35768 ┃《陕西省志·人口志》 ┃ ┣━━━━━━━━━━━━━━╋━━━━━━━━━━╋━━━━━━━━╋━━━━━━━━━━━┫ ┃ 民国27年(1938) ┃ ┃ 14383 ┃ ┃ ┣━━━━━━━━━━━━━━╋━━━━━━━━━━╋━━━━━━━━╋━━━━━━━━━━━┫ ┃ ┃ ┃ 男8868 ┃ 县参议会一届一 ┃ ┃ 民国33年(1944) ┃ 3407 ┃ ┃ ┃ ┃ ┃ ┃ 女7090 ┃ 次会议记录 ┃ ┣━━━━━━━━━━━━━━╋━━━━━━━━━━╋━━━━━━━━╋━━━━━━━━━━━┫ ┃ ┃ ┃ ┃《陕西省各县人口 ┃ ┃ 民国38年(1949) ┃ 5450 ┃ 22645 ┃ 统 计 表》 ┃ ┗━━━━━━━━━━━━━━┻━━━━━━━━━━┻━━━━━━━━┻━━━━━━━━━━━┛


编辑:秦人
佛坪县概况介绍  
佛坪县概况:岳坝乡简介 佛坪县概况:栗子坝乡简介 佛坪县概况:大河坝乡简介
佛坪县观光旅游 佛坪县自然资源 佛坪县气候特征
佛坪县概况:陈家坝镇简介 佛坪县概况:石墩河乡简介 佛坪县概况:十亩地乡简介
佛坪县概况:西岔河乡简介 佛坪县概况:袁家庄镇简介 佛坪县概况:长角坝乡简介
佛坪县历史沿革 佛坪县自然生态 佛坪县区域概况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