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民俗首页 | 西安民俗 | 宝鸡民俗 | 咸阳民俗 | 铜川民俗 | 渭南民俗 | 延安民俗 | 榆林民俗 | 汉中民俗 | 安康民俗 | 商洛民俗 | 杨凌民俗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民俗风情大全 > 正文

陕西穿戴服饰习俗(3)

2013-9-26 7:25:11   来源:三秦游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近百年来,服装的面料经过了一个由质地粗糙向质地精细的发展过程。在清代,陕西农民的衣料都是自织的土布,称为“家机布”,30年代引进了细纹平布,人们称它为“洋布”,当时最流行的是荫丹蓝和海昌蓝。40年代出现了斜纹布,最初盛行哔叽,后来卡叽很风行,知识分子和公务人员的中山装大多是用这种布料制作的。50年代除了继续流行双面卡,人们还特别钟情于灯芯绒,当时的青年妇女如能有一件紫红色的条绒上衣,再配一条黑条绒裤子就认为是很时髦的了。60年代是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每人每年只有几尺布,全家人的布票凑在一起才能缝一套衣服,这时人们所追求的是质地厚实、耐磨蹭的衣料,如双面卡、劳动布、灯芯绒等,都是人们格外垂青的。60年代后期,人造棉等化学纤维的出现,给纺织和服装工业带来了一个大的飞跃。涤良、涤卡、晴纶混纺华达尼等布料,以其细腻靓丽、平滑挺拔等特点,从它诞生时起,直到80年代,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由于人们经济收入的改善,化纤质料已降到了次要地位,人们所垂青的是真丝、真皮、纯毛、羊绒等质地的衣料。而且请缝纫师量体裁衣的人越来越少了,购买成品衣的人越来越多。
   旧时服装质料是人们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反映,地位高的上层人士穿绫罗绸缎,卑贱的下层人士则穿麻衣葛服,世俗小人往往“以衣冠取人”,“锦衣”和“布衣”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阶层人物的代称。现在由于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提高了,以衣帽取人的时代已成过去,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穿高级衣料的人越来越多,每逢节假日,到处都看到穿全毛或真丝、真皮等高级质料衣服的普通劳动者,服装质料已不再是判断人们社会地位的标志了。
   从晚清到现代,服装款式变化最频繁的是女装,而女装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由宽松变为合体,由遮掩变为展示美。旧时妇女由于受封建礼教规范的约束,服装要尽可能地掩盖住女子身材的曲线,那时妇女不论在任何场合,都必须保持庄严稳重的仪态,讲究“衣不露体”、“袖不露指”、“笑不露齿”,妇女的各个部位都要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女装都是宽大的直线型,使其肩、胸、腰、臀各部位完全呈平直的状态。即使到了封建观念逐渐淡薄的建国前后,那时妇女夏季虽有穿短袖衫的,但也是“衣不露腋”。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西方人文主义的思想影响下,妇女的服装一反旧俗,无论是西式的衬衫、裙子、裤子,还是中式的衫、袄、旗袍,都以称身合体为宗旨。在服装的造型设计上特别注重人体的曲线美。其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回归自然,越来越个性化。
第二节 洗涤、保存

   衣物的洗涤与保存,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浆洗之法各地基本相同。从前农村洗衣一般不用肥皂和洗衣粉,妇女们在河边或池畔洗衣时,将皂角揉碎加进浸湿的衣服里,折叠数层,然后将衣物放在平整的石头上,用棒槌反复槌击去污。皂角是落叶乔木上结的长荚,不含化学成份,不腐蚀衣物,其去污能力不亚于肥皂。用皂角洗衣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北朝时就已普遍流行。元代诗人方回写有“何处觅皂角,浣濯暑服腻”的诗句,就说明了皂角在民间的广泛应用。皂角树在农家房前屋后多有种植,因其价格低廉,故农村现在仍有人用皂角洗衣。
   旧时人们歧视妇女,认为女人的衣裤为污秽不洁之物,洗衣时男人的衣服不能同女人的衣裤放在一起洗,否则粘上了女人的污秽之气便会厄运连年。晾晒衣服时,女人的裤子不能晾在道路冲要处,据说男人要是从女人的裤下钻过,这个男人便会三年不交好运。贮放衣物时,女人的裤子绝对不能放在男人的衣服上面,否则这个男人便会晦气缠身,甚至招致灾祸。这些习俗明显地渗透着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到了科学发达的现代,这种旧俗在城市青年中已很少有人遵守了,而在一些农村却仍不同程度地流行着,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仍固守旧俗不改。
   我国用熨斗烫衣的历史虽很悠久,但熨斗过去在农村并不普遍,人们为了使衣服平展,将洗净的衣服晾至半湿时取下,用米汤或面汤浸泡片刻,称之为“浆衣”,然后晾至将干未干时收回叠好,放在光滑平整的砧石上用棒槌反复槌击,称为“捣衣”,直捣至衣服柔软挺拔时,再晾干收贮。经过浆洗槌捣的衣服,穿在身上舒展笔挺,与熨斗烫过的衣服毫无二致。在陕西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有一块直径尺余、又光又平的大石头,俗称“槌褙石”,专供捣衣使用,平时人们也可将它当作石凳,坐在上面纳凉或小憩。捣衣和浆衣的习俗在我国流传甚久,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诗句就反映了唐代妇女们缝制征衣时。在砧石上槌捣布帛的情景。元代诗人方回“败絮熏还曝,精缔(chi)洗更浆”的诗句,也描写了民间熏浆葛布衣物的风尚。
   用香料熏衣是古代贵族着衣的习俗,熏衣的器具有香炉、熏笼等,《太平御览》引《襄阳记》记载,东汉末,中书令苟或爱熏衣,至人家,走后坐处尚有三日香。宋代洪刍在他著的《香谱》一书中记有熏衣之法,日:“凡熏衣,以沸汤一大瓯,置熏笼下,以所熏衣覆之,令润气通彻,贵香入衣散难也。然后于汤炉中燃香饼子一枚,以灰盖……熏讫叠衣,隔宿衣之,数日不散。”熏衣之习后世沿用。香料多以沉香、擅香、乳香等药料制成。将香料点燃置人熏笼内,使香烟从笼盖上的镂孔冒出熏衣。建国前,上层社会一些贵妇参加社交活动时,就是用这种方法熏衣的。建国后此俗已废。现今城市一些职业女性,参加社交活动时,用香水喷洒衣服,可能就是从旧时的熏衣习俗演变而来的。
   有钱人家贮放衣物讲究使用樟木箱子,樟木箱是用香樟树的材料制成的,这种树木产于江西吉安、福建樟州、湖南湘潭等地,其木质光滑细腻,散发出一股芬芳的香气,贮放衣物不生蛀虫,故而殷实之家不惜重金购买。至于经济条件一般的人家,虽无力购买樟木箱子,但在收贮衣物时也要买些樟脑丸代替。樟脑丸为白色晶体,是用樟树的根茎枝叶等经过于溜制成的,俗称“卫生球”或“臭蛋”。其味浓烈持久,亦有防腐驱虫作用。现今人们收贮丝绸皮毛等高档衣物,仍有在衣物中夹放樟脑丸的习俗。
   夏历六月初六,陕西各地都有曝晒衣物的习俗,秦巴山区称这天为“曝晒节”。吃罢早饭,家家户户都要翻箱倒柜,把所有的衣服被褥和箱笼全部拿到院子里曝哂,晒两三小时后,要翻转再晒,然后搬回厅堂晾凉,再叠好放入箱笼。不仅寻常百姓如此,即使仕宦之家也未能免俗。谚云:“六月六,太阳红,晒了衣物不生虫”。此俗起于何时,无从查考,老人们只知道这是祖辈传下来的规矩。民间传说,六月初六是龙王爷晒龙鳞和佛祖晒经卷的日子,人们认为这天的太阳最毒,能晒死隐藏的虫卵和成虫,可以起到防止衣物霉烂虫蛀的作用。这种讲卫生的良好习惯,陕西各地至今仍然流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秦人
陕西省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户县钟馗故里 古汉台 黄河壶口瀑布景区
药王山景区 法门寺 瓦窑堡革命旧址
万花山风景区 神府煤海工业区 杨贵妃墓
西安阎良航空科技馆 金丝峡丹江漂流 西安广新园民族村
汉中石门栈道风景区 洛南文庙 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
陕西省美食 更多
怎么把鸡蛋炒得又香又嫩 当然有技巧
精致的袖珍美食 挑战灵活十指
怎么把鸡蛋炒得又香 精致的袖珍美食 挑
打假时间到 教你鉴 这些被扔掉的部分才
可以吃下去的美貌酒 告诉你真正的“日本
“可可树”新派甜品 睡前食物红黑榜 胖
不知道吧 微波炉原 风靡中国的潮汕砂锅
陕西省特产 更多
陕西特产大礼盒[图]
陕西的旅游纪念品 陕西八大怪泥塑
LED灯皮影系列 陕西土特产品旅游纪
陕西工艺美术品 文物复制品和仿制品
陕西旅游纪念品 榆林地毯
蓝田玉雕 安康绞股蓝
推荐信息  
·陕南民俗:“杀年猪”与吃“泡汤”习俗
·2013版陕西省庙会地点、名称、会期选集
·儿时的记忆——老式爆米花机[图]
·西安亲戚之间的称谓习俗
·西安社会交际时的称谓
·西安民间称谓习俗
·西安家庭习俗
·西安家族习俗
·西安民间日常饮食习俗
·2012版陕西省庙会地点、名称、会期选集
·岐山县岐山祝寿习俗
·临潼婚姻习俗
·略阳杀年猪吃泡汤习俗
·靖边闹秧歌习俗
最新更新  
·陕西民间的摊贩
·陕西行商贸易
·陕西店铺贸易
·陕西庙会贸易
·陕西集贸市场
·陕西古代市场
·陕西各行工匠习俗
·陕西狩猎习俗
·陕西副业习俗
·陕西煤矿习俗
·陕西渔业习俗
·陕西畜牧、养殖习俗
·陕西林业习俗
·陕西农业生产习俗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俗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mins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