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民俗首页 | 西安民俗 | 宝鸡民俗 | 咸阳民俗 | 铜川民俗 | 渭南民俗 | 延安民俗 | 榆林民俗 | 汉中民俗 | 安康民俗 | 商洛民俗 | 杨凌民俗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凤翔县民俗风情大全 > 正文

凤翔节令文化风俗(5)

2015-4-13 11:26:13   来源:三秦游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腊  八
凤翔民间将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日,俗称“腊八”。这一天,民间家家户户吃“腊八粥”。据传说,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步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到了明清,其节俗主要是熬煮,品尝腊八粥,从此民间拉开春节的序幕。
据考,“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
凤翔民间吃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据说,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代,吃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人、宫女赐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在民间合家团聚一起食用腊八粥。腊八粥主要以小米为原料,一般将食剩的喂家禽家畜,谓能使其茁壮。如喂鸡时说:“给你吃点腊八饭,天天给我下个蛋。”喂猪时说:“给你喝点腊八汤,膘又肥来体又壮”。又涂抹树木,意谓树木根深叶茂,食果丰硕,此风至今犹存,此外,还取其“年年有余”的寓意。

祭   灶
祭灶(祭灶神),在每年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凤翔民间家家户户要烙“灶干粮”。这种小烧饼是用麦面作料,掺合着椒、盐、小茴香调和,擀成小圆饼,再用梳子在皮面上压印花纹,烙熟后既好看又中吃,它同锅盔一样干酥耐放,是出门上路的好吃货。这一天,灶爷要回娘家,所以人们献给它,实际上还是供自己吃或者赠送亲友。也有用玉米齑粉熬制的灶糖,供奉灶神,传说灶王爷吃了这种糖,粘糊了嘴,上天去便少说些东长西短。
很早以前,凤翔民间也有迷信较深的人家,为娃“光圆”,或因某事求神保佑,在灶君面前许了愿,所以这一天便杀鸡宰羊为灶爷还愿饯行。

灶王爷的传说
在凤翔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说。据传,月中嫦娥长得像白雪公主,灶中灶王长得像白马王子。中国传统有“男女授受不亲”,人们害怕男人拜月,女人祭灶,有男女之嫌。所以西府民间有些地方禁止女人祭灶。
对于灶王的来历,源远流长。据考:在中华民族诸神中,灶王的资历算是最老的。远在夏代,灶王爷已经是民间尊奉的一位大神。古籍《礼记》礼器篇孔颖达疏记载:“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篇亦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篇中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曰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历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皇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就诸神而言,灶王爷是千家万户敬仰的、最富有人性的神。关于灶王爷的由来,凤翔民间也流传着颇为有趣的故事。
(一)
在很久很久以前,凤翔西岭(今陈村镇西吴头)有一户人家姓张,兄弟二人,哥哥叫张德,是泥瓦匠,弟弟叫张才,是画师。张德最拿手的活儿是泥锅台,东家请,西家邀,都夸他是垒灶的高手。张才画的画,不论是神仙人物,还是花草禽兽,栩栩如生。日久天长,张才的画闻名遐迩,人们尊称“张画师”。张德盘锅台远近闻名,方圆几百里都尊他为“张灶王”。张灶王有个“怪癖气”,就是爱管闲事。他不论到谁家盘锅台,如遇到婆媳不和,就要劝说。如遇上媳妇不孝敬父母,他就说;“百善孝为先,你孝敬公婆,将来孩子也会孝敬你,这叫一报还一报。”直说得媳妇频频点头,笑逐颜开,对婆婆似亲娘。如遇上凶婆虐待儿媳,他就劝说:“当长辈要有个长辈的样子,要体贴晚辈的辛苦,小小不言,不要和晚辈争个你高我低。有话好好说,千万不要伤了和气。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一席话说得婆婆心服口服,从此待儿媳像亲闺女似的。因此,左邻右舍,谁家婆媳不和,或有了疑难事,都愿意找张灶王商量解决。
张灶王七十岁那年冬天,偶感风寒,卧床不起,不料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寿终正寝。张灶王咽气后张家可乱套了。张灶王在世时,本是一家之主,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他管,大人小孩都听他的吩咐,现在张灶王离开了人世,,张才只会画画写诗,虽是花甲之人,对于管理家务,却一窍不通。这时张才的几房儿媳妇,吵吵嚷嚷闹着要分家。张才一筹莫展,无计可施,整日愁眉苦脸,度日如年。
突然有一天,张才终于想出了一个好点子。腊月二十三日,正是张灶王病故一周年的祭日。这天深夜,张才突然起床,在院子大声呼叫,他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当儿子、儿媳、孙男幼女来到院中,他就带着他们来到厨房里。儿孙们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在飘动着烛光中,张灶王和他已故妻子的美丽容貌若隐若现,全家人惊呆了。
张才这时才说:“今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大哥和大嫂成了神仙,玉皇大帝封大哥为“就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封大嫂为:“灶王奶奶。”你们平时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老爱幼,闹得居家不得安宁。大哥得知你们现在又闹着要分家,很是气恼,准备禀告玉皇大帝,今年三十除夕晚上,他要下界惩罚你们。”
儿孙们听了张才这番话,吓得毛骨悚然,惊恐万状,瑟瑟发抖,立即跪倒在地,连连向灶王爷磕头施礼,祈求灶王爷饶恕,再也不敢闹事。他们急忙取来平时张灶王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再一次烧香磕头,恳求灶王爷不要和小民一般见识。
自从张才家祭灶王之后,经常吵吵闹闹的叔伯兄弟、妯娌媳妇,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和睦相处,敬老爱幼,欢乐度日。这件事很快被乡里邻居得知,一传十,十传百,方圆百里的人都到张才家打探虚实。
其实,腊月二十三夜晚,灶壁上的灶王爷、灶王奶奶,都是画师预先绘制好的,他假借大哥显灵来吓唬儿孙们,万万没有想到此法如此灵验。所以,当乡邻们前来画师家打探情况时,他只好假戏真做,把事先画好的灶王爷像分送到左邻右舍。这样一来,灶王爷显灵的事很快传遍全县,家家户户的灶房里都贴上了灶王像。随着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送灶王升天,除夕夜迎灶王回家,祈求灶王爷保护全家平安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二)
另一美丽的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凤翔民间有个人叫张生,娶妻郭丁香。郭丁香长得眉目清秀,貌若天仙,性情温顺,吃斋念佛,乐善好施,人人羡慕张生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夫妻二人感情深笃。郭丁香不但貌美,而且持家有方。她种棉、纺线、织布、种桑、养蚕、织锦,起五更睡半夜,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家业很快兴旺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张生家中存粮大囤满小囤流,金银财宝不计其数,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幸福美满,人人羡慕。
谁知张家富裕后,张生忘本,贪图享乐,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更喜沾花惹草,喜新厌旧,不久以郭丁香不育为名,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媳妇李海棠。李海棠虽说人长得漂亮,可是为人奸诈,好吃懒做,过门不久,妒忌丁香,经常无事生非,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后来海棠硬逼着张生把丁香休了。
郭丁香离开张家,来到荒郊野外,她口中念念有词“我的鸡跟我飞,我的狗跟我走。”于是家中鸡狗随之而来。接着她又念道“屋里粮食跟我走,金银财宝随我来”。于是,家中粮食、金银、财宝随之而来。从此郭丁香在这里安家落户,不久又重新过上了荣华富贵的日子。自从张生休了郭丁香,他和海棠无所事事,整日吃喝玩乐,不到两年光景,把千万贯家产全部卖光。张生和海棠走投无路,只得沿街乞讨。
在一个风雪交加、北风凛冽的日子,张生行乞来到一家门前,这时他已饿得行走困难,站立不稳。这家丫环红红看他实在可怜,就把他扶进厨房,拿来美味佳肴,让他饱饱地吃了一顿。张生听丫环不住口的夸赞她家女主人智慧善良,好善乐施,可惜命运不佳,直到现在还是孤苦伶仃一人。张生十分敬慕这位女主人,真想面谢这位贵夫人。
恰在这时,贵夫人来到院子里,丫环忙告诉张生说:“你看,我家夫人来了。”张生见了这位贵夫人,头戴金冠,身穿华丽衣衫,面目和善,忙叩头施礼,口中一连声地叫道:“大娘,谢谢你救命之恩!”
贵夫人听了,怒目喝道:“柳条子穿鱼,你瞎了双眼,见了贵妻喊大娘!”
这时张生抬头细看,站在面前的原来就是两年前自己抛弃的妻子郭丁香。他羞愧难言,无地自容,可是躲又无处躲,藏又无处藏,最后只好钻进灶膛里。郭丁香看见了,急忙跟了过去,来到灶房,急忙把他拉出来。可怜张生已活活烧死。善良的丁香看到此情此景,悲喜交加,痛不欲生。她厚葬张生后,抑郁寡欢,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后,考虑到郭丁香生前为人,封郭丁香为灶婆。又念及张生能知错认错,封张生为灶王,专管人间、天上传递消息。
自从张生当了灶王爷,每年除夕来到人间,收集各家的善事恶行,于腊月二十三这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据此玉皇大帝扬善惩恶,以保天下太平。
百姓得知张生当了灶王,想起他的生前为人,敬畏交加,担心他在玉皇大帝面前拨弄是非,于是在腊月二十三送灶之时,一边磕头施礼,一边唠叨:“灶王爷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并且向他嘴里塞糖,还在嘴里摸糖,希望他说话甜甜的,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要胡言乱语。
灶王爷深知民间疾苦,状告三尸神在人间为非作歹,并且告诫各家各户从腊月二十三日到除夕,大扫庭院,才使三尸神的阴谋没能得逞。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天上人间诸神中,唯有灶王爷最具人性,体贴民情。因此历来受到凤翔百姓的敬仰,每年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王,年年如此,乐此不疲。

扫   舍
扫舍就是扫尘。凤翔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一般在祭灶后,正式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凤翔人称“扫舍”。按凤翔民间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之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厅堂院落,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这些习惯。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就有春节扫舍的风俗。《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这一习俗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糊  窗  花
   凤翔民间人每到春节前,就把屋子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而最能显示迎接新春的标志,莫过于贴春联、糊花窗了。西府人对糊花窗很有讲究,一般先用白纸作底,贴上用彩色剪刻的窗花。这种窗花包罗万象,鸟兽虫鱼,果蔬花卉,人物故事等都被用小小的剪刀剪成千紫百态。贴时都是对偶式的,有的还在窗户四角贴上亮格(是一种图案型的剪纸,也叫烟格);有的还利用窗花的空隙,贴上如鱼缸、寿桃之类剪纸图案,镶上小块玻璃,光亮透明,十分好看;有的还在窗格的上端剪出两个大孔来,系上纸剪的立体喉咙,迎风飘荡,趣味盎然。窗花是妇女巧手的杰作,花窗则又是一幅农家喜庆的迎春图画。经过千百年来的流传,如今仍在西府乡村中,被大姑娘小媳妇当作一种珍爱的手艺和生活的点缀。现在,随着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变,这种习俗已经很少见到了,但剪纸作为一种民间工艺,仍然广为流传。

贴  春  联
凤翔民间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记载“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在凤翔民间叫门对、春贴、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凤翔城镇还是乡村,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与请来的门神、灶神、土地神、仓神等一同贴出,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锣  鼓  吵  年
自古以来,凤翔民间人们过了腊八,,就开始用锣鼓吵年,这是凤翔民间人的一种娱乐形式。这种锣鼓乐器每个村都有好几副,乐谱也不一样。有的村敲“十三花”,有的村敲“十样锦”,还有“风搅雪”、“八大槌”、“兔儿刨窝”等。买办锣鼓的用费,大都在麦收后由承办人挨户进行集资,待到腊月便购置和补添这种乐器,并责成专人保管。这种锣鼓不光是过春节用,还用作迎神赛会、扭秧歌、舞龙灯、耍狮子时的仪仗。特别是耍社火,他们便集中好多锣鼓,在社火队的前后,用劲地敲打,奏乐助兴。
解放后,随着陕北秧歌的兴起,这种锣鼓慢慢地都以敲“八大槌”为主,很多过去的老花样已为年轻人所遗弃了。后来,公社化时期这种民间鼓乐大多为官办了,花钱由生产队开支,敲打由生产队组织。过去那种锣鼓“吵年”、“迎春”、“赛鼓”等活动被淡化。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农民吃饱了饭,手头有了钱,身上有了劲,击鼓迎春的娱乐活动,在凤翔民间乡村又活跃起来了。

放  爆  竹
凤翔民间过年,从腊月三十贴出春联后,就依次燃放爆竹,并以此在大年除夕之夜、大年初一、初三、初五(也称破五)、十五必放爆竹。以营造喜庆热闹的气氛。这也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婚嫁、建房、开业
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守   岁
据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记载:“除夜祭竣事,才动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整夜不眠,以待天明,谓之‘守岁’。”凤翔民间对守岁寄予了更美的愿望:守冬夜长命,守岁更长命。苏东坡在《守夜诗》中写道:“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将民间儿童守岁的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
守岁其实是凤翔民间人珍惜光阴、感叹时光如梭的一种外在表现。守岁的“守”字,既有对即将逝去的岁月留恋,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满怀希望。在这个“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时间,人们一般通宵不眠,互相鼓励,祝贺来年有个好的开端。

上一页  [1] [2] [3] [4] [5] 


编辑:秦人
凤翔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凤翔东湖
彭祖塬 塔寺桥 凤翔武庙(关羽庙)
凤翔文庙 东湖碑林 苏文忠公祠
北魏城墙遗址 凤翔县旅游景点:秦公一号大墓 凤翔县旅游景点:宝玉山
凤翔县旅游景点:六营民俗村 凤翔县旅游景点:大海子民俗村 凤翔县旅游景点:千湖风景区
凤翔县旅游景点:凤翔周赧王陵 凤翔府署 凤翔灵山旅游景区
凤翔县美食 更多
凤翔天香醋饮
凤翔县民间小吃:凤翔锅盔
凤翔天香醋饮 凤翔县民间小吃:凤
凤翔传统小吃——凤 凤翔腊驴肉
凤翔风味小吃——凤 腊八节美食:凤翔腊
凤翔豆花泡馍
凤翔县特产 更多
岐山文王油酥锅盔[图]
凤翔西府腊驴肉盒装[图]
岐山文王油酥锅盔[ 凤翔西府腊驴肉盒装
凤翔腊驴腿 凤翔木版年画
凤翔马勺脸谱 凤翔县地方特产:西
凤翔县地方特产:凤 凤翔罩金漆雕填刻绘
凤翔草帽提篮 凤翔县特产:西府牌
推荐信息  
·凤翔民间生活忌讳
·合阳农村见闻:龙口夺食[图]
·非遗奇葩 流传千年的风俗——药王山“二月
·香山佛教文化旅游节[图]
·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
·陕南民俗:“杀年猪”与吃“泡汤”习俗
·2013版陕西省庙会地点、名称、会期选集
·儿时的记忆——老式爆米花机[图]
·西安亲戚之间的称谓习俗
·西安社会交际时的称谓
·西安民间称谓习俗
·西安家庭习俗
·西安家族习俗
·西安民间日常饮食习俗
最新更新  
·凤翔民间游戏(戏秋千、顶方、围老虎、抓羊
·凤翔蒸花馍
·凤翔咒鼠风俗
·凤翔民间生活忌讳
·凤翔丧葬风俗
·凤翔地方风俗:贺寿
·凤翔地方风俗:小孩满月与曲莲和结干亲
·凤翔地方风俗:过继
·凤翔地方风俗:婚嫁
·凤翔地方风俗:偏偏盖房、头顶帕帕、辣子当
·凤翔砖门楼与地坑院
·垛麦草
·凤翔盖房立木
·凤翔踏土墙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俗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mins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