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研究>>正文

山西省大同市:把文化旅游作为“吃饭产业”抓实

2015-2-11 13:5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进入论坛

 

原标题:把文化旅游作为“吃饭产业”抓实

“大同市文化旅游融合的实践与探索”系列报道之四

文瀛湖风光

北岳恒山

编者按 2015年新年的钟声刚刚敲过,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古老大同集聚的文化旅游能量与日俱增。1月12日,大同市经济工作会议在雁北宾馆召开,安排部署了2015年全市经济工作任务。

2015年,大同将把握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和我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四大机遇,特别是要通过打响古都、煤都、夏都、佛都、艺都 “五都”品牌,加大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强创新体制机制等工作,突出抓好最具优势和潜力的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把文化旅游作为 “吃饭产业”抓在手上、抓出成效,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力推进晋冀蒙 (大张乌)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建设,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努力把大同打造成国际性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多年来,大同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市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定位。特别是近年来,全市文化旅游工作围绕 “转型发展、绿色崛起”和打造国际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以古城保护与修复为核心的 “名城复兴工程”,加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举全市之力全面改善生态绿化环境和旅游发展环境,旅游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旅游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有序,旅游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旅游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旅游经济总量取得新的突破,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地位日趋显现。

“把文化旅游作为 ‘吃饭产业’抓在手上”,彰显出大同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

做好硬件设施——改善环境迎来八方游客

2013年,大同市二级以上良好天气全省排名第二,比2012年前进4名。进入2014年,全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均排名全省第一。在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行榜上大同甚至有超过三亚、海口位居全国第一的记录。2013年,大同被授予“国家级园林城市”称号。

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清爽的空气沁人心脾,原汁原味的长城在苍翠的群山、茫茫的原野上蜿蜒巡回,古色古香的雕梁画栋,诉说着几千年文明的奥秘。古韵犹存的方言,质朴大气的汉子,望眼即是的美女,使来过这里的人们体会到什么是“流连忘返”,这就是今天大同的旅游环境。

为了绿色崛起,为了全面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大同举全市之力为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创造条件,几年来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这座古老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高。尤其是在十大工程建设中,以十里河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改善了大同西山及市区生态环境,对全省工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在改造市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各县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大同县是大同市的一个近郊县,以“国家火山公园、中国黄花之乡、塞外休闲胜地”著称。多年来,大同县全力改善生态环境,境内变得满目青翠,寸草不生的火山群披上了绿色衣裳,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火山锥顶部的昊天寺、杜庄土林、乌龙峡、桑干湖、吕家大院、南山睡佛、采凉积雪、“白登之战”遗址、慈禧西行驻地等自然、人文景观呼唤着游人前来寻奇掘密。

灵丘县全力推进城乡生态化建设,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对饮用水源地、污水和生活垃圾进行集中连片整治,使农村环境状况明显改善。上北泉村按照“经济林、用材林和风景林并重,绿色经济与生态建设双赢”的发展思路,村内绿化率达73%,同时以“回归田园,融入生态”为主题发展旅游业,形成了“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花园式旅游经济区,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成为具有鲜明乡村特色的生态旅游景点。“有机农业+生态旅游+乡村建设”的模式,用新鲜空气、有机食品、优质矿泉水和山乡美景吸引着京津冀晋蒙游客。

北岳恒山、悬空寺,是驰名全国的旅游景点。浑源县委书记张清河说,要开发就要大开发,生态、环境和道路问题必须解决。县里正在打通山洞,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将恒山建成封闭的景区,同时准备开发国家湿地公园神溪湿地,使水面面积达到4.2平方公里,形成山清水秀的优美环境。

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旅游环境的改善,使大同的旅游产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2014年,大同接待国内外游客2757.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累计 238.67亿元,同比增长19.15%。

但大同市文化旅游的繁荣仅仅是开始。2014年,大同至张家口将建铁路客运专线已纳入《“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这条客运专线的速度目标值设定为250公里/小时,建成后,大同到北京只需1小时车程。大张高速铁路加上正在试运行的大同至西安的高铁,可实现北京—张家口—大同—太原—西安的全线贯通,将大大加强晋北与京津冀地区的联系,对于大同融入环渤海特别是首都经济圈和旅游圈是极大的利好。而扩建后的大同云冈机场更为全市旅游业的腾飞增添了有力的翅膀。2014年,机场又新开通了天津—大同—呼和浩特、海口—大同—包头、昆明—太原—大同等航线。目前机场运营航线12条,通航城市达到16个,旅客吞吐量增幅为全省第一。铁路、公路、航空相互配套的立体交通体系,为大同游业的兴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做优软件环境——陶冶市民心灵提升旅游质量

近年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中国舞蹈家协会党组书记冯双白、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学诚,以及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词作家阎肃等文化界名人学者先后来到大同,为大同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献策出力。特别引起大同市民关注的是,白岩松、纪连海、于丹、六小龄童等全国知名的文化名人、高校教授、作家、养生专家、经济学家、网络达人来到大同举办讲座,内容涉及传统文化、社会时政、经济金融、文化艺术、教育科技、健康生活、社会法律、百家杂谈等内容,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弘扬了人文精神。这就是大同的“市民文化大讲堂”,开办两年多来已成为大同市的城市教室、公益活动平台、百姓心灵殿堂、城市精神高地。

大同的“市民文化大讲堂”主办方是大同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具体承办者是大同市北方投资公司董事长马巍然。马巍然是一位事业有成的民营企业家,也是一位热心的城市文化推动者。他认为,大同近几年旅游环境的硬件设施做上去了,软件环境也要相应提升。特别是市民的道德行为、文化品味和形象气质,更是发展旅游必不可少的环境和要素。

大同市像马巍然这样用实际行动推动市民素质和品味提高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用各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同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

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是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保证。近年来,各地由于服务质量和旅游地人员素质等问题引发游客不满、投诉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类问题引起了大同市的高度重视。为了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大同市大力开展旅游市场整治,建立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督信息公布机制、诚信经营机制、旅游市场暗访机制,大力开展旅游市场整治,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和游客满意度,提升旅游城市形象和市民文明素质,逐步构建全市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旅游业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14年第三季度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显示,大同在全国60个重点城市游客满意度排名第12位。

做美城市品牌——发挥旅游效应助推经济发展

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强市战略,大同市不断创新方式,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全力培育“中国古都、天下大同”和“清凉大同城、度夏首选地”等城市旅游品牌。

2013年以来,大同市政府先后在北京、广州、厦门、深圳、西安等城市举办大同旅游推介会,推出“古都、煤都、夏都、佛都、艺都”城市定位和旅游特色,制定出台了《2014年大同市城市品牌北京宣传促销方案》,向旅游市场发起了一连串宣传攻势:加强与北京市旅游委的沟通和合作,实施“依托北京发展大同旅游、融入首都经济圈”的战略,打造“清凉大同城,度夏首选地”、“古都秋色美,大同大不同”城市旅游品牌,并于2014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以“清凉大同城、度夏首选地”为主题的大型旅游推介活动,全力提升城市品牌,先后在北京公交车、地铁、机场大屏幕和北京青年报、北京商报和北京电视台、北京交通台以及核心社区进行全方位、大幅度的旅游宣传,吸引北京游客来大同消夏度假,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与兄弟省市合作,与媒体合作,与旅游部门合作推广大同形象、大同旅游品牌,是大同发展旅游的重头戏。几年来,大同向旅游市场发起了一系列目标和市场明确的旅游营销推广活动,先后与中央电视台制作了 《天下大同》、《大同大不同》专题节目,与凤凰卫视《与梦想同行》栏目制作了《古都大同》专题节目,与中国青年报合作策划了 “晋善晋美——大同旅游”、“名家眼中的大同”等专题报道。成功举办了 “晋善晋美——中国古都·天下大同”在北京、广东、厦门举办的旅游推介活动和2013、2014中国(大同)云冈文化旅游节旅游盛典。邀请中青旅、港中旅、中坤集团、万达集团等大集团和上海、重庆、广州、深圳、厦门和包头、乌兰察布、张家口市等旅行商赴同参观考察,开展双向交流合作。与上海市杨浦区签订《旅游合作协议》,与四川省广元市签订《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区域合作交流。

打造晋冀蒙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共同探索搭建区域合作平台,对于推动晋冀蒙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实现三市互利共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4年8月,大同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河北省张家口市签订《晋蒙冀大乌张长城金三角旅游合作协议》,并于9月20日借第十九届北方旅游交易会召开之际,在天津联合开展旅游推介会。同时,积极推进内蒙古、山西、河北三省十五市旅游城市合作,环京津、环渤海、中部省市、友好城市“9+10”区域旅游合作和大同、大庆、大连、大理四城市“连理同庆”合作,使大同旅游业融入了更广阔的市场。

大同市近年来还组织开展了中国(大同)云冈文化旅游节、中国(大同)国际汽车文化展、中国(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第七届世界养生大会、大同理想先锋音乐节、大同国际自行车骑游大会,聚集人气,带动旅游。各项推介、推广、合作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升了大同知名度和美誉度。2013年,大同被中国住交会和全国64家媒体评为“中国最具旅游文化发展潜力的城市”。2014年,在由人民日报社、中国旅游报、中华文化促进会旅游研究中心、凤凰卫视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与发展峰会暨 “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知名品牌”发布盛典上,大同市荣获“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城”称号,正积极而稳步走向建设国际性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

做实旅游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发展瓶颈

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是大同发展文化旅游业的迫切要求,也是一道亟需突破的瓶颈。打造国际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的制定,也对文化旅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大同针对目前旅游业在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在产业发展、旅游规划编制、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文化旅游集团组建、旅游景区经营权与管理权分离、旅游“门票经济”、旅游专业人才的服务保障上进行了创新。

按照“依托北京,发展大同”的思路和战略,大同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了“旅游发展研讨会”,邀请国家旅游局、北京市旅游委、中国旅游研究院、中青旅、港中旅等为大同市的文化旅游业问诊把脉,共商发展大计。与首都师大签署了校市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双方合作交流,委托北京大学文化产业学院和首都师大环境资源和旅游学院编制 《大同市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和《大同市旅游发展规划》,培训旅游从业人员,逐步搭建旅游资源整合、研究、招商平台。先后赴北京首旅集团、天津旅游集团、中青旅、港中旅、陕西旅游集团、九华旅游股份、大理旅游集团、中信建投、中信证券等考察,多次召开咨询论证会,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以“资源、资产、资金、资本的聚集、整合、优化、放大”为核心,积极探索筹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大同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推动全市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为了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大同建立严格的规划执行机制,按规划布局,按规划实施,严格监督。并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发展领导组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各部门协调运作机制,形成联系会议制度。结合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精神,起草制定了扶持旅游业发展意见,从政策层面给予旅游业发展最大支持,逐步探索建立支持旅游业跨越发展的新体制。

几年来的辛勤探索,大同的文化旅游业硕果累累。2013年,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井下探秘游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景区,天镇县新平堡景区、广灵县剪纸博物馆景区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南郊区、浑源县两县区被推荐为全省重点旅游县区,大同火山群正式通过国家地质公园命名。在国际休闲产业2013年会上,晋华宫生态休闲工业园区正式挂牌,休闲工业专业委员会落户大同。2014年,大同九县(区)建设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园区(村)两大项目建设正在加紧进行,华严寺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阳高县大泉山跻身省级森林公园,灵丘县上北泉村、阳高县大泉山村、大同县营房沟村和南郊区杨家窑村4个村庄上榜 “山西最美旅游村”,阳高县大嘴窑村杏园荣登中国美丽田园“果园景观”榜首,灵丘县空中草原入列“草原景观”名单,南郊区杨家窑村休闲农业观光园区入列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银制“合掌露齿菩萨”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博会荣获金奖。

品尝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旅游内容。大同的美食有口皆碑,凤临阁的“百花烧麦”、浑源的凉粉、应州牛腰、胡麻油的炸糕、美味的羊杂割……是大同招待客人的金牌。各种各样的小吃,让前来的游客难以忘怀。

依靠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地缘优势,大同在战略转型中正在实现绿色崛起的目标,文化旅游业的深层次发展,正在成为全市人民的“吃饭”产业,成为大同转型发展的强大助力。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关键词:大同市 文化旅游 旅游业 品牌 生态环境 旅游市场 发展 旅游产业 合作 京津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