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抓住机遇推动榆阳文化大繁荣

2014-9-4 12:07:00  来源: 三秦都市报 - 三秦网   进入论坛

中共榆林市榆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万波十八大报告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专门用一章进行阐述,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指出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和战略举措。这是我党自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作为中央全会的专门议题之后,再次把文化建设提到空前位置进行安排部署,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实现文化自强的宏韬大略,标志着我们国家文化改革发展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用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求,重新审视榆阳文化事业发展,用更实的举措加快推进塞上文化强区建设,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顺应人民需求、具有榆阳特色的文化发展新路子,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在把握全区发展形势中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
   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同样,榆阳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要用文化的繁荣发展来支撑、来推动、来引领。
   首先,这是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灵魂,同时也是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其核心是文化实力的竞争。榆阳区是榆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榆林市打造西北地区百万人口中心城市的主阵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榆阳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史无前例的高速增长期。2010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5.2%,2013年达到461亿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91亿元、21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8倍和2.2倍;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市前三,跻身全省市辖区前十。但相对来看,榆阳的文化软实力仍是一条短腿,特别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远远低于东南沿海地区和全省南部市辖区,仍然是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内陆县区,这和榆阳迅猛的经济发展很不适应,也和榆阳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极不匹配,迫切需要集中力量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其次,这是榆阳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全国一样,当前我区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2012年,区十三届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实力、魅力、活力、幸福现代新榆阳的发展战略,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又提出建设“总量千亿”的经济强区、“投资千亿”的发展大区、“百万人口”的现代新区和“百亿惠民”的和谐名区。“五个新榆阳”和“两千两百”的战略目标,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符合十八大报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战略部署要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是基本相符的。文化在我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影响更加广泛、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加快建设文化强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五个新榆阳”和“两千两百”战略目标的重要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要用好地上地下两大资源,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像开发地下资源一样挖掘文化资源,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和社会力量向文化集聚,通过先进思想文化建设的引领,把全区人民的干劲调动起来、智慧凝聚起来、热情激发出来,推动榆阳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第三,这是满足榆阳人民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现实需要。2013年榆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9069元、11331元,人均 GDP 一举突破1万美元,标志着全区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解决温饱问题向全面追求小康生活的历史性转变。随着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更加广泛、更加深入、更加多元,热切呼唤更多高品位、高质量、多姿多彩的优秀文化产品,期盼更加优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文化服务。虽然近几年我区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先后获得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文化先进区”等称号。但对照十八大文化建设要求和人民群众需求还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文化影响力和带动力不强;文化产品供给与文化需求还不匹配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惠及全区人民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更好地满足榆阳百姓的精神需求、丰富榆阳百姓的文化生活、提高全区人民的幸福指数。
  在明确文化发展优势中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十八大报告指出,过去十年我国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这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让我们自信的是,榆阳区在建设文化强区、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地处晋陕宁蒙要冲的榆阳区,自秦以来,就是汉族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垒前沿,在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中,中原地区同北方游牧民族间的拉锯征战与和亲往来,书写了古榆阳荡气回肠的边塞史诗,也孕育了新榆阳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和流光溢彩的人文底蕴。游牧文化、农耕文化、边塞文化水乳交融,红石峡、镇北台、青云寺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南塔北台、六楼骑街的榆林古城早在1986年就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加之新兴工业城市建设过程中各种外来文化相互交融,榆阳区已经具备成为区域中心文化强区的基础和底蕴。
   二是有良好的发展势头。近年来,我区把文化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整体规划,开工建设了全市最大、全省领先的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成24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72个社区文化活动点、210个“农家书屋”,基本形成了区、乡、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网络;鼓励支持农村、社区成立了150多家秧歌队和30多班民间演艺团体,注重营造榆林历史文化名城传统节日文化氛围,精心打造的“春节秧歌巡演”、“元宵灯节”、“古城中秋情”等传统节日文娱活动,已成为榆阳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共计申请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0多项,申报黑龙潭、青云寺、红石峡3A级文化旅游景区通过省级验收,榆阳品牌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进入国家级发展水平,等等。全区文化事业呈现出与人民生活紧密结合、与传统文化密切相联、与旅游产业相融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是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政策有保障。面向“十二五”,市上确立了建设“西部文化强市”目标;2012年,又启动了省级和国家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并于2013年通过了省级文明城市的评比验收。榆阳区是榆林市建设“西部文化强市”和创建文明城市的主阵地,必然获得市上更多的政策支持。财政有支撑。2008年,我区用于文化事业的经费达到991万元,2009年、2010年、2011、2012、2013年每年按照50%的速度递增,创历史新高;同时市上筹措百亿元资金打造的“30个文化建设项目”有三分之二分布在我区,我们可以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扶持。竞争有优势。作为城市中心区,相对全市其他县来看,榆阳区人口多,流量大,有其他县区难以企及的文化商贸市场,有利于将精神产品同物质产品一起推向市场化运作,使榆阳的特色文化成为各类商业化文化活动品牌,具备形成陕北地区文化消费中心的基础和条件,容易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客商参与榆阳文化资源开发。驻区范围的市区各级文艺团队和各类文化人才相对较多,且具有充足的民间资本,容易形成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联合开发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地方文化事业发展格局。
  在全面推进文化发展中加快建设文化强区
   一是着力深化文明创建工作,提升全区社会文明程度。抓住市区联手打造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级文明城市契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融入国民教育和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用良好的社会风尚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充分利用革命烈士陵园、女子治沙连、区委党校和各中小学校等思想教育阵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深入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集中力量打造好星元图书楼、社区读书示范点、农家书屋等一批书香榆阳建设阵地,带动全区形成全民学习、崇尚知识、文明高雅的社会氛围。
   二是着力加快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推动文化创作繁荣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文化精品题材策划,充分发挥区文联、作协和区文体事业局的组织作用,积极搭建文化创作平台,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推进具有榆阳鲜明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创作,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利用榆林小曲、陕北秧歌、陕北说书等文化资源,精心包装一批反映榆阳历史文化底蕴的精品节目,选派一批优秀节目参加全国各类文化艺术节评选活动,推动榆阳特色文化节目走进中省级大剧院,不断提升榆阳特色文化品牌和知名度。
   三是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完善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建设2万平方米区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打造高水平的群众艺术、文化宣传、博物展览和民俗展示平台。加快完善乡镇社区文化站点建设,实现乡乡都有综合文化广场,村村都有适用管用的“农家书屋”。
   四是着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榆阳优秀文化传统。加快完成青云寺、红石峡、黑龙潭等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做好剪纸、榆林小曲、陕北秧歌等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开发利用,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及保护机制,协助市上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名录的申报工作,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对全区普查的13个大类、25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实施全面保护和开发利用,有效保护、传承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子孙后代留下可供参观、研究的文化遗产。
   五是着力整合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策划开发和建设以青云寺、榆林古城、长城42营堡为代表的文物旅游景区,开辟以大墩梁、卧云山、三岔湾湿地公园为代表的自然景区,打造古城一日游、杏林生态游、边塞古堡游等为代表的旅游线路,包装榆阳美食、边塞风情、陕北民俗等特色文化名片,抢占陕北文化旅游产业制高点。
   六是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发展机制保障。深入推进区文工团、电影公司等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探索建立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扶持煤海艺术团、文投国际影城等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引导扶持金鸡滩镇、榆阳镇文工团等一批条件成熟的城乡文艺团体,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示范效应的民间文艺表演团队。进一步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的关系,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七是着力壮大文化人才队伍,为榆阳文化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加强区文化馆、图书馆、电视台、文工团和乡镇文化站等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将对内培养和对外引进结合起来,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造就一支适应榆阳文化发展需要的文化创意创作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文艺表演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队伍。建立和完善文化事业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推行以聘用制为核心的用人制度,促进各类文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发展。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