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民俗首页 | 西安民俗 | 宝鸡民俗 | 咸阳民俗 | 铜川民俗 | 渭南民俗 | 延安民俗 | 榆林民俗 | 汉中民俗 | 安康民俗 | 商洛民俗 | 杨凌民俗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商洛市民俗风情大全 > 正文

婚嫁丧葬

2015-5-6 21:58:12   来源:商洛市政府网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婚嫁 商洛婚俗,在辛亥革命前一般按照《周礼》中“六礼”程序进行,即纳采、问名、纳吉、纳证、请期、呈叩。随着历史的变迁,婚俗也随之改变,一般为提亲、订亲、结婚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贯彻《婚姻法》,移风易俗,自由恋爱,新事新办,文明结婚之风日盛,结婚仪式简单朴素,集体结婚、旅游结婚也在风行,结婚日植树造林更具新意。今在城乡,特别在山区还沿继不少旧俗,古朴热闹。

提亲 旧时提亲有两种方式,一是男方请媒人到女方提亲。有的两家世代相好指腹为婚。若都是男孩,拜为兄弟;都是女孩,拜为姐妹;一男一女,结为夫妻。二是由媒人牵线撮合。取得女方家初步同意后,将姑娘“草八字”转送男方合相。若相合,男方将女方的“庚帖”压在神龛香炉下。半月后,如男方家中平安无事,即示女方命好,便可订婚。

订婚 也叫定婚,古称“作揖”。定亲多在女家进行。镇安县是男方送以肉、点心、菜、酒四色礼,女方接礼后,开“龙凤柬”叫订婚,也叫“拿八字”。回四色礼,即头发(结发夫妻)、柏树叶(长生不老)、白米(白头偕老)、茶叶(四季长青),装于贴有红封帖的庚柬中。商州大多地方是,择吉日,抬食摞,应亲男子及其父母、至亲由媒人陪同,前往女家。食摞内装斗米、斗麦,6至8个粗布(每布6丈)、4个细布(府绸、线绸类,每布8~10尺)、4撮红头绳(毛线,每把半两,扎辫用)、手镯1双、戒指2对、耳环2对、裹肚链子、牙签子等制品(用红线缝于红布之上,放在食摞上面)。届时,女方家门前有一长老敬迎,应婚男子依次作揖,后见岳父母。稍时,臊子长面,丰盛午饭,双方父母边吃边谈,定婚男女互不见面。席毕,男母或姑母去女子房中送一些钱钞,意在女子接钱时从其掌纹辨别拙巧。现今抬食摞已废,送衣物、礼品尚存。镇安县俗在订婚后,媒人领男方携带礼物(女方有几房亲戚就拿几份礼),到女方认亲。女方亲属以鞋袜、衣服、或现金回礼,俗称“打发新女婿”。订婚后,双方公开未婚夫妻关系,并改变以往对双方父母的称呼,俗称“改口”,未婚夫妻可以在双方家自由来往,逢年过节,婿必拜岳丈。

送迎 旧时,择吉日完婚,至少在前20天,男方发媒送庚帖到女家,内容是“定于某年某月某日完婚”,意在女方准备嫁妆。喜期前三天发帖,男家请客帖:“兹占本月×日为×男受室,是日薄酌乞莅。”男家请媒人帖:“小儿结婚,荷蒙执柯,谨择本月×日喜酌候教。”喜期前一日,女方待客送女帖:“谨詹子本月×日为小女××于归期,敬请阖第光临”。是日,女方舅、姑、姨、姐等重要亲戚前来“填箱”(成衣或衣料)。此日男方送去新娘翌日一切穿戴,以喻新娘不挂娘家一条线。男方由“全欢人”(指有儿女的中年夫妇)带领人,提上灯笼和盛满水的酒瓶(其上插两根葱),把应给女方的礼物和结婚时之新穿戴包裹起来,送至女家,曰:“送宁”。女家备酒款待,回家时,女方将酒瓶中的水换为醋,同女方给的“满家鞋”返回。

迎亲 迎新之日,村邻四舍来帮忙,至亲好友前来祝贺。旧时,当日中午,新郎身披三色长袍、黑色马褂、大礼帽、黑布鞋,并横披由舅家赠送的红绸带,当父亲递过三杯酒(示长大成人,也有祝贺意)后,在伴郎陪同下,率两乘花轿和迎新队伍在乐队的吹奏和鞭炮声中前往岳父家。到后,新郎向女方祖宗行叩拜礼,然后吃荷包蛋,坐上席吃饭。宴毕,新郎、新娘分别上轿。娘家至亲(其兄辈)抱新娘入轿(女子出嫁不带沾娘家土)上路,男前女后。女家送亲女眷及伴娘坐花轿。轿前有执司(旗、牌、伞、扇、灯笼、彩旗)鸣锣开道,乐人吹奏,沿路燃放鞭炮。打开锣有规,即按男方祖先之功名职位而定,州官以上打13锤锣,无官爵者只打7锤锣。新中国后迎新渐废坐轿,近者步行,远者坐拖拉机,富者动用小轿车。迎新队伍回到家后,两三个手提开水、甘草的人,围轿转圈并念道:“甘草火,水马勺,毛头女子都走过”(示吉祥如意)。男方设天地祖宗神位,并置有粮食的斗一口,上放一“柽子”(织布机零件)、桑木弓、柳木箭。贡桌前铺芦席,新人到家,不打轿门先“打醋炭”“驱邪”(厨子夹上火红的铧,边浇醋边绕轿走,意在请来醋坊神——姜子牙施法)。然后,新郎站在席左,顶着盖头的新娘由双方各派出,牵娘打开轿门,站在芦席之右,新娘兄长给新娘披红绸,插红花。此时有人提“五谷斗”(内盛谷草段、核桃、栗子、枣、五谷杂粮),边撒边唱词。拜堂时,礼宾先生唱:“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夫妻对拜!入洞房。”拜罢堂,新郎取弓箭掷于新娘脚下(意为禳治凶神恶煞),然后新郎、新娘由其表兄或姐夫背入洞房。新中国后,举行罢婚礼,众人拥新郎、新娘入洞房。

进洞房 洞房亦叫新房。炕(床)头上有红条幅,炕上放有织布穗子(取“顺”谐音)、粮食斗、酒壶(取五谷丰登意)、熨头(意运气在头)。炕席下放核桃、栗子(意早生贵子)、两根连根葱(意和睦、呈祥)。新娘进大门,婆屋一人摸打其头(意为打掉凶气);新娘进洞房门时,由婆屋先梳头,再用擀面杖桃去其盖头,上床踏四角后,即倚在“柽子斗”上,不再抬头,这时送亲女客即入新房陪伴新娘。新中国后此仪已废。进洞房后,男方出一“全欢”妇人给新娘梳头,将单发辫挽成髻,插上绒线花,标志其成为新妇,曰“上头”,后此亦废之。接着,新郎、新娘吃“缘法汤”(小水饺),饮“交杯酒”。商南人结婚讲究散红鸡蛋。新娘进入洞房后,老表、小叔子们都缠着新娘子要红鸡蛋;家中主人也向来客、邻居及帮忙者敬送红鸡蛋。

谢客 席面摆开后,由主事总管安排外家(即新娘母亲的娘家、父亲的外爷或舅辈)坐上席,其他亲朋好友随便入席。酒过三巡上饭时,在席口前铺毡或席,新郎在左,新娘在右,执事人高唱:“老少外家、众亲邻友、做饭的、炒菜的、担水的、抬嫁妆的,甜饭素菜消停吃,叫新郎、新娘给大家行礼。”新郎叩头,新娘行拜月礼。过去,新妇进大门和洞房时,好闹者拦道要求新妇下拜,现多是由新郎、新娘逐席敬酒。

支大小 待客毕,下午在院中设桌铺席,新郎、新娘站在席上由一执事人喊唱,让新郎、新娘由近而远,由大到小,先祖父母,父母,后伯父母、叔、婶,堂伯父母、叔、婶、舅、姑、姨、姐等逐个叩首行礼,如唱“新郎、新娘给大姑叩头——”。新郎叩头,新娘除对父母外,一般行拜月礼,受头者须给上礼。此俗现在川道已废,山区仍少有沿袭。

喝“缘法汤” 上灯时分,全家喝挂面汤,意味着新妇与全家始结缘份。新郎、新娘碗中各四个荷包蛋,在调味时,小姑或姐多给新娘碗内放超量辣子和盐,新娘必须忍受吃下,不准剩饭。

耍新媳妇 也叫“闹房”、“耍新”。娘家人避外,邻友耍新。“新媳妇房内不分老少”。闹洞房开始,先放鞭炮,示意准备。稍时,闹房人蜂拥而入,按头扯脚,强令新郎、新娘做一些难堪而又亲昵的动作,说一些俏俚之语,房内气氛热烈,是夜通宵不熄灯。镇安县闹房独具特色。婚后连续三日闹房,有文、武两种。文闹:洞房内设糖果、糕点、菜肴,来客向新婚夫妇提出各处有趣的条件,与之嬉闹。武闹:即撒帐。用斗装麻钱、核桃、枣子、糖,另外的二人扮“土地爷爷”和怀抱娃娃的“送子娘娘”演戏。将斗内物品由帐头撒下,众亲友喝彩:“一撒天长地久,二撒地久天长,三撒早生贵子,后生姑娘。”嬉闹至深夜。

送汤 婚后第二天,娘家带挂面和四季衣服各一身,到亲家探望女儿,俗称“送汤”、“追望”。其意是婚日女母没有赴宴,送汤追补。陪同而至的娘家人,就是以后女儿、女婿要走的亲戚。此晨新娘还要第一次下厨做饭,别人将面擀开摺好,让新妇切“三刀面”,表示面宽心宽。好耍者要面中夹麻,让新妇切不断。席间,新妇坐上席作陪,有道是“新媳妇坐上席一辈子就那一回”。早饭仍摆宴席,主要是招待娘家人和帮忙的。

回门 婚后第三天,新娘兄弟上门请其回娘家住3天,谓之“遨食”,也称“回门”。其意是新娘在家生活不习惯,回娘家变换一下环境,并由母亲教导为妇之道。在丹凤县一些地方,是新郎带上礼品偕新娘同到娘家,住3天或10天。“遨食”回家,娘家给新娘带上大蒸馍叫“按口馍”,意为按住公婆及全家人的口,不要挑女儿的刺。

老人婚姻 八十年代后,商洛许多丧偶的中、老年人,冲破世俗观念,说服子女亲属,找新偶,成新家。

童养媳 旧社会,有些贫寒之家,把10岁左右的女孩送到经济状况较好,且年龄相当的男孩之家当童养媳,其在家中砍柴做饭,喂猪放牛,挨打受骂,地位低下。到成婚年龄,再举行婚配仪式称作圆房。此俗新社会后绝迹。

招婿 大多是无男孩或多女孩之家,劳力单薄,又怕家嗣无继,便给女招上门女婿。家庭贫寒,或儿子较多者,才让儿子上门入赘。被招的男子到岳丈家,既是女婿,又是儿子。过去“招女婿”要经户族同意,双方签写“招赘书”,为赡养女方父母,有财产继承权等,写于红布或红纸之上,生的第一个孩子必须随母姓,以保女家后继有人,第二个孩子随父姓。实行计划生育后,男到女家日益增多,并视为新风尚,其子女姓氏随父随母自便。

招夫养夫 解放前,山区有女方因丈夫丧失劳动力,便招夫养夫。一妻二夫,此多不和睦,新中国后废之。

换亲 解放前,因男女双方均贫,或因居住条件甚差,就姑嫂互换,互不花财礼。此属包办婚姻,新中国后废除。

寡妇再嫁 封建社会讲究妇女从一而终,故以再嫁为耻,一般不择吉日,黄昏入门,仪式从简,所谓“过夫嫂,连夜跑”。还有“买卖寡妇”者。新中国后寡妇改嫁自由自主,正大光明,再不受人歧视。

丧葬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丧礼哀死亡。”儒家主张“厚葬”,墨家主张“节葬”,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丧葬成为主要礼仪之一。今提倡火葬,多行于城市,广大农村仍是土葬,叫“金地玉葬”。也叫“白事”。商洛人习俗,丧前做好棺材、坟地、寿衣和孝布四件事:

做棺材 俗称“寿材”。料以柏木为佳,松木次之,还有其它杂木。枋板有四页瓦、五底六盖、八大块、十大块、十二元、十六绺等,以木质好、板块少为上品。尺寸为盖心7尺,两墙6.8尺,底6.4尺,净空长6.25尺,大横档高和宽1.8尺,小横档为1.4尺。用料厚薄一般盖5寸,墙4寸,底3寸,也有薄的,但不能小于2寸。棺材做好后,里外用土漆漆好,名叫“响堂子”;在横头上刻“寿”字,或“龙图”、“凤莲图”,涂上金粉。许多地方把做棺材叫“交粮”,女儿女婿必重礼祝贺,亲朋好友亦来贺喜。

建墓 商洛人自古实行土葬,葬前请风水先生看“风水”,观穴定位选坟地,定吉日动土。穴位有莲花穴、龟穴、金钱吊葫芦穴等,各穴均避水、路、树。坟地方向座山对山,不对乱石乱山。以座山为主,对山为宾,护山为次。墓有单墓和双墓。有些地方,把建墓叫“盖房”,女儿女婿亲朋好友前来祝贺。新中国后,政府虽大力提倡火葬,但农村仍多土葬,故建墓习沿。

缝寿衣 寿衣俗称“老衣”。绸缎细布不论,单棉件数三或五,必为奇数,多不过九。常备者多为七件,其中必有一件棉衣。男为长袍短褂,女为衣裙钉飘带,不钉纽扣,以避“扭子”谐音。缝制时,殓单布、铭旌布、被子、褥子一同准备。

扯孝布 治丧时,孝子穿戴必是一身白,女衫一丈,男衫八尺,女帽七尺,男帽五尺,重孝子披麻戴孝。老人在世时,就将孝布备好,过世后发给孝子们穿戴。此俗现多简化,有的臂带黑纱、头紧白布条。

做棺材、建墓、缝寿衣,多是儿女们商量好后,在闰年的闰月操办,意在增寿。也有分次办的。

治丧,有以下环节:

成服 老人殁后,先烧儿女准备的9斤14两(老秤)火纸,名为“倒头纸”。再给逝者剃(洗)头、浴身、整容、修面(女为梳头挽髻)、穿衣,并放一铜钱含口中,后在设灵堂停尸,头向外,脚向里,停尸中堂,以防“走尸”,谓“寿终正寝”,亦称“小殓”。堂前挂一白幔,上悬一面镜子,下设灵牌,灵牌上书“故显考(妣)父(母)亲大人之位”,堂前供献“倒头汤”一碗,两侧置纸制童男童女,堂后置长明灯一盏,香烛献祭等祭品如常。有些地方,还有出嫁女儿为父母“摆盒子”供于灵前。盒子有用彩色油面、蔬菜、肉做成的各种人物、花卉、鸟兽、鱼虫,如“八仙过海”、“唐僧取经”等。门上贴纸,以示居丧。儿女披麻戴孝,穿孝衣麻披,戴孝帽,用麻线系两颗棉球于眼前,意不观邪色,不闻邪言,专心守丧。女孝子坐在尸床两侧,称“坐草铺”,吊丧者来,即动哭声。男孝子轮流跪于灵前两侧“支丧”,向吊丧者叩头。男孝子烧纸,边烧边哭,烧完停声。后男女孝子到十子路口烧纸和纸轿。

出门牌 告牌 死者停当后,即贴丧联,出门牌、告牌,谓之“发丧”。门牌写亡者生卒时间和死亡原因,告牌即告示,男写“大德望”,“寿终正寝”,女写“大过壸范”,“寿终内寝”。门牌、告牌一般由女婿外甥具名书写。父死落款为“孤子”,母死为哀子”,父母双亡写“孤哀子”。公职人员死后以“讣告”代之。一面择吉日准备安葬,一面派次辈族人向亲友报丧。一家一份礼,一包糖、两把挂面。死者是男请外家,女请娘家。

铭旌 相当于今之悼词,是歌功颂德的四六骈文,用泥金胶写于7尺红绸上。下葬时,盖在棺木上一同下葬。做铭旌楼是商州特有之俗,“四皓”之遗风,共3层,高1丈3尺4寸,长宽2尺见方,铭旌镶在其中。

吊孝 门牌、告牌一出,亲朋好友便为吊唁,赠送香、纸、吊幛、挽联、花圈及粮食、金钱等。吊唁期间,男女孝子必须守灵,跪接吊唁者,为之“陪叩”。停尸吊孝少则3天,多则7天。

入殓 即进棺材。时间在葬日前一天,外家或娘家人来后,重孝子均在场方能入殓。由阴阳先生主持,先用草灰打包填棺底,周围置柏树叶,系丝麻,寓“后辈长青,丝麻不断”意。并在棺木四角放银币或4枚制币,然后用布殓单(或丝绸)裹尸入棺,周围用草木灰包填尸不实之处,脚底顶一块方曲,口含铜钱(古含贝、珠、玉等),曰“含服之礼”或“含殓”。一切就绪后盖棺,谓之“大殓”。此时,儿媳妇抹棺,孝子停止嚎哭,阴阳先生操办完毕,死者的舅家人和孝子向遗体告别,钉紧棺盖,垫高升起,意超度亡灵。死者的舅家人将女儿戴的长头孝改为短头孝,称之“收孝”。是晚,亲友邻居送纸,烧香叩头,谓之“守夜”。并请乐人奏乐,致祭。先一一献祭品,后由孝子依次跪灵前焚香奠酒,有钱者则请僧道超度。

打代时 唱孝歌 这是“下湖人”的祭祀习俗。人死当晚,由几个人敲着锣鼓,围棺材,边打边唱,通宵达旦。唱的歌有两种,一种是悲调,催人泪下;一种是喜调,对亡者家属进行安慰,歌调有规,也可随编。

作斋 本为佛、道两教信徒死后所举行的仪式,后来因循成俗。有6种形式:(1)点灯。(2)小七。(3)大七。(4)十碗灯。(5)打扫间。祈求百神宽宥,令亡人早日超生。(6)开祭。旧时少数大户人家行此礼仪。以厚礼敦请有功名的人做礼生。呼礼词,献祭文,作“大三献”礼,乐鼓吹奏哀乐,仪式隆重庄严。

出殡 出殡时,男女孝子穿孝衫、围孝裙、带孝帽,拿柳木棍上裹白纸条的“哭丧棍”,抬棺人将棺抬起(谓之“起灵”),众孝子号啕大哭,亡者长子(或长孙)摔孝子盆,送丧队伍前一老者提五谷斗,拿引魂幡、招魂钱开道,沿路掷撒火纸片,叫“引路”,其后为乐队和执童男童女、金山银斗和挽联、花圈等的仪仗队,再后是12人所抬之棺木。山阳县岭北俗,棺上系一白公鸡,称“引魂鸡”。男孝在棺前拉纤,女孝在棺后哭送,沿途鼓乐不断,并不时燃放鞭炮。灵柩在路上须停几次,其数可单不可双,如一、三、五次。至墓穴后,先由长子填撒所破之土,后由丧伕培土成冢。阴阳先生高喊“天圆地方,律令九尊,五谷丰登,子孙兴旺”等话后,下葬封墓。

设灵牌 灵柩入葬后,孝子将亡人灵牌捧回,在祖先桌旁另设灵位,或买一纸做灵屋,将灵牌放在其中,每七日一祭,“七七”或“满百日”,将灵屋送至坟前烧掉。

全坟 葬后一连三晚,亡者子孙于墓前、墓旁燃三堆火,(“坐铺”时用之草),名曰“打怕怕”。第3天为“复山”日,孝子给墓上培土,砌坟头,整理陵园,栽植松柏,谓之“全坟”,在镇安县叫“圆坟”。

祭七 死者亡日至第7天为“一七”,共7个七,四十九天,称“祭七”。每逢七天均祭灵,重服孝子均到坟地祭奠。

百日洗孝 旧时,在亡灵百日之内,孝子非常哀痛,故不理发,不洗脸,不洗澡,不洗衣。百天解祭,重孝脱去长衫,用水清洗,谓之“洗孝”,此仪今已废除。

祭三周年 过头周年、二周年只限于重孝子奠礼。过三周年特别隆重。三周年的前一天当丧事过,当日当喜事过。请乐队,办酒席,屋内外换上红灯,红对联,迎亲谢宾,亲朋好友带去礼物前来祝贺。旧规,服孝期间,三年不贴红对联,头一年不参加娱乐活动,不办喜事,三年孝满除孝服,换牌位。


编辑:秦人
商洛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镇安清代古寨 商洛文物商州区秦楚古道 商洛文物洛南花石浪遗址
让人魂牵梦绕的漫川古镇(图) 商洛文物商南县博物馆 陕南军区第二分区(商洛分区)党
商南县赵川前坡岭战斗遗址 红七十四师成立旧址 中共商洛地委、行署、军分区旧址
鄂豫陕特委成立旧址 中共五星县委、五星县苏维埃政府 中共商洛工委成立遗址
商南革命史简介 丹凤二郎庙 大云寺及壁画《五戒本生》
商洛市美食 更多
镇安腊肉
寺坡橡子凉粉
·水煎包子 ·搅团
红薯丸子 梅菜扣肉
商芝肉 镇安腊肉
寺坡橡子凉粉 洋芋糍粑
商洛美食:蒜蓉苋菜 商洛美食:百合梨汤
商洛市特产 更多
洛南豆腐干
镇安包谷酒
·山阳九眼莲 ·山茱萸
商洛特产洛南豆腐干 商洛特产商洛核桃
商洛特产镇安板栗 商洛特产丹凤葡萄酒
商洛特产商南泉茗茶 商洛特产山阳黑木耳
商洛特产商洛冬青木 商洛特产商州孝义柿
推荐信息  
·临渭区坐席风俗
·民间歌谣:小娃勤
·凤翔节令文化风俗
·凤翔民间生活忌讳
·合阳农村见闻:龙口夺食[图]
·非遗奇葩 流传千年的风俗——药王山“二月
·香山佛教文化旅游节[图]
·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
·陕南民俗:“杀年猪”与吃“泡汤”习俗
·2013版陕西省庙会地点、名称、会期选集
·儿时的记忆——老式爆米花机[图]
·西安亲戚之间的称谓习俗
·西安社会交际时的称谓
·西安民间称谓习俗
最新更新  
·生育寿辰
·节日礼俗
·商洛生辰生日习俗
·商洛市民俗风情:岭南风情
·商洛市民俗风情:山阳民风
·商洛市民俗风情:岭南文化
·商洛市民俗风情:商洛花鼓
·商洛市民俗风情:乡土习俗--抢花灯
·商洛市民俗风情:乡土习俗--姜蚕汤
·商洛市民俗风情:乡土习俗--合食蛋
·商洛市民俗风情:乡土习俗--拜树王
·商洛市民俗风情:乡土习俗--姐儿歌
·商洛市民俗风情:乡土习俗--乞巧
·商洛市民俗风情:乡土习俗--新房谜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俗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mins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