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云游成君》系列讲座一:云南旅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014-9-5 7:22:00  来源: 新华网云南频道  进入论坛
    《云游成君》系列讲座一:云南旅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唐跃军:是啊,云南有中国最美的山——“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藏区八大神山之一。 唐跃军:云南有全中国最多样的民族文化景观,26个民族,不同的语言、服饰、文化、建筑,节庆活动,汇成一个民族文化的海洋。

   【编者按】8月30日晚上8点半至10点半,由“私聊会”云南资源论坛策划,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副院长成海博士和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服务贸易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唐跃军副教授主讲的《云游成君》栏目首场线上讲座在昆明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云南旅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旨在通过微信自媒体平台换种方式了解云南,探寻云南旅游的发展历程,为云南旅游产业和旅游文化的创新发展出谋划策。

   以下为文字实录:

   成海:大家好,我是成海,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副教授,很高兴和大家随便聊聊云南旅游。一家之言,欢迎扔鸡蛋!今晚的聊天主题是《云南旅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一直坚信,旅游本质上是属于审美层次的事物,过分功利化会偏离本质。我觉得,要谈云南旅游的话,应该先从云南的旅游资源谈起,这是云南旅游的源头和根本。

   唐跃军:个人认为云南是中国旅游景观的浓缩版,甚至是世界旅游景观的浓缩版。

   成海:私聊会预热宣传引用了明朝刘伯温的预言诗: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当年刘伯温写这首诗的动机已不可考。无论如何,这首诗表达了刘伯温对于云南发展前景的看好。云南发展的基底就是万重山,是万重山孕育了云南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使我们今天能被称作动植物王国,使我们能被称作民族文化大省;是万重山养育了云南人的大山精神,坚韧而厚重。

   唐跃军:是啊,云南有中国最美的山——“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藏区八大神山之一。

   成海:梅里雪山是迄今为止未被攀登的为数不多的山峰之一,它在藏区已经被赋予了超越物质层面的神圣意义。无论是云南省早期的“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经济强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战略,还是后来的“两强一堡”(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都源于云南特殊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秘境云南: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完美融合

   唐跃军:云南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差大,平均每千米大约下降6米,最高点位于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6740米,最低点位于河口的红河出口处,76.4米。2007年我曾臣服于梅里雪山明永冰川,体验藏族人民对神山的宗教情怀。目前,梅里雪山已经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国家公园的试点区域。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使云南成为世界上景观最多元、最集中、最美的一个特殊区域。

   成海:云南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是板块缝合、山地高原、交汇气候合力作用的结果。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则与各民族的迁徙交融、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地理空间的隔绝密切相关。

   唐跃军:云南有全中国最多样的民族文化景观,26个民族,不同的语言、服饰、文化、建筑,节庆活动,汇成一个民族文化的海洋。

   成海:外省人、外国人难以想象,偏僻的云南居然有原生态的唱诗班,偏僻的云南居然有唐朝时期的宫廷音乐在传唱……这一切,千百年来都是藏在深闺人未识,是旅游业让它们重新焕发光彩。说起来,这些资源能流传至今,恰恰是因为云南地处偏远相对闭塞,交通不便阻碍了信息传播,导致文化传播与变迁进程缓慢,没有受到快速变迁的主流文化影响。

   唐跃军:在历史上,云南其实也绝非闭塞之地,云南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南亚东南亚的文化在这里与中原文化,云南本土文化交融荟萃,形成了今天云南文化的多元景观。

   成海:大山大河的交错,的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云南人和外界特别是中原地区的交流。即便在内部,各民族之间由于山河的阻隔,也形成了十里不同音的文化现象。

   唐跃军:这里各种宗教和谐共处,不仅有全世界最全的佛教流派(南传上座部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还有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甚至怒江大山深处还有傈僳族、怒族信仰西方的天主教。

   成海:云南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外来文化不容易传进来,传进来了就不容易变化,是天然的“文化保鲜冰箱”。

   封大勇:云南有三个高度:1.生命的高度,从澄江冒天山的寒武纪遗址,到侏罗纪的禄丰恐龙谷,再到亚洲人祖先元谋人。2.自然的高度,高海拔、低纬度形成了纵深立体气候,孕育了自然奇观。3.人文的高度,多元文化,多民族,多宗教,包罗万象——这注定了云南板块的崛起。

   成海:这种现象在人类学里叫做“文化圈”现象,在一个文化圈里,中心的文化更容易变迁,因此边缘区的文化往往比中心地区的文化更古老。这一点在中华文化圈表现特别明显。现在我们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大陆特别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反而很难找到,而在港澳台、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日本,却可以看到汉唐遗风。云南特殊的自然和民族文化资源,使得云南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是云南提出要建设旅游强省的底气所在。

   唐跃军:云南之美,在于美的多样、美的神奇、美的悠久、美的宜人。

   成海:说起云南旅游的昨天,就不得不提“云南”一词的由来。《云南通志》载:“汉武年间,彩云见于南中,谴吏迹之,云南之名始于此。”从那以后,云南的名字就沿用至今,是全国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划名称中使用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

   今天的云南,谈工业、谈技术、谈经济、谈人才,我们都没有底气。但是,说到旅游,云南是可以大说特说的。可以说,云南的对外形象,首先就是旅游目的地形象。

   唐跃军:云南旅游资源禀赋好、多样性强、聚合度高。云南的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品位都很高。除了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三个世界遗产之外,在云南这片海拔从76.4米到6740米的地域上,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所有类型的自然景观。既拥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又有茂密苍茫的热带雨林,还有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以及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澄江帽天山世界遗产地目前知名度还不高,但是在世界科学领域却声名远扬。

   成海:云南旅游发展到今天,有很多机缘。除了刘伯温的预言诗,还有马可 波罗的游记、金庸的武侠小说、电影《五朵金花》对云南特别是大理的宣传,杨丽萍孔雀舞对云南的宣传等。

   唐跃军:2013年6月22日,元阳哈尼梯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目前云南已有5项世界遗产头衔。

  撒吗坝梯田

   成海:梯田不仅是一种生存资源,还是一幅精美的大地景观,本质上是一种人文景观,是哈尼族人民对环境智慧适应的结晶。

   唐跃军:在人文资源方面,云南有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25个,其中15个民族为云南所特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类型多样、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民族节日、民族服饰和村舍建筑。

   成海:所以,去看哈尼梯田,如果只看云海、日出和梯田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要深入哈尼村寨,感受梯田背后鲜活的人们,那才够味。可以说,梯田和哈尼族是一体的。只有了解了哈尼族人民的精神气质,我们才能深切感受到梯田背后的厚重与浪漫。

   省社科院王清华研究员是国内研究哈尼族文化首屈一指的专家,他写的《梯田文化论》,既是一本学术著作,也是一本浪漫的民族志,是了解哈尼族文化的好媒介。

   唐跃军:云南红河县撒吗坝梯田,虽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景观之壮观不亚于元阳哈尼梯田,森林、村庄、梯田、河谷多种要素同构的景观,构成了大地史诗般美丽的风景,这些都是云南之美的代表。云南各种旅游资源实现了高度的聚合,几乎每一阶梯国土上,都有一个或数个特色浓郁的少数民族生活在其间。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有机融合,为云南旅游业大发展提供了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资源基础。

   现代文明冲击下:乡愁何处安放?

   成海:哈尼族的女孩子,虽然没有受过什么良好教育,她们面对自己的情人,随口说出的话,很多诗人都会觉得惭愧的。“山离山那么远,是云彩把它们连在了一起;天和地离那么远,是雨丝把它们连在了一起;哥离妹那么远,妹一想哥,哥就在妹心头。”这样的浪漫,是学院派的诗人们写不出来的。这样的浪漫,也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那时一种对生命之美发出的感悟和咏叹。

   唐跃军:我们最近在贵州黔东南的研究项目发现,哈尼梯田景观与苗族村寨景观惊人的相似。此种农耕文明的景观是正在迅速蜕变的中国工业化时代难得一见的乡愁景观,可以说是中国后工业时代最需要保存和欣赏的美景。乡愁的保留可能是未来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旅游资源品味的主要对象。成海老师所讲的浪漫,也是这种消失迅速的乡愁的一部分。

   成海:自2012年全省传统村落调查工作启动以来,云南省传统村落登记上报1371个,其中294个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占全国国家级传统村落总数的20%,数量位居全国之首。

   唐跃军:所以,旅游的高层次需求中需要以云南为代表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留此种乡愁,让疲惫的现代文明在古老的乡愁中抚慰厌倦的心灵。

   成海:过去曾经的贫困村落,承载着今天中国人的乡愁记忆,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昔日的穷乡僻壤,未来的风水宝地。如此看来,刘伯温的语言大体还是靠谱的,只是时间不那么准确罢了。从时间上来看,1949年之前的云南旅游是一种自在的状态,还谈不上“业”,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文人骚客来游历咏叹过一番。

   唐跃军:大旅行家,明代的徐霞客就是最杰出的代表。这位伟大的徒步旅行者就是牺牲在了我们美丽的彩云之南,拥有高原姑苏之称的丽江。

   旅游:从事业到产业的变迁

   成海:1949年后到改革开放这段期间,云南旅游和中国旅游一样,开始作为一种事业,注意,是“事业”,不是“产业”。旅游业是作为对外交往的窗口,是政治任务的一部分。

   那个时候中国人没有太多的旅游意识,因为漫无目的的“游”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不被认可的。在中国传统的农业伦理和制度下,一般的“无目标”的行游会被赋予贬毁性的评价,诸如“游手好闲”、“放荡不羁”、“流落江湖”、“不务正业”、“流氓”等。韩非子的“五蠹(儒家、纵横家、游侠、患御者、工商之民 )”中就有游侠。那时候的中国,不仅文化上不支持中国人形成大规模的旅游热潮,经济条件和政治环境也是限制国人外出游玩的障碍。老一辈人都记得,那时候出差住宾馆要开证明,也没有什么星级宾馆之说,统一住招待所。火车软卧更不是一般人能坐的,有级别规定。所以那个时候国人最多也就是逛逛庙会、赶赶街,最多周末外出捞鱼摸虾。我现在终于深切理解了为什么古人谈情说爱只能在庙会上了,因为对于大多数正人君子来说,那是唯一的机会。

   唐跃军:现在多了一个很重要的渠道——旅游。

   成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旅游需求本身不是基本生存需求,对于几千年来挣扎在饥饿线上的中国人来说,普通民众没有旅游需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唐跃军:实质上古人是很会旅行的,只不过到了近现代国弱被欺,此事成了奢望。

   成海:总体来说,对于大多数底层民众而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基本上就是五千年的饥饿史,能吃饱的时候不算多。所以,中国人的传统礼仪中,最普遍最普通的一句问候就是:吃了么?即便是刚从厕所出来,也会问一句“吃了么”?因为“吃饱饭”太重要了。现在情况已大为改观,大多数中国人吃得太多太好了,食物浪费严重。即便如此,节俭永远是值得全体中国人继承的传统美德,浪费食物本质上是一种贫困后遗症,中央提出的勤俭节约、光盘行动就是对美德的继承和恢复。扯远了,我要说的是,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古代中国的旅游活动,只能是士大夫阶层的特权生活方式。

   唐跃军:我不完全赞同,中国社会经济发达程度曾经也遥遥领先于世界,对旅游的认识和参与也是比较早的。

   唐跃军: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国和目的国,未来不可限量。

   唐跃军:旅游业的发展从1978年至今,分为4个阶段,95年云南省第六次党代会将旅游业列为全省4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重大战略决策后,云南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03年已成为我省支柱产业。旅游产业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在国内是1978年以后的事情,90年代大众旅游时代到来,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曾经是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进代表。

   旅游如何回归社会公益性

   成海:李白、杜甫应该感谢他们生活的时代,要是活在今天他们就悲催了。第一,他们考不上大学,至少考不上好大学,因为他们偏科,没有全面发展;第二,他们不可能写出那么好的风景诗来,因为他们根本买不起门票。

   成海:改革开放后,穷怕了的中国人,开始把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只要有点绿色有点液体的地方都被圈起来收门票,目的就是赚钱。旅游开始偏离了其公益性,我们变得越来越功利。没有办法,中国人太穷了,穷怕了。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个时期是必然要经历的,只是我们现在需要觉醒。

   唐跃军:讲到旅游的公益性恐怕还需要若干年的蜕变。

   成海:我一直坚信,也一直在鼓吹:中国目前的旅游业太功利,应该淡化功利性,强化社会公益性。我们不是不要经济,而是现在太过于重视旅游业的经济属性了。

   唐跃军:从旅游产业到旅行,从一种过分看重经济效益到关乎文化精神,旅游产业的变革势在必行。

   成海:其实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国家层面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所以才有《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出台。

   唐跃军:最新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国家旅游局 | 2014-08-21。

   成海:不单是旅游业,各行各业都太过于功利化,所以我们才会有食品安全问题,才会有温州动车事故……我们为了赚钱,把软性的精神文化丢在后面了。

   唐跃军: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时代全面到来,新机遇、新发展、新思路、新格局。

   成海:这些文件无一例外地体现出对人本身的关怀,虽然现在还在关注赚钱,但已经出现了好的转机。我是很反对高门票价格的门票经济的,收取门票是旅游经济的初级阶段,我们不能这样干下去了。长远来看,旅游业还是要回归其公益性,经济属性应该是第二位的,衍生的。

   唐跃军:其实目前国内已经有比较公益性的旅游景区成功的案例,例如西湖,就不收门票,但是还是极少数。

   成海:早在1980年的《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中,就已将公民的旅游、度假和休闲权看作基本人权的组成部分,呼吁各国通过立法来保障实现这一权利。发达国家的旅游业实行低价门票政策,就是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旅游,实现其公益属性的一种表现。在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的41号文件中,对我国发展旅游业作了明确的定位,即“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初步体现了中国旅游业的公益性发展方向。

   唐跃军:就目前中国的国情,门票经济还将长期存在,但是公益性会慢慢成为可能,希望我们能够赶上。

   成海:就像当年有人担心翠湖取消门票会乱成一锅粥一样。事实证明,翠湖取消门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绝对是正向的。人们饭后休闲的地方多了,健康的人多了,心情舒畅的人多了,社会也就更加和谐了……

   唐跃军:《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已经有相关条目(十五)规范景区门票价格。利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以及景区内另行收费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等项目价格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体现公益性,严格控制价格上涨。景区应严格按照规定,对未成年人、在校学生、老人、军人、残疾人等实行门票费用减免。所有景区都要在醒目位置公示门票价格、另行收费项目的价格及团体收费价格。要进一步加强价格监管,坚决制止各类变相涨价行为。

   成海:公益性不可能一下子突变,肯定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就像翠湖门票,说着说着也就取消了。

   唐跃军:这是一种趋势,但是有个过程。

   成海:不可否认的是,云南人在这一波唯利是图的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确得到了好处,直接或者间接。

   不过,公益性是大方向,谁也改变不了。在我看来,赚钱应该是公益性背后靠增值服务来实现的,其产业规模也不可小觑,甚至会远远超过今天的门票经济。门票值几个钱啊?

   唐跃军:在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还需考虑地方社区居民的利益,如果没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会出现众多的群体性事件。

   成海:今天的云南旅游业,正在做大到做强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唐跃军:昆明,是第一个公认的被除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万分可惜。原有的精美的城市空间和街道布局,在混乱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几乎毁灭。

   成海:为了实现旅游强省目标,现在省委提出要建设大旅游产业的思路,本质上就是要拓展云南旅游业的外延,把民族文化产业、旅游产品加工生产业和旅游装备制造业、健康服务业也囊括进来。

   唐跃军:旅游是注重差异化的产业,千城一面,毫无地方文化底蕴与特色,昆明已经不再是我们童年时悠闲而美丽的感觉了。于是乎才有了“昆虫”(云南人对昆明人的戏称)的称呼,逃离成为某种不得已的选择。

   成海:不过,盘龙江的水质好像比前几年改善了不少。今天经过盘龙江,看见盘龙江的水很清,江边还站着一只鹭鸶,这在几年前是不可能的。

   唐跃军:旅游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暂时的逃离,离开之后还得回来面对现实,之后再次逃离,所以,环境恶化,城市病等等,都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外在因素。

   成海:逃离城市,本质上就是一种对前工业时代乡村意境的怀旧。“怀旧”原指思乡病一类的痛苦。现在的衍生含义是指由于暂时的地方转移和转变导致对过去一些东西的遗失,或是一些相似的东西所引起的对过去的联想,或者一些东西成为一种符号、标示物等唤起了对过去的回忆等所形成的巨大痛苦等情状。

   今天的人说起怀旧,已经是一种浪漫的情怀了。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怀旧成了人们最为可靠的、有据可循的心理行为,并通过“怀旧旅游”去实现这种心理需求。乡村旅游是工业社会下异化的人们对前工业时代的一种怀旧。

   对于我国中老年人来说,他们年轻时代的场景、政治符号、标志物,甚至小到日常生活用具,都可以激起他们对过去岁月的缅怀,比如上海知青到当年下乡地寻根。

   唐跃军:我对人们普遍无视自己优秀的文化而感到痛心。

   成海:许多第三世界的旅游经济正是建立在原殖民主义国家公民的“帝国主义怀旧”基础之上的。通过旅游,他们对“曾经拥有的辉煌过去”表达遗失的怅惘和怀念。如越南及清迈等地的法国游客,印度的英国游客,古巴的德国游客,韩国及东南亚的日本游客等。

   【群友与专家互动】

   张春生:昆明旅游发展有什么机会?

   成海:应该从全省乃至全国来看昆明旅游。昆明作为全省的旅游集散中心,具有气候、交通、经济、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不仅承载着全省旅游中转的功能,而且本身也具有旅游吸引力。更重要的是,昆明是云南省做大旅游产业的根据地和中心。

   唐跃军:昆明的旅游发展,并非官方大张旗鼓地说的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不可能成为这样的定位,因为没有什么可以足以吸引游客常驻此地,原来有很多,后来很多没有了。

   唐跃军:看来我们观点有点不一致。大理、丽江可以,我认为昆明的定位就是一个集散地,而不可能成为目的地。原来可能还可以,现在基本不可能。

   成海:不一致是正常的,所以才叫对话。实际上,昆明已经是旅游目的地了,石林、民族村一直做得很好。

   张春生:看着一批批法国人在老挝并不怎么样的街道上悠闲地喝啤酒,我就为昆明伤心。

   成海:对于昆明来说,会展商务旅游、度假市场、旅游房地产市场前景也不错。

   封大勇:会展可能是昆明的机会。

   成海:@张春生 那些法国人是去寻找他们父辈曾经的辉煌的,他们站在曾经被祖先征服过的土地上,寻找他们失落的帝国主义霸权,就像阿Q心里想的:我祖上也曾经阔过的。

   唐跃军:昆明目前基本上就是国内没有太多旅游能力的中老年游客被旅行社忽悠才会来的地方,说得不对,大家见谅。

   张春生:昆明的法国痕迹在哪?

   成海:@张春生 具体不太清楚,据我所知,好像同仁街、联盟路、火车北站一带的部分建筑有法式风格,

   王昌敏: 这个很认同,但昆明的米轨怎么办呢?

   封大勇:但是,缺乏创意产业的支撑,昆明有难度。

   张春生:养老可能也是昆明的机会。

   唐跃军:我们要问一句,游客来昆明干嘛,是坐地铁体验新昆明,还是自驾车找堵,昆明地道战已经全国闻名,昆明老街还没有修好,我有点悲观了。

   成海:其实,在云南省委提出建设大旅游产业的今天,群里的很多大佬们面临很好的机遇,因为你们都是大旅游产业链上的一环,比如潘总的梦之草,@张春生的中药材等。

   唐跃军:作为昆明人,对昆明越来越陌生了。

   成海:@王昌敏 昆明的米轨已经有观光列车在开行了,全程25公里:石咀-麻园(8公里)-昆明火车北站(12公里)-黑土凹(17公里)-牛街庄(21公里)-小喜村(24公里)-呈贡(32公里)-王家营(25公里)。

   唐跃军:其实云南的滇越铁路是非常高大上的国际化的铁路旅行线路,可以模仿欧洲的东方快车,穿行于100年前的文化之路。

   王昌敏:学者的系统思维一定是对俺们有敎益的 谢谢@唐僧 @云端上的行者。不同处咱各自琢磨@好大的风。

   张春生:我有个问题,昭通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是我国古代南丝绸之路的要冲,也是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昭通也有丰富的资源禀赋、适宜居住的生态环境,可为什么旅游就是发展不起来?

   唐跃军:昭通其实是大美的,乌蒙山震撼,但是也危险,自然环境条件有限,是云南目前旅游产业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资源不错,但市场发育不良。

   张春生:昭通,不缺历史,不缺人文。

   唐跃军:旅行就是要慢下来,才能体会看到的各种美景,体验各种美食,等等。

   成海:对,我们的生活都要慢下来,特别是群里的各位企业家们,不要太忙了。猫哆哩的广告强调的就是云南人这种悠闲的气质。

   唐跃军:国内旅游者的旅游方式方法多有不当,这个可能需要有个慢慢的变化过程。

   捻花一笑:深有体会!生命短暂,珍惜当下。慢生活,云南就是远离喧嚣的地方,离天近的地方,和心更近。

   成海:今天拉拉杂杂讲了一大堆,不成体系。钢盔已经戴好,可以拍砖。

   潘朝辉:好吧,同意你的说法。不过我想提个建议,能否作为系列讲座,今天是“之一”,期待两位学者下次精彩纷呈的系列讲座!@好大的风

   王昌敏:最怕的是好的没留着,却去东施效颦。

   封大勇:感谢两位教授精彩纷呈的开场讲座,更多内容,大家一起期待下一场。拍砖开始。

   唐跃军: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去大理丽江,因为那里不仅仅是风景美,更重要的是一种悠然的生活方式。

   成海:云南大旅游产业的确是有希望的,现在是要想怎么做的问题,本质上是不同产业部门相互协调融合,做大做强云南经济的问题。

   唐跃军:这种方式尤为重要,景美可以,但是没有此种特色的生活方式,就不可能长时间吸引游人。

   潘朝辉:此处没有砖头,只有鲜花谢谢两位学者!真正的学者!

   张春生:按照@潘朝晖 的建议,两位教授能否每次围绕一个小主题展开?

   成海:云南省委已经决定建设大旅游产业,各位照着省委的思路去找发财机会绝对不会错的。

   封大勇:云游成君,本来就是一个系列节目。温顾知心,是另一个系列节目。

   张黎:@唐僧 老师,我不爱大丽,就爱家乡的土城乡。

   封大勇:下次请@瞿健.JASON 对两个节目做前期策划。

   潘朝辉:@刘平 @酒爷老谢 @史贤龙 作为外省人,想听听你们几位的高见。

   史贤龙:我有两年经常往返云南,去了70%地方。天生旅游大省!中国国家地理做过一个专题,上帝为何造四川。云南是天帝造。

   成海:安徒生说:旅游就是生活,但愿群里各位朋友的生活就像旅游一样轻松愉快,快意洒脱……

   唐跃军:最美家乡水,感谢大家周末一起交流。

  

   【嘉宾介绍】

   成海: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旅游规划及策划、旅游人类学,迄今为止共发表论文15篇,合作译著1部,出版专著1部,参编学术著作3部,参编旅游大百科全书1部,主持国际项目2项,主持旅游规划项目1项,副主持7项,参与旅游规划项目20余项。

   唐跃军:

  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服务贸易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九三学社社员,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重点项目)、武汉大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等科研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担任“云南财经大学户外运动协会”指导教师。

   【资料链接】

   私聊会:由博纳睿成董事长、BiiA商业智慧创新联盟发起人史贤龙创立,以整合最优质智慧资源,为萌友提供行动创新解决方案的组织形式。私聊会专题微信群,以交流热点专题、深度专业为核心的思想讨论群。


编辑:秦人
关键词:云南 慢生活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