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民俗首页 | 西安民俗 | 宝鸡民俗 | 咸阳民俗 | 铜川民俗 | 渭南民俗 | 延安民俗 | 榆林民俗 | 汉中民俗 | 安康民俗 | 商洛民俗 | 杨凌民俗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白水县民俗风情大全 > 正文

白水县日常生活风俗(2)

2012-3-16 22:42:01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妇女生孩子(俗称坐月子)和哺乳期的食品尽力而为。孩子一落地,妇女先喝红糖水,继而小米米汤和鸡蛋,进而挂面和石子干馍伴以蒸馍。一般是植物油和大油互用,多为大油。食五六顿。出月后饮食次数减少,质量仍优于他人。农村普遍注意产妇在100天内不做重活,不吃硬饭,过了百日与常人同食。旧社会贫穷人家的妇女,有吃不上鸡蛋和石子干馍的,有的连主粮也吃不上,糖甚或见不到。普通家庭也不是每天能吃上鸡蛋,能吃十数八个就算不错了,近年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产妇不仅每天吃鸡蛋,有的还杀鸡吃,其它副食蔬菜、鲜果、糕点等为常食之品。为了保证优生,怀孕后就注意营养,改善生活。
    服饰 明清年间,城乡人民的衣服鞋袜,一般都用粗布(俗称上布,又名老布)制作。这些都是妇女的主要家务劳动,也是鉴别妇女巧拙的标志。粗布是农家妇女平素纺织、染制而成。其制作手续较为繁琐、艰苦,皆系手工操作。其程序为:先拧棉花(拧花取籽也),后送弹花匠,用弓弦弹为絮棉。民国中叶后,使用较为进步的弹花柜弹花。后将絮棉搓成圆条状,俗称“捻子”,再将一条一条的“捻子”用纺花车纺成线。线分两种:一为细线,做走亲访友的外衣,或为女儿做妆奁,或作商品布;一为粗线,做平常穿的衣裳和被里等。妇女夜以继日的纺,一人一天能纺二两线,等纺下几斤线,能做一机子布(以准备做的物件需要量为准,一般一机子成布八丈、十丈不等)时,将线大约拐一半成框线,以面水浆之,拧去面水后,晒于浆线椽上(专用物,多为小桐树做的),反复担几次,待干后用纺车将框线成打“筒”(音同。即将线缠在桐树细杆或竹子做的筒上),作经用;一半做纬的线,缠成枣核状(俗称穗子),大小要能放入梭子匣中。完成以上工序后,即转入织布阶段。先是经布,把打的筒置放在安锭塔的经板上(经板宽约六寸左右、长约八九尺、厚约一寸多,板上钻有等距离的眼,以能插进竹扫帚的竹子为宜,塔拉是瓷窑专烧做的),按布的用途及做布的多少确定线的长短和头数的多少,每次经线都要取交,头数够后即“穿式”(“式”有500与400之分,即密疏之分)。“穿式”是经布的关键, “式”穿好后,将线卷到柽子上,旋即将柽子放在织布机上,再拴吊弓(吊弓是比大拇指粗点的枣树枝做的)及吊弓绳。绳系于“式”上。同时放上机担子。担子两端各有尺许的横木,横木前后各有两根细绳,前端绳系于提缯担上,后端系在压丝棍与脚踏板上,织布准备就绪。织时为纬。纬先泡于水中,用时将水拧干,装于梭中。织布的人,手拉“式”,脚踏板,梭子往复于交线之间,织寸余,给“式”擦油,布上抹水,循序渐进把布织完。布宽尺五左右。一个织布能手,一天能织一丈左右。
    染色亦很费事,古老。染黑色的,一是将核桃青皮和石榴皮熬水渍染;一是将野草牛儿蔓熬水,放少许黑矾,将布渍于水,稍停取出后入涝池污泥之中,反复三两次即着黑色。染灰色的,是将麦草烧灰入于水中,搅匀后将布放入,反复数次,即为灰色。染草绿色,是将槐籽熬水,放极小量绿颜料,入布浸泡揉搓即成。
    做花布得有颜色线,染线之法同上。只是在经时定其图案之形,用纬时根据所定图案采用各色之线。
    民国中叶以后,染坊兴起,有些富裕户则把布送去,用颜料染色,视为进步。
    衣服缝制是妇女针工操作。衣服颜色一般冬青夏白。粗布穿的时间稍一长,色泽暗淡,只得翻新、重染,破烂之处,每多补钉。衣服样式,男的上衣为大襟和对襟,少数富豪人家的老人或掌柜的则着长袍短褂;女的穿大襟衣衫。裤皆系接腰桶裤,唯妇女下发或走亲戚则着落脚裙子。普遍都穿裹肚。妇女腕带镯,耳挂环,手指戴马凳、通箍或戒子,多穿木底高跟绣花鞋。男的一般是双梁、单梁鞋,讲究点的是虎头鞋。冬日御寒,普遍着棉袄、棉裤,个别加有套裤,官吏富豪之家,则穿二毛(羊皮)、狐皮袍子或褂子。贫困人多无内衣,劳动、节日、走亲戚穿着一样,俗言“老虎下山一张皮”。小康之家分平常与出门之衣,是新旧之分。
    民国年间,为上、下两节装,先行宽、大、短,后行窄、小、长。妇女仍穿裙子和半身袄。商人穿长袍,戴“瓢瓢帽”。豪绅和特权阶层,大多穿长袍、马褂,夏穿丝绸之类的衣衫,冬穿棉袍或皮袍,上有罩衫,多为青蓝色,戴“瓜皮”帽。读书人和干公事者起初是长袍、礼帽,后来多为中山服、礼帽;女学生多穿旗袍。普通人家为粗布,妇女以能穿一件阴丹司林布制作的衫子而自豪,个别也有穿机织布(俗称洋布)、绸缎和羊皮褂子的。唯青年男女结婚时的穿着、质量、样式、色泽超出平素。
    建国后,城乡人民初步趋向于追求美观、舒适和多样化。花色品种丰富多采,质量不断提高。解放初,机制布基本代替了土布,一般为平布、卡叽、进而化纤、丝绸,今呢绒日益普遍。薄、轻、软的服装面料和高档面料近年趋于平常。机缝基本代替了手工操作,服装式样名目纷纭。虽然妇女基本摆脱了纺线织布,但锥帮纳底的繁琐劳动依然束缚着妇女。60年代前常见的有列宁服、中山服、干部服、青年服。70年代盛行红卫服、工人服。1980年后增加了夹壳、西服、女高领衣、翻领衣、裙服、太空服和儿童服等。冬季穿棉大衣、羊皮、虎皮大衣、呢大衣,过膝者有之,多为半截。针织内衣和毛绒衣基本普遍。除老年人外,城乡之间、干群之间,在服装方面的差异已不明显。
    服饰仍有地区差别。如北原地区的青年、小孩喜着红绿和花布。史官地区的中年和青年男女平常喜着带纹的布,名曰条子布。妇女头上顶手帕或布巾、毛巾。这一地区的姑娘一般戴银质项链,一两许,必露衣外。男孩戴银质项圈,同时还戴长命锁之类的装饰品,有迷信色彩夹杂其间。
    用器 民国及其以前,炊事用具有木风箱、铁锅、炉灶(用砖砌成)、炭锨、案(多为梨木、杏木或杜梨木做制,贫穷之家以它木做者有之),蒸馍木笼,烙饼铁鏊,碗碟(多为粗笨之皿,细瓷碗碟富豪人家亦非全用),筷子(一般是竹木制成),燃料先用柴禾,后来用煤炭。一般家盛开水多用砂罐。置有盛水瓮(陶瓷),备有水桶(木制)、水担。个别有权势人家专设饭房,置有厨柜,讲究卫生。吃饭除夏季外,多在炕上,讲究者有一小方(圆)桌、小凳,也有高桌低凳的。
    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饮食用具上也有改进,质量有所提高,设备有所增加。50年代后期有的将炉灶改为回风炉,继而改用鼓风机,节省了人力,快而卫生。城乡多专设灶房,改变了人灶同室,或人畜灶同室的现象。备有厨柜,盛开水普遍有热水瓶,吃饭备有小方(圆)桌、小凳,有的是叠折小圆桌,有的是高折叠圆桌或方桌、电镀椅子,大多用细瓷碗。搪瓷用具和塑料用具也大为增加。钢精锅及煤油炉等,许多小家庭(二三人)特别是双职工多用此具。木水桶改用铁皮水桶,城镇还有用塑料水桶的,个别机关大灶和食堂增添了电冰箱。尽管不是城乡所有家庭是如此,但用者趋多,其势已定。
    卧具 白水地处渭北,气候较寒冷。历代民间沿用土炕。普通人家炕上铺芦席,盖粗布被子,不少贫苦人家还是几人盖一条被子。冬季以柴禾烧炕取暖。小康之家和士绅、官宦人家炕上除芦席外,铺有毛毡、褥子、布单子。被子有合子(以羊毛织成)被、花贡呢被、缎被。枕头圆筒形,两头绣花,多属自制。枕芯多为荞麦皮,也有装短麦草的。小孩枕芯多是糜子或绿豆。个别家的个别人夏季睡床、撑蚊帐。
    建国后,机关、学校首先改炕为床,用木凳支床,继而用床头。70年代后期,特别是近年改简易床头为包板高低床头,还有钢管高低床头,折叠行军床,大多配有床头柜、床围。城乡居民,尤其是青年人为了方便和室内宽敞,亦改炕为床。床质、祥式、配置与机关、学校无异。床上铺盖质量、品种丰富多彩。不仅干部、工人、教师,就是城乡居民再也找不到溜光席的,都备有褥子,有的除褥子、毛毡外、还有毛毯。单子讲究的是太平洋单子,绸缎被子较为普遍,就是农村,除少数边远山区外,也难找到盖粗布被子的。枕头全套(长方形,枕面绣花,称西式枕头),有自制的,也有购买的,美观、排场。
    用具 明清时期,城乡用具十分简陋,一般房内设置为一条桌或方桌,个别有箱柜,这是较好的。贫苦人家放几条瓮,以作藏粮和衣物之器,瓮盖子上放零星物件。官府室内设置较之农家优裕的多,但与今相比,有天涯之别。
    民国前期,因遭兵燹及天灾,民多拍卖家产糊口,室内似洗。后期虽有恢复,但广大劳动群众仍然奔波于求生存,就是小康人家,才备有茶具,个别富豪之家置放两门立柜,全县仅有收音机两台,属民国县政府官员室内的摆设和取乐工具。
    建国后,用具较之昔日逐渐得到充实、提高,形式也多样美观,城乡居民一般家内部备有桌、柜。讲究者有写字台、三扇门大立柜,中间一扇镶一长方形穿衣镜,美观大方。高低柜,低的一方后边镶一与柜高、长相等的水银镜,妆梳用具全置放于上,以供梳妆之用。小立柜的形式是第一层装玻璃,内放茶具与酒具。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要耐用高档物品普遍增加,以1930年10户或295人为例:自行车42辆,缝纫机31架,钟表92只,手表98只,大型家具:沙发3对,大立柜40个,写字台24张,收音机43台,收录机一台,电视机3台,其中彩电1台。摩拖车、轻骑、洗衣机、电风扇也已进入农户。机关、学校的设置也有很大改善。50年代办公室配置为三斗桌。进而为写字台。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则按级别职务和需要配有台灯、公文柜、藤椅、电镀椅或沙发、脸盆架,以及办公室用具盒等。夏季办公室还配有电风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白水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白水杜康庙 白水仓颉庙
白水县旅游景点:永垣陵 白水县旅游景点:下河遗址 白水县旅游景点:郭巨墓
白水县旅游景点:雷牙遗址 白水县旅游景点:永垣陵 白水县旅游景点:杜康文化遗迹
白水县源和山(元鹤山、洞耳山) 白水县源和山(元鹤山、洞耳山) 白水县大神山
白水县秦山 白水县黄龙山 白水县五龙山
白水飞泉寺(观音寺) 白水县白龙潭 白水县少华山(小华山)
白水县美食 更多
白水锅盔
白水县民间小吃:白 白水锅盔
白水荞面饸饹 白水河北辣子汤
白水县特产 更多
白水豆腐
白水县豆腐干
白水柳条簸箕 白水大蒜
白水陶瓮 白水砂器
白水豆腐 白水县豆腐干
白水菜刀 白水眼镜
白水杜康酒 白水苹果
推荐信息  
·岐山县岐山祝寿习俗
·临潼婚姻习俗
·略阳杀年猪吃泡汤习俗
·靖边闹秧歌习俗
·靖边人日常忌讳
·华县的衣食住行
·白河县元宵节
·石泉县春节玩狮子龙灯的习俗
·镇安回族的饮食风俗
·风趣的镇安婚俗
·绥德哭坟民歌
·绥德丧葬仪式民歌
·绥德丧葬习俗
·绥德暖窑习俗
最新更新  
·白水县民俗风情:枕书辟邪
·白水县民俗风情:写字治病
·白水县社会风俗
·白水县方言歇后语
·白水县方言谚语
·白水县方言语法介绍
·白水县方言词汇介绍——古语词
·白水县方言词汇介绍——字组
·白水县方言词汇介绍——性状
·白水县方言词汇介绍——行为
·白水县方言词汇介绍——名称
·白水县方言词汇介绍——称谓
·白水县方言及语音介绍
·白水人敬惜字纸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民俗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mins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