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民俗首页 | 西安民俗 | 宝鸡民俗 | 咸阳民俗 | 铜川民俗 | 渭南民俗 | 延安民俗 | 榆林民俗 | 汉中民俗 | 安康民俗 | 商洛民俗 | 杨凌民俗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凤翔县民俗风情大全 > 正文

凤翔节令文化风俗(4)

2015-4-13 11:26:13   来源:三秦游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立  秋
立秋是凤翔民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令。在每年的8月8日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以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此时,草木开始结果孕籽。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因此民间将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凤翔民间流传的谚语有:
早晨立了秋,下午凉飕飕。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立秋乔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处  暑
处暑是凤翔民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令,一般是每年的6月23左右。此时太阳达到黄经150度。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也。”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我国古代曾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养生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之意。
处暑在凤翔民间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一般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夏天到此终止了。
白  露
白露,在凤翔民间也属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川原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节。据考,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储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气候转凉的象征。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一种自然现象,此时天气正如《礼记》所云:“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凤翔民间谚语云:白露高山田。到了此节气,川原全面开始播种小麦了。在此节令,民间大多农户都要用小麦白面和菜油烙“油旋馍”,预祝来年小麦长得好,“旋窝倒”能够多打粮。
  
秋  分
凤翔民间秋分节令,在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此节气是凤翔民间农业生产上的重要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转移到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变快。凤翔民间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露来”。

寒  露
寒露在凤翔民间排列二十四节气之十七,于每年的10月8日至9日交节。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凤翔地区均已进入秋末。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而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凤翔川原地区会偶见早霜。
古代把露作为转凉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秋季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凤翔民间农谚曰:
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斗场。
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

霜  降
霜降,在凤翔民间系二十四节气之十八,此时,川原大地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十月二十三日。这时,凤翔地区出现初霜,民间大部分农人在秋茬地播种小麦。
据考:在古代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土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蛰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降的到来,意味着凤翔地区秋天的过去和冬天的开始。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凤翔民间亦称“中秋节”。时值中秋,金风送爽,天朗气清。是日夜,月明辉清胜于往时,以故人皆于院中献月饼果品敬月以为习。亲友于节前互送月饼,以为秋节敬礼。
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风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逰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来,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到了北宋,才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竽之声,宛如云外。”吴自牧《梦梁录》说:“此地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浤《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泊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诀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凤翔民间这五百多年中多以中秋祭月、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总的说来,中秋节起源于周代,盛行于宋代,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凤翔民间将此节沿袭至今。


重  阳  节
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凤翔民间人登高远望,思念亲人。正如古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初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民间称为“重阳”。
据传,东汉时,凤翔千河畔有一个名叫钢娃的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过得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发生了,千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体遍地没人掩埋。这一年,钢娃的父母也都病死了。钢娃小时候听大人说:“千河里住着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钢娃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西北方黄梅山中住着一个长老和尚,人称梅山大仙,他便收拾行装,启程上山拜师学艺。
梅山大仙给钢娃一把降妖青龙剑。钢娃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练开了。转眼间又是一年。那天钢娃正在练剑,梅山大仙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初九,千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祈福。”
钢娃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初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父老乡亲登上附近的冯家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院子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不大一会儿,只听千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子走去,忽然间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钢娃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钢娃“嗖”的一声把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千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钢娃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习俗。
另传: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定型。
凤翔民间将重阳节的主题一般定为:求高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花及祭酒业神等。如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

立  冬
立冬,在凤翔民间是季节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每年11月7日至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度。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这就表示冬季至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此时,凤翔民间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
立冬,是凤翔民间十月的大节,这时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民间人习惯上把立冬同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立“。在古代社会中,立冬也是个重要的节日,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到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民间有立冬日杀鸡宰羊或以其它营养品进补称“补冬”。
据民间相传,汉魏时期,到了立冬这一天,天子亲率群臣迎接冬令,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人进行表彰和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人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凤翔民间立冬节流传农谚有:“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雪”、“冬麦雪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等。
十月一
凤翔民间把十月一称“寒衣节”,也叫“烧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三大“鬼节”。
农历十月初一是立冬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于是,都要上坟添土祭祖,除摆贡品烧纸钱外,还要用彩纸剪成衣帽,焚于坟前;已出嫁的闺女,按旧例回娘家祭礼已故长辈,凤翔民间称“送寒衣”,以此寄托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据史载,“烧纸钱送寒衣”节俗,因袭先秦的迎冬礼仪脱胎而成。民间传说东汉时期,在有一天的半夜,发明造纸术的蔡伦,他有一位嫂子名叫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伦悲痛欲绝,跪在她的棺材前哭声不止,他边烧纸边哭诉:“我给夫人烧张纸。”他烧完又抱来纸烧,烧了一阵后,突然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门开开,我回来了。”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作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慧娘唱了很多遍后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阴间,阎王爷就让我推磨受苦,赏了钱,就有许多小鬼帮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他就开了地府后门,放我回来了。”蔡伦装作糊涂:“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这样一说,蔡伦又抱了几捆纸,烧给她的父母。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伦买纸,慧娘感慨地送给乡亲。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远近乡亲都来买蔡伦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送寒衣,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另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范杞良被抓去修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在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了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也成为凤翔民间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小  雪
凤翔民间每年的11月22日至23日为小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冷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也,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个时期,天气渐渐变冷,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小雪前后,凤翔民间农业生产开始进入冬季管理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谚有“小雪铲白菜,大雪铲菠菜”,天冷时,农人将铲的白菜用玉米杆等覆盖,以防冻坏。
小雪季节,民间农人的饮食保健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如牛羊肉、黑木耳、黑芝麻、萝卜等,凤翔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节气后,民间开始动手做腊驴肉、香肠等,到了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凤翔民间有农谚:“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节到小雪天降雪,农人此刻不能歇”、“小雪收葱,不收就空,萝卜白菜,收藏窖中”、也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瑞雪兆丰年”等。

大  雪
凤翔民间“大雪”节令,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至8日,其时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其意为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
古代将大雪节气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凤翔民间有“瑞雪兆丰年”的谶语,是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农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即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凤翔民间大雪节气还有“进补”的习俗,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养阴益精,也可常喝姜枣汤抗寒。所涉及的农谚有“大雪不冻倒春风”、“大雪不寒来年旱”、“大雪大雪,来年两不缺”、“大雪纷纷兆丰收”等。

冬  至
“冬至”是凤翔民间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令,更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民间传说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令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凤翔民间在这一天有“吃饺子”的习俗,谚语有“冬至到,吃水饺”。另传,东汉时有位医圣,名叫张仲景,他曾任长沙太守,为官期间,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耳朵却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枣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来纪念医圣张仲景。
据考:冬至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中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时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庆贺仪式,称“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冬至节也是祭祀天地的日子,皇帝在这天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一如年节。在明、清时代,俗称学生过年。是日私塾放假一天,学生为老师置备御寒取暖(棉鞋、炭火费)物资。并祀孔子,公宴先师。此俗至民国初年即废。
此外,凤翔民间还流传“九九消寒图,又称“雅图”。就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际情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不管哪种消寒图,旨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目的,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民间有经验的老人能根据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雨水多寡和丰歉的情况。与此同时,凤翔民间还流传着“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雁儿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  寒
小寒是凤翔民间第二十三个节令,一般在每年公历1 月5日至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度,其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昊。”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据考,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徙,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民间到处可见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之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凤翔民间农谚有“小寒大寒,冻成冰团”、“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惊蛰暖”、“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小寒不寒,清明泥潭”、“腊月三场白,来年收小麦”、“九里雪水化一丈,打的麦子无处放”等。
其次,凤翔民间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挤油渣渣(靠着墙壁互相挤),如遇到下雪,则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民谚有“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锻炼的重要性。从饮食方面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狗、羊肉,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大  寒
大寒是凤翔民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令。一般在每年的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为大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行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为大寒。”这时寒潮频繁,凤翔川原地区进入一年中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冻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据考,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里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在河上溜冰。此外,大寒出现的花讯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亦可判断大寒的重要标志
凤翔民间还以大寒气候的变化预测来年雨水及粮食丰歉情况,便于安排农事。如“大寒不寒,人马不安”、“大寒白雪定丰年”、“大寒无风伏干旱”等。
凤翔民间还时常将大寒节气与岁末时间重合,在大寒节气里,除干农活顺应节气外,还要为过年奔波,如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礼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过年。
民间人在大寒节气还注重养生“藏”,一般做到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暴露于外。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做到保暖,早晚少出门。在饮食方面以温补为主,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多喝白开水,以健康饱满的体魄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秦人
凤翔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凤翔东湖
彭祖塬 塔寺桥 凤翔武庙(关羽庙)
凤翔文庙 东湖碑林 苏文忠公祠
北魏城墙遗址 凤翔县旅游景点:秦公一号大墓 凤翔县旅游景点:宝玉山
凤翔县旅游景点:凤翔周赧王陵 凤翔县旅游景点:千湖风景区 凤翔县旅游景点:大海子民俗村
凤翔县旅游景点:六营民俗村 凤翔府署 凤翔灵山旅游景区
凤翔县美食 更多
凤翔天香醋饮
凤翔县民间小吃:凤翔锅盔
凤翔天香醋饮 凤翔县民间小吃:凤
凤翔传统小吃——凤 凤翔腊驴肉
凤翔风味小吃——凤 腊八节美食:凤翔腊
凤翔豆花泡馍
凤翔县特产 更多
岐山文王油酥锅盔[图]
凤翔西府腊驴肉盒装[图]
岐山文王油酥锅盔[ 凤翔西府腊驴肉盒装
凤翔腊驴腿 凤翔木版年画
凤翔马勺脸谱 凤翔县地方特产:西
凤翔县地方特产:凤 凤翔罩金漆雕填刻绘
凤翔草帽提篮 凤翔县特产:西府牌
推荐信息  
·凤翔民间生活忌讳
·合阳农村见闻:龙口夺食[图]
·非遗奇葩 流传千年的风俗——药王山“二月
·香山佛教文化旅游节[图]
·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
·陕南民俗:“杀年猪”与吃“泡汤”习俗
·2013版陕西省庙会地点、名称、会期选集
·儿时的记忆——老式爆米花机[图]
·西安亲戚之间的称谓习俗
·西安社会交际时的称谓
·西安民间称谓习俗
·西安家庭习俗
·西安家族习俗
·西安民间日常饮食习俗
最新更新  
·凤翔民间游戏(戏秋千、顶方、围老虎、抓羊
·凤翔蒸花馍
·凤翔咒鼠风俗
·凤翔民间生活忌讳
·凤翔丧葬风俗
·凤翔地方风俗:贺寿
·凤翔地方风俗:小孩满月与曲莲和结干亲
·凤翔地方风俗:过继
·凤翔地方风俗:婚嫁
·凤翔地方风俗:偏偏盖房、头顶帕帕、辣子当
·凤翔砖门楼与地坑院
·垛麦草
·凤翔盖房立木
·凤翔踏土墙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俗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mins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