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四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秦俑云和月

2014-9-30 10:13:00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进入论坛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在秦陵考古发掘现场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在秦陵考古发掘现场

核心提示:

秦兵马俑被誉为“20世纪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享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誉。

今年,是秦兵马俑发掘40周年暨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35周年。40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关怀和支持下,在省文物局的正确领导下,从秦始皇陵到秦兵马俑博物馆,再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已经发展成为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科学研究、陈列展示、交流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

40年来,秦陵、秦俑之所以能够始终显赫站立在世界遗产之林,需要每一个勇于担当责任与使命的人,惟其如此,方能荣耀久远。事实也正是如此,无论是40年来的考古发掘,还是35年来的对外开放,从修复文物的细致与精妙,到文化交流的频繁与紧密,秦俑人试图在每一个方面做到最优、最佳、最极致,在所有的荣誉之中,表彰的绝不仅仅是秦俑的天然禀赋,更是表彰秦俑人义不容辞的杰出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40年,秦俑人用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一部辉煌的创业史;今天,满怀豪情的秦俑人再踏征程,承担起历史与民族赋予的重任,守护好秦俑瑰宝,发展好秦俑事业,创造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新的荣耀! 

 

尘与土——发掘秦帝国的荣耀

有人说,假如没有那几个挖井的农民就不会发现震惊世界的兵马俑。然而,真正让秦兵马俑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却是那些在尘与土之间,用耐心与细致的磨砺,一点点发掘,拼合历史的秦陵考古者。

对秦始皇陵园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工作于1962年在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组织下展开,测绘出了第一张陵园平面图;1974年3月,随着兵马俑的发现,考古工作者进驻秦始皇陵展开科学的发掘工作,一大批重要的陵园遗迹得到发现。1978年6月,秦陵西侧7米深的土层中探出一个金光闪闪的金属马饰,由此揭开了发现秦陵铜车马陪葬坑的序幕。一个银泡、一片金块、一块金丝灯笼穗、饰有花纹的铜片……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铜车盖、铜马头、铜俑也一一显露出来。当两乘精美绝伦的大型彩绘铜车马展现在人们眼前时,整个世界又一次地震惊了……

此后,秦代石料加工场、鱼池遗址、防洪堤、石铠甲坑等许多重要遗址显露真容。

秦始皇陵地下文物与遗址往往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惊喜。1999年,百戏俑出土,秦始皇用来丰富自己在另一个世界里的业余生活的“娱乐杂技团”逐步呈现在世人眼前;2000年,在秦陵封土西南50米处的陪葬坑中,发掘出土了不同于秦兵马俑的8件文官俑,它们头戴长冠,身穿长襦,右侧腰带上悬挂着帖塑的削和砥石,袖手而立一派文官风度;2001年,“铜禽坑”正式发掘,出土青铜禽46件、铜鹤6件、天鹅20件、造型奇异的陶俑15件,这是秦陵颇具神秘色彩的陪葬坑,青铜仙鹤或许与人们死后乘鹤成仙的传统思想有关。2009年6月13日,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正式启动,这是时隔24年后,考古人员又一次走进一号坑破土发掘。

秦陵考古至今已逾半个世纪,如今,大遗址的概念开始逐步纳入考古工作者的视野。2010年,秦始皇陵大遗址的考古规划制定并付诸实施。考古工作者以秦陵核心区域——陵园为原点,面向整个大遗址,以整体观来系统思考、全面把握秦始皇帝陵的各类遗存。通过对陵园以及更大范围的道路、门阙、墙垣等的系统勘探,陵墓的整体格局逐渐清晰。付出总有回报,2010年,秦兵马俑考古项目以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在27个提名项目中力克强劲对手,获得“2010年度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社会科学奖”,这是中国首次获得该奖项;秦始皇陵大遗址考古成果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为了交流研究成果,让科研工作在更大层面取得成绩,秦兵马俑博物馆先后组织了七届秦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专著100多部,论文数千篇……数量可观的著作展现了博物馆在秦陵、秦俑、秦史、秦文化研究方面的不懈努力。

这些让人们叹为观止的考古发掘及研究背后,是一个以秦陵研究泰斗、秦兵马俑博物馆原馆长袁仲一为代表的几代秦俑人组成的强大团队,用不断求索的专业精神,在那片秦始皇覆盖的尘与土之间,发掘出一个帝国的荣耀!

苦与甘——保护千年的奇迹

兵马俑的出土带来的是世界的惊奇,然而它的保护更是世界的期待!

2200年前,秦始皇的工匠们曾经将兵马俑打扮得色彩斑斓,鲜活生动。1974年,当兵马俑被发现时,彩绘保护和修复工作就已经开始了。1982年,秦兵马俑博物馆组织专人进行研究,并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部门联合开始了科研攻关;1999年,首次采用“抗皱缩剂和加固剂联合处理法”成功保护了整体彩绘俑,随后,该项技术被应用于汉景帝阳陵、秦陵陪葬坑出土的彩绘陶俑的保护处理。“秦俑彩绘保护技术研究”成果于2001年通过国家文物局鉴定,2003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如果说秦俑彩绘保护是现代科技的结晶,那么,秦陵铜车马的修复保护就是一场耐性、技术与责任心的旷日持久的考验。

秦陵铜车马发现之初,几乎是“粉身碎骨”,而且变形严重,铜体锈蚀矿化。守护秦陵30多年的原秦陵博物院院长吴永琪,带领文保工作者在经过整整8年研究、保护、修复,当3000多块青铜碎片成功地复原为有着“青铜之冠”美誉的铜车马后,举世震惊,该项目还获得国家文物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点滴之进,日月之功。40年来,兵马俑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一直在不间断地进行。尤其是2000年以来,秦兵马俑博物馆相继与比利时杨森公司和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合建了“微生物实验室”、“彩绘文物修复保护实验室”和“金属文物修复室”,大大提高了文物科学保护与修复方面的专业水平。如今,已经挖掘出土、并修复完成的兵马俑2000多件,同时修复了铜车马,掌握了彩绘保护、防霉变技术,完成了土遗址保护等项目。2005年,“秦俑土遗址及相关文物防霉保护研究”获“国家文物局科技创新二等奖”;2006年,“秦俑二号坑三维数字建模”项目通过专家鉴定。2010年和2012年,秦俑博物馆又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出土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和973计划课题“脆弱性硅酸盐质文化遗产保护关键科学与技术基础研究之保护材料与工艺的系统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示范”,开展考古发掘现场易损出土陶质彩绘文物应急保护关键技术研究……

纸上得来终觉浅。当真正走进秦陵,近距离接触珍贵遗址和文物时,文物修复的苦与甘、忧与乐深刻而全面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文保工作者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气量与雄心、责任与奉献,用最高超的技艺和最好的方式保护着千年的帝国奇迹,并展示给世界。

馆与人——展示国人的骄傲

自1979年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以来,馆与人之间,在不断的交流中呈现出别样的风采。

开馆至今,秦兵马俑博物馆共接待海内外观众8000多万人次,接待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159人次,接待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194批。这些重要接待在礼仪规范、讲解艺术等诸多细节上,以几乎严苛的标准考验着博物馆的接待工作。精心、细致、周密,每一个环节上的高质量、高层次服务,赢得了宾客的赞许,无需更多的语言,满意的微笑就是对博物馆工作者最好的嘉奖!

文物惠民,唤醒了文化遗产最具活力的基因。2002年到2005年,秦兵马俑博物馆分别在全国32个城市举办“秦兵马俑全国巡回展览”,累计观众300万人。35年来,博物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陈列体系。除了秦兵马俑一、二、三号坑、铜车马陈列厅,文官俑坑、百戏俑坑陈列厅等基本陈列外,近年来成功举办了“楚文物珍品展”、“三晋历史文化展”等数十个临时展览,引进了“罗马帝国文物特展”、“伊特鲁利亚文明展”等展览,新的筹展理念和展览模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不仅仅是展览陈列,就连陌生而神秘的考古也走起了亲民路线,博物馆花费大量心血,创出了边挖掘边展出的方法,使人们“零距离”感受了考古的神奇与魅力。

作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秦陵博物院充分发挥文物资源的优势,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净化青少年心灵、启迪智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免费接待学生百余万人;先后与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学校签订共建协议,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每年这里还有20余位境外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他们了解了秦俑,也了解了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小分队”走进部队、学校、街道、社区,进行文化遗产、文物知识宣传……

目前,秦陵博物院已经成为陕西和西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和阵地,先后被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全国旅游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一级博物馆”等多项荣誉,树立了现代化博物馆的新形象。2013年,全球最大的旅游网站Tripadvisor根据世界各国旅行者的真实评论和评分,发布了“2013全球最受欢迎的博物馆”名单,秦陵博物院获得殊荣。

秦俑发掘面世的40年,秦兵马俑博物馆对外开放的35年,荣耀世界的是两千年前的“秦俑人”的惊世风采,鲜为人知的是当今“秦俑人”的默默付出。世界通过秦俑与中国对话,秦俑也通过世界与未来对话,秦始皇帝“千秋功过,任后人评说”,与秦兵马俑亲密合体,构成巨大支撑的“秦俑人”站在时间的节点上,义不容辞地担当着“世界第八大奇迹”永恒站立世界文化遗产瑰宝的千秋功业。

交流与互鉴——兵马俑的使命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推介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涉及陕西的历史文化遗产众多,“大家都知道,中国有秦俑,人们称之为‘地下的军团’。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之后说‘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事实上,兵马俑已经成为考古学界,文化界、乃至国家间交流互鉴的最佳载体。

1976年5月14日,刚刚被发现两年的兵马俑迎来了第一位参观的外国领导人——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兴致勃勃地在试掘土坑中仔细观看了整整40分钟,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李光耀评价兵马俑说,“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1984年4月29日,美国总统里根参观兵马俑,他一进一号展厅就不住赞叹“太伟大了!”见兵俑千姿百态,马俑栩栩如生,似乎随时准备冲到战场上,里根忽然转过身对随行人员说,“这匹马会不会踢我呀?”美国式的幽默逗得大家哈哈大笑;2004年10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参观他向往已久的兵马俑,这支两千多年前的军队让他兴致盎然,一向以冷峻著称的他露出了少见笑容,他的参观时间比计划延长了一倍;在中美建交35周年之际,曾为1979年两国建交作出重要贡献的美国前总统卡特于2014年9月6日到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这是他第二次参观兵马俑。

几十年来,兵马俑的环球巡游就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好注脚!

从1982年第一个兵马俑专题展在澳大利亚展出后,兵马俑应世界各国人民的热忱邀请而走上了长期的环球之旅,迄今仍盛。这既是文化之旅,又是友谊之旅。2007年9月13日,中国秦始皇兵马俑展在大英博物馆开幕,而早在此前一个月,6万张门票几乎已被抢购一空,堪称是“在中国之外举行的规模最大的兵马俑展。”2009年,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海伊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秦兵马俑展》,40万名观众参观了展览,创下了该馆参观人数的历史最高纪录,此展览被美国评为最受欢迎的十大展览之一。

目前,秦兵马俑展览已经与图坦卡蒙墓宝藏、死海文书、庞贝古城等展览一样,成为全球文物展览中最受青睐的展览品牌之一,也成为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宣传陕西的最好名片。

保护与发展——展望未来续写华章

对于秦始皇陵的保护,千百年来一直没有断绝。虽说历史上都有过一些保护措施,但真正意义上的保护是从新中国建立开始的。从20世纪50年代成立文管所,直到1974年兵马俑的发现以及1979年秦兵马俑博物馆的开放,成为了秦始皇陵保护、展示的第一个里程碑。在至今的这40年间,秦陵逐年加大保护力度。期间,1984年就提出了大遗址保护的设想;1999年,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秦兵马俑博物馆时,提出移民建镇,逐步净化陵园环境,保护秦始皇陵的工作思路;2001年,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视察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及秦始皇陵园内的重要考古现场,提出了建立'秦始皇陵遗址公园'的规划构想。为了有效保护秦始皇陵及其风貌,保持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005年,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正式公布《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

2009年2月,陕西省文物局决定成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负责秦始皇陵遗址的总体规划、长远建设、考古发掘、科研业务和日常管理等工作。这标志着秦俑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致力于大遗址整体规划、科学保护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功。至此,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秦陵遗址公园为依托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陵区文物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传承奠定了基础。

当时间走到2010年10月1日这一历史节点,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丽山园(秦始皇陵遗址公园)盛大开园。这个世界遗产的保护被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总结为:国家公园模式。所谓国家公园模式就是由国家财政投入景区的管理与维护,以使景区能专心做好自然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该项目建设共征地3386亩,拆迁总面积达48万平方米。在遗址区域以外专门征用900多亩土地,用来建设移民安置区。安置区统一建设了高标准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了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设施,大大改善了当地农村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大大改善了搬迁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生活条件。

2013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发布,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入选十大文化旅游景区项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曹玮表示,博物院还将实施科学考古系统工程、文物保护系统工程、博物院展示系统工程、优质服务系统工程、文创产业系统工程、3D影院建设工程、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等十大工程建设。将秦兵马俑博物馆扩展为秦兵马俑文化景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博物院和文化旅游目的地。

40年,35年。苦与甘、忧与乐,执著与奉献、求索与精进,铸就了一段辉煌。今天,意气风发的秦俑人又一次站在了奔向未来的新起点。

蓝图已然绘就,唯有砥砺前行! 

    彩绘兵马俑
    彩绘兵马俑
    游人如潮看秦俑
    游人如潮看秦俑
    一号坑早期发掘现场(资料图片)
    一号坑早期发掘现场(资料图片)
    考古专家在对绿脸俑进行保护性研究
    考古专家在对绿脸俑进行保护性研究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