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民俗首页 | 西安民俗 | 宝鸡民俗 | 咸阳民俗 | 铜川民俗 | 渭南民俗 | 延安民俗 | 榆林民俗 | 汉中民俗 | 安康民俗 | 商洛民俗 | 杨凌民俗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凤翔县民俗风情大全 > 正文

凤翔节令文化风俗(1)

2015-4-13 11:26:13   来源:三秦游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打  春
凤翔民间人把立春叫“打春”,打春是二十四节气的开始,是始发站。“打”是立的意思,一切由此开始。民间普遍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 日或5 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打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自春秋以来,凤翔民间就一直以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的始发站。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春作为下一年的开始,这从民间老百姓的习惯上来说,认准农历正月初一是起点,因为记起来方便。民间农谚有:“春打六九头”、“立春一日,百草回芽”、“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等。
凤翔民间人还把打春称“咬春”,即咬吃萝卜、吃春饼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中云:“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生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苏轼有诗云:“芦菔根尚含晓露,秋来霜雪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旧时药典认为:萝卜根、叶皆可生、熟当菜当饭而食,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常食萝卜不但防感冒,还可解春困,并有助于祛病之功。这也是古人提倡在立春时众人嚼吃萝卜的本来用意。
此外,凤翔民间还有立春日举办“迎春会”庆贺与祭奠活动,一般找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化妆成一个官老爷,身穿纸官服,头戴纸帽,脚蹬纸靴,骑着个牛,前往祭祀坛,带领百姓祈祷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沿途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以迎新春的到来。

春节的由来
春节在凤翔民间称过“年”。《说文解字》中对年的解释是:“年者,取禾一熟也。”也就是说庄稼成熟的周期称作年。《谷梁传》中记载:“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年字最早的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表示收成的。”在周代,人们根据农作物的周期来制定年节,过年其实是人们欢庆农业丰收的一种综合性庆祝活动。尧舜时期,人们把年称之为载,到夏朝时称为岁,到了商代又把岁改为祀,一直到周朝时候才称为年。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身子庞大,头上长着像牛角一般的触角;眼睛圆滚滚的。年住在山洞里,它是山中霸王。老虎、狮子、黑熊恰是几盏灯笼。一张血盆大嘴,一口可以吞食一个人,这种怪兽的名字叫做“年”,只要人们看见它,便吓得逃命;山羊、猴子、野兔听到它的吼叫,便瘫倒在地。年在山上捕食动物,吃饱便呼噜噜地躺在洞里睡大觉。每当严寒将尽,新春快来的时候,年便跑下山来,进村吃人。因此,人类也非常害怕它。小孩子哭了,只要妈妈说一声“年来了”,孩子就吓得不敢哭出声来了。
   凤翔民间许多上了年龄的人说:“年有三怕:红色、响声、火。”于是大家在除夕晚上零点,在院子里燃起柏朵(柏枝),并在火里撒上盐,火堆里就发出噼噼啪啪的爆裂声。几只年跑下山,进入村中,看到家家户户烧柏朵,听到响声,果然就跑回了山中。就这样“一夜连双岁,零点分二天”,一夜过去了,乡亲们平安无事。后来,凤翔民间人普遍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用锣鼓吵年,一直吵到正月十五,这也成了西府民间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大年初一早上吃过臊子面,大人小孩穿上新衣,走村串巷互相拜年祝贺、恭喜。从此人们便把正月初一叫做“过年”。每当到了腊月三十,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鞭炮,点红蜡烛,以“红”为吉利的象征。这些办法都是当年抵御“年”的办法,并逐渐演化成了过年的习俗。

压  岁  钱
春节(大年初一)拜年时,凤翔民间的习俗一般是长辈们要提前将准备好压岁钱分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年。

祭   祖
很早以前,凤翔民间有许多大姓户族是很重视祭奠祖先活动的。他们有祖宗祠堂,祖先神案,有一套祭祀礼仪规程,有的还有祠堂地亩,作为祭祀活动基金。每逢春节期间要开堂挂祖,除夕傍晚迎来祖先案子,一直朝拜到正月初一下午完毕,叫作“除案”。除此之外,一般家庭要在大年三十晚,给祖先在家门口烧纸钱。元宵节要给坟墓挂灯笼。春分过后要扫墓祭酒,特别是上新坟,在清明节前可以看到路上、田野里,每天有穿白戴孝的妇女或男子,端着献饭、香蜡、茶酒,去坟地里祭奠。谓之“扫墓”。每年农历十月一日,要为死去的鬼魂送寒衣,(即用纸糊的衣帽鞋袜去烧)。尽管这里边不乏迷信,但是人们为了纪念先祖,不忘养育之恩德的心情是应该得到表达的。

拜   年
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弩,洁祀祖称。及祀日,敬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入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殇举寿,欣欣如也。”春节是大节,祭拜完祖宗后,人们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在古时被称为“见节”“贺岁”“贺正”。紫萼的《梵天庐丛录》中记述:男女依此拜长辈,主者牵幼出谒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凤翔民间的拜年习俗有“初一拜本家,尤重五服之内;初二拜岳公,即拜母舅姑丈、长人家之说。”春节拜年时,拜本家时,晚辈先要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就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发给晚辈。
凤翔民间人拜年的对象主要分三种:一是家族或家庭内拜年;二是宗族内拜年;三是走亲访友拜年。大年初一早晨合家携幼依次序向长辈拜年,晚辈要向尊者行跪拜大礼,长辈要给孩子赏赐,凤翔民间人称“散年钱”。

破  五
凤翔民间人把农历正月初五日,俗称为“破五”。这日清晨,先敬神放炮,打穷土,驱邪气,遂即打扫庭院,将垃圾秽物置大门外焚烧,名曰“送五穷”。据传由唐韩愈《送五穷文》演变而来。从此日起撤供,停祀。这天早饭均吃饺子。

送  灯  笼
新春正月,凤翔民间城乡大小马路上,三三两两穿着新衣的人挑着红花灯笼,提着麻花点心,去亲友家给小娃送灯笼,借便走亲访友。送灯笼的礼俗在凤翔民间流传很久,特别是娘舅家要给外甥年年去送,一直要送到小娃长大上学为至。
头一年过元宵节,主家要为娃做“长命灯”。在蒸馍时,用面做成灯盏式样,蒸出后放在红纸灯笼蜡架上。元宵节傍晚提上这种灯,有的还抱着娃要去隔壁邻舍添油,一共要走够七家。现在凤翔民间乡村都照上了电灯,然而元宵节给娃娃送灯笼添油的风俗依然流行。


元宵节
据凤翔民间传说,元宵节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中,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朝以后称之“夕”或“元夜”。到唐时受道教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节”。灯到隋朝(581——619)才出现,而到唐以后才完成元宵的标识。一般认为元宵以汉武帝在正月上辛祠太一而开其端。到南北朝时发展成一个固定的节日。
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凤翔民间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远自汉代以来,凤翔民间就有元夜张灯结彩赏灯的习俗,所以,凤翔民间人又把这一天称作“灯节”。
据《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说:“正月十五元夕节,乃上元天宫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凤翔民间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台阶上,人们充分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节的传说
(一)
凤翔民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困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类烧死。天帝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到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望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去放火了。人们就是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二)
凤翔民间又传,说元宵节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的个性既善良又风趣。如果宫里有谁得罪了汉武帝,总要靠东方朔来讲情。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场大雪,汉武帝觉得有点无聊,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汉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急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和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没有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她想,既然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还不如一死了之,于是才来投井。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非常同情她,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他和家人团聚。这一天,东方朔出宫后,便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城里起了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名骑粉色驴的红衣姑娘,见到立即跪地哀求”。那姑娘便说:“我是领旨来烧长安的。玉帝还要站在南天门上观看。既承父老乡亲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贴,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贴,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一看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地想了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正月十六日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后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五,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元宵的父母也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双亲、妹妹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六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也把这天叫做元宵节。
(三)
凤翔民间还传,说汉朝时,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汉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后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
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元宵节”。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秦人
凤翔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凤翔东湖
彭祖塬 塔寺桥 凤翔武庙(关羽庙)
凤翔文庙 东湖碑林 苏文忠公祠
北魏城墙遗址 凤翔县旅游景点:秦公一号大墓 凤翔县旅游景点:宝玉山
凤翔县旅游景点:凤翔周赧王陵 凤翔县旅游景点:千湖风景区 凤翔县旅游景点:大海子民俗村
凤翔县旅游景点:六营民俗村 凤翔府署 凤翔灵山旅游景区
凤翔县美食 更多
凤翔天香醋饮
凤翔县民间小吃:凤翔锅盔
凤翔天香醋饮 凤翔县民间小吃:凤
凤翔传统小吃——凤 凤翔腊驴肉
凤翔风味小吃——凤 腊八节美食:凤翔腊
凤翔豆花泡馍
凤翔县特产 更多
岐山文王油酥锅盔[图]
凤翔西府腊驴肉盒装[图]
岐山文王油酥锅盔[ 凤翔西府腊驴肉盒装
凤翔腊驴腿 凤翔木版年画
凤翔马勺脸谱 凤翔县地方特产:西
凤翔县地方特产:凤 凤翔罩金漆雕填刻绘
凤翔草帽提篮 凤翔县特产:西府牌
推荐信息  
·凤翔民间生活忌讳
·合阳农村见闻:龙口夺食[图]
·非遗奇葩 流传千年的风俗——药王山“二月
·香山佛教文化旅游节[图]
·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
·陕南民俗:“杀年猪”与吃“泡汤”习俗
·2013版陕西省庙会地点、名称、会期选集
·儿时的记忆——老式爆米花机[图]
·西安亲戚之间的称谓习俗
·西安社会交际时的称谓
·西安民间称谓习俗
·西安家庭习俗
·西安家族习俗
·西安民间日常饮食习俗
最新更新  
·凤翔民间游戏(戏秋千、顶方、围老虎、抓羊
·凤翔蒸花馍
·凤翔咒鼠风俗
·凤翔民间生活忌讳
·凤翔丧葬风俗
·凤翔地方风俗:贺寿
·凤翔地方风俗:小孩满月与曲莲和结干亲
·凤翔地方风俗:过继
·凤翔地方风俗:婚嫁
·凤翔地方风俗:偏偏盖房、头顶帕帕、辣子当
·凤翔砖门楼与地坑院
·垛麦草
·凤翔盖房立木
·凤翔踏土墙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俗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mins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