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岭南写真: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木鱼歌

2015-8-22 11:12: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进入论坛
    木鱼歌又称“摸鱼歌”,属弹词类曲种,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流行于广东粤语地区,尤以东莞地区为最,在莞邑流行的历史可溯达四百多年以上。然而世事变迁,如今的木鱼歌和众多传统文化一样面临着人亡歌息,,岭南写真: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木鱼歌

木鱼歌又称“摸鱼歌”,属弹词类曲种,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流行于广东粤语地区,尤以东莞地区为最,在莞邑流行的历史可溯达四百多年以上。然而世事变迁,如今的木鱼歌和众多传统文化一样面临着人亡歌息,人走技失的现状。记者近日在东莞地区走访发现,真正能唱木鱼歌的人只剩十几人。

新中国成立之前,劳动妇女绝大多数不能入学,虽目不识丁但却往往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就是从传唱的木鱼歌中得来的。木鱼歌代表性传承人李仲球告诉记者,小时候他是跟着奶奶生活的,在劳动之余,妇女们便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听木鱼歌。十来岁的李仲球在耳濡目染中,也能唱上一段。“那时的人们娱乐项目少,尤其是农村。新中国成立前,只有逢年过节、庙会、婚丧嫁娶、生诞宴会、入伙开张等吉庆的日子,主人家才会请木鱼歌艺人弹唱一曲,以为助兴。”

据李仲球介绍,木鱼歌行腔逶婉,演唱者往往用三弦或秦琴作间歇性伴奏过渡。唱词基本是七言韵文体,以四句为一组,单数句末字用仄声,双数句末字用平声反复循环至终结。其曲韵特点,以七言韵文为基本句式,唱腔简朴流畅,富有乡土气息,宜于叙事抒情。

常用唱腔分为妇女腔和盲公腔两类。妇女腔是流传于一般妇女中的唱腔,行腔有点像顺口溜,一般以四个七字句为一个单元,四、三句格,随字就腔,音域在八度以内。盲公腔则由职业失明艺人演唱,行腔富于装饰性。演唱方式分为雅唱和俗唱,演唱者无需化妆、布景,可谓:一人一长衫,一曲三根弦;句句成七言,字字敲心坎。

木鱼歌虽流行于岭南地区,但多用方言演唱,这既是其“字字敲心坎”的原因,也是其最大的局限性。“一人一三弦的表演本身就是靠唱词内容的魅力来吸引人、感动人,如果观众都听不懂,那么再好的演唱也是枉然了。”李仲球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木鱼歌的现状,“听着木鱼歌长大的一辈人已经老了,能唱木鱼歌的也不多了,都已过花甲之年,年轻人不爱听甚至听不懂,过去的莞粹几成绝唱。”

面对惨淡的现状,李仲球也在做着各种尝试。在保留木鱼歌原有韵律的基础上,丰富配乐、改善节奏;改变原有一人一琴的表演模式,尝试多人同台表演;在演唱之外饰以适当的剧情等等,使木鱼歌有机会在舞台上重放光彩。2005年东坑“卖身节”上,《旧曲新词唱“卖身”》大放异彩,获得观众的好评。2011年他参与创新改编的木鱼歌《三个萝卜一个坑》,获得了全国第十五届曲艺群星奖金奖。同年,“木鱼歌”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

其实从2005年开始,李仲球先生的家乡广东东莞东坑镇就已经在行动了。从2005年秋季开始,尝试木鱼歌进课堂,成为全镇初一音乐课的选修课程,2007年推广至初二上学期,使愿意学习木鱼歌的学生通过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基本掌握唱、弹和创作的基本功。

李仲球表示,他今年已经快七十岁了,整个东莞能唱木鱼歌的老人只有十几个,都已经快老得唱不动了,更多的是只会弹和唱,不会识谱创作。希望通过自己的改编和尝试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它、喜欢它,把木鱼歌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安致标 谢采容)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关键词:文化遗产 木鱼歌 岭南 写真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