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大千世界>>正文

新闻视点:大旱之后宝鸡农民咋增收?

2014-9-4 2:30:00  来源:[CopyFrom]  进入论坛

今年六七月以来,宝鸡市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特别是 7月中旬以来大部地区无有效降水,连续无降水天数和高温天数为历史同期最多,导致宝鸡市秋季农作物大面积受旱减产或绝收。据统计,全市秋田受旱面积达 185.79万亩,仅灌一水或未灌水的农作物长势普遍较差,个别受旱严重的田块,农作物叶片枯萎卷曲,收获无望。

干旱来袭 农民种地受损失

对不少农民而言,种地依然是他们增收的主渠道。但是,今年的天气特别不给力。先是开春以来的持续低温天气,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育,接着又是持续阴雨天,对农作物的授粉极为不利。最渴望降雨的六七月,却遭遇了 50年一遇的高温少雨天气,不少玉米收获无望。天气不给力,市场也跟着捣蛋。西瓜、蔬菜等经济作物价格疲软。减产加低价,让农民的心都凉透了。这不,夏收过后,原本是种植秋玉米的黄金时节,川塬地区却出现了耕地大面积撂荒现象。“不种不亏,越种越亏,还不如坐在树下乘乘凉!”凤翔县陈村镇槐北村二组几个农民摇着扇子无奈地说。

就在他们不远处,撂荒的麦茬地一块接一块,被热浪风干的麦茬已经枯萎,有点火星就能燃起一场大火。间或也有发育不良的玉米,玉米秧个头还不及脚腕高,有的甚至连苗都没出齐,怕是连做青贮饲料都划不来了。在千阳县锦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百余座大棚都在唱“空城计”,因为干旱,原本一年两茬菜如今已经不再指望第二茬了。大田里的西瓜,被野草淹没了秧苗,几个农民在枯死的秧苗里拨拉着摘西瓜。西瓜也就瓷碗大,整筐整筐地堆在园区办公室里,懒得吃,也懒得去卖。

干旱袭来,果树也未能幸免。记者驱车从陈仓到凤翔再到千阳,沿途所见果园,果树长势明显不及往年。有的果树树叶已经泛黄,所结果实普遍个头小、颜色差。“凡是灌溉少于三次以上的果树,减产15% -20%已是必然。”市苹果专家大院主任曹儒说。“今年种啥啥不成,最近虽然下了点雨,但弄啥都连不上了,还不如出去给别人打打工。”槐北村农民白文彦说。

大旱,影响的不仅仅是收成,更影响农民的心情,以及对种地的信心。

立足当前 以菜补秋保增收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旱情持续肆虐之时,8月初的一场大雨浇透了龟裂的黄土。据市农业局统计,截至 8月 11日 7时,全市大部分县区降雨量超过了50毫米,其中麟游、千阳分别达到了 200.8毫米和 116.8毫米。“种菜的墒情条件基本够了,眼下应该立即动员农民抓住当前降雨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绝收秋田,因地制宜开展‘以菜补秋’,力争把群众损失降到最低。”市农业局种植业科科长王旭涛说。

目前,市农业局已经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以菜补秋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县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努力扩大秋菜播种面积。同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宣传引导,做好技术指导,动员群众扩大播种面积。市果菜局、市蚕桑园艺站等单位已经成立技术包抓组,深入县区指导服务,确保“以菜补秋”工作顺利推进。

王旭涛告诉记者,“以菜补秋”应分三个层次实施。对因干旱而未播种的闲置田地,要抢抓当前降雨时机,及时播种大白菜、矮生菜豆、生育期较短的萝卜等蔬菜。对受旱严重、收获无望的秋田,应发动群众立即行动,尽快翻种小白菜、鸡毛菜、菜心、芥蓝、菠菜、生菜等叶菜类蔬菜。播种后要及时覆盖稻草、秸秆等,减少水分蒸发,保护墒情,确保其正常生长发育。对受旱较轻、可恢复生产的秋田作物,结合降雨、浇水追肥,加强后期管理,促其尽快恢复生长。

另据了解,省农业厅近期下拨宝鸡市160万元抗旱保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蔬菜种子补贴、抗旱灌溉柴油补贴、电补贴等,市上已将资金分解下拨到各县区。市农业局要求各县区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粮食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机作业队为重点,落实兑现补贴资金。同时,各县区也要加大资金、物资扶持力度,发动群众扩大秋菜播种面积,加强秋田作物田间管理,千方百计确保全年农业生产任务完成。

记者在凤翔县彪角镇导子村看到,这个新崛起的蔬菜专业村,因为距离三岔水库较近,水情相对较好,村上已经动员群众适时种植了 200多亩甘蓝。村党支部书记常仓礼说,今年春天低温,夏天干旱,已经对群众收入造成了较大影响。村上抓住近期降雨的有利时机,动员群众补种秋菜,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这茬甘蓝不影响粮食秋播, 10月底即可上市,如果不出大的意外,亩均可补回 3000多元损失。”常仓礼说。

认清短板 设施农业是趋势

“大旱之后采取措施补救只是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这次灾情看清宝鸡市农业发展的短板,并采取措施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市果菜局副局长谭根堂说。

谭根堂认为,当前,宝鸡市农业基础并不牢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应该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增加投入,舍得投入,坚定不移地走园区化、设施化、产业化路子,从根本上摆脱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同时,合理利用土地流转政策,并用这个杠杆使土地向想种地能种地的人集中、向龙头企业集中、向专业合作社集中。在此基础上,加快农作物结构调整步伐,加大经济作物比重,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

在凤翔县陈村镇槐北村,有个宝鸡神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其法人代表竟然是个年仅 27岁的女大学生。这个公司吸收了当地的两个专业合作社,在槐北村和槐岭村流转了 280亩土地,建起 180座钢管拱棚。180座大棚,种的全是清一色的西红柿。记者看到,因为棚里都有滴灌设施,旁边还配套了机井,棚里的西红柿生长旺盛。公司法人代表张凌云告诉记者,今年的大旱丝毫没有影响到棚里的作物,开春的低温天气也与棚里的作物无关。“农业设施化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事实证明,只要投入到位,设施到位,完全可以抵御常见的自然灾害。”张凌云说。

无独有偶。位于凤翔县田家庄镇申都村的鑫园瓜果专业合作社,已经在南小里村和申都村搞了两个设施蔬菜基地,总共流转 550多亩土地,建起 180多座温室和大棚。记者看到,大棚里的西红柿能够及时喝上暗管送来的滋养水,可谓苗壮果大。

在宝鸡市苹果专家大院,曹儒正带领员工给嘎啦苹果去袋。这个果园各类灌溉设施一应俱全,在最干旱的六七月,果园灌了 5次水。正因为水分足,这个果园里的果树长势明显好于周边农民的果树,树壮、叶绿、果大、色正。“ 9万多斤嘎啦苹果全部被预订,每公斤定价10元。”曹儒说。而据记者了解,其他灌溉设施不健全的果园,因苹果个小、色差,每公斤只卖到 7.6元左右,两种园子的优劣不言而喻。

以上例子说明,农业设施化是抵御自然灾害、保障农民增收的最佳途径。至于千阳县锦泰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百余座大棚被空置,那是因为园区所在的张家原镇地势高、水层低,打井成本高,园区虽有滴灌设施,但用水还是靠河水,还没突破靠天吃饭的瓶颈。

着眼未来 多元发展促增收

“多元增收,是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又一途径。”市委政研室农村科科长刘伍军说。

岐山县就是一个多元化增收的典型。这个县发挥蔡家坡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建材园省级县域工业集中区的优势,通过推动机械制造、建材等工业企业升级,新增就业岗位 2.4万个,安置就业1.8万人,其中蔡家坡镇水寨村农民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县上大力做活旅游产业,发展民俗接待户 300多户,直接从业人员达到 2000多人。还发展起 320多户臊子肉、手工挂面、食醋、锅盔等加工户。正因为增收渠道多,岐山县农民人均收入连续九年保持了13%以上的增速,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农民增收先进县。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6182元, 8月 7日岐山县有关部门在全市新农村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交流了经验。

刘伍军告诉记者,多元化增收符合当前农村实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长久之计、根本大计。具体讲,就是落实好“六个增收”。一是产业兴农促增收。主要是面向市场调结构、因地制宜抓产业,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园区,走一县一业的规模化发展路子。二是创业就业促增收。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增收之源。通过就地创业、外出打工,大幅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三是优化环境促增收。主要是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加强农村执法维权。四是政策惠民促增收。中省惠民政策很多,一定要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五是扶贫开发促增收,让更多农民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六是合力支持促增收。市、县、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形成帮农合力,积极推进举措到户工程。“六个增收的理念省市领导多次强调,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刘伍军说。(记者 甘泉)


编辑:秦人
关键词:新闻视点 大旱之后 宝鸡农民 咋增收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