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当阳市积极创建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014-9-6 9:06: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进入论坛

让公共文化阳光温暖每一块心田

——当阳市积极创建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徐 超 王永娟

湖北当阳,楚文化和三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当阳市位于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地过渡地带,国土面积2159平方公里,辖7个镇、3个办事处,155个村、18个社区,总人口48.6万人。

近年来,在这方历史悠久又充满时代魅力的土地上,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蓬勃发展,公共文化阳光普照当阳大地,为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2013年7月,当阳市入选湖北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当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人民深受鼓舞。当阳掀起了新一轮文化建设热潮。一批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原有公共文化设施改造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充实完善,高素质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不断创新,公共文化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生产、供给能力大幅提升。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服务便捷、保障有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加强四级文化设施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公共文化设施既是公共文化发展的基础,又是文化建设的标志,其建设水平和利用效率与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实现密切相关。当阳市按照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全市共投入3.69亿元,加强“市、镇、村、户”四级文化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市图书馆、文化馆、歌舞剧团、体育中心为龙头,以镇(办事处)综合文化站为桥梁,以流动大舞台车、汽车图书馆和电影放映车为纽带,以村级文化室和文化中心户为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达到了文化活动“四级联动”,活动效果“四位一体”,实现了文化阵地、文化活动、文化内容、服务网络的全覆盖。

市级“两馆一团一中心”:市图书馆、文化馆、歌舞剧团和体育中心

当阳市图书馆新馆是当阳“十二五”重点文化工程,总投资3000余万元,建筑面积4683平方米,今年8月正式全面免费开放。内部设有藏书区、借阅区、咨询服务区、公共活动等服务区,以及成人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盲文阅览室、多媒体培训室等7个对外服务窗口。馆藏图书总量20万册,持证读者近8000人,读者阅览座席300个,流通书刊13万余册次。为适应社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潮流,新馆引进了当前图书馆最先进的RFID自助借还管理系统和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还为读者提供读书机、查询机等方便快捷的服务。此外,市图书馆在10个镇(办事处)均建有图书分馆,在农村、社区、机关、学校等建立馆外图书流通点28处;建成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当阳支中心、10个镇(办事处)基层中心和155个村级服务点。图书馆网站链接的北京超星公司数据库中的百万种电子书均可在馆内或家中自由阅读,也可进馆通过电子读书机下载进行手机阅读,数字图书资源基本实现了全社会共享。市图书馆已成为全市公共图书“四级流转”的龙头和数字文化信息服务中心,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当阳市文化馆于1951年建馆,新馆面积3000多平方米,其中活动面积1700多平方米。文化馆内设创作辅导部、音舞辅导部、摄影辅导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部门,馆办活动阵地有展览厅、书画培训室、舞蹈培训室、钢琴培训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等。市文化馆实行免费开放,每年培训基层群众文艺骨干3000多人次,下乡辅导综合文化站、民间文艺团队、村文化室、文化中心户30次以上,组织大型群众文化活动5次以上,送文化下乡8次以上,举办各种展览6次以上。当阳市文化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先后荣获“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先进文化馆”等称号。

根据当阳实际和群众需求,当阳市保留了市歌舞剧团,并采取多种用人方式补充专业人员。剧团现有大小排练厅3个,练功房、琴房等齐全,拥有2套灯光音响设备和流动大舞台车辆,每年送戏下乡150场以上,并担负全市大型群众演出活动和民间文艺团队的辅导任务。

当阳市体育中心占地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216平方米,累计投资3500万元,主体为框架结构,是有1万个座位的丙级运动场。中心内设400米标准塑胶跑道、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这里经常举办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所有活动场地全天免费向市民开放,每天参与活动人数都在2000人以上,是当阳人名符其实的室外文体活动中心。

城区除了建有图书馆、文化馆、体育中心、青少年妇幼活动中心等4个免费开放场馆和以临沮公园、步行街广场等为代表的数十处大大小小开放式公共文化场所外,还通过文商结合、文旅结合等方式建成了面积达到3.2万平方米,集文化、娱乐、休闲、购物为一体的全省首个县级城市文商一体化广场、文化部推行文商结合模式的重要试点项目——当阳新时代文化广场;被文化部纳入2014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天下关公文化旅游城,也成为当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这些设施共同构成了当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龙头,为市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基础条件和良好的活动环境。

镇级“一站一队一社团”:综合文化站、电影放映队和民间文艺社团

综合文化站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桥梁,承担着一肩挑两头的重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当阳市政府把镇(办事处)综合文化站改造升级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使文化站阵地设施、人才配备、活动开展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全市10个镇(办事处)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全部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其中淯溪、庙前、王店、坝陵、草埠湖文化站都超过1500平方米。特别是淯溪镇综合文化站在已有2100平方米的基础上,又投资1030万元,建起了1100平方米的淯溪民俗博物馆、400平方米的淯溪图书馆和6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目前,淯溪镇正在积极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随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以钱养事”运行机制的完善,综合文化站的服务更加明确和规范,服务范围已拓展到广播电视传输、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村级文化活动指导、文化中心户培育、文化市场管理、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等多个领域。全市10个文化站坚持每天免费开放,年均接待群众15万人次以上,全市镇级每年开展各类大型群众文体活动50次以上。全市镇村共有健身点450多个,每天近3万人参加锻炼。

看电影还是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基本口粮”,电影放映队是公共文化供给的重要力量,当阳一直注重电影队建设。10个镇(办事处)都建有电影放映队,共有服务人员31人,并加盟了宜昌新星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年放电影2000多场。

民间文艺团队是农民自己的艺术团,是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生力军。全市的民间文艺团队已发展到76个,各镇(办事处)都有分布,全年开展各类活动2000多场次。

村、社区级“一室一场”:文化室、文体广场

村、社区文化室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市财政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实施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工程,按照《当阳市村(社区)级文化室建设基本标准》,规范村级文化室建设。全市依托村(社区)组织,整合村(社区)资源,全部建起了文化室。每个文化室面积都在100平方米以上,设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共享工程服务室等,配备有体育器材、文化用品、音响电脑等,同时配有一名文化管理员。

全市155个村全部建有80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广场,并达到了四有要求:有标准篮球场、有文艺演出舞台、有健身器材、有宣传橱窗。文体广场成为农村文化活动重要的新型载体,这里天天有人跳舞健身,月月放电影,四季有戏看。一些人口相对集中的自然村落也有小型室外文体活动场所,每天有村民就近开展自娱锻炼活动。

户级“一屋一户”: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

全市建起农家书屋155个,藏书全部达到2000册以上,全市图书四级流转年流通图书2.5万册(次),每个农家书屋每年200册以上,电子读物100种以上,阅览座位4席以上,坚持每天向村民免费开放。

文化中心户是基层文化细胞,也是当阳市公共文化建设的特色。全市文化中心户已发展到439户,有文艺演出专业户、文化娱乐活动户、文化遗产传承户、文化产品经营户、广场文化带领户等类型。当阳市政府通过政治肯定、政策优惠、业务辅导和经济辅助等方式,扶持文化中心户发展。市政府和市直部门扶持文化中心户现金及设备达100多万元,并将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购买项目向文化中心户开放,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热情,活跃了农村的文化生活,保障了民众的文化参与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为了更好地担负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当阳市形成了以市文化体育系统为核心、以镇(办事处)文化站为骨干,以基层文艺人才和文化志愿者为基础的专兼结合、能力较强、乐于奉献的文化工作队伍。其中,市文化体育局机关科室干部职工20人、局下属6个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编在岗)129人、市新华书店职工21人,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普遍达到职工总数的80%以上;10个镇(办事处)综合文化站全部配备2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总人数达到37人,其中玉阳办事处、淯溪镇文化站达到7人;全市落实村、社区文化管理员173名;聘请文物保护员50人;共有演艺人才800多名,文学创作、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文化志愿者等各类文艺骨干2000多人。

同时,当阳市还为全市民间文艺社团、文化志愿者、文化能人、文艺骨干分别建档立卡,实行分级负责、向下兼容的培训制度。市图书馆、文化馆等负责对镇(办事处)文化站工作人员、村(社区)文化管理员、农家书屋管理员、文物保护员、民间社团、群众文艺骨干和文化志愿者进行培训指导。镇(办事处)文化站则负责对村级以下文化组织和队伍进行培训。市直文化单位在职工作人员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年不少于15天的集中培训。今年,市文化馆启动了“基层文化培训年”活动,组织音乐、舞蹈、戏曲、书法等老师送培训下乡,点对点现场辅导,基层反响十分热烈,培训群众文化骨干1000多人次。

打造特色品牌活动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当阳市依托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根据多年群众文化活动的积累,打造了多个本地群文活动特色品牌。

市级的多个品牌活动历史长、影响大、示范性强。市文化馆创办的长坂坡歌会已连续举办28届,参赛歌手达到5800多人次,获奖歌手1100多人次,观众达到100多万人次,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当阳关陵庙会已举办23届,名声遍及全国;已连续举办12届的全市元旦万人长跑活动规模大、参与面广,从市委书记、市长到普通市民一起奔跑,成为当阳每年的新年盛会;此外,全市社区文艺展演、“沮漳风情”农村文艺调演、关公杯市直文艺调演等都举办多届,既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对乡镇文化活动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全市10个镇(办事处)开展的“一镇一品”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建设,也是百花齐放、各具风采。如淯溪镇“映山红”文化科技节、王店镇“田园之声”文艺汇演、坝陵办事处“锦屏之春”艺术节、玉阳办事处“长坂雄风”歌咏大赛等活动,都十分接地气、重实效,符合群众口味,在当地形成广泛认同,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这些品牌活动常年举办,常办常新,广大群众热心参与,开心享受。今年9月将举办第5届“沮漳风情”农村文艺调演,11月将组织节目参加湖北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群众文艺展演,并参加宜昌市首届艺术节和群星奖评奖。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

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当阳市深入开展具有地区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办法、途径、模式,建立具有当阳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破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难点问题,积极为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作、齐抓共建的工作机制

当阳市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市委宣传部部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镇镇长、办事处主任、政府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市政府印发《当阳市创建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4-2015年)》、《当阳市创建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创建工作任务分解到各镇(办事处)和市直30多个部门单位。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派精兵强将组建创建工作专班,承担全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发挥组织联络、综合协调、指导督促作用。市财政局对创建经费给予及时保障,对纳入本级预算的500万元创建工作经费和中央、省市文化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全力保障创建工作和文化事业发展。市人社局、发改局、广电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都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为示范区创建出实招、办实事,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建立公共文化产品多元化供给机制

采取政府供给、市场供给、自产自销等供给形式,通过集中配送、连锁服务等多种途径,有效解决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问题,实现提供主体和方式多元化,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基本文化需求。一是政府直接提供服务。如当阳市承办的宜昌市三运会开幕式文体表演、“爱国歌曲大家唱”万人演唱会等,都是由政府出钱、群众参与、群众享用。二是面向市场购买服务。政府实施的四大文化惠民工程,都是通过面向社会招标实现。去年春节期间,市政府出资30万元,由市歌舞剧团、文化馆、社会文艺团队等联合生产的一台综艺节目深受群众欢迎。市财政投入140多万元购买“三送”下乡服务,在全市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478场,流通图书6.5万册(次),送戏860多场。三是企业赞助提供服务。如由当阳市永发煤业赞助、邀请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十二月等郎》到当阳演出,各镇(办事处)企业赞助的文化品牌活动等。四是由文化部门提供平台,社会文艺团队参与,让广大群众受惠。如举办多届的社区文艺展演,民间演艺团队争相参与,既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展示平台,又让广大群众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建立务实高效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财政保障机制。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近3年达到3000万元。从2014年起,文体系统按在编人员人均5000元公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全系统新增工作经费53.7万元,新增城乡文化阵地免费开放经费20万元。二是加强标准化管理,编制了《当阳市村(社区)文化管理员管理办法》、《当阳市公共图书四级流转管理制度》、《当阳市乡镇文化站建设标准》等制度。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市政府出台了《当阳市长坂坡文艺奖评选奖励暂行办法》、《当阳市体育争光奖励办法》。四是建立公共文化机构、重大文化项目工作考核机制,将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情况和群众满意度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形成政府、社会、服务群体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体系。

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研究

一是与武汉大学联合,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让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等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作用,整合资源、资金、人才,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多元化建设。双方确定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课题,意在充分发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导向性和杠杆作用,促进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市创建办与武汉大学调研组一起,采取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座谈调查等多种方式,在获取大量真实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研究,目前课题研究报告已经基本形成。二是积极探索图书四级流转制度。按照“城乡统筹、四级流转”的思路,推行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在市图书馆设立图书配送中心,通过流动图书车向镇(办事处)、村(社区)、文化中心户配送图书,实现城乡图书信息资源的流通和共享,目前已出台了各项管理办法和运行制度。

(本版图文由湖北当阳市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编辑:秦人
关键词:服务体系 当阳市 文化服务 文艺 办事处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