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互动专题>>详细内容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打造百姓心中的文化高地
2014-9-4 9:26: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 更多

2011年,渭南非遗项目天地社火在莫斯科国际军乐节上演。唐仙惠 摄

渭南市文化大庙会传统戏曲表演现场。唐仙惠 摄

在陕西渭南,提到文化艺术中心,许多人有着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会首先联想到在社区、企业车间、公园广场上举办的一场场演出和活动,认为文化艺术中心是出色的文化组织者;对于各群众文化表演团队来说,文化艺术中心是嘘寒问暖的辅导员;对于那些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几十年看不上大戏的村民,文化艺术中心是把文化送到心坎上的贴心人;对于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来说,文化艺术中心是把作品带到世界大展台且换回真金白银的经纪人……对于整个渭南来说,文化艺术中心是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2014年度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2013年度陕西省委宣传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工程”一等奖、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带回来的实干家。

渭南市委、市政府依照中央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相关精神,安排部署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出了形象而具体的要求:“让城乡热闹,让群众高兴。”

作为全市唯一全额事业公益性文化服务单位,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应该怎么办?

夯实基础 唱好“本戏”

筑牢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

曾几何时,被社会上戏谑为“养老院”“闲人站”“家属连”的几家市级公益文化服务单位,因长期无所事事而多受诟病。2011年,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依托各项工作都走在前列、已经闯出不少新路子的市群众艺术馆,对其他单位撤销机构,合并组建了新的市文化艺术中心。

成立后,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主动承担起全市公益文化服务主力军的责任,特别是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己任,近年来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主动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

不断完善场馆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及服务,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硬件基础。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以全面落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免费开放工作作为抓手,在原有场馆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压缩工作人员办公用地,想方设法扩大免费开放面积,分别开设戏曲、舞蹈、书法、绘画、剪纸等免费开放培训项目16个,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35小时,全年授课200多个小时。

目前,在渭南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一马当先,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在渭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设有大剧院、文化艺术培训楼、多功能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的全新活动场所已经拔地而起,大剧院等部分场馆已经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的文化艺术中心在年底将全部交付使用。

除“硬”阵地外,以《渭南文化》和《西岳》杂志为代表的“软”阵地不断将文化信息、文化形象向全国各地推出,在展示渭南文化底蕴的同时,对于全市文化创作水平的提高也发挥着重大作用。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新建的渭南文化艺术网,内容丰富,设计新颖,其点击率不断攀升,成为新的文化窗口。

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积极搭建平台,鼓励专业人才多出精品。其创作的电影《清风碑》和广播剧《大学生村官》荣获陕西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大型剧本《暖春》入选陕西省委宣传部2013年度重点文艺创作项目,长篇文学评论《当代渭南文学创作60年概述》入选陕西省第三届文艺评论奖。

全面覆盖 四处开花

创建惠民文化服务新品牌

阵地是固定的、馆舍是有限的、经费是拮据的,传统的坐店等客服务已经很难适应人民群众对公益性文化服务的需求,很难适应渭南市委、市政府对改革后新的服务团队的期望和要求。怎么办?

在2007年试点的基础上,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开展了创新服务新探索。过去,市、县公益性文化服务单位服务活动仅仅局限在所在城(镇)的文化服务设施内狭小的空间,现在,渭南市通过实施文化“四进”零距工程,让公共文化服务的区间和舞台拓展到公园广场、街道社区以及乡村场院、企业车间等区域,大大提高了文化惠民工程的覆盖面。

通过公共文化服务走出场馆,走进广场公园、城镇社区、园区企业、乡村院场,突破公共文化服务受场所、内容、形式、经费、人员等瓶颈,有效地放大了免费开放服务的质量和社会效果。平均每年演出达到500余场,其中广场公园210场,街道社区130场,园区企业60场,农村场院120场。

文化工作者在为人民送去精神食粮的同时,还大力开展“种文化”活动,通过对群众进行培训辅导、扶植民间业余文艺团队等,使群众从活动的参观者变成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创造者。

“公益文化服务单位要走出场馆,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灵活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唐仙惠说,把舞台搭在老百姓的家门口,为大家送去丰盛的文化大餐的同时,向基层播撒一颗颗文化的种子,让它们生根、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多重保护 产业发力

亮出非遗金字招牌

2011年,渭南非遗项目天地社火赴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军乐节展示风采;2013年,“中国壹日·渭南表情”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到访法国巴黎,为纪念联合国《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订立十周年献演;2014年,渭南非遗亮相世界汗血马协会特别大会暨中国马文化节开幕式……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各种形式展示演出,不断提高传承人活态传承能力。目前,渭南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5项,省级非遗项目93项,市级非遗项目213项,其数量均列陕西省前茅。

保护与传承并重,传承与开发互促。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勇于在非遗项目活态保护上闯新路,2010年8月,组建全省首家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企业——陕西华典民间艺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主要承担全市具有一定市场潜力的非遗项目的产品研发与市场开发,对非遗项目进行生产性保护,2011年被命名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单位。公司先后多次组织华阴老腔、华县皮影戏、合阳提线木偶戏、富平阿宫腔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进行演出;向外推介、代销非遗产品,包括演艺类、民间工艺类等。

“由于之前不能带来很好的效益,许多民间艺人缺乏动力,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危险。”唐仙惠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挖掘整理后锁在柜子里完事,要继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最终实现活态传承,生生不息。如今,渭南市600多项县级以上非遗项目中,华典公司涉及的项目已占到80%以上,众多民间艺人因此得到实惠。

在2010年8月,作为陕西第一家特色专业展馆的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建成,并对外无节假日免费开放,2012年7月被陕西省文化厅、省教育厅命名为第一批陕西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如今,在更好地展示、保护渭南非遗项目的同时,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积极实施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华山)基地项目。该项目规划设计已被陕西省发改委、文化厅立项批准,目前已筹措资金近3000万元,在华山景区核心地段征地100亩。“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尊重传统手工艺的艺术创作规律,渭南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更大的舞台上释放魅力。”唐仙惠说。(秦 毅)

(2014年9月4日《中国文化报》4版)


编辑:秦人
 
本站召集
 
三 秦 游
 
年票旅游
 
文化讲座
 
三秦概况 |刑只帷痹谖靼?/a>
  • ·“陕西作家有好书”首场讲座启动
  • ·第二届中华文化论坛之“楼观问道”文化论坛开?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文化活动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HuDong/. All rights reserved.
  • height="24"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